防漏自闭阀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9544发布日期:2018-10-12 21:53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体,具体涉及一种双层密封结构的防漏自闭阀组件。



背景技术:

在修造船行业、钢结构厂和工程机械厂等都需要多个地点输送气体,以满足不同生产状况的需求,例如,修造船厂员工需要使用气体焊接需要输送氧气、天然气、二氧化碳等,喷涂车间需要输空气到喷涂设备上。在输送气体过程中,一般需要利用管路连接到分配器上,再由分配器的连接阀件分支到使用设备上。分配器上的阀件各种各样,但是基本为一层密封的结构,泄漏现象常用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两个自闭空间、双层密封功能,既相互连通又各自独立的防漏自闭阀组件。

为了达到上述设计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漏自闭阀组件,包括阀腔本体、连接螺纹体、气路调节环,所述阀腔本体的内腔通过一镂空的间隔环部分隔成第一密封腔与第二密封腔,在第一密封腔内设置有第一阀芯组件,间隔环部的镂空部分可通过第一阀芯组件进行封堵,连接螺纹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密封腔及气路调节环连接,连接螺纹体的端部开设有气路连接通道,外设装置的后段部可穿入气路连接通道内,所述气路调节环可与外设装置形成联动,在连接螺纹体与第二密封腔形成的腔体内设置有第二阀芯组件,第二阀芯组件分别与外设装置与第一阀芯组件形成联动。

进一步,所述第二阀芯组件包括有第二阀芯及第二弹力装置,所述第二阀芯由进气环、抵靠环及第二连接凸头组成,所述进气环为一种中空柱体,在进气环的周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气孔,进气环可穿入气路连接通道中,外设装置可穿入气路连接通道的后段部与进气环相加的总长度长于气路连接通道的长度,且外设装置的端部与进气环的端部形成抵触,所述抵靠环的最大外径大于气路连接通道的最大内径,抵靠环与气路连接通道的端面环壁形成抵触,第二弹力装置一端套置在第二连接凸头上,另一端与间隔环部的内环壁形成抵触,所述第二连接凸头在联动过程中会顶动第一阀芯组件。

进一步,所述进气环与抵靠环的连接处设有进气凹槽,在进气凹槽内套设有进气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第一阀芯组件包括第一阀芯及第一弹力装置,所述第一阀芯由堵头、限位环及第一连接凸头,所述堵头为一种锥形结构,堵头可穿过间隔环部的镂空部分进入第二密封腔内,堵头可与第二阀芯组件形成联动,所述限位环的最大外径大于间隔环部镂空部的最大内径,限位环与间隔环部的外环壁形成抵触,所述第一弹力装置一端套置在第一连接凸头上,另一端与外设连接件的端壁形成抵触。

进一步,所述堵头与限位环的连接处设置有堵头凹槽,在堵头凹槽内套设有堵头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第一阀芯组件还包括第一弹力装置垫圈,所述第一弹力装置垫圈设置于第一弹力装置与外设连接件之间,第一弹力装置垫圈的端面与第一弹力装置的端面形成抵触。

进一步,所述气路连接通道在与外设装置的连接端部开设有气路凹槽,在气路凹槽内嵌设有防滑密封环。

进一步,所述连接螺纹体包括前螺纹段与后螺纹段,前螺纹段与后螺纹段分别与气路调节环及第二密封腔形成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螺纹体与第二密封腔的连接端部还设有螺纹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气路调节环包括与连接螺纹体相互配合的内螺纹连接段、对外设装置进行限位的调节环抵触端面,气路调节环通过螺纹旋进可控制外设装置的缩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漏自闭阀组件的有益效果是:阀腔本体通过间隔环部分隔成两个腔,在常闭形态下,气路调节环拧松于连接螺纹体的末端位置,第一阀芯组件受到弹力作用堵住间隔环部的镂空部分,两个腔体形成阻断,第二阀芯组件受到弹力作用堵住气路连接通道,使第二密封腔形成完全密闭空间;当需要进气时,将气路调节环拧入连接螺纹体的前端位置,气路调节环在拧入时会依次联动外设装置、第二阀芯组件、第一阀芯组件,从而使第二阀芯组件不再堵死气路连接通道,第一阀芯组件不再对间隔环部的镂空部分进行封堵,当气体输送完毕,气路调节环回拧至连接螺纹体的末端位置,在回拧过程中,外设装置后缩,第二阀芯组件、第一阀芯组件均受到弹力作用回缩从新堵住气路连接通道及间隔环部的镂空部分,从而使防漏自闭阀组件的两个自闭的空间处于密封状态,这样的阀体机构使得两个密封腔体既相互连通又各自独立。在闭气时起到双重密封的作用,有效地减小泄漏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与外设装置配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取的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漏自闭阀组件,包括阀腔本体1、连接螺纹体2、气路调节环3,所述阀腔本体1的内腔通过一镂空的间隔环部11分隔成第一密封腔12与第二密封腔13,在第一密封腔12内设置有第一阀芯组件4,所述第一阀芯组件4包括第一阀芯41及第一弹力装置42,所述第一阀芯41由堵头411、限位环412及第一连接凸头413一体成型,所述堵头411为一种锥形结构,堵头411可穿过间隔环部11的镂空部分进入第二密封腔13内,且堵头411的最大外径不小于间隔环部11的镂空部分的最大内径,在堵头411与限位环412的连接处设置有堵头凹槽414,在堵头凹槽414内套设有堵头密封圈43,堵头密封圈43的设置能进一步增加第一阀芯组件4堵住间隔环部11的气密性,所述限位环412的最大外径大于间隔环部11镂空部的最大内径,限位环412与间隔环部11的外环壁形成抵触,所述第一弹力装置42一端套置在第一连接凸头413上,另一端与外设连接件7的端壁形成抵触,根据需要,第一阀芯组件4还包括第一弹力装置垫圈44,所述第一弹力装置垫圈416设置于第一弹力装置42与外设连接件7之间,第一弹力装置垫圈44的端面与第一弹力装置42的端面形成抵触,第一弹力装置垫圈44的设置是为了防止外设接头与第一弹力装置42的大小不对应,无法形成抵靠;所述连接螺纹体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密封腔13及气路调节环3连接(于本实施例中连接螺纹体的两端分别设置阳螺纹段),连接螺纹体2与第二密封腔13的连接端口设置有螺纹密封圈24,连接螺纹体2的端部开设有气路连接通道21,在气路连接通道21与外设装置6的连接端部设有气路凹槽22,在气路凹槽22内嵌设有防滑密封环23;在连接螺纹体与第二密封腔形成的腔体内设置有第二阀芯组件,所述第二阀芯组件5主要包括有第二阀芯51及第二弹力装置52,所述第二阀芯51由进气环511、抵靠环512及第二连接凸头513组成,所述进气环511为一种中空柱体,在进气环的周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气孔514,进气环511可穿入气路连接通道21中,在进气环511与抵靠环512的连接处设有进气凹槽515,在进气凹槽515内套设有进气密封圈53,所述进气环511与外设装置6可穿入气路连接通道的后段部与进气环相加的总长度长于气路连接通道21的长度,且外设装置6的端部与进气环511的端部形成抵触,所述抵靠环512的最大外径大于气路连接通道21的最大内径,抵靠环512与气路连接通道的端面环壁形成抵触,第二弹力装置52一端套置在第二连接凸头513上,另一端与间隔环部11的内环壁形成抵触,所述第二连接凸头513可与堵头411形成联动;所述气路调节环3可与外设装置6形成联动,气路调节环3包括与连接螺纹体2相互配合的内螺纹连接段、对外设装置进行限位的调节环抵触端面31,气路调节环3通过螺纹旋进可控制外设装置的缩进。

工作原理:

当进气环完全位于气路连接通道时,进气环上的气孔被气路连接通道的周壁堵死,同时堵头堵死间隔环的镂空部分,两个腔体形成双闭气形态,当气路调节环向第二密封腔内拧进时,气路调节环的调节环抵触端面对外设装置产生推力,带动外设装置向气路连接通道内推进,外设装置顶动进气环,时进气环进入第二密封腔中,当进气环进入第二密封腔体时,进气环上的气孔不再受到封堵,同时,第二连接凸头带动堵头向第一密封腔内回缩,从而使堵头不再堵死间隔环部的镂空部分,此时第一密封腔与第二密封腔处于通气状态,使用者打开供气开关,开始供气,气体由外设连接件进入第一密封腔,在气压作用下气流穿过第一密封腔、第二密封腔被导入外设装置,由外设装置将气体排出供人们使用,当供气完毕后,将气路调节环向后拧动,第二阀芯组件不再受到外设装置的推力,此时在第二弹力装置的作用力下,第二阀芯组件回缩,从而使进气环从新回到气路连接通道内,进气环的气孔再次被堵死,同时,第一阀芯组件不再受到第一连接凸头的作用力,此时第一弹力装置产生的作用力带动第一阀芯组件回弹,堵头再次堵死间隔环部的镂空部分,两腔体再次形成间隔密闭状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