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齿轮箱传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9346发布日期:2018-08-31 21:3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电齿轮箱行星传动结构,属于新能源装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范围内水利发电的日趋饱和及人们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化石燃料、太阳能技术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而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廉价的可再生资源,在全世界蕴藏总量达到目前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0倍,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风力发电装机总量的不断增长。近些年来,随着现代制造水平、材料工业等领域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为了提高风力发电效率,降低发电成本,风电机组正面向增加单机功率、减轻整机重量的方向发展。但是现有风电齿轮箱的传动比较小,不适应大功率风机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电齿轮箱传动结构,它能提高传动比,提高风机的运行性能、发电量和发电效率。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叶轮和箱体,叶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的凸颈外圈上,叶轮侧边通过轮毂联轴器与主轴相连,主轴穿过箱体凸颈伸入箱体内,主轴尾端连接行星架,行星架通过轴承支撑于箱体内壁上,在靠近箱体前侧壁的主轴上装有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通过双联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传动连接,双联锥齿轮由轴承安装于箱体内壁上,从动锥齿轮固定在内齿圈上,行星架内的行星轮与内齿圈啮合,行星轮通过轴承伸出行星架外的滚轮与太阳轮啮合,太阳轮轴从箱体后侧壁伸出,对外输出转矩。

由于本发明中叶轮安装于箱体,通过轮毂联轴器与主轴相连,滤除弯矩,传递扭矩,主轴与行星级采用一体化设计,并且通过锥齿轮副将主轴转速反向增速传递给内齿圈,使内齿圈与行星架转动方向相反,进而提升输出转速。所以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提高了传动比,由此提高风机的运行性能、发电量和发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传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叶轮1和箱体7,叶轮1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7的凸颈外圈上,叶轮1侧边通过轮毂联轴器2与主轴3相连,主轴3穿过箱体7凸颈伸入箱体7内,主轴3尾端连接行星架9,行星架9通过轴承支撑于箱体7内壁上,在靠近箱体7前侧壁的主轴3上装有主动锥齿轮4,主动锥齿轮4通过双联锥齿轮6、5与从动锥齿轮14传动连接,双联锥齿轮6、5由轴承安装于箱体7内壁上,从动锥齿轮14固定在内齿圈8上,行星架内的行星轮12与内齿圈8啮合,行星轮12通过轴承伸出行星架外的滚轮11与太阳轮10啮合,太阳轮轴从箱体7后侧壁伸出,对外输出转矩。

如图1所示,所述双联锥齿轮6、5为对称的一组。

齿轮箱内的传动机构有前端滤除弯矩机构、锥齿轮反向增速机构以及行星轮系。其前端通过将叶轮1支承于箱体7的凸颈外圈上,通过箱体来承受其弯矩,通过轮毂联轴器2将扭矩传递到主轴3上,进而滤除弯矩,保留扭矩;通过锥齿轮反向增速使行星架9与内齿圈8转动方向相反,进而使行星轮12的转速更高,得到更高的输出转速。

与传统的齿轮箱相比,本发明利用前端滤除弯矩机构很好地滤除输入的弯矩,并且利用锥齿轮反向增速机构使行星架与内齿圈相反方向转动,提升行星轮转速,进而提升输出转速,提高风能利用率,增加发电量和发电效率。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齿轮箱传动结构,它包括叶轮和箱体,叶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的凸颈外圈上,叶轮侧边通过轮毂联轴器与主轴相连,主轴穿过箱体凸颈伸入箱体内,主轴尾端连接行星架,行星架通过轴承支撑于箱体内壁上,在靠近箱体前侧壁的主轴上装有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通过双联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传动连接,双联锥齿轮由轴承安装于箱体内壁上,从动锥齿轮固定在内齿圈上,行星架内的行星轮与内齿圈啮合,行星轮通过轴承伸出行星架外的滚轮与太阳轮啮合,太阳轮轴从箱体后侧壁伸出,对外输出转矩。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提高了传动比,由此提高风机的运行性能、发电量和发电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朱才朝;谭建军;孙秋云;李修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6.12
技术公布日:2018.08.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