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式换向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51419发布日期:2018-12-12 00:04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滑动式换向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滑动式换向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今,作为在室内空调等空气调节器中利用的冷冻循环,利用如下方式的使制冷剂的回流方向反转的冷冻循环,即、在冷却模式(冷气)运转时使制冷剂经由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膨胀阀、以及室内换热器回流至压缩机,并在加热模式(暖气)运转时使制冷剂经由压缩机、室内换热器、膨胀阀、以及室外换热器回流至压缩机。作为这样的使冷冻循环中的制冷剂的回流路径反转的流路换向阀(所谓四通换向阀),广泛使用具备滑动自如地设置在阀主体的内部的阀部件的滑动式换向阀。

在这样的滑动式换向阀(例如四通换向阀)中,由于阀部件相对于阀座面被推压的同时滑动,所以有时阀部件未顺畅地滑动,产生连续地反复进行滑动和停止的运动(粘滑运动),成为振动以及噪声的原因。然而,在日本工业标准(japaneseindustrialstandards)jisb0671-2中,作为表面粗糙度的指标之一,定义了粗糙度曲线的核心部的上侧高度与下侧高度之差亦即核心粗糙度深度rk(以下简单地称作“rk”)。现今,提出了将这样的rk作为表面粗糙度的指标,并使用具有rk为0.5以上且5.2以下的滑动面(滑动接触面)的阀芯(阀部件)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四通换向阀中,通过使rk在上述的范围内,来抑制阀泄漏量的增加以及异常噪声的产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33008号公报

然而,在滑动式换向阀中,根据减少阀泄漏量、提高各部的强度这样的各种目的,阀部件、阀座由适当的部件构成,使用具有适当的表面粗糙度的阀座面的阀座,并使阀部件的rk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范围内的值,即使这样,有时阀部件未顺畅地滑动,从而产生振动以及噪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阀部件的滑动时的振动以及噪声的滑动式换向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本发明的滑动式换向阀具备筒状的阀主体、在阀座面形成有阀座开口部的阀座、以及具有与上述阀座面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且收纳于上述阀主体的阀部件,上述滑动式换向阀的特征在于,上述滑动接触面由聚苯硫醚树脂形成,且核心粗糙度深度rk为1以下。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由于阀部件的滑动接触面由聚苯硫醚树脂形成,所以与使用聚酰胺等比较软质的树脂的结构比较,能够提高阀部件的强度。另外,在这样的条件下的阀部件的滑动接触面的rk为1以下,从而能够使阀部件容易顺畅地滑动,能够抑制振动以及噪声。并且,为了进一步抑制振动以及噪声,优选阀部件的滑动接触面的rk为0.5以下。

此时,在本发明的滑动式换向阀中,优选上述滑动接触面由添加有用于提高滑动性的填充材料的聚苯硫醚树脂形成。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阀部件更加容易顺畅地滑动,能够进一步抑制振动以及噪声。此外,填充材料例如优选是聚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氟树脂等氟类树脂。并且,填充材料的添加量优选是1~50重量%,更优选是5~30重量%。

另外,在本发明的滑动式换向阀中,优选上述滑动接触面由添加有增强材料的聚苯硫醚树脂形成。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阀部件的强度。此外,增强材料例如优选是碳填料、玻璃纤维。并且,增强材料的添加量优选是5~50重量%,更优选是10~30重量%。

本发明的滑动式换向阀具备筒状的阀主体、在阀座面形成有阀座开口部的阀座、以及具有与上述阀座面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且收纳于上述阀主体的阀部件,上述滑动式换向阀的特征在于,上述阀座面由黄铜形成,且上述滑动接触面的核心粗糙度深度rk为1以下。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由于阀座面由黄铜形成,所以能够提高阀座的加工性。另外,在这样的条件下的阀部件的滑动接触面的rk为1以下,所以能够使阀部件容易顺畅地滑动,能够抑制振动以及噪声。并且,为了进一步抑制振动以及噪声,优选阀部件的滑动接触面的rk为0.5以下。

本发明的滑动式换向阀具备筒状的阀主体、在阀座面形成有阀座开口部的阀座、以及具有与上述阀座面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且收纳于上述阀主体的阀部件,上述滑动式换向阀的特征在于,上述阀座面的核心粗糙度深度rk为1以下,上述滑动接触面的核心粗糙度深度rk为1以下。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由于阀座面的rk为1以下,所以能够减小阀座面与阀部件的滑动接触面之间的间隙,能够减少阀泄漏量。另外,在这样的条件下的阀部件的滑动接触面的rk为1以下,所以能够使阀部件容易顺畅地滑动,能够抑制振动以及噪声。并且,为了进一步抑制振动以及噪声,优选阀部件的滑动接触面的rk为0.5以下。并且,优选阀座面的rk为0.5。

另一方面,在上述任一条件下,若阀部件的滑动接触面的rk过大,则阀部件变得难以顺畅地滑动,作为其结果,容易产生振动以及噪声。

本发明的冷冻循环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对作为流体的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在冷却模式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第一换热器;在冷却模式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第二换热器;在上述第一换热器与上述第二换热器之间使制冷剂膨胀并进行减压的膨胀机构;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记载的滑动式换向阀。根据这样的本发明,如上述那样容易使阀部件顺畅地滑动,能够抑制在为了切换冷气运转和暖气运转而进行滑动式换向阀的切换动作时的振动以及噪声。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滑动式换向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由于阀部件的滑动接触面的rk为1以下,所以能够抑制阀部件的滑动时的振动以及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设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滑动式换向阀的冷冻循环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示出上述滑动式换向阀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在上述滑动式换向阀中使阀部件滑动后产生的滑动阻力的变化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

图4是示出上述阀部件的滑动接触面的rk与上述滑动阻力的关系的曲线图。

符号的说明

1—冷冻循环,2—压缩机,3—室外换热器(第一换热器),4—室内换热器(第二换热器),5—膨胀阀(膨胀机构),10—四通换向阀(滑动式换向阀),11—阀主体,11b~11d—口(阀座开口部),19a—上表面(阀座面),24—阀部件,26a—滑动接触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第二~第七实施方式中,对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部件相同的结构部件以及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部件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四通换向阀(滑动式换向阀)10例如设于冷冻循环1。冷冻循环1用于室内空调等空气调节器,具备:对作为流体的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2;在冷却模式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第一换热器即室外换热器3;在冷却模式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第二换热器即室内换热器4;在室外换热器3与室内换热器4之间使制冷剂膨胀并进行减压的作为膨胀机构的膨胀阀5;四通换向阀10;以及切换控制四通换向阀10的流路的先导电磁阀6,这些部件通过制冷剂配管而连结。此外,作为膨胀机构,不限定于膨胀阀5,也可以是毛细管。此外,如上述那样循环的制冷剂中包含用于润滑压缩机2的动作的润滑油(冷冻机油)。

该冷冻循环1在图1所示的冷却模式(冷气运转)中构成按照压缩机2、四通换向阀10、室外换热器3、膨胀阀5、室内换热器4、四通换向阀10以及压缩机2的顺序依次制冷剂流动的冷气循环。另一方面,在加热模式(暖气运转)中构成按照压缩机2、四通换向阀10、室内换热器4、膨胀阀5、室外换热器3、四通换向阀10以及压缩机2的顺序依次制冷剂流动的暖气循环。该暖气循环与冷气循环的切换通过四通换向阀10的基于先导电磁阀6的切换动作来进行。

亦如图2、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四通换向阀10构成为具备:圆筒状的阀主体11;滑动自如地设置在该阀主体11的内部的阀芯12;与压缩机2的排出口连通的作为接头部件的高压侧导管(d接头)13;与压缩机2的吸入口连通的低压侧导管(s接头)14;与室内换热器4连通的室内侧导管(e接头)15;以及与室外换热器3连通的室外侧导管(c接头)16。

圆筒状的阀主体11具有堵住其轴向两端部的塞件17、18、以及固定于阀主体11的内部的阀座19,并构成为整体密闭的缸体。在塞件17、18分别连接有与先导电磁阀6连通的导管17a、18a。在阀座19设有供低压侧导管14、室内侧导管15、以及室外侧导管16各自的前端插入并且构成后述的第一口11c、第二口11d以及流出口11b的开口。阀座19的上表面19a成为对阀芯12进行滑动引导的引导面(阀座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阀座19由黄铜形成,即上表面19a也由黄铜形成。并且,上表面19a的由jisb0671-2、iso013565-2定义的核心粗糙度深度rk(以下简单地称作“rk”)为1以下,例如为0.3。

在阀主体11形成有在其侧面部111开口的多个口11a、11b、11c、11d。即,设有与高压侧导管13连接来使制冷剂向阀主体11的内部流入的作为开口部的流入口11a、以及相对于流入口11a而在阀主体11的侧面部111的径向相反侧形成于阀座19的上表面19a的作为阀座开口部的第一口11c、第二口11d及流出口11b。流出口11b设于阀主体11的轴向大致中央,第一口11c沿阀主体11的轴向相邻地设于流出口11b的一侧(图2的左侧),第二口11d沿阀主体11的轴向设于流出口11b的另一侧(图2的右侧)。即,三个口11b~11d设置为呈直线状地排列。

通过在流出口11b连接低压侧导管14,在第一口11c连接室内侧导管15,从而该第一口11c构成室内侧口,通过在第二口11d连接室外侧导管16,从而该第二口11d构成室外侧口。低压侧导管14、室内侧导管15以及室外侧导管16分别钎焊固定于流出口11b、第一口11c、第二口11d周边的阀主体11以及阀座19。

阀芯12构成为具有:与阀主体11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左右一对活塞体21、22;连结一对活塞体21、22并沿阀主体11的轴向延伸的连结部件23;以及支撑于连结部件23的碗状的阀部件24。阀主体11的内部空间被分隔成形成于一对活塞体21、22间的高压室r1、形成于一个活塞体21与塞件17之间的第一工作室r2、以及形成于另一个活塞体22与塞件18之间的第二工作室r3。

连结部件23由金属板材构成,并形成为具有:沿阀主体11的轴向延伸并与阀座19的上表面19a平行地设置的连结板部23a;将连结板部23a的一侧端部折弯并固定于活塞体21的固定片部23b;以及将连结板部23a的另一侧端部折弯并固定于活塞体22的固定片部23c。在连结板部23a形成有保持阀部件24的保持孔23d和使制冷剂流通的两处贯通孔23e。

阀部件24是合成树脂制的一体成形部件,并形成为具有呈凹状朝向阀座19开口的碗部25和从该碗部25的开口缘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26。碗部25形成为在俯视时具有椭圆形的圆顶状,并插入至连结部件23的保持孔23d。在碗部25的内部形成有使流出口11b与第一口11c连通而不使第二口11d连通或者使流出口11b与第二口11d连通而不使第一口11c连通那样的连通空间r4。

在凸缘部26的下表面(与阀座19的上表面19a对置的面)260具有与上表面19a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26a和与碗部25的内部连通的阀开口部25a。该凸缘部26配置于阀座19与连结部件23之间。而且,利用作用于阀部件24的高压与低压的压力差而使滑动接触面26a与阀座19的上表面19a紧密接触,从而碗部25的连通空间r4相对于阀座19被封闭。

在本实施方式中,阀部件24由添加有10~30重量%的作为增强材料的碳填料且添加有5~30重量%的用于提高滑动性的填充材料(例如聚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氟树脂)的聚苯硫醚树脂形成,即滑动接触面26a由添加有10~30重量%的作为增强材料的碳填料且添加有5~30重量%的用于提高滑动性的填充材料的聚苯硫醚树脂形成。并且,阀部件24的滑动接触面26a的rk为1以下,例如为0.3。

在以上的四通换向阀10中,若经由先导电磁阀6以及导管18a向第二工作室r3导入高压制冷剂,则如图1、图2所示,活塞体22被推压,阀芯12向阀主体11的轴向(口11b~11d的排列设置方向)的一侧(图1、图2的左侧)滑动,移动至第一位置。并且,若经由先导电磁阀6以及导管17a向第一工作室r2导入从压缩机2排出的高压制冷剂,则活塞体21被推压,阀芯12向阀主体11的轴向另一侧(图1、图2的右侧)滑动,移动至第二位置。

在阀芯12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阀部件24的碗部25利用其连通空间r4使流出口11b与第二口11d连通。并且,由于碗部25相比第一口11c位于另一侧,所以该第一口11c经由阀主体11的内部(高压室r1)与流入口11a连通。即,阀芯12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是流入口11a与第一口11c连通且流出口11b与第二口11d连通的加热模式(暖气运转)。

在该加热模式中,从压缩机2排出后的高压制冷剂h经由高压侧导管13以及流入口11a导入高压室r1,通过该高压室r1后的高压制冷剂h经由第一口11c以及室内侧导管15向室内换热器4供给。并且,低压制冷剂l从室外换热器3经由室外侧导管16以及第二口11d导入碗部25的连通空间r4,通过该连通空间r4后的低压制冷剂l经由流出口11b以及低压侧导管14向压缩机2回流。

另一方面,在阀芯12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阀部件24的碗部25利用其连通空间r4使流出口11b与第一口11c连通。并且,由于碗部25相比第二口11d位于一侧,所以该第二口11d经由阀主体11的内部(高压室r1)与流入口11a连通。即,阀芯12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是流入口11a与第二口11d连通且流出口11b与第一口11c连通的冷却模式(冷气运转)。

在以上那样的四通换向阀10中,高压室r1与连通空间r4的压力差δp越大,阀部件24的滑动接触面26a越被强力地推压于阀座19的上表面19a,且压力差δp大的情况下,在阀部件24的滑动时有时产生粘滑运动。此处,图3示出发生了粘滑运动时的滑动阻力r0的变化的一个例子。该测定结果是通过以下方式得到的,即、将阀部件24配置于阀座19的上表面19a,并使阀部件24的内外产生预定的压力差δp以便将阀部件24推压至阀座19,并且使用测力传感器以使阀部件24以固定速度沿滑动方向移动的方式施加载荷来得到上述测定结果。

在发生粘滑运动的情况下,在滑动时成为与动摩擦系数以及压力差δp相对应的滑动阻力值,在暂时停止后并在刚再开始滑动的之前成为与静止摩擦系数以及压力差δp相对应的滑动阻力值。发生粘滑运动并反复进行阀部件24的滑动和停止,从而滑动阻力r0反复增减。

图4中按照每个压力差δp示出阀部件24的滑动接触面26a的rk与在阀部件24的滑动时产生的最大滑动阻力rmax的关系。此处,最大滑动阻力rmax在发生了粘滑运动的情况下是滑动阻力r0的极大值(在暂时停止后并刚再开始滑动之前的滑动阻力值),并在未发生粘滑运动的情况下是任意瞬间的滑动阻力值。此外,滑动阻力r0的极大值有时也具有稍许偏差,在该情况下,最大滑动阻力rmax例如是极大值的平均值、众数即可。

在压力差δp是1~3mpa中任一条件下,rk越低则最大滑动阻力rmax也越低。在rk较小的情况(尤其是不仅滑动接触面26a的rk较小,阀座19的上表面19a的rk也较小的情况)下,滑动接触面26a与上表面19a之间的实际接触表面积变大,表面压力(每单位面积内的载荷)变低。在面压较低的情况下,滑动接触面26a和上表面19a中硬度较高的一方的凸部变得难以咬入对象侧的部件,滑动阻力降低。并且,若将rk为6的情况下的最大滑动阻力rmax除以rk为0.5的情况下的最大滑动阻力rmax所得的值作为阻力比,则压力差δp为3mpa的情况下的阻力比为1.5,压力差δp为2mpa的情况下的阻力比为1.4,并且压力差δp为1mpa的情况下的阻力比为1.2。即,压力差δp越高,缩小rk而得的最大滑动阻力rmax的减少效果越大。并且,当rk为1以下时,最大滑动阻力rmax的变化极小,并在0.5以下时变化进一步变小。

rk变小而最大滑动阻力rmax变小是指难以发生粘滑运动从而难以发生振动以及异常噪声,并且是指即使在发生了粘滑运动的情况下振动以及异常噪声也较小。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的效果。即,由于阀部件24由聚苯硫醚树脂形成,所以与使用聚酰胺等比较软质的树脂的结构比较,能够提高阀部件的强度。并且,由于阀座19由黄铜形成,所以能够提高阀座19的加工性。并且,由于阀座19的上表面19a的rk为1以下,所以能够减小上表面19a与阀部件24的滑动接触面26a之间的间隙,能够减少阀泄漏量。

并且,由于阀部件24由添加有用于提高滑动性的填充材料的聚苯硫醚树脂形成,所以能够使阀部件24更加容易顺畅地滑动,能够进一步抑制振动以及噪声。另外,由于阀部件24由添加有增强材料的聚苯硫醚树脂形成,所以能够提高阀部件24的强度。

另外,在上述那样的条件下的阀部件24的滑动接触面26a的rk为1以下,所以能够使阀部件24容易顺畅地滑动,能够抑制振动以及噪声。另一方面,若阀部件24的滑动接触面26a的rk过大,则阀部件24变得难以顺畅地滑动,作为其结果,容易发生振动以及噪声。

并且,通过将上述那样的阀部件24应用于冷冻循环1,能够抑制在为了切换冷气运转和暖气运转而进行四通换向阀10的切换动作的振动以及噪声。

[第二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的四通换向阀(滑动式换向阀)10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阀部件24由添加有增强材料以及填充材料的聚苯硫醚树脂形成,并且阀座19由黄铜形成。此外,增强材料以及填充材料的种类和添加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另一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阀座19的上表面19a的rk比1大,例如为1.5。并且,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阀部件24的滑动接触面26a的rk为1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rk与最大滑动阻力rmax的关系也示出了与图4的曲线图相同的倾向。因此,阀部件24的滑动接触面26a的rk为1以下,从而能够使阀部件24容易顺畅地滑动,能够抑制振动以及噪声。此时,优先阀部件24的滑动接触面26a的rk为0.5以下。

[第三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的四通换向阀(滑动式换向阀)10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阀部件24由添加有增强材料以及填充材料的聚苯硫醚树脂形成,并且阀座19的上表面19a的rk为1以下(例如为0.3)。此外,增强材料以及填充材料的种类和添加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另一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阀座19由黄铜以外的材料(例如不锈钢、硅黄铜)形成。并且,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阀部件24的滑动接触面26a的rk为1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rk与最大滑动阻力rmax的关系也示出了与图4的曲线图相同的倾向。因此,阀部件24的滑动接触面26a的rk为1以下,从而能够使阀部件24容易顺畅地滑动,能够抑制振动以及噪声。此时,优选阀部件24的滑动接触面26a的rk为0.5以下。

[第四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的四通换向阀(滑动式换向阀)10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阀部件24由添加有增强材料以及填充材料的聚苯硫醚树脂形成。此外,增强材料以及填充材料的种类和添加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另一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阀座19的上表面19a的rk比1大,例如为1.5,并且阀座19由黄铜以外的材料(例如不锈钢、硅黄铜)形成。并且,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阀部件24的滑动接触面26a的rk为1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rk与最大滑动阻力rmax的关系也示出了与图4的曲线图相同的倾向。因此,阀部件24的滑动接触面26a的rk为1以下,从而能够使阀部件24容易顺畅地滑动,能够抑制振动以及噪声。此时,优选阀部件24的滑动接触面26a的rk为0.5以下。

[第五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的四通换向阀(滑动式换向阀)10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阀座19由黄铜形成,并且阀座19的上表面19a的rk为1以下(例如为0.3)。另一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阀部件24由聚苯硫醚树脂以外的材料形成。并且,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阀部件24的滑动接触面26a的rk为1以下。

此外,作为阀部件24的材料,示例出聚缩醛、聚酰胺、聚碳酸酯、变性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gf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超高分子聚乙烯、间同立构聚苯乙烯等工程塑料、以及聚芳基化物-par、聚砜、聚醚砜、聚苯硫醚、聚醚醚酮、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氟树脂、液晶聚合物等超级工程塑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rk与最大滑动阻力rmax的关系也示出了与图4的曲线图相同的倾向。因此,阀部件24的滑动接触面26a的rk为1以下,从而能够使阀部件24容易顺畅地滑动,能够抑制振动以及噪声。此时,优选阀部件24的滑动接触面26a的rk为0.5以下。

[第六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的四通换向阀(滑动式换向阀)10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阀座19由黄铜形成。另一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阀部件24由聚苯硫醚树脂以外的材料形成,并且阀座19的上表面19a的rk比1大(例如为1.5)。此外,阀部件24的材料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并且,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阀部件24的滑动接触面26a的rk为1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rk与最大滑动阻力rmax的关系也示出了与图4的曲线图相同的倾向。因此,阀部件24的滑动接触面26a的rk为1以下,从而能够使阀部件24容易顺畅地滑动,能够抑制振动以及噪声。此时,优选阀部件24的滑动接触面26a的rk为0.5以下。

[第七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的四通换向阀(滑动式换向阀)10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阀座19的上表面19a的rk为1以下(例如为0.3)。另一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阀部件24由聚苯硫醚树脂以外的材料形成,阀座19由黄铜以外的材料(例如不锈钢、硅黄铜)形成。此外,阀部件24的材料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并且,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阀部件24的滑动接触面26a的rk为1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rk与最大滑动阻力rmax的关系也示出了与图4的曲线图相同的倾向。因此,阀部件24的滑动接触面26a的rk为1以下,从而能够使阀部件24容易顺畅地滑动,能够抑制振动以及噪声。此时,优选阀部件24的滑动接触面26a的rk为0.5以下。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第一~第七实施方式,包括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其它结构等,本发明也包括以下所示的变形等。

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阀部件24由添加有增强材料以及填充材料的聚苯硫醚树脂形成,但阀部件24中的至少滑动接触面26a由添加有增强材料以及填充材料的聚苯硫醚树脂形成即可,其它部分由任意材料形成即可。此外,第二~第七实施方式也相同,至少滑动接触面26a由上述各材料形成即可,其它部分由任意材料形成即可。

并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阀座19由黄铜形成,但阀座19中的至少上表面19a由黄铜形成即可,其它部分由任意材料形成即可。此外,第二~第七实施方式也相同,至少上表面19a由上述各材料形成即可,其它部分由任意材料形成即可。

并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阀部件24由添加有10~30重量%的作为增强材料的碳填料的聚苯硫醚树脂形成,但添加的增强材料例如也可以是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的添加量也可以是5~50重量%。并且,阀部件24也可以由不添加增强材料而仅添加有填充材料的聚苯硫醚树脂形成。这在第二~第四实施方式中也相同。

并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阀部件24由添加有5~30重量%的填充材料的聚苯硫醚树脂形成,但填充材料的添加量也可以是1~50重量%。并且,阀部件24也可以由添加有具有提高滑动性以外的目的的填充材料的聚苯硫醚树脂形成。这在第二~第四实施方式中也相同。

【实施例】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关于粘滑运动的发生]

表1示出滑动接触面由聚苯硫醚树脂形成的情况中的在各条件下的粘滑运动的发生的有无。此外,表1中,以“×”示出发生了粘滑运动的条件,并以“○”示出未发生粘滑运动的条件。

【表1】

在滑动接触面的核心粗糙度深度rk为0.4以下的情况下,与其它条件无关并未发生粘滑运动。并且,在滑动接触面的核心粗糙度深度rk为0.8以下且阀座面的材质是不锈钢的情况下,未发生粘滑运动。并且,在滑动接触面的核心粗糙度深度rk为0.6以下且阀座面的材质是硅黄铜的情况下,未发生粘滑运动。此外,硅黄铜是含有2.5~4.0重量%左右的硅的黄铜,更具体由jis:c6932定义。在未发生粘滑运动的情况下,滑动时的振动以及噪声较小。

在滑动接触面的核心粗糙度深度rk为1以下的情况下,在一部分条件下发生了粘滑运动。然而,与滑动接触面的核心粗糙度深度rk比1大的情况比较,在阀部件的滑动时产生的最大滑动阻力较小,因而即使发生粘滑运动,振动以及噪声也比较小。

表2示出滑动接触面由聚酰胺树脂形成的情况中的在各条件下的粘滑运动的发生的有无。此外,表2中,以“×”示出发生了粘滑运动的条件,并以“○”示出未发生粘滑的运动条件。

【表2】

在滑动接触面的核心粗糙度深度rk为0.3以下的情况下,与其它条件无关并未发生粘滑运动。并且,在滑动接触面的核心粗糙度深度rk为1以下且阀座面的材质是不锈钢的情况下,未发生粘滑运动。并且,在滑动接触面的核心粗糙度深度rk为1以下且阀座面的材质是硅黄铜的情况下,未发生粘滑运动。在未发生粘滑运动的情况下,滑动时的振动以及噪声较小。

在滑动接触面的核心粗糙度深度rk为1以下的情况下,在一部分条件下发生了粘滑运动。然而,与滑动接触面的核心粗糙度深度rk比1大的情况比较,在阀部件的滑动时产生的最大滑动阻力较小,因而即使发生粘滑运动,振动以及噪声也比较小。

[关于阀泄漏量]

表3示出滑动接触面由聚苯硫醚树脂形成的情况中的在各条件下的阀泄漏量的测定结果。此外,在该测定中,使阀部件的内外产生了1mpa的压力差。并且,表3所示的阀泄漏量的数值的单位是cm3/min。

【表3】

在阀座面的核心粗糙度深度rk是0.2且滑动接触面的核心粗糙度深度rk为1.2以下的情况下,阀泄漏量为50以下,得到了良好的结果。此外,虽在表3中未示出,但在滑动接触面的核心粗糙度深度rk是0.2~1.2的范围内的数值的情况下,阀泄漏量同样为50以下。

表4示出滑动接触面由聚酰胺树脂形成的情况中的在各条件下的阀泄漏量的测定结果。此外,在该测定中,使阀部件的内外产生了1mpa的压力差。并且,表4所示的阀泄漏量的数值的单位是cm3/min。

【表4】

在阀座面的核心粗糙度深度rk是0.2且滑动接触面的核心粗糙度深度rk为1.2以下的情况下,阀泄漏量为50以下,得到了良好的结果。此外,虽在表4中未示出,但在滑动接触面的核心粗糙度深度rk是0.2~1.2的范围内的数值的情况下,阀泄漏量同样为50以下。

除此之外,在以上的记载中公开了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优的结构、方法等,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关于主要特定的实施方式,特别图示且说明了本发明,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以及目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针对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在形状、材质、数量、其它详细的结构中增加各种变形。因此,限定上述公开的形状、材质等的记载是为了使本发明的理解变得容易而示例地记载,并非限定本发明,因而本发明包括去掉上述形状、材质等的一部分限定或全部限定后的部件的名称的记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