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循环导流板式双水冷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9441发布日期:2018-07-13 20:07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循环导流板式双水冷蝶阀。



背景技术:

大多数水冷蝶阀都是阀板、阀体内腔通水冷却,结构大致相同,为了考虑方便维修,阀体多采用分体式结构。阀门属于压力容器,首先必须考虑其安全性,特别是高温介质的特殊性,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应该是最重要的技术指标。阀体两半式分体结构采用法兰连接,法兰连接处的一周都是泄漏点,由于水冷蝶阀多用于介质温度700℃以上的工况场合,很容易引起阀门外漏,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阀板内部导流结构设计不科学,冷却水不能按照理想的路线流通,阀板会由于和介质换热不均匀而导致变形,长期如此,材料在极限温度内工作,很容易出现内漏和外漏,阀门的密封性,使用寿命、稳定性都不尽如人意。故如何减少水冷蝶阀的漏点,控制冷却水的流通路线,拥有良好的热循环系统,提高阀门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则为业者研发的目的。

此外,目前市场上针对石油化工领域的高温烟气等工况也设计了一些水冷蝶阀,阀体采用两半式分体结构,通过法兰螺栓连接,金属缠绕垫片密封,该结构虽然维修时易拆卸,但由于工况的特殊性,介质温度多在700℃以上,两法兰连接处的整个圆周都存在漏点,材料由于长期在高温下工作会或多或少的发生变形,很轻易的导致阀门出现外漏。另外阀板和阀体水冷装置都是一个简单的空腔,没有理想的导流结构,冷却水从阀体或是阀板的进水管直接进入,然后从另外一个方向直接流出,无法很好地控制冷却水在阀板内部的循环流通路径,阀内腔某些部分会因冷却水无法有效流通,而造成阀板内腔各部分换热不均匀,冷却水与高温介质的热交换不大,影响换热效果。阀板更容易因受热不均产生变形,有一定使用局限性。严重影响使用效果和阀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循环导流板式双水冷蝶阀,可以提高水冷蝶阀的冷却效果,保证冷切水在阀板和阀体内腔按照规定的流道循环流通,快速均匀的带走高温介质的热量,避免阀门内腔受热不均产生大量变形,保证密封性,延长阀门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单循环导流板式双水冷蝶阀,包括阀体,设置在所述阀体内的阀板,分别设置在所述阀板上的上阀杆和下阀杆;所述阀体为焊接式阀体;阀体的内腔中设有固定在阀体内壁上的夹套,夹套与阀体之间的空腔形成第一冷却循环系统;所述阀体上设有两个进出水口,两个所述进出水口之间的夹套内设有一挡板,所述挡板用于将两个所述进出水口隔开使所述第一冷却循环系统形成单循环冷却路径。

进一步地,所述上阀杆、下阀杆和阀板均为空心结构,所述上阀杆、下阀杆和阀板的内腔依次连通形成第二冷却循环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阀板的内腔内设有第一折形单循环导流板和第二折形单循环导流板,所述第一折形单循环导流板和第二折形单循环导流板用于隔断所述阀板的内腔使其形成s型的单循环冷却路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形单循环导流板固定在阀板的内腔内,其包括第一板体a、第二板体a和第三板体a;所述第一板体a和第二板体a均与所述阀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板体a连接在第一板体a和第三板体a之间,且朝向下阀杆的一端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板体a远离第二板体a的一端固定在上阀杆上,第三板体a远离第二板体a的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折形单循环导流板固定在阀板的内腔内,其包括第一板体b、第二板体b和第三板体b;所述第一板体b和第二板体b均与所述阀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板体b连接在第一板体b和第三板体b之间,且朝向上阀杆的一端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板体b远离第二板体b的一端固定在上阀杆上,第三板体b远离第二板体b的一端为自由端;所述下阀杆与阀板的内腔之间的连通孔设置在第一折形单循环导流板靠近阀体壁之间的一侧;所述上阀杆与阀板的内腔之间的连通孔设置在第二折形单循环导流板靠近阀体壁之间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板体a与第一板体a和第三板体a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00°-150°;所述第二板体b与第一板体b和第三板体b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00°-150°。

进一步地,所述上阀杆和下阀杆分别通过阀杆安装座固定在所述阀体上,所述上阀杆和下阀杆与阀杆安装座之间均设有通过填料压盖锁紧在其间的组合填料,所述阀杆安装座朝向阀体外侧的一端固定有一填料压盖安装座,所述填料压盖延伸出阀杆安装座的一端通过第六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填料压盖安装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阀杆和下阀杆延伸入所述阀板内的一端通过第五紧固件固定在所述阀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紧固件采用圆柱销,所述圆柱销与上阀杆的中心和下阀杆的中心偏移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采用整体焊接式的阀体可以完全避免分体式连接中整圈法兰是漏点的情况,保证阀体无外漏。通过在阀体内设置第一冷却循环系统,在阀板内设置第二冷却循环系统,使两条水冷循环路径单独存在,互不干扰,但是冷却功能相互配合互补,使阀门在高温介质通过时快速进行热交换,达到快速冷却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在这些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排水管;2、下轴承盖;3、第一紧固件;4、下轴承;5、下轴承座;6、第二紧固件;7、下阀杆;8、夹套;9、挡板;10、进出水口;11、阀板;12、第一折形单循环导流板;121、第二折形单循环导流板;13、上阀杆;14、阀体;17、填料压盖;18、上轴承座;19、键;20、连接套;21、第三紧固件;23、上轴承盖;24、第四紧固件;25、上轴承;26、填料压板;27、组合填料28、第五紧固件;29、组合填料;30、第五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单循环导流板式双水冷蝶阀,包括阀体14,设置在所述阀体14内的阀板11,分别设置在所述阀板11上的上阀杆13和下阀杆7。其中所述阀体14为焊接式阀体14,整体焊接式的阀体14完全避免分体式连接中整圈法兰是漏点的情况,保证阀体14无外漏。并且整体式的阀体14较分体式的阀体14结构而言,阀体14受热更加均匀,不会因为热传递不均匀产生大量变形;而分体式的阀体14,阀体14两连接部分可能会因受热不均匀,变形不一致,由于螺栓作用力会使阀体14变形量更大,由于时间的推移,连接处很容易出现外漏,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就此工况而言,整体式阀体14的使用优势尤为明显。

阀体14的内腔中设有固定在阀体14内壁上的夹套8,夹套8与阀体14的内壁焊接连接,夹套8与阀体14之间的空腔形成第一冷却循环系统;所述阀体14上设有两个进出水口10,两个所述进出水口10之间的夹套8内设有一挡板9,所述挡板9用于将两个所述进出水口10隔开使所述第一冷却循环系统形成单循环冷却路径。冷却水从其中一个进出水口10进入夹套8内,由于夹套8内设有挡板9,冷却水只能绕着图1中所示的箭头方向绕夹套8内单向流动,最后通过另一进出水口10排出,水循环流动过程中和阀体14内部的高温介质快速均匀的进行热交换,达到快速冷却的效果,保护阀体14各部件长期在较低温工况下工作。两个进出水口10可互换使用,可以根据现场冷却水源位置合理选择。

所述上阀杆13、下阀杆7和阀板11均为空心结构,所述上阀杆13、下阀杆7和阀板11的内腔依次连通形成第二冷却循环系统。并且,所述阀板11的内腔内设有第一折形单循环导流板12和第二折形单循环导流板121,所述第一折形单循环导流板12和第二折形单循环导流板121用于隔断所述阀板11的内腔使其形成s型的单循环冷却路径。所述下阀杆7延伸出阀体14外的一端和上阀杆13延伸出阀体14外的一端分进连接有一进排水管1连接。

若冷却水由与下阀杆7连接的进排水管1流入,经过下阀杆7的内孔进入阀板11的内腔中,然后冷却水通过第一折形单循环导流板12和第二折形单循环导流板121的隔断和指引,沿图1中箭头方向呈"s型"路线流通,然后经过上阀杆13的内孔再由与上阀杆13连通的进排水管1连接排出。冷却水流通过程中源源不断的带走高温介质中的热量,和阀体14内腔冷却循环系统同时配合使用时冷却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同理,与下阀杆7连接的进排水管1和与上阀杆13连通的进排水管1的进出水口10可以互换使用,根据现场的管道布置情况和水源位置合理设计水冷循环系统。

所述第一折形单循环导流板12固定在阀板11的内腔内,其包括第一板体a、第二板体a和第三板体a;所述第一板体a和第二板体a均与所述阀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板体a连接在第一板体a和第三板体a之间,且朝向下阀杆7的一端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板体a远离第二板体a的一端固定在上阀杆13上,第三板体a远离第二板体a的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折形单循环导流板121固定在阀板11的内腔内,其包括第一板体b、第二板体b和第三板体b;所述第一板体b和第二板体b均与所述阀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板体b连接在第一板体b和第三板体b之间,且朝向上阀杆13的一端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板体b远离第二板体b的一端固定在下阀杆7上,第三板体b远离第二板体b的一端为自由端;所述下阀杆7与阀板11的内腔之间的连通孔设置在第一折形单循环导流板12靠近阀体14壁之间的一侧;所述上阀杆13与阀板11的内腔之间的连通孔设置在第二折形单循环导流板121靠近阀体14壁之间的一侧。所述第二板体a与第一板体a和第三板体a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00°-150°;所述第二板体b与第一板体b和第三板体b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00°-150°。

上述第一折形单循环导流板12和第二折形单循环导流板121是根据现有的水冷蝶阀优化设计的新型导流板结构,折形单循环导流板呈弯折型,焊接在阀板11内腔,将阀板11隔断成三部分,使阀板11的流体路径呈“s型”。此结构保证了该双水冷蝶阀中的冷切水流通循环路线,不管冷切水从哪个方向进入阀板11的内腔中,均能按照"s型"路线流通,使得整个阀板11的内腔同时充满流通的冷却水。该结构使得阀板11内腔的换热系数增大,可保证阀门内部换热均匀,具有快速冷却的效果;同时避免阀门内腔受热不均产生大量变形,保证了阀门各部分结构部件长期在其材料本身的许用温度范围内工作,并且阀门的填料部分也不会因温度过高而失效,减小了内漏或者外漏的机率,保证阀门的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

所述上阀杆13和下阀杆7分别通过阀杆安装座固定在所述阀体14上,所述上阀杆13和下阀杆7与阀杆安装座之间均设有通过填料压盖(17、26)锁紧在其间的组合填料(27、39),所述阀杆安装座朝向阀体14外侧的一端固定有一填料压盖安装座,所述填料压盖(17、26)延伸出阀杆安装座的一端通过第六紧固件30固定在所述填料压盖安装座上。

所述上阀杆13和下阀杆7延伸入所述阀板11内的一端通过第五紧固件28固定在所述阀板11上,此阀门启闭靠执行器传递扭矩给上阀杆13,上阀杆13通过圆柱销和阀板11连接,带动阀板11开启或是关闭,由于该双水冷蝶阀的结构特殊性,阀杆必须是通孔结构,提供冷却路径。阀门采用半轴连接,为了保证更好的传动性和传递过程中的稳定性,本申请采用偏销传动结构,第五紧固件28采用圆柱销,圆柱销和上下阀杆7中心偏移一定距离,使圆柱销和上下阀杆7的接触面积更大,传动性能得到提高,同样开启或是关闭阀板11,给阀杆提供的扭矩值降低,执行器可以减小,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阀板11开启或是关闭会更加迅速。另外,由于圆柱销和阀杆接触面积及长度增加,提高了阀门运动过程中传递扭矩的稳定性。

所述下阀杆7延伸出所述阀体14外的一端上设有下轴承座5,所述下轴承座5内安装有下轴承4,所述下轴承4通过下轴承盖2固定在所述下轴承座5内,所述下轴承盖2通过的第一紧固件3(如螺栓)固定在下轴承座5上。所述上阀杆13延伸出所述阀体14外的一端上设有上轴承座18,所述上轴承座18内安装有上轴承25,所述上轴承25通过上轴承盖23固定在所述上轴承座18内,所述上轴承盖23通过第四紧固件24固定在上轴承座18上。此外,所述上阀杆13延伸出所述阀体14外的一端的端部设有连接套20,连接套20与上阀杆13之间设有键19。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