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6370发布日期:2018-11-24 10:54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内置有减振装置的变矩器的构造。

背景技术

提出了内置有振动子式减振装置的变矩器。专利文献1的变矩器就是这样的变矩器。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构成变矩器的流体传递部与锁止离合器之间配置有减振装置的构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1702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那样的内置减振装置的变矩器中,变矩器的轴线方向的长度变长。与之相关联,在变矩器内,形成于流体传递部与减振装置之间的空间(空隙)的容积有增加的趋势。这里,在长时间停车后的车辆启动时,当残存在变矩器内的工作油因离心力向外周侧移动时,工作油存留在形成于变矩器的外周侧的空间,工作油难以向流体传递部流动。结果,产生向流体传递部填充工作油需要时间,车辆启动时的上升花费时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以上述情况为背景而完成,其目的是提供在内置有减振装置的变矩器中,加快长时间停车后的车辆启动时的上升的构造。

第一发明的变矩器的特征在于,(a)构成为绕轴线配置的流体传递部、和配置在沿上述轴线的方向与该流体传递部相邻的位置的减振装置被收纳于壳体内,(b)在上述壳体内且在形成于上述流体传递部与上述减振装置之间的空间设置有占据该空间的一部分的空间占有部件,(c)在上述空间占有部件中的在上述轴线的方向与上述流体传递部相对的壁面的至少一部分,上述壁面与上述流体传递部之间的上述轴线的方向的距离比该壁面与上述减振装置之间的上述轴线的方向的距离短。

另外,第二发明基于第一发明的变矩器而提出,其特征在于,上述空间占有部件是覆盖上述减振装置的罩部件的一部分、且在上述轴线的方向朝上述流体传递部凸起的壁部。

另外,第三发明基于第二发明的变矩器而提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壁部的径向的至少一部分,上述流体传递部与该壁部之间的上述轴线的方向的间隔比该壁部与上述减振装置之间的上述轴线的方向的间隔短。

另外,第四发明基于第三发明的变矩器而提出,其特征在于,在从径向观察时,上述壁部至少一部分与上述流体传递部重叠。

另外,第五发明基于第四发明的变矩器而提出,其特征在于,上述壁部形成为在上述轴线的方向凹向上述减振装置侧的凹形状以便接纳上述流体传递部的凸起为凸状的部位。

另外,第六发明基于第一发明的变矩器而提出,其特征在于,上述空间占有部件是安装于覆盖上述减振装置的罩部件的环状部件。

另外,第七发明基于第六发明的变矩器而提出,其特征在于,上述环状部件安装于上述罩部件中的在上述轴线的方向与上述流体传递部相对的壁部,在从径向观察时,上述环状部件至少一部分与上述流体传递部重叠。

另外,第八发明基于第一发明的变矩器而提出,其特征在于,上述空间占有部件是安装于上述壳体的环状部件。

另外,第九发明基于第一发明~第八发明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矩器而提出,其特征在于,(a)上述流体传递部具备泵轮和配置为在与该泵轮对置的状态下能够相对旋转的涡轮,(b)上述减振装置具备多个质量体和与上述涡轮一起旋转的圆板部件,(c)上述多个质量体分别以能够向周向摆动的方式与形成于上述圆板部件的引导孔嵌合。

根据第一发明的变矩器,在长时间停车后的车辆启动时,残存在变矩器内的工作油因离心力而向外周侧移动。这里,由于在形成于流体传递部与减振装置之间的空间的一部分设置有空间占有部件,所以供工作油流动的上述空间的容积变小,移动到外周侧的工作油被上述空间占有部件压出而向流体传递部侧流入。因此,能够优先向流体传递部供给工作油,使车辆迅速起步。

另外,根据第二发明的变矩器,由于上述空间占有部件是覆盖减振装置的罩部件的壁部,所以能够不增加部件个数就在流体传递部与减振装置之间的空间设置空间占有部件。

另外,根据第三发明的变矩器,由于在壁部的径向的至少一部分,流体传递部与该壁部之间的轴线的方向的间隔比该壁部与减振装置之间的轴线的方向的间隔短,所以流体传递部与减振装置之间的空间被壁部占据,供工作油流动的空间的容积变小。

另外,根据第四发明的变矩器,由于在沿径向观察时,上述壁部至少一部分与上述流体传递部重叠,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小供工作油流动的空间的容积。

另外,根据第五发明的变矩器,由于罩部件的壁部形成为凹形状,所以与形成为平面的情况相比,罩部件的刚性变高,因此能够减薄罩部件的壁厚。另外,沿流体传递部的凸形状且与流体传递部相对的面形成为凹形状,从而缩小流体传递部与罩部件的间隔,能够进一步减小上述空间的容积。

另外,根据第六发明的变矩器,通过在罩部件安装环状部件从而能够构成空间占有部件,通过该空间占有部件能够减小供工作油流动的空间的容积。

另外,根据第七发明的变矩器,由于在从径向观察时,环状部件至少一部分与流体传递部重叠,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小供工作油流动的空间的容积。

另外,根据第八发明的变矩器,通过在壳体安装环状部件,能够构成空间占有部件,利用该空间占有部件能够减小供工作油流动的空间的容积。

另外,根据第九发明的变矩器,由于在产生了扭矩变动的情况下,通过质量体在圆板部件的引导孔内摆动,从而使该扭矩变动衰减,所以成为实用的变矩器。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变矩器的剖视图。

图2是从箭头a方向观察图1的减振装置的图,是将周向的一部分取出进行表示的图。

图3是作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变矩器的剖视图。

图4是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其它实施例的变矩器的剖视图。

图5是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其它实施例的变矩器的剖视图。

图6是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其它实施例的变矩器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变矩器的另一其它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变矩器的另一其它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80、100、120、150、160、170:变矩器;12:流体传递部;14:减振装置;20:泵轮;22:涡轮;22a:凸状部(流体传递部的凸起为凸状的部位);27:壳体;36:圆板部件;38:质量体;40:引导孔;46、82、102:罩部件;66、90、110:壁部(罩部件的一部分,空间占有部件);67:凹状部(凹状);122:罩部件;130:壁部(罩部件的一部分);132、152、162、172:环状部件(空间占有部件);sl~s7:空间;p:壁面(空间占有部件中的在轴线的方向与流体传递部相对的壁面);a距离(壁面与减振装置之间的轴线的方向的距离);b:距离、间隔(壁面与流体传递部之间的轴线的方向的距离、间隔);c:间隔(壁部与减振装置之间的轴线的方向的间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此外,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对附图适当地简化或变形,各部分的尺寸比和形状等未必被准确画出。

[实施例1]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变矩器10的剖视图。此外,由于变矩器10相对于旋转轴线c(轴线c)大致对称,所以在图1中省略了下半部分。变矩器10设置在未图示的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是经由流体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变速器侧的流体传动装置。

变矩器10被配置为能够以轴线c为中心旋转。变矩器10构成为在轴线c方向从变速器侧(纸面左侧)按顺序具备流体传递部12、振动子式减振装置14以及锁止离合器16。这些流体传递部12、减振装置14以及锁止离合器16配置于在轴线c方向相互相邻的位置。

流体传递部12绕轴线c配置。流体传递部12构成为主要具备泵轮20、以在轴线c方向与泵轮20对置(相对)的状态配置的涡轮22、以及插在泵轮20与涡轮22之间的定子24。泵轮20和涡轮22能够相互相对旋转。

泵轮20是剖面形成为近似圆弧状的环状部件,在周向安装有多个叶片。泵轮20的外周端部与由底板26a和圆筒部26b构成的有底筒状的前罩26的开口端部(即圆筒部26b的端部)连结。泵轮20与前罩26的连结部遍及周向整体被焊接,从而阻止工作油从连结部流出。通过这些泵轮20的外壁部与前罩26相互连结,从而形成变矩器10的壳体27。即,流体传递部12、减振装置14以及锁止离合器16被收纳于壳体27内。另外,泵轮20的内周端部与旋转部件28连结。

涡轮22是剖面形成为近似圆弧状的环状部件,在周向安装有多个叶片。涡轮22的内周端部通过铆钉31与被配置为能够绕轴线c旋转的毂30的凸缘部30a连结。毂30由圆板状的凸缘部30a、和与凸缘部30a的内周端部连结的圆筒状的圆筒部30b构成,圆筒部30b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花键嵌合于变速器的输入轴32。

定子24配置在泵轮20与涡轮22之间,具备多个叶片而构成。定子24的内周侧经由未图示的单向离合器连结于中间部件34。中间部件34形成为圆筒状,通过与未图示的非旋转部件连结从而总是停止旋转。

减振装置14在轴线c方向夹在流体传递部12与锁止离合器16之间而配置。减振装置14是公知的振动子式的减振装置,包含圆板状的圆板部件36和被该圆板部件36保持的多个质量体38而构成。

图2是从图1的箭头a方向观察减振装置14的图,将周向的一部分取出进行表示。圆板部件36是具有规定板厚的圆板状的部件,其内周部通过未图示的铆钉连接于毂30。因此,圆板部件36和毂30一起绕轴线c一体地旋转。在圆板部件36形成有多个引导孔40。引导孔40在周向以等角度间隔配置,沿周向形成为圆弧状。

质量体38是板厚比圆板部件36厚的圆板状的部件。在质量体38的外周面形成有环状的凹槽42。通过该凹槽42与引导孔40的壁面嵌合,从而质量体38被圆板部件36保持为不能脱落。另外,通过在凹槽42与引导孔40的壁面之间形成少许的间隙,从而质量体38能够沿引导孔40的壁面朝周向摆动。

位于圆板部件36的外周侧的引导孔40和质量体38被罩部件46覆盖。罩部件46遍及周向整体形成为环状,其内周部通过铆钉48连接于圆板部件36。另外,通过在罩部件46与圆板部件36之间相互接触的部位插有密封部件50,从而阻止工作油流入罩部件46内部。即,由于罩部件46内部成为工作油的流入被阻止的封闭空间,所以能够不产生由工作油形成的阻力,质量体38在引导孔40内摆动。其中,罩部件46的构造将后述。

在轴线c方向,在减振装置14与前罩26的底板26a之间设置有锁止离合器16。锁止离合器16具备活塞52、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嵌合于活塞52的第一部件54、与圆板部件36连结的第二部件56、以及插在第一部件54与第二部件56之间的多个减震器弹簧58。

活塞52形成为圆盘状,以与前罩26的底板26a对置的方式配置。活塞52的内周部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嵌装于毂30的圆筒部30b的外周面。另外,活塞52的外周端部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嵌合于第一部件54的外周端部。

第一部件54形成为圆板状,其外周端部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嵌合于活塞52。因此,第一部件54和活塞52一起一体地旋转。在第一部件54形成有用于收纳减震器弹簧58的多个收纳孔。

第二部件56形成为圆板状,内周侧通过铆钉48连结于圆板部件36。另外,在第二部件56形成有用于收纳减震器弹簧58的多个收纳孔。

减震器弹簧58被收纳于第一部件54的收纳孔和第二部件56的收纳孔,将第二部件56与第一部件54之间连结为能够传递动力。

锁止离合器16由变矩器10内的工作油的液压控制,若作用于活塞52的工作油的液压变高,则活塞52在轴线c方向朝前罩26的底板26a侧移动,成为活塞52被按压于底板26a的状态。此时,锁止离合器16成为滑动接合(或者接合)的状态,发动机的扭矩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经由锁止离合器16向输入轴32侧传递。此外,经由锁止离合器16传递的扭矩的大小由作用于活塞52的工作油的液压控制。经由锁止离合器16传递的发动机的扭矩经由第一部件54、减震器弹簧58、第二部件56、圆板部件36以及毂30向输入轴32传递。在扭矩向该减震器弹簧58传递的过渡期,减震器弹簧58弹性变形,从而减少在扭矩传递中产生的扭矩变动。

接下来,说明覆盖减振装置14的外周部的罩部件46的构造。罩部件46由第一罩部件46a和第二罩部件46b这2个部件构成。第一罩部件46a配置在与流体传递部12相邻的位置,第二罩部件46b配置在与锁止离合器16相邻的位置。第一罩部件46a和第二罩部件46b都通过冲压成型而形成。

第一罩部件46a是剖面弯曲而形成的环状部件。第一罩部件46a由通过铆钉48固定于圆板部件36的具有圆板形状的圆板部60、轴线c方向的一端与圆板部60的外周端部连结的圆筒状的内侧筒部62、配置于比内侧筒部62靠外周侧的圆筒状的外侧筒部64、以及连结内侧筒部62和外侧筒部64的圆盘状的壁部66形成。外侧筒部64在以轴线c为中心的径向,配置于前罩26的圆筒部26b附近的位置。此外,由壁部66形成的面对应于本发明的罩部件与流体传递部对置的壁面。

第二罩部件46b是剖面弯曲而形成的环状部件。第二罩部件46b由通过铆钉48固定于圆板部件36的具有圆板形状的圆板部68、轴线c方向的一端与圆板部68的外周端部连结的圆筒状的内侧筒部70、配置于比内侧筒部70靠外周侧的圆筒状的外侧筒部72、以及将内侧筒部70和外侧筒部72连结的圆盘状的壁部74构成。外侧筒部72在以轴线c为中心的径向,配置于前罩26的圆筒部26b附近的位置。

第一罩部件46a的外侧筒部64与第二罩部件46b的外侧筒部72的连接部通过焊接遍及周向整体地接合。因此,接合部被密封,从而阻止工作油流入罩部件46内。另外,第一罩部件46a的圆板部60和第二罩部件46b的圆板部68以在轴线c方向夹住圆板部件36的状态由共用的铆钉48固定于圆板部件36。

第一罩部件46a的壁部66的剖面形成为在轴线c方向凹向减振装置14侧的凹形状以便接纳涡轮22的在轴线c方向朝减振装置14侧凸起的凸形状。具体而言,在涡轮22形成有在轴线c方向朝锁止离合器16侧(减振装置14侧)凸起的凸状部22a,而在轴线c方向与涡轮22(流体传递部12)相对的壁部66(壁面)形成有在轴线c方向朝锁止离合器16侧(减振装置14侧)凹的凹状部67以便接纳该凸状部22a。即,在壁部66以不与涡轮22干涉的方式形成有剖面形状与涡轮22的凸起大致相同地凹下的凹状部67。与之相关联,形成有越从壁部66的凹状部67的顶点朝向内周侧(径向内侧)则在轴线c方向越朝流体传递部12侧(涡轮22侧)突出的凸状部69,并且形成有越从凹状部67的顶点朝向外周侧(径向外侧)则在轴线c方向越朝流体传递部12侧(涡轮22侧)突出的凸状部71。因此,涡轮22与第一罩部件46a的壁部66之间的轴线c方向的间隙的尺寸不论径向的位置如何都大致恒定。由此,与壁部66形成为垂直于轴线c的平面形状的情况相比,上述间隙缩小。另外,在从径向观察罩部件46(第一罩部件46a)的壁部66时,一部分与流体传递部12重叠。此外,构成罩部件46的壁部66与本发明的占据空间的一部分的空间占有部件对应。

另外,如图1所示,对构成第一罩部件46a的壁部66中的在轴线c方向与流体传递部12相对的壁面p的一部分而言,该壁面p与流体传递部12之间的轴线c方向的距离b比壁面p与减振装置14的质量体38之间的轴线c方向的距离a短(b<a)。换言之,构成第一罩部件46a的壁部66中的在轴线c方向与流体传递部12相对的壁面p的一部分在轴线c方向配置于比流体传递部12与减振装置14之间的距离l的中间点h靠流体传递部12侧。并且,对壁部66中的径向的一部分而言,流体传递部12与壁部66的壁面p之间的轴线c方向的间隔b(距离)比壁部66与减振装置14的质量体38之间的轴线c方向的间隔c短(b<c)。由此,第一罩部件46a的壁部66占据流体传递部12与减振装置14之间的空间s1的一部分,工作油流动的空间s1的容积变小。

另外,第二罩部件46b的壁部74与锁止离合器16之间的轴线c方向的距离缩小,在壁部74的与减震器弹簧58对置的部位形成有用于防止与减震器弹簧58干涉的凹部(凹陷)。

另外,在从平行于轴线c的方向观察罩部件46时,其外周端部延伸配置到在径向与涡轮22的外周端部和锁止离合器16的活塞52的外周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或前罩26的圆筒部26b附近的位置)。因此,在形成于流体传递部12与减振装置14之间的空间s1配置罩部件46的壁部66,空间s1的一部分被罩部件46的壁部66占据。从而,供工作油流动的空间s1的容积(容量、体积)变小。此外,该流体传递部12与减振装置14之间的空间s1在径向不仅包含配置流体传递部12和减振装置14的位置,还包含形成于上述流体传递部12和减振装置14的外周侧的空间。

对如上述那样形成覆盖减振装置14的罩部件46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说明。由于在本实施例的变矩器10中内置有减振装置14,所以变矩器10在轴线c方向变长。与之相关联,形成于变矩器10内的空间的容积有变大的趋势。这里,若车辆长时间停车,则由于变矩器10内的工作油逐渐漏掉,所以留在变矩器10内的工作油的油量变少。若在该状态下启动车辆,则变矩器10内的工作油因离心力而向外周侧(径向外侧)移动。这里,由于在形成于变矩器10内(壳体27内)的流体传递部12与减振装置之间的空间s1配置有罩部件46的壁部66,所以工作油流动的空间s1的容积变小,移动到外周侧的工作油被罩部件46的壁部66压出,向流体传递部12侧移动。因此,由于在车辆启动时通过油泵向流体传递部12填充工作油的时间变短,所以能够使车辆迅速起步。

另外,由于第一罩部件46a的壁部66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凹形以便接纳涡轮22的沿轴线c方向凸起的凸状部22a,所以与壁部66形成为平面形状的情况相比,第一罩部件46a的刚性变高。这样,由于第一罩部件46a的刚性变高,所以能够减薄第一罩部件46a的板厚,能够减轻变矩器10。另外,通过在第一罩部件46a形成有接纳涡轮22的凸状部22a的凹状部67,从而能够缩小流体传递部12与罩部件46之间的间隙,占据空间s1的罩部件46的容积进一步变大。结果,由于供工作油流动的空间s1的容积进一步变小,所以在车辆启动时向流体传递部12移动的工作油量增加。

另外,由于第二罩部件46b也形成用于防止与减震器弹簧58干涉的凹陷,所以与形成为平面形状的情况相比,第二罩部件46b的刚性变高。这样,由于第二罩部件46b的刚性变高,能够减薄第二罩部件46b的板厚,能够减轻变矩器10。

另外,由于罩部件46内部的空间的容积变大,所以因质量体38的摆动而产生的气流的速度降低,从而摆动中的阻力变小,减震效果提高。另外,由于只改变第一罩部件46a和第二罩部件46b的形状即可,所以部件个数不会增加。

如上述那样,根据本实施例,在长时间停车后的车辆启动时,留在变矩器10内的工作油因离心力而向外周侧移动。这里,由于在形成于流体传递部12与减振装置14之间的空间s1设置有罩部件46,所以供工作油流动的空间s1的容积变小,移动到外周侧的工作油被罩部件46压出而向流体传递部12侧移动。因此,能够优先向流体传递部12供给工作油,使车辆迅速起步。另外,由于占据空间s1的一部分的部件(本发明中为空间占有部件)由覆盖减振装置14的罩部件46构成,所以也可抑制部件个数的增加。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实施例2]

图3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变矩器80的剖视图。在将变矩器80与上述的变矩器10比较时,覆盖减振装置14的罩部件82的构造有所不同。以下,说明罩部件82的构造。

覆盖减振装置14的罩部件82由第一罩部件82a和第二罩部件82b这2个部件构成。第一罩部件82a配置在与流体传递部12相邻的位置,第二罩部件82b配置在与锁止离合器16相邻的位置。

第一罩部件82a是剖面弯曲而形成的环状部件。第一罩部件82a由通过铆钉48固定于圆板部件36的具有圆板形状的圆板部84、一端与圆板部84的外周端部连结的圆筒状的内侧筒部86、配置于比内侧筒部86靠外周侧的圆筒状的外侧筒部88、以及将内侧筒部86和外侧筒部88连结的圆盘状的壁部90构成。外侧筒部88在以轴线c为中心的径向配置于前罩26的圆筒部26b的附近的位置。

第二罩部件82b是剖面弯曲而形成的环状部件。由于第二罩部件82b的形状与上述实施例的第二罩部件46b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

第一罩部件82a与第二罩部件82b的连接部通过焊接而遍及周向整体地接合。因此,工作油向罩部件82内的流入被阻止。另外,在从平行于轴线c的方向观察罩部件82时,其外周端部在径向延伸配置到与涡轮22的外周端部和锁止离合器16的活塞52的外周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或前罩26的圆筒部26b附近的位置)。

在沿轴线c方向与流体传递部12相对的壁部90,形成有越朝向外周侧(径向外侧)则越向在轴线c方向接近流体传递部12一侧弯曲的弯曲部92。因此,壁部90的比弯曲部92靠外周侧的部分与内周侧相比在轴线c方向位于靠流体传递部12侧,向流体传递部12侧凸起。与之相关联,罩部件82与流体传递部12在从径向观察时局部重叠。由此,在形成于流体传递部12与减振装置14之间的空间s2配置罩部件82,空间s2的一部分被上述罩部件82占据,从而供工作油流动的空间s2的容积变小。此外,罩部件82(第一罩部件82a)中的壁部90与本发明的占据空间的一部分的空间占有部件对应。

另外,如图3所示,对于构成第一罩部件82a的壁部90中的在轴线c方向与流体传递部12相对的壁面p的一部分而言,该壁面p与流体传递部12之间的轴线c方向的距离b比壁面p与减振装置14之间的轴线c方向的距离a短(b<a)。换言之,构成第一罩部件82a的壁部90中的在轴线c方向与流体传递部12相对的壁面p的一部分在轴线c方向配置于比流体传递部12与减振装置14之间的距离l的中间点h靠流体传递部12侧。并且,对壁部90中的径向的一部分而言,流体传递部12与壁部90的壁面p之间的轴线c方向的间隔b(距离)比壁部90与减振装置14的质量体38之间的轴线c方向的间隔c短(b<c)。由此,第一罩部件82a的壁部90占据流体传递部12与减振装置14之间的空间s2的一部分,供工作油流动的空间s2的容积变小。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变矩器80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如上所述,形成于流体传递部12与减振装置14之间的空间s2的容积因构成罩部件82的壁部90而减小。因此,在长时间停车后的车辆启动时,工作油因离心力而向外周侧移动,但由于此时形成于变矩器80的外周侧的空间s2的容积小,所以工作油被罩部件82压出,该工作油向流体传递部12侧移动。因此,由于向流体传递部12填充工作油所需要的填充时间变短,所以能够使车辆迅速起步。另外,由于罩部件82的壁部90弯曲形成,所以与形成为平面形状的情况相比,罩部件82的刚性提高,能够减薄罩部件82的板厚。

[实施例3]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其它实施例的变矩器100的剖视图。在将变矩器100与上述实施例的变矩器10比较时,罩部件102的构造有所不同。以下,说明罩部件102的构造。

覆盖减振装置14的罩部件102由第一罩部件102a和第二罩部件102b这2个部件构成。第一罩部件102a配置在与流体传递部12相邻的位置,第二罩部件102b配置在与锁止离合器16相邻的位置。此外,由于第二罩部件102b与上述变矩器10的第二罩部件46b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第一罩部件102a是其剖面弯曲而形成的环状部件。第一罩部件102a由内周部通过铆钉48固定于圆板部件36的具有圆板形状的圆板部104、一端与圆板部104的外周端部连结的圆筒状的内侧筒部106、配置于比内侧筒部106靠外周侧的圆筒状的外侧筒部108、以及将内侧筒部106与外侧筒部108连结的圆板状的壁部110构成。

另外,如图4所示,对于构成第一罩部件102a的壁部110中的在轴线c方向与流体传递部12相对的壁面p的一部分而言,壁面p与流体传递部12之间的轴线c方向的距离b比壁面p与减振装置14的质量体38之间的轴线c方向的距离a短(b<a)。换言之,构成第一罩部件102a的壁部110中的在轴线c方向与流体传递部12相对的壁面p的一部分在轴线c方向配置于比流体传递部12与减振装置14的质量体38之间的距离l的中间点h靠流体传递部12侧。并且,对壁部110中的径向的一部分而言,流体传递部12与壁部110的壁面p之间的轴线c方向的间隔b(距离)比壁部110与减振装置14的质量体38之间的轴线c方向的间隔c短(b<c)。由此,在形成于流体传递部12与减振装置14之间的空间s3配置罩部件102,空间s3的一部分被罩部件102占据,从而供工作油流动的空间s3的容积变小。此外,罩部件102中的壁部110与本发明的占据空间的一部分的空间占有部件对应。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变矩器100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如上所述,形成于流体传递部12与减振装置14之间的空间s3的容积因罩部件102的壁部110而减小。因此,在长时间停车后的车辆启动时,工作油因离心力而向外周侧移动,但由于此时形成于变矩器100的外周侧的空间s3的容积小,所以工作油被罩部件102压出,该工作油向流体传递部12侧移动。因此,由于向流体传递部12填充工作油所需要的填充时间变短,所以能够使车辆迅速起步。

[实施例4]

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其它实施例的变矩器120的剖视图。在将变矩器120与上述实施例的变矩器10比较时,覆盖减振装置14的罩部件122的构造有所不同。以下,说明罩部件122的构造。

覆盖减振装置14的罩部件122由第一罩部件122a和第二罩部件122b这2个部件构成。第一罩部件122a配置于与流体传递部12相邻的位置,第二罩部件122b配置于与锁止离合器16相邻的位置。

第一罩部件122a是其剖面弯曲而形成的环状部件。第一罩部件122a由内周部通过铆钉48固定于圆板部件36的具有圆板形状的圆板部124、一端与圆板部124的外周端部连结的圆筒状的内侧筒部126、配置于比内侧筒部126靠外周侧的圆筒状的外侧筒部128、以及将内侧筒部126和外侧筒部128连结的壁部130构成。外侧筒部128在以轴线c为中心的径向配置于前罩26的圆筒部26b的附近的位置。

壁部130具有其剖面垂直于轴线c的圆板形状。即,壁部130形成为平面形状。另外,在壁部130的外周侧且在轴线c方向与流体传递部12相对的壁面安装有环状部件132。环状部件132例如通过焊接而连接于壁部130。

环状部件132的与涡轮22相对的壁面沿涡轮22的形状形成为圆弧状。即,环状部件132的与涡轮22相对的壁面以沿着涡轮22的凸形状的方式,向越靠外周侧则越接近流体传递部12侧的方向形成为圆弧状。因此,涡轮22与环状部件132之间的轴线c方向的间隙的尺寸不是越靠径向外侧越大,而是大致恒定的。与之相关联,环状部件132在从径向观察时一部分与流体传递部12重叠。

另外,如图5所示,对于环状部件132的在轴线c方向与流体传递部12相邻的壁面p的一部分而言,壁面p与流体传递部12之间的轴线c方向的距离b比壁面p与减振装置14的质量体38之间的轴线c方向的距离a短(b<a)。换言之,环状部件132的在轴线c方向与流体传递部12相对的部位的一部分在轴线c方向配置于比流体传递部12与减振装置14的质量体38之间的距离l的中间点h靠流体传递部12侧。

通过在形成于流体传递部12与减振装置14之间的空间s4配置环状部件132,空间s4的一部分被环状部件132占据,从而供工作油流动的空间s4的容积变小。此外,环状部件132与本发明的占据空间的一部分的空间占有部件以及安装于罩部件的环状部件对应。

第二罩部件122b是其剖面弯曲而形成的环状部件。第二罩部件122b由内周部通过铆钉48固定于圆板部件36的具有圆板形状的圆板部134、一端与圆板部134连结的圆筒状的内侧筒部136、配置于比内侧筒部136靠外周侧的圆筒状的外侧筒部138、以及将内侧筒部136与外侧筒部138之间连结的壁部140构成。外侧筒部138在以轴线c为中心的径向配置于前罩26的圆筒部26b的附近的位置。壁部140具有其剖面垂直于轴线c的圆板形状。即,壁部140形成为平面形状。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变矩器120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如上所述,通过环状部件132安装于罩部件122的壁部130,从而形成于流体传递部12与减振装置14之间的空间s4的容积减小。因此,在长时间停车后的车辆启动时,工作油因离心力而向外周侧移动,但由于此时供工作油流动的空间s4的容积小,所以工作油被环状部件132压出,工作油向流体传递部12侧移动。因此,由于向流体传递部12填充工作油所需要的填充时间变短,所以能够使车辆迅速起步。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只要在以往构造的第一罩部件122a安装环状部件132即可,所以不需要大幅度改变设计。

[实施例5]

图6是本发明的另一其它实施例的变矩器150的剖视图。在将变矩器150与上述的变矩器120比较时,不同的是在形成于流体传递部12与减振装置14之间的空间s5设置有后述的环状部件152。以下,说明与变矩器120的不同之处。

如图6所示,在构成壳体27的前罩26的圆筒部26b的内周面安装有环状部件152。环状部件152具有规定的板厚并形成为环状,环状部件152的外周端面通过焊接等连接于前罩26的圆筒部26b的内周面。另外,环状部件152的与涡轮22相对的壁面的一部分沿涡轮22的形状被切为圆弧状。与之相关联,在从径向观察环状部件152时,一部分与流体传递部12重叠。

另外,如图6所示,对环状部件152的在轴线c方向与流体传递部12相对的壁面p的一部分而言,该壁面p与流体传递部12之间的轴线c方向的距离b比壁面p与减振装置14的质量体38间的轴线c方向的距离a短(b<a)。即,环状部件152的在轴线c方向与流体传递部12相对的部位的一部分在轴线c方向配置于比流体传递部12与减振装置14的质量体38之间的距离l的中间点h靠流体传递部12侧。由于通过设置该环状部件152,使得形成于流体传递部12与减振装置14之间的空间s5的一部分被环状部件152占据,所以供工作油流动的空间s5的容积变小。此外,环状部件152与本发明的安装于壳体的环状部件、即空间占有部件对应。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变矩器150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如上所述,通过设置环状部件152,使得形成于流体传递部12与减振装置14之间的空间s5的容积减小。因此,在长时间停车后的车辆启动时,工作油因离心力而向外周侧移动,但由于此时供工作油流动的空间s5的容积因环状部件152而变小,所以工作油被环状部件152压出,工作油向流体传递部12侧移动。因此,由于向流体传递部12填充工作油所需要的填充时间变短,所以能够使车辆迅速起步。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能应用。

例如上述各实施例未必单独执行,也可以将各实施例组合来实施。例如可以在前罩26和罩部件双方安装环状部件。或者,也可以是罩部件在轴线c方向朝流体传递部12侧凸起,并且在该罩部件安装环状部件。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例如变矩器10的构成罩部件46的壁部66中的与流体传递部12相对的壁面p的一部分而言,该壁面p与流体传递部12之间的轴心c方向的距离b比该壁面p与减振装置14的质量体38之间的轴线c方向的距离a短,但也可以在壁部66的与流体传递部12相对的壁面p的任何一个壁面,该壁面p与流体传递部12之间的轴心c方向的距离b都比该壁面p与减振装置14的质量体38之间的轴线c方向的距离a短。即,本发明只要在壁部66的与流体传递部12相对的壁面p的至少一部分中,该壁面p与流体传递部12之间的轴心c方向的距离b比该壁面p与减振装置14的质量体38之间的轴线c方向的距离a短即可。另外,对于变矩器80、100、120、150、160、170也同样,只要在壁部或者环状部件的与流体传递部12相对的壁面p的至少一部分中,该壁面p与流体传递部12之间的轴线c方向的距离b比该壁面p与减振装置14之间的轴线c方向的距离a短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的变矩器10中,通过改变保护减振装置14的罩部件46的形状,从而减小供工作油流动的空间s1的容积,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增厚罩部件46的板厚来减小该空间s1的容积。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的变矩器150中,在前罩26安装有环状部件152,但不限定于环状部件152与前罩26连接,环状部件132也可以安装于泵轮20侧。或者也可以安装于前罩26和泵轮20双方。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罩部件46、82、102的具体形状只是一个例子,对构成罩部件的壁部的至少一部分而言,只要通过该壁部的壁面p与流体传递部12之间的轴线c方向的距离b比该壁部的壁面p与减振装置14的质量体38之间的轴线c方向的距离a短(b<a),使得供工作油流动的空间sl~s3的容积变小即可,可以适当地改变其形状。例如对构成罩部件46的第一罩部件46a的壁部66而言,壁部整体形成为圆弧状,但也可以是只有壁部66的一部分形成为圆弧状。另外,在构成罩部件82的第一罩82a的壁部90,仅在1个位置设置有弯曲部92,但也可以设置多个弯曲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环状部件132、152的具体形状只是一个例子,对环状部件的在轴线c方向与流体传递部12相对的壁面p的至少一部分而言,只要通过该壁面p与流体传递部12之间的轴线c方向的距离b比壁面p与减振装置14之间的轴线c方向的距离a短(b<a),使得流体传递部12与减振装置14之间的空间的容积变小即可,可以适当地改变其形状。例如也可以如图7的变矩器160所示,通过在前罩26的圆筒部26b的内周面安装剖面为l字形的环状部件162来减小空间s6的容积。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环状部件132安装于壁部130,但例如也可以如图8的变矩器170所示,通过在位于罩部件122的外周侧的外侧筒部128安装环状部件172来减小空间s7的容积。在图8的变矩器170中,对于环状部件172的在轴线c方向与流体传递部12相对的壁面p的一部分而言,也通过该壁面p与流体传递部12之间的轴线c方向的距离b比壁面p与减振装置14之间的轴线c方向的距离a短(b<a),使得供工作油流动的空间s7的容积变小,能够在长时间停车后的车辆启动时将工作油迅速填充至流体传递部12侧。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环状部件132、152、162、172都在周向连续形成,但未必需要连续形成,也可以在周向形成局部空间(切口)。

此外,上述内容只是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可以通过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进行了各种改变、改进后的方式来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