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轴支承的弹性主体和轴支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49719发布日期:2019-06-11 22:05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用于轴支承的弹性主体和轴支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用于机动车的轴支承的弹性主体,其可被布置在支承支座和内侧主体之间的间隙内。本发明还涉及具有此种弹性主体的轴支承。



背景技术:

上述类型的轴支承用于支承机动车轴如万向轴。轴支承用于在行驶期间将万向轴精确保持就位并用于在起动和制动时补偿轴向位移。此外,轴支承隔离噪音并阻尼万向轴的共振频率和摆动运动。

为此,轴支承经由内侧主体联接到万向轴,由此万向轴振动被传入轴支承。因此,弹性主体开始振动并阻尼和/或隔离被传入轴支承的振动。轴支承通过外侧主体被固定在机动车部件上,特别是固定在机动车车身上。

de4320642c1公开了一种轴支承,其具有滚动轴承和以一定轴向距离包围滚动轴承的支承支座。具有基本呈u形的横截面轮廓及环形的内凸缘和外凸缘的一体成型的弹性主体被布置在滚动轴承和支承支座之间。该弹性主体以形状配合和可移除的方式通过将形成在支承支座端面上的卷边插入开设在该外凸缘中的环绕槽口而通过其外凸缘被联接至支承支座。

另外,de102014107477a1公开了一种轴支承,其配置有支承支座、滚动轴承以及布置在所述支承支座和所述滚动轴承之间的弹性主体,其中所述弹性主体借助于固定环被固定至所述支承支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弹性主体和一种轴支承,其实现了弹性主体更好地固定至支承支座和/或内侧主体。

为完成该任务,提出一种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弹性主体以及一种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0的特征的轴支承。

所述弹性主体和轴支承的有利实施例是各自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轴支承的弹性主体,弹性主体可被布置在轴支承和内侧主体之间的间隙内并包括第一固定腿、第二固定腿和将这两个固定腿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固定腿具有插套槽,插套槽能以形状配合和/或传力配合的方式插套至所述支承支座或所述内侧主体,从而所述插套槽包围所述支承支座或所述内侧主体。通过将插套槽插套至支承支座和/或内侧主体上,实现了弹性主体被简单且低成本地固定至支承支座和/或内侧主体。另外,将弹性主体固定至由挤压型材制成的支承支座或内侧主体是可能的。另外,可省去支承支座和/或内侧主体的后续加工。在本发明意义上,“包围”是指插套槽抵靠至支承支座端面或内侧主体端面。有利地,该插套槽的宽度对应于支承支座的宽度和/或内侧主体的宽度。还有利的是,该插套槽抵靠支承支座的径向靠内的周面和/或内侧主体的径向靠外的周面以及支承支座端面和/或内侧主体端面。有利地,该内侧主体被设计为滚动轴承。该连接部可形成有褶皱、尤其滚动褶皱。弹性主体的一部分可沿轴向布置在该间隙外。尤其是,形成滚动褶皱的连接部在轴向上可以布置在该间隙外。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该插套槽具有第一边、第二边和将两边相互连接的底部。具体地,该插套槽通过将所述支承支座或内侧主体中的任一个包围在插套槽中来包围所述支承支座或内侧主体。由此,该底部抵靠该支承支座的径向靠内的周面和/或内侧主体的径向靠外的周面,且两个边抵靠支承支座端面和/或内侧主体端面。这两个边和底部可一体形成并由与固定腿相同的材料制成。该底部相对于该固定腿是可偏转的。

有利地,两条腿内侧之间的距离小于支承支座的宽度和/或内侧主体的宽度。由此,也可形成沿轴向的预紧,以通过传力配合的方式将插套槽插至支承支座和/内侧主体之上并且将其固定。

有利地,该底部具有第一底部部分和第二底部部分,其中第二底部部分相对于该固定腿是可偏转的。由此,插套槽与弹性主体解耦以保持弹性主体的运动自由度、尤其是连接部的运动自由度。另外可能的是,在支承支座或内侧主体的整个长度上加宽插套槽,以便形成形状配合和/或传力配合连接地插套所述支承支座和/或内侧主体。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第二底部部分子该固定腿以一定角度突伸出。由此第二底部部分和安装于其上的腿能相对于第一底部部分偏转,从而插套槽能在所述支承支座和/或内侧主体的整个长度上扩张且能适配于其轮廓。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在插套槽角部内形成至少一个凹空部。该凹空部防止该支承支座和/或内侧主体的锋利边棱切入插套槽角部,由此导致对弹性主体的破坏。有利地,该凹空部在弹性主体加工过程中尤其在挤压或注塑成型过程中被加入。有利地,该凹空部设置在腿的内侧面中。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主体的外径大于所述支承支座的内径,且所述弹性主体的内径小于所述内侧主体的外径。由此形成硫化弹性主体与支承支座的内径和内侧主体的外径的径向重叠的显著增大。由于显著增大径向重叠,故弹性主体具有余量并由此能被径向预紧地安置在支承支座和内侧主体之间。另外,可省去用于将弹性主体保持在间隙内的安全夹具或锁止环。

有利地,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固定腿具有衬套。该衬套形成均匀的面压力且由此在支承支座或内侧主体上形成均匀力分布。有利地,该衬套被硫化入弹性主体。衬套和弹性主体的连接能以形状配合方式和/或使用粘合剂完成。在形状配合连接中,在衬套内设有开口,开口被弹性主体的弹性体材料穿透。有利地,该内衬套被硫化入径向靠内的固定腿中。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固定腿具有橡胶止挡。橡胶止挡用于阻尼两个固定腿的径向运动。有利地,至少一个橡胶止挡自其中一个固定腿以一定角度突伸出。根据所选角度,可设定橡胶止挡的不同预紧并且由此设定不同的阻尼特性。有利地,该至少一个橡胶止挡自径向靠外的固定腿径向向内伸出。

根据另一个方向,提出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轴尤其是万向轴的轴支承,其包括内侧主体、能固定至机动车部件且形成间隙地围绕内侧主体的支承支座以及弹性主体。弹性主体通过借助其至少一个插套槽以形状配合和/或传力配合的方式将其插装至支承支座和/或内侧主体而以形状配合和/或传力配合的方式被保持在间隙内,从而该插套槽包围支承支座或内侧主体。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该支承支座或内侧主体由挤压型材或塑料制成。由挤压型材形成的支承支座或内侧主体的加工成本低。为此,该支承支座或内侧主体被挤出并被定尺锯短。有利地,该支承支座或内侧主体由挤压铝型材制成。

附图说明

以下将基于如图示意所示的实施例来更详细解释弹性主体和轴支承以及其它特征和优点。在此:

图1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弹性主体的轴支承的部分截面。

图2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弹性主体的部分截面。

图3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具有弹性主体的轴支承的部分截面;和

图4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弹性主体的部分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轴支承10,其用于支承机动车的未示出的轴、尤其是万向轴。

该轴支承具有内侧主体12和支承支座14,该内侧主体在此被设计为滚动轴承13,该支承支座在形成间隙15的情况下围绕内侧主体12。间隙15内布置有弹性主体16,该弹性主体将内侧主体12与支承支座14弹性连接。

支承支座14由挤压型材尤其是挤压铝型材制成并用于将轴支承10固定至未示出的机动车部件。为此,支承支座14具有突伸出的固定凸缘17,在该固定凸缘内开设有开口19以便螺钉连接至未示出的机动车部件。另外,该支承支座也可由塑料制成。

如图2所示,弹性主体16的横截面近似为u形并具有第一固定腿18、第二固定腿20和将两个固定腿18、20相互连接的连接部22。

根据图1,第二固定腿20抵靠于滚动轴承13,其中衬套24被置入第二固定腿20以增大面压力。衬套24能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和/或借助粘接剂连接至弹性主体16。为了实现形状配合,内衬套24可以配设有多个开口,弹性主体16的弹性体材料可穿过该开口。第二固定腿20在其自由端具有肩部25,滚动轴承13抵靠于该肩部并且该肩部用于滚动轴承13的轴向锁止。

连接部22呈u形并且形成褶皱、尤其是滚动褶皱,其中连接部22将两个固定腿18、20弹性且能弹动地相互连接。

如图2所示,第一固定腿18具有用于以形状配合和/或传力配合的方式插套在支承支座14上的插套槽32。插套槽32具有第一边26、第二边28和将两个边26、28相互连接的底部30。在插装状态下,边26、28的内侧面29抵靠支承支座14的端面31。因为边26、28的内侧面29之间的距离a小于支承支座14的宽度bl,故插套槽32被轴向预紧地保持在支承支座14上。

还如图2所示,底部30具有第一底部部分34和第二底部部分36。第一底部部分34是第一固定腿18的延续。第二底部部分36自第一固定腿18以一定角度突伸出并相对于第一固定腿18和第一底部部分34可偏转。为此,插套槽32且尤其是插套槽32的一部分与弹性主体16、尤其自形成褶皱的连接部22解耦,从而维持弹性主体16的运动自由度。

还如图2所示,在容置槽32的角部38中各自开设有凹空部40,其防止支承支座14的锋利边棱切入弹性主体16。

另外,第一固定腿18具有两个径向向内伸出的橡胶止挡42。橡胶止挡42用于阻尼第二固定腿20沿径向r的运动。为此,这两个橡胶止挡42自第一固定腿18以一定角度突伸出。根据所选角度,橡胶止挡42的预紧和进而阻尼特性可被调节。

弹性主体16的外径dae大于支承支座14的内径dil。另外,弹性主体16的内径die小于内侧主体12的外径dai。由此形成弹性主体16与支承支座14的内径dil和内侧主体12的外径dai的径向重叠的显著增大。由于显著增大的径向重叠,弹性主体16被径向预紧地保持在支承支座14和内侧主体12之间。

以下将描述轴支承10的组装方法。为此,首先以滚动轴承13抵靠肩部25的方式将滚动轴承13插入由第二固定腿20形成的容置开口44。因为弹性主体16沿径向r延伸的尺寸大于间隙15,故为了将其插入支承支座14中而必须压缩弹性主体16。在压缩状态下,插套槽32随后被插套至支承支座14上。

以下描述了弹性主体的另一个实施例,关于其说明,先前所用的附图标记被用于描述相同或功能相同的零部件。

在图3和图4中示出了弹性主体16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二固定腿20具有用于固定至滚动轴承13的另一插套槽32而不是衬套。根据图3,插套槽32由形成底部30的第二固定腿20、形成第一边26的肩部25和形成第二边28且与突起46对置的肩部25形成。

因为肩部25的和突起46的内侧面29之间的距离a小于内侧主体12、在此是滚动轴承13的宽度bi,故沿轴向产生预紧以使插套槽32能以形状配合和/或传力配合的方式插套至滚动轴承13尤其其外套筒。在其它方面,轴支承10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弹性主体16的组装以与上文所述相似的方式进行。

附图标记列表

10轴支承

12内侧主体

13滚动轴承

14支承支座

15间隙

16弹性主体

17附接凸缘

18第一固定腿

19开口

20第二固定腿

22连接部

24衬套

25肩部

26第一边

28第二边

29内侧面

30底部

31端侧

32插套槽

34第一底部部分

36第二底部部分

38角部

40凹空部

42橡胶止挡

44容置开口

46突起

r径向

a距离

bl支承支座的宽度

bi内侧主体的宽度

dae弹性主体的外径

die弹性主体的内径

dil支承支座的内径

dai内侧主体的外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