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构造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29491发布日期:2019-12-17 16:14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软管构造体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软管构造体。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软管,该软管由于被施加液体的压力而沿着长度方向自动地伸长,并且,沿着横向自动地膨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4994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此,对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这样的软管,能够由于通液的部分伸缩而根据液体变形。对于这样的软管,若反复进行通液的部分的伸缩,则有时使该通液的部分破损。在通液的部分破损了的情况下,该软管的通液性和伸缩性这两功能受损。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流体通过的部分的破损,并且能够根据流体变形的软管构造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软管构造体具备:流通构件,其供流体流通;和伸缩构件,其构成为与流通构件分体地设置,并且,沿着流通构件延伸,该伸缩构件能够根据流通构件的流通状态而沿着流通构件的延伸方向伸缩。对于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软管构造体,与流通构件分体的伸缩构件能够根据流通构件的流通状态而沿着流通构件的延伸方向伸缩。由于这样的伸缩构件沿着流通构件延伸,因此,流通构件根据伸缩构件伸缩而变形。由此,对于软管构造体,使流通的部分(流通构件)和伸缩的部分(伸缩构件)分开,不使流通的部分伸缩,就能够使流通的部分变形(例如紧凑地汇集)。由此,能够设为难以产生在主要使流通的部分伸缩的情况下成为问题的、流通的部分的破损等的结构。根据以上内容,采用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软管构造体,能够提供抑制流通的部分的破损并且能够根据流体而变形的结构。

也可以是,上述软管构造体还具备覆盖作为流通构件的内构件的外构件,伸缩构件与内构件以及外构件分体地设置。由此,利用外构件覆盖作为流通的部分的内构件,能够成为内构件更难以破损的结构,并且能够利用与内构件以及外构件分体地设置的伸缩构件使内构件和外构件恰当地变形。

也可以是,伸缩构件配置于内构件与外构件之间。由此,能够对内构件和外构件这双方有效地赋予由伸缩构件的伸缩造成的影响,能够使内构件和外构件更恰当地变形。另外,由于伸缩构件能够设为不与在内构件流动的流体接触的结构,因此,能够抑制由与流体接触而导致的伸缩构件的劣化。

也可以是,伸缩构件以靠近内构件的周向上的预定的区域的方式配置。在伸缩构件配置于内构件的周向的各区域的情况下,在伸缩构件伸缩之际,伸缩构件和内构件容易缠络而使内构件难以变形以及内构件的流通性变差等有可能成为问题。在这一点上,通过伸缩构件以靠近内构件的周向上的预定的区域的方式配置,能够成为内构件易于变形的结构,并且,能够确保内构件的流通性。

也可以是,伸缩构件配置于比外构件靠外侧的位置。在内构件和伸缩构件接近的情况下,在向内构件的流通时等存在内构件与进行伸缩的伸缩构件缠络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内构件变得难以变形以及内构件的流通性变差等有可能成为问题。在这一点上,通过使伸缩构件配置于比外构件靠外侧的位置,从而能够使在流通时等内构件和伸缩构件缠络的情况被有效地抑制,成为内构件易于变形的结构,并且,能够确保内构件的流通性。

也可以是,上述软管构造体还具备覆盖被配置到外构件的外侧的伸缩构件的包覆构件。由此,能够使由内构件和外构件构成的流通用的机构以及由伸缩构件和包覆构件构成的伸缩用的机构分开,而能够有效地抑制伸缩构件的伸缩影响流通用的机构(内构件和外构件)。

也可以是,上述软管构造体还具备控制施加于流通构件的压力的减压阀。由此,能够降低施加于流通构件的压力的载荷,而能够谋求流通构件的耐久性的提高。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抑制流体通过的部分的破损,并且能够根据流体变形的软管构造体。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软管构造体的立体图。

图2是用于说明与弹性体的伸缩相应的变形的图,图2的(a)表示非通水状态的软管构造体,图2的(b)表示通水状态的软管构造体。

图3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软管构造体的、与弹性体的伸缩相应的变形的图,图3的(a)表示非通水状态的软管构造体,图3的(b)表示通水状态的软管构造体。

图4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软管构造体的、与弹性体的伸缩相应的变形的图,图4的(a)表示非通水状态的软管构造体,图4的(b)表示通水开始时的软管构造体,图4的(c)表示从通水开始经过了时间的状态的软管构造体。

图5是用于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软管构造体的、与弹性体的伸缩相应的变形的图,图5的(a)表示非通水状态的软管构造体,图5的(b)表示通水开始时的软管构造体,图5的(c)表示从通水开始经过了时间的状态的软管构造体。

图6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另一个例子的软管构造体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第5实施方式的软管构造体的、与弹性体的伸缩相应的变形的图,图7的(a)表示非通水状态的软管构造体,图7的(b)表示通水状态的软管构造体。

图8是用于说明第6实施方式的软管构造体的、与弹性体的伸缩相应的变形的图,图8的(a)表示非通水状态的软管构造体,图8的(b)表示通水状态的软管构造体。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说明第1实施方式。在说明中,对相同要素或具有相同功能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软管构造体)

如图1所示,软管构造体1具备:软管部10、液体源连接器11、喷嘴连接器12以及喷嘴部13。软管构造体1构成为能够搬运,具有在屋外或屋内从供给源(液体源)供给水等液体(流体)的功能。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用于供给流体的软管构造体1供给液体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也可以是供给气体的软管构造体。

软管部10是用于输送从液体源供给来的液体的纵长状的中空管。软管部10输送例如水等液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软管部10用于输送水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用于输送例如其他液体。对软管部10借助液体源连接器11与作为液体源的供水设备(例如自来水的水龙头)连接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不仅借助液体源连接器11,还借助其他软管等间接地与供水设备连接。软管部10在通水状态(流动有水的状态)下成为由于水压而伸长开来的状态,在非通水状态(未流动有水的状态)下成为水压被解除而折叠起来的状态(图1所示的状态)。随后论述软管部10的详细情况。

液体源连接器11是连结供水设备和软管部10的连接器。液体源连接器11与软管部10的基端侧连结。即,液体源连接器11是从供水设备向软管部10输送的水的流入口。

喷嘴连接器12是连结软管部10和喷嘴部13的连接器。喷嘴连接器12与软管部10的顶端侧连结。即,喷嘴连接器12是从软管部10向喷嘴部13送出的水的流出口。

喷嘴部13是将经由软管部10从供水设备输送的水撒向供水对象的洒水喷嘴。喷嘴部13具有喷枪拉柄14和喷嘴网15。喷嘴部13的喷枪拉柄14被利用者握紧(被压紧),从而喷嘴部13从喷嘴网15进行放水。

(软管部的详细)

接着,一边也参照图2,一边对软管部10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软管部10具备:内构件16(流通构件)、外构件17以及弹性体18(伸缩构件)。内构件16、外构件17以及弹性体18的基端均与液体源连接器11连结,顶端均与喷嘴连接器12连结。

内构件16和外构件17在以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剖切而成的剖面中呈重复山形折叠和谷形折叠的形态,换言之是波纹构件(参照图2的(a))。内构件16和外构件17在通水状态下使上述的山形折叠和谷形折叠的高度减少而沿着长度方向外观上伸长(参照图2的(b)),在非通水状态下使山形折叠和谷形折叠的高度变高而沿着长度方向外观上收缩(参照图2的(a))。在从通水状态成为非通水状态时,内构件16和外构件17自身要一定程度地收缩,但仅在该要收缩的力的作用下,软管部10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的减少较小。因此,对于软管部10,构成为具备弹性体18,而利用该弹性体18要收缩的力,在从通水状态成为非通水状态之际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缩短。

也就是说,由于存在弹性体18,能够在非通水状态下使软管部10收缩到预定的长度(非通水状态初始长度a),在不具有弹性体18的收缩功能的情况下,软管部10无法收缩到非通水状态初始长度a。对于将在没有弹性体18的收缩功能的情况下的非通水状态下的软管部10的长度设为非通水状态假想长度b的情况,a/b设为例如0.3~0.5程度。在a/b比该值小的情况下,弹性体18的伸长状态下的负担变大,弹性体18的伸缩性容易降低。在a/b比该值大的情况下,软管部10的收缩功能恶化、以及内构件16和外构件17的弹性变大而易于由于反复使用引起龟裂产生等成为问题。根据这些,a/b也可以设为例如0.4左右。

在将软管部10的非通水状态(内部的水向外部流出与收缩相应的量的状态)下的长度设为l1、将以预定(例如0.15mpa~0.4mpa)的水压通液了的情况的长度设为l2的情况下,l1/l2设为0.3~0.7。若l1/l2比该值小,则各构件容易因反复使用而劣化。因此,l1/l2也可以设为0.4以上,进而设为0.45以上。另外,若l1/l2比该值大,则难以变短(难以收缩)。因此,l1/l2也可以设为0.6以下,进而设为0.55以下。

内构件16是供水流通的通水路径。内构件16既可以由其自身具有伸缩性的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不具有伸缩性的材料形成。内构件16由例如聚氯乙烯、硅、弹性体、聚氨酯、氟树脂等材料形成。内构件16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设为例如5m~50m的范围,设为例如15m。内构件16的内径(通水时的内径)设为例如的范围,设为例如

外构件17是覆盖内构件16的构件。外构件17既可以由其自身具有伸缩性的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不具有伸缩性的材料形成。外构件17由例如聚酯、尼龙等材料形成。外构件17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设为例如5m~50m的范围,设为例如15m。外构件17的内径(通水时的内径)例如比内构件的内径大程度。

弹性体18是以沿着内构件16延伸、能够根据内构件16的通液状态而沿着内构件16的延伸方向(长度方向)伸缩的方式构成的绳状的弹性构件。弹性体18与内构件16以及外构件17分体地设置。弹性体18配置于内构件16和外构件17之间(径向之间)。即,弹性体18配置于比内构件16靠外侧且比外构件17靠内侧的位置。另外,弹性体18以靠近一方的状态配置于内构件16的周向上的预定的区域(参照图2的(a)和(b))。

弹性体18在水流经内构件16的状态(通水状态)下由于水压而沿着内构件16的延伸方向伸长(参照图2的(b))。另外,在水未流经内构件16的状态(非通水状态)下解除水压而弹性体18恢复成本来的长度(收缩)(参照图2的(a))。弹性体18的“伸长”、“收缩”是指,实际上沿着延伸方向伸缩,延伸方向的长度变化。并且,由于弹性体18沿着延伸方向伸缩,内构件16和外构件17的外观上的长度变化。即,如图2的(b)所示,在通水状态下,根据弹性体18沿着延伸方向伸长,内构件16和外构件17成为伸长开来的状态。另一方面,如图2的(a)和图1所示,在非通水状态下,根据弹性体18沿着延伸方向收缩(恢复本来的长度),内构件16和外构件17收缩成例如螺旋状,成为折叠起来的状态。

弹性体18由例如天然橡胶、丁腈橡胶、乙丙橡胶、硅橡胶、氟橡胶等材料形成。弹性体18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在通常时(收缩的状态)设为由于例如水压而伸长了的状态的长度的50%~80%,设为例如7.5m~12m。

弹性体18为了增大能够使软管部10的长度缩短的程度,既可以在非通水状态下设为直线状(但是,也可以由于软管部10自身的弯折而弯曲),也可以在非通水状态下设为螺旋状。另外,弹性体18为了兼顾增大收缩力和缩小截面积而设为实心的弹性构件。此外,弹性体18也可以设为中空的弹性构件。

(第1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如上述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软管构造体1具备:内构件16,其供水流通;和弹性体18,其构成为与内构件16分体地设置,并且沿着内构件16延伸,并能够根据内构件16的通液状态沿着内构件16的延伸方向伸缩。

对于这样的软管构造体1,与内构件16分体的弹性体18能够根据内构件16的通液状态沿着内构件16的延伸方向伸缩。这样的弹性体18沿着内构件16延伸,因此,内构件16根据弹性体18伸缩的情况而变形。由此,对于软管构造体1,使通液的部分(内构件16)和伸缩的部分(弹性体18)分开,不使通液的部分伸缩,就能够使通液的部分变形(例如紧凑地汇集)。由此,能够成为难以产生在主要使通液的部分伸缩的情况下成为问题的、通液的部分的破损等的结构。根据以上内容,采用软管构造体1,能够提供抑制通液的部分的破损,并且能够根据液体变形的结构。

软管构造体1还具备覆盖内构件16的外构件17,弹性体18与内构件16以及外构件17分体地设置。由此,设为利用外构件17覆盖作为通液的部分的内构件16而使内构件16更加难以破损的结构,并且能够利用与内构件16以及外构件17分体地设置的弹性体18使内构件16和外构件17恰当地变形。

弹性体18配置于内构件16与外构件17之间。由此,能够对内构件16和外构件17这双方有效地赋予由弹性体18的伸缩造成的影响,能够使内构件16和外构件17更恰当地变形。另外,弹性体18能够设为不与在内构件16流动的水接触的结构,因此,能够抑制由与水接触导致的弹性体18的劣化。

弹性体18以靠近内构件16的周向上的预定的区域的方式配置。在弹性体配置于内构件的周向的各区域的情况下,在弹性体伸缩之际,弹性体和内构件容易缠络,内构件难以变形以及内构件的通液性变差等有可能成为问题。在这一点上,通过使弹性体18以靠近内构件16的周向上的预定的区域的方式配置,从而能够使内构件16成为易于变形的结构,并且,能够保证内构件16的通液性。

另外,采用了利用作为单独构件的弹性体18使内构件16等折叠的结构,因此,通过调整弹性体18的长度,能够容易地调整软管的伸长率。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3而对第2实施方式的软管构造体2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主要说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点。

如图3的(a)和图3的(b)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软管构造体2的软管部20具备涉及通水的通水机构21和涉及延伸方向上伸缩的伸缩机构22。

通水机构21具备内构件26和外构件27。内构件26是与第1实施方式的内构件16的结构同样的结构,外构件27是与第1实施方式的外构件17的结构同样的结构。即,内构件26是供水流通的通水路径,外构件27是覆盖内构件16的构件。

伸缩机构22沿着通水机构21(详细而言是外构件27)的延伸方向设置。伸缩机构22具备弹性体28和包覆构件29。弹性体28由与第1实施方式的弹性体18的材料同样的材料形成,配置于比外构件27靠外侧的位置。弹性体28沿着内构件26和外构件27的延伸方向延伸。包覆构件29是覆盖被配置到外构件27的外侧的弹性体28的构件,并沿着内构件26和外构件27的延伸方向延伸。包覆构件29以在外构件27的周向上的预定的区域与外构件27连续的方式设置。包覆构件29由例如与外构件27同样的聚酯、尼龙等材料形成。

如此,第2实施方式的软管构造体2的软管部20设为被外构件27隔开的通水机构21的区域(室)和被包覆构件29隔开的伸缩机构22的区域(室)的两室构造。并且,如图3的(b)所示,在通水状态下,根据伸缩机构22的弹性体28沿着延伸方向伸长,伸缩机构22的包覆构件29、以及、通水机构21的内构件26和外构件27成为伸长开来的状态。另一方面,如图3的(a)所示,在非通水状态下,根据弹性体28沿着延伸方向收缩(恢复本来的长度),包覆构件29、内构件26以及外构件27收缩成例如螺旋状,成为折叠起来的状态。

如上述这样,对于第2实施方式的软管构造体2,弹性体28配置于比外构件27靠外侧的位置。例如,在内构件与弹性体接近的情况下,在向内构件通水时等,存在内构件与进行伸缩的弹性体缠络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内构件难以变形以及内构件的通水性变差等有可能成为问题。在这一点上,通过将弹性体28配置于比外构件27靠外侧的位置,能够有效地抑制在通水时等内构件26与弹性体28缠络的情况,而成为内构件26易于变形的结构,并且,能够保证内构件26的通水性。

并且,软管构造体2具备覆盖被配置到外构件27的外侧的弹性体28的包覆构件29。由此,能够使由内构件26和外构件27构成的涉及通水的通水机构21的区域(室)和由弹性体28和包覆构件29构成的涉及伸缩的伸缩机构22的区域(室)分开,能够有效地抑制弹性体28的伸缩影响通水用的内构件26和外构件27。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4而对第3实施方式的软管构造体3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主要说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不同的点。

如图4的(a)~(c)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软管构造体3的软管部30具备:主软管31、伸缩软管32以及弹性体33。主软管31、伸缩软管32以及弹性体33的基端均与液体源连接器11连结,顶端均与喷嘴连接器12连结。

主软管31是沿着输送水的方向能够伸缩地构成的波纹状的软管。主软管31由例如聚酯、尼龙、聚氯乙烯、软质聚氯乙烯、软质聚丙烯、软质聚乙烯、聚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材料、或对聚酯、尼龙的织布进行树脂涂敷而成的结构形成。主软管31是圆筒构造,设为重复所谓的山形折叠和谷形折叠的构造。利用这样的构造,主软管31能够沿着延伸方向伸缩,并且成为容积可变的封闭空间。主软管31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在通常时(收缩的状态)设为例如5m~50m的范围,例如设为7.5m。另外,主软管31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在由于水压而伸长了的状态下设为例如收缩的状态的2~3倍,例如设为15m。

伸缩软管32是构成为在主软管31的内侧穿过并能够沿着输送水的方向伸缩的波纹状的软管。伸缩软管32由例如聚酯、尼龙、聚氯乙烯、软质聚氯乙烯、软质聚丙烯、软质聚乙烯、聚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材料、或对聚酯、尼龙的织布进行树脂涂敷而成的结构形成。伸缩软管32是圆筒构造,设为重复所谓的山形折叠和谷形折叠的构造。利用这样的构造,伸缩软管32能够沿着延伸方向伸缩,并且成为容积可变的封闭空间。伸缩软管32在与喷嘴连接器12连结的顶端部分处被密封。伸缩软管32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在通常时(收缩的状态)设为例如5m~50m的范围,例如设为7.5m。另外,主软管31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在由于水压而伸长了的状态下设为例如收缩的状态的2~3倍,例如设为15m。

弹性体33是在伸缩软管32的内侧穿过的弹性构件。弹性体33由例如与第1实施方式的弹性体18同样的材料形成。

对于第3实施方式的软管构造体3的软管部30,在非通水状态下,如图4的(a)所示,弹性体33处于未伸长的状态,主软管31和伸缩软管32成为收缩的状态。如图4的(b)所示,若从该状态起使水从液体源连接器11向主软管31的内侧且伸缩软管32的外侧的区域流动而成为通水状态,则如图4的(c)所示,弹性体33由于水压而沿着延伸方向伸长,与之相应地主软管31和伸缩软管32成为伸长开来的状态。之后,若被止水而成为非通水状态,则再次成为图4的(a)所示的、主软管31和伸缩软管32收缩的状态。

对于这样的软管部30,弹性体33基本上仅沿着长度方向(伸缩方向)伸缩,因此,弹性体33与伸缩软管32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小。由此,能够实现即使在使弹性体33反复伸缩了的情况下也难以产生破损等的耐久性较高的结构。

另外,能够设为弹性体33在伸缩软管32的内侧穿过、水在伸缩软管32的外侧流动的结构(弹性体33不是通水构件),因此,即使假设是在弹性体33磨损了的情况下,软管部30也不会漏水或破裂。

而且,由于弹性体33不是通水构件,因此,能够将软管的主要伸缩的结构(对于软管部30是弹性体33)形成得较薄。由此,弹性体33易于伸长,而能够将用于使弹性体33伸缩的水压设定得较低。即,能够扩大可使用的水压范围。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5而对第4实施方式的软管构造体4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主要说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不同的点。

图5的(a)~(c)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的软管构造体4的软管部40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的软管构造体3的软管部30的基本结构同样,具备:主软管31、伸缩软管32以及弹性体33。软管部40除了这些结构之外,还在软管部40的基端侧(液体源连接器11侧)设置有止回阀41和排出阀42。

止回阀41是即使在通水完成并且流路内的压力降低了的状态下也抑制伸缩软管32收缩的阀(参照图5的(c))。即,止回阀41限制施加于伸缩软管32内的压力。并且,通过控制排出阀42,能够任意地使伸缩软管32收缩而收纳。此外,排出阀42也可以设置于喷嘴连接器12侧。利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降低施加于伸缩软管32的压力的载荷,而谋求耐久性的提高。

此外,也可以采用图6所示的软管构造体4x的软管部40x来替代上述的软管构造体4的软管部40。软管部40x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的软管部40的基本结构同样,并具备压力控制阀41x(减压阀)来替代止回阀41和排出阀42。压力控制阀41x设置于作为软管部40x的一次侧的液体源连接器11。压力控制阀41x限制(控制)施加于伸缩软管32的压力。由此,能够降低施加于伸缩软管32的压力的载荷,而能够谋求耐久性的提高。

[第5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7而对第5实施方式的软管构造体5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主要说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不同的点。

如图7的(a)和图7的(b)所示,第5实施方式的软管构造体5的软管部50具备主软管51和弹性体52。主软管51和弹性体52的基端均与液体源连接器11连结,顶端均与喷嘴连接器12连结。

主软管51是构成为沿着输送水的方向能够伸缩的波纹状的软管。主软管51由例如与第3实施方式的主软管31同样的材料形成。

弹性体52是在主软管51的内侧穿过的弹性构件。弹性体52由例如与第3实施方式的弹性体33同样的材料形成。

对于第5实施方式的软管构造体5的软管部50,在非通水状态下,如图7的(a)所示,弹性体52处于未伸长的状态,主软管51和弹性体52成为收缩的状态。若从该状态起使水从液体源连接器11向主软管51的内侧且弹性体52的外侧的区域流动而成为通水状态,则如图7的(b)所示,弹性体52由于水压而沿着延伸方向伸长,与之相应地主软管51成为伸长开来的状态。之后,若被止水而成为非通水状态,则再次成为图7的(a)所示的、主软管51收缩的状态。

对于这样的软管部50,当在通水状态下沿着延伸方向伸长时,弹性体52的厚度变薄,因此,通水区域(主软管51的内侧且弹性体52的外侧的区域)变宽,而能够高效地洒水。另外,当在非通水状态下收缩时,弹性体52的厚度变厚,因此,通水区域变窄,能够高效地排出软管部50内的滞留水。

并且,基于与第3实施方式的软管部30同样的理由,能够实现弹性体52难以破损的结构、即使在弹性体52磨损了的情况下也难以从软管部50漏水的结构、以及能够扩大可使用的水压范围的结构。

[第6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8而对第6实施方式的软管构造体6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主要说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第5实施方式不同的点。

图8的(a)和(b)所示的第6实施方式的软管构造体6的软管部60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的第5实施方式的软管构造体5的软管部50的基本结构同样。软管部60具备弹性体62来替代软管部50的弹性体52。

弹性体62由与第5实施方式的弹性体52同样的材料形成,配置与弹性体52不同。即,弹性体62以靠近一方的状态配置于主软管51的周向上的预定的区域(在图8中是下部)。

在利用水压使软管伸缩的结构中,若软管与橡胶管等弹性体之间的摩擦较大,则软管难以伸缩、可使用的水压变高成为问题。在这一点上,对于软管部60,由于弹性体62以靠近一方的状态配置于主软管51的周向上的预定的区域(在图8中是下部),因此,能够限定主软管51与弹性体62接触的区域,而能够减轻主软管51与弹性体62之间的摩擦。由此,能够扩大可使用的水压范围。

附图标记说明

1、2、3、4、4x、5、6、软管构造体;10、20、30、40、40x、50、60、软管部;16、26、内构件;17、27、外构件;18、28、弹性体;29、包覆构件;41x、压力控制阀(减压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