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阀体波纹管压力舱驱动芯管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64028发布日期:2019-10-14 17:07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双阀体波纹管压力舱驱动芯管阀的制作方法

双阀体波纹管压力舱驱动芯管阀属于阀门领域,涉及压力启闭阀、止回阀、安全阀、脉冲阀、自动调节阀和紧急切断阀,是本人原创性发明的芯管阀母系列中的双阀体芯管阀板块中的子系列。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阀门,其结构不能具备多种阀门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双阀体波纹管压力舱驱动芯管阀,克服现有特种阀门的缺陷,减少管线阀门的数量,满足安全生产和节能的需要。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所述包裹于外阀体内腔的阀芯管为连通介质管网、压力容器、压力设备的固定件同轴向贯穿于阀体的袖管ⅰ、阀体内腔、以及阀体的袖管ⅱ;阀芯管中部有轴向隔层,隔层由内核和内核径向辐射的阀芯管的中间管段构成;隔层的轴向相邻两边分别是输入段和输出段的至少一个径向流通孔;环绕隔层的环形阀芯与袖管ⅰ和袖管ⅱ的至少一个袖管喉部的环形阀座构成密封副;输入段与袖管ⅰ和输出段与袖管ⅱ为轴孔式配合其结合部设置密封,输入段与袖管ⅰ的结合部设置波纹管压力舱,波纹管压力舱内腔通过通道和阀的前压贯通;在两个方向势能的作用下,阀体在外阀体内腔作轴向往复移动实现启闭、功能转换。

本发明也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所述包裹于外阀体内腔的阀芯管为连通介质管网、压力容器、压力设备的固定件同轴向贯穿于阀体的袖管ⅰ、阀体内腔、以及阀体的袖管ⅱ;阀芯管中部有轴向隔层,隔层由内核和内核径向辐射的阀芯管的中间管段构成;隔层的轴向相邻两边分别是输入段和输出段的至少一个径向流通孔,在输入段一侧还有两个“l”形的小的流通孔轴向进入隔层再径向流出隔层与阀体内腔贯通;环绕隔层的环形阀芯与袖管ⅰ和袖管ⅱ的至少一个袖管喉部的环形阀座构成密封副;输入段与袖管ⅰ和输出段与袖管ⅱ为轴孔式配合其结合部设置密封,输入段与袖管ⅰ的结合部设置波纹管压力舱,波纹管压力舱内腔通过通道和阀的前压贯通;在两个方向势能的作用下,阀体在外阀体内腔作轴向往复移动实现启闭、功能转换。

所述输出段与袖管ⅱ的结合部设置波纹管压力舱和阀的后压贯通,其通道是输入段环壁上的径向连通孔。

所述结合部设置的波纹管压力舱,同时具备密封功能。

所述波纹管压力舱和阀的前压贯通的通道是输入段环壁上的径向连通孔。

所述波纹管压力舱和阀的前压贯通的通道是连通管,连通管中部可以设置控制阀。

所述袖管ⅱ端面与相对应的外阀体内端面之间设置压缩弹簧。

所述隔层由内核和内核径向辐射的阀芯管的中间管段构成,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内核轴向压入阀芯管的两个部分构成;所述隔层内核的两个轴向端面是舌形三角坡面,从分流到合流,最大限度的提高过流能力,实现介质流向平稳,流阻小,低压损;隔层内核的两个轴向端面可以是球面,也可以是下弧形引导面,还可以是平面、凹面和锥面。

所述环绕隔层的环形阀芯密封面是坡面,可以是双向坡面,也可以是圆弧坡面。

所述袖管ⅰ和袖管ⅱ的至少一个袖管有筒状的内衬,筒状内衬位于袖管喉部就与环形阀座成为一体。

所述外阀体的环形内壁与阀体的环形外壁之间设置滚珠。

所述输出段与袖管ⅱ的结合部设置波纹管密封件,波纹管密封件内腔通过输出段环壁上的径向连通孔和阀的后压贯通。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双阀体波纹管压力舱驱动芯管阀,积极效果在于:

1、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2、使用寿命长,性价比高;

3、基本适应各种工况;

4、适应各种口径;

5、启闭阻力小;

6、双阀体没有外泄漏问题;

7、内密封是移动的环形阀座与固定的环形阀芯采用套装结构,是轴向直线接触,减少磨损,密封效果非常好;

8、能够实现多种功能。

附图说明

附图1、2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3、4是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5、6、7是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8、9、10、11、12是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13、14是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15、16、17、18、19是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0、21是本发明的第七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芯管、1′-输入段、1″-输出段、100-隔层、100′-舌形三角坡面、101-环形阀芯、103-流通孔、105″-连通孔、2-阀体、2′-袖管ⅰ、2″-袖管ⅱ、200-内腔、201-环形阀座、300-波纹管密封件、302-密封圈、306-波纹管压力舱、307-波纹管压力舱、4-压缩弹簧、600-连通管、707-滚珠、8-外阀体、8′-内腔。

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例综述

包裹于外阀体8内腔8′的阀芯管1为固定件同轴向贯穿于阀体2的袖管ⅰ2′、阀体2内腔200、以及阀体2的袖管ⅱ2″;阀芯管1中部有轴向隔层100,隔层100由内核和内核径向辐射的阀芯管1的中间管段构成;隔层100的轴向相邻两边分别是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至少一个径向流通孔103;环绕隔层100的环形阀芯101与袖管ⅰ2′和袖管ⅱ2″的至少一个袖管喉部的环形阀座201构成密封副;输入段1′与袖管ⅰ2′和输出段1″与袖管ⅱ2″为轴孔式配合其结合部设置密封,输入段1′与袖管ⅰ2′的结合部设置波纹管压力舱306,波纹管压力舱306内腔通过通道和阀的前压贯通;在两个方向势能的作用下,阀体2在外阀体8内腔8′作轴向往复移动实现启闭、功能转换。

实施例一

参看附图1、2,本实施例所述的双阀体波纹管压力舱驱动芯管阀,用于止回;所述包裹于外阀体8内腔8′的阀芯管1为固定件垂直于地面同轴向从下至上贯穿于阀体2的袖管ⅰ2′、阀体2内腔200、以及阀体2的袖管ⅱ2″;阀芯管1中部有轴向隔层100,隔层100内核的两个轴向端面是球面;隔层100的轴向相邻两边分别是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两个径向流通孔103;环绕并嵌入隔层100的环形阀芯101的密封面是圆弧坡面与袖管ⅰ2′和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均构成密封副;输入段1′与袖管ⅰ2′和输出段1″与袖管ⅱ2″为轴孔式配合;输入段1′与袖管ⅰ2′的结合部设置波纹管压力舱306,波纹管压力舱306内腔通过输入段1′环壁上的径向连通孔105″和阀的前压贯通;输出段1″与袖管ⅱ2″的结合部设置波纹管密封件300。

附图1所示,为正常开启状态,管网介质压力正常,波纹管压力舱306的介质压力形成对袖管ⅰ2′端面的推力,使阀体2轴向上移至始终处于开启位置,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离开环形阀芯101,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与内腔200贯通,介质流通。

附图2所示,为关闭状态,此时,管网介质压力低于正常压力或者失去压力源,波纹管压力舱306的压力小于阀体2的自重,阀体2轴向下移,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与环形阀芯101紧密相贴;同时,阀的后压的倒流介质逐步受到截断。

实施例二

参看附图3、4,本实施例所述的双阀体波纹管压力舱驱动芯管阀,用于压力启闭、安全;所述包裹于外阀体8内腔8′的阀芯管1为固定件垂直于地面同轴向从下至上贯穿于阀体2的袖管ⅰ2′、阀体2内腔200、以及阀体2的袖管ⅱ2″;隔层100内核的两个轴向端面是舌形三角坡面100′;输入段1′和输出段1″均有两个径向流通孔103;环形阀芯101密封面是圆弧坡面与袖管ⅰ2′和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均构成密封副;输入段1′与袖管ⅰ2′的结合部设置的波纹管压力舱306通过连通管600和阀的前压贯通;输出段1″与袖管ⅱ2″的结合部设置波纹管密封件300;袖管ⅱ2″端面与相对应的外阀体8内端面之间设置压缩弹簧4;外阀体8的环形内壁与阀体2的环形外壁之间设置滚珠707。

用于压力启闭:

附图3所示,为关闭状态,管路介质压力低于需求值,波纹管压力舱306的介质压力形成对袖管ⅰ2′端面的推力不足以抵抗压缩弹簧4的弹力,阀体2处于关闭位置,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与环形阀芯101紧密相贴。

附图4所示,为开启状态,此时,管路介质压力达到需求值,波纹管压力舱306的介质压力形成对袖管ⅰ2′端面的推力,压迫压缩弹簧4,使阀体2轴向上移,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离开环形阀芯101,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与内腔200贯通,介质流通。

用于安全:

附图3所示,为关闭状态,管网介质压力正常,波纹管压力舱306的介质压力形成对袖管ⅰ2′端面的推力不足以抵抗压缩弹簧4的弹力,阀体2始终处于关闭位置,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与环形阀芯101紧密相贴。

附图4所示,为开启状态,此时,管网介质压力超高于正常压力,波纹管压力舱306充满高压介质形成对袖管ⅰ2′端面的推力,压迫压缩弹簧4,使阀体2轴向上移,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离开环形阀芯101,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与内腔200贯通,超压介质释放。

实施例三

参看附图5、6、7,本实施例所述的双阀体波纹管压力舱驱动芯管阀,用于压力启闭、止回、紧急切断和反向安全;所述包裹于外阀体8内腔8′的阀芯管1为固定件垂直于地面同轴向从下至上贯穿于阀体2的袖管ⅰ2′、阀体2内腔200、以及阀体2的袖管ⅱ2″;隔层100内核的两个轴向端面是舌形三角坡面100′;输入段1′和输出段1″均有两个径向流通孔103;环形阀芯101密封面是双向坡面与袖管ⅰ2′和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均构成密封副;输入段1′与袖管ⅰ2′的结合部设置的波纹管压力舱306通过输入段1′环壁上的径向连通孔105″和阀的前压贯通;输出段1″与袖管ⅱ2″的结合部设置波纹管密封件300;袖管ⅱ2″端面与相对应的外阀体8端面之间设置压缩弹簧4;外阀体8的环形内壁与阀体2的环形外壁之间设置滚珠707。

附图5所示,为正常开启状态,管网介质压力正常,波纹管压力舱306的介质压力形成对袖管ⅰ2′端面的推力压迫压缩弹簧4,使阀体2轴向上移,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离开环形阀芯101,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与内腔200贯通,介质流通。

附图6所示,为异常的关闭状态,此时,管网的介质压力超高,波纹管压力舱306的超高压介质形成对袖管ⅰ2′端面的强大推力压迫压缩弹簧4,使阀体2继续轴向上移,袖管ⅰ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与环形阀芯101紧密相贴,切断超高压介质流,保护管线的安全。

附图7所示,为关闭状态,此时,管网介质失去压力源,压缩弹簧4的弹力使阀体2轴向下移,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与环形阀芯101紧密相贴;同时,倒流介质受到截断。

实施例四

参看附图8、9、10、11、12,本实施例所述的双阀体波纹管压力舱驱动芯管阀,用于压力启闭、调节、减压、止回、紧急切断;所述隔层100内核的两个轴向端面是球面;输入段1′和输出段1″均有四个径向流通孔103;环绕并与隔层100一体的环形阀芯101密封面是圆弧坡面与袖管ⅰ2′和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均构成密封副;输入段1′与袖管ⅰ2′的结合部设置的波纹管压力舱306通过连通管600和阀的前压贯通;输出段1″与袖管ⅱ2″的结合部设置波纹管密封件300,波纹管密封件300通过输出段1″环壁上的径向连通孔105″和阀的后压贯通;袖管ⅱ2″端面与相对应的外阀体8内端面之间设置压缩弹簧4;袖管ⅰ2′和袖管ⅱ2″均有筒状的内衬;外阀体8的环形内壁与阀体2的环形外壁之间设置滚珠707。

用于压力启闭:

附图8所示,为关闭状态,管网介质压力低于需求值,波纹管压力舱306的介质压力形成对袖管ⅰ2′端面的推力不足以抵抗压缩弹簧4的弹力,阀体2处于关闭位置,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与环形阀芯101紧密相贴。

附图10所示,为开启状态,此时,管网介质压力达到需求值,波纹管压力舱306的介质压力形成对袖管ⅰ2′端面的推力压迫压缩弹簧4,使阀体2向输出段1″方向移动,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离开环形阀芯101,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与内腔200贯通,介质流通。

比如飞机加油机末端阀门,进入油箱口之后,油泵开启,波纹管压力舱306的介质压力形成对袖管ⅰ2′端面的推力压迫压缩弹簧4,阀门开启,航空油排放;油泵停机之后,波纹管压力舱306失去压力源,压缩弹簧4的弹力做功,阀门关闭,数秒钟之后阀门可以离开油箱,不会出现喷油现象。

用于调节减压:

附图8所示,为关闭状态,管网介质压力正常,波纹管压力舱306的介质压力形成对袖管ⅰ2′端面的推力不足以抵抗压缩弹簧4的弹力,阀体2处于关闭位置,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与环形阀芯101紧密相贴。

附图9所示,为微开启状态,管网介质压力低于正常压力,波纹管压力舱306的介质压力形成对袖管ⅰ2′端面的推力压制压缩弹簧4,使阀体2向输入段1′方向移动,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离开环形阀芯101,袖管ⅱ2″的环形内壁遮盖了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大部分,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与内腔200贯通,少量介质流通。

附图10所示,为开启状态,此时,管网介质压力正常,波纹管压力舱306的介质形成对袖管ⅰ2′端面的推力压迫压缩弹簧4,使阀体2向输出段1″方向移动,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离开环形阀芯101,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与内腔200贯通,介质流通。

附图11所示,为微开启状态,管网介质压力高于正常压力,波纹管压力舱306的高压介质的压力形成对袖管ⅰ2′端面的推力压迫压缩弹簧4,使阀体2过量向输出段1″方向移动,袖管ⅰ2′的环形内壁遮盖了输入段1′的流通孔103大部分,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与内腔200贯通,少量介质流通,达到调节减压的目的。

用于止回:

附图8所示,为关闭状态,管网介质压力低于正常压力或者失去压力源,波纹管压力舱306没有带压介质形成对袖管ⅰ2′端面的推力,不足以抵抗压缩弹簧4的弹力,阀体2处于关闭位置,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与环形阀芯101紧密相贴。

附图10所示,为开启状态,此时,管网介质压力正常,波纹管压力舱306的介质压力形成对袖管ⅰ2′端面的推力压迫压缩弹簧4,使阀体2向输出段1″方向移动,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离开环形阀芯101,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与内腔200贯通,介质流通。

用于紧急切断:

附图10所示,为开启状态,此时,管网介质压力正常,波纹管压力舱306的介质压力形成对袖管ⅰ2′端面的推力压迫压缩弹簧4,使阀体2向输出段1″方向移动,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离开环形阀芯101,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与内腔200贯通,介质流通。

附图12所示,为异常的关闭状态,此时,管网的介质压力超高,波纹管压力舱306的超高压介质形成对袖管ⅰ2′端面的强大推力压迫压缩弹簧4,使阀体2向输出段1″方向移动,袖管ⅰ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与环形阀芯101紧密相贴,切断超高压介质流,保护管线的安全。

实施例五

参看附图13、14,本实施例所述的双阀体波纹管压力舱驱动芯管阀,用于压力启闭、安全、止回;所述包裹于外阀体8内腔8′的阀芯管1为固定件同轴向贯穿于阀体2的袖管ⅰ2′、阀体2内腔200、以及阀体2的袖管ⅱ2″;外阀体8内端面包裹并与阀芯管1的两个轴向端面相贴,中心贯通,外阀体8至少一端连接介质管网、压力容器、压力设备;隔层100内核的两个轴向端面是舌形三角坡面100′;输入段1′和输出段1″均有两个径向流通孔103;环形阀芯101密封面是双向坡面与袖管ⅰ2′和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均构成密封副;输入段1′与袖管ⅰ2′的结合部设置的波纹管压力舱306通过连通管600和阀的前压贯通;输出段1″与袖管ⅱ2″的结合部设置波纹管密封件300和密封圈302,波纹管密封件300通过输出段1″环壁上的径向连通孔105″和阀的后压贯通;袖管ⅱ2″端面与相对应的外阀体8内端面之间设置压缩弹簧4。

用于压力启闭:

附图13所示,为正常开启状态,管路介质压力达到需求值,波纹管压力舱306的介质压力形成对袖管ⅰ2′端面的推力,使阀体2始终处于开启位置,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离开环形阀芯101,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与内腔200贯通,介质流通。

附图14所示,为关闭状态,此时,管路介质压力低于需求压力,波纹管压力舱306的介质压力不足以抵抗压缩弹簧4的弹力,阀体2向输入段1′方向移动,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与环形阀芯101紧密相贴。

用于安全:

附图13所示,为异常开启状态,管网介质压力超高,波纹管压力舱306的高压介质形成对袖管ⅰ2′端面的推力,使阀体2迅速开启,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离开环形阀芯101,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与内腔200贯通,超压介质释放。

附图14所示,为关闭状态,此时,管网介质压力正常,波纹管压力舱306内腔的压力不足以抵抗压缩弹簧4的弹力,阀体2向输入段1′方向移动,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与环形阀芯101紧密相贴。

用于止回:

附图13所示,为正常开启状态,管网介质压力正常,波纹管压力舱306的介质压力形成对袖管ⅰ2′端面的推力,使阀体2始终处于开启位置,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离开环形阀芯101,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与内腔200贯通,介质流通。

附图14所示,为关闭状态,此时,管网介质失去压力源,压缩弹簧4的弹力使阀体2向输入段1′方向移动,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与环形阀芯101紧密相贴;同时,倒流介质逐步受到截断。

实施例六

参看附图15、16、17、18、19,本实施例所述的双阀体波纹管压力舱驱动芯管阀,用于压力启闭、调节、减压、限压、止回;所述隔层100内核的两个轴向端面是球面;环绕并与隔层100一体的环形阀芯101的密封面是圆弧坡面与袖管ⅰ2′和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均构成密封副;输入段1′和输出段1″均有四个径向流通孔103,在输入段1′一侧还有两个“l”形的小的流通孔103轴向进入隔层100再径向流出隔层100穿过环形阀芯101轴向中部与内腔200贯通;输入段1′与袖管ⅰ2′的结合部设置的波纹管压力舱306其内腔通过连通管600和阀的前压贯通;输出段1″与袖管ⅱ2″的结合部设置波纹管密封件300,波纹管密封件300内腔通过输出段1″环壁上的径向连通孔105″和阀的后压贯通;袖管ⅱ2″端面与相对应的外阀体8内端面之间设置压缩弹簧4;袖管ⅰ2′和袖管ⅱ2″均有筒状的内衬;外阀体8的环形内壁与阀体2的环形外壁之间设置滚珠707。

附图15所示,为开启状态,此时,管网介质压力正常,波纹管压力舱306的介质形成对袖管ⅰ2′端面的推力压迫压缩弹簧4,使阀体2向输出段1″方向移动,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离开环形阀芯101,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与内腔200贯通,介质流通。

附图16所示,为微开启状态,管网介质压力高于正常压力,波纹管压力舱306的介质压力形成对袖管ⅰ2′端面的推力压迫压缩弹簧4,使阀体2过量向输出段1″方向移动,袖管ⅰ2′的环形内壁遮盖了输入段1′的流通孔103大部分,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与内腔200贯通,少量介质流通,达到调节减压的目的。

附图17所示,为超压微开启状态,此时,管网的介质压力超高,波纹管压力舱306充满超高介质压力形成对袖管ⅰ2′端面的强大推力压迫压缩弹簧4,使阀体2向输出段1″方向移动,袖管ⅰ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与环形阀芯101紧密相贴,切断超高压介质从输入段1′大的流通孔103进入内腔200,只能够通过两个“l”形的小的流通孔103进入内腔200,达到限压目的。

附图18所示,为即将关闭状态,管网介质压力低于正常压力,波纹管压力舱306的介质压力形成对袖管ⅰ2′端面的推力小于压缩弹簧4的弹力,使阀体2向输入段1′方向移动,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离开环形阀芯101,袖管ⅱ2″的环形内壁遮盖了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大部分,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与内腔200贯通,少量介质流通。

附图19所示,为关闭状态,管网介质压力低于正常压力或者失去压力源,波纹管压力舱306没有带压介质形成对袖管ⅰ2′端面的推力不足以抵抗压缩弹簧4的弹力,阀体2处于关闭位置,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与环形阀芯101紧密相贴,切断介质倒流,实现止回。

实施例七

参看附图20、21,本实施例所述的双阀体波纹管压力舱驱动芯管阀,用于脉冲;所述包裹于外阀体8内腔8′的阀芯管1为固定件垂直于地面同轴向从上至下贯穿于阀体2的袖管ⅰ2′、阀体2内腔200、以及阀体2的袖管ⅱ2″;隔层100内核的两个轴向端面是舌形三角坡面100′;输入段1′和输出段1″均有两个径向流通孔103;环形阀芯101密封面是圆弧坡面与袖管ⅰ2′和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均构成密封副;输入段1′与袖管ⅰ2′的结合部设置的波纹管压力舱306通过输入段1′环壁上的两个径向连通孔105″和阀的前压贯通;输出段1″与袖管ⅱ2″的结合部设置的波纹管压力舱307通过输出段1″环壁上的六个个径向连通孔105″和阀的后压贯通;波纹管压力舱307内腔的内径大于波纹管压力舱306内腔的内径;袖管ⅱ2″端面与相对应的外阀体8内端面之间设置压缩弹簧4;外阀体8的环形内壁与阀体2的环形外壁之间设置滚珠707。

附图20所示,为开启状态,此时,波纹管压力舱306内腔介质压力形成对袖管ⅰ2′端面的推力,压迫压缩弹簧4,使阀体2轴向下移,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离开环形阀芯101,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与内腔200贯通,介质快速流通。

附图21所示,为关闭状态,波纹管压力舱307内腔通过六个连通孔105″迅速充满带压介质形成对袖管ⅱ2″端面的推力,同时,压缩弹簧4的弹力对袖管ⅱ2″端面的推力,使阀体2轴向上移至短暂关闭状态,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与环形阀芯101紧密相贴。

阀体2短暂关闭之后,波纹管压力舱307内腔介质压力降低,波纹管压力舱306内腔又充满较高介质压力形成对袖管ⅰ2′端面的推力,周而复始的开启至关闭,形成脉冲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