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式制动转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7657发布日期:2019-02-12 22:27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盘式制动转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盘式制动转子,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包括自行车的小型车辆的盘式制动转子。

将制动施加到自行车等的车轮的一种已知方法是,将制动片压靠与车轮一体旋转的盘式制动转子。

盘式制动转子的变形可能影响制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刚度的盘式制动转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一种用于包括自行车的小型车辆的盘式制动转子。盘式制动转子包括内部构件和外部构件,外部构件沿盘式制动转子的径向方向位于内部构件的外侧。内部构件包括构造成附接到小型车辆的车轮的附接部,以及联接附接部和外部构件的联接部。附接部沿盘式制动转子的轴向方向具有轴向厚度。联接部沿轴向方向具有最大厚度。最大厚度与轴向厚度的比值设定为大于或等于0.7。

在最大厚度与轴向厚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7的情况下,盘式制动转子能够构造成具有高刚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盘式制动转子构造成使得联接部形成为臂形,并且包括从附接部延伸的近端部和位于近端部的相反侧的远端部。

因此,盘式制动转子能够构造成轻质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根据第二方面的盘式制动转子构造成使得最大厚度限定在近端部处。

因此,联接部的近端部能够构造成具有高刚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根据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盘式制动转子构造成使得联接部沿轴向方向具有最小厚度,并且最小厚度限定在远端部处。

因此,盘式制动转子的重量平衡能够沿径向方向得到改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盘式制动转子构造成使得最大厚度与轴向厚度的比值设定为小于或等于0.95。

因此,盘式制动转子能够构造成轻质的且具有高刚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盘式制动转子构造成使得联接部沿轴向方向具有最小厚度,并且最小厚度与轴向厚度的比值设定为大于或等于0.3。

因此,盘式制动转子能够构造成轻质的且具有高刚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根据第六方面的盘式制动转子构造成使得最小厚度与轴向厚度的比值设定为小于或等于0.4。

因此,盘式制动转子能够构造成轻质的且具有高刚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盘式制动转子构造成使得联接部形成为使得轴向厚度沿径向方向从外侧向内侧增加。

因此,盘式制动转子的重量平衡能够沿径向方向得到改善。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盘式制动转子构造成使得联接部包括沿轴向方向凹陷的凹部。

因此,盘式制动转子能够构造成轻质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根据第九方面的盘式制动转子构造成使得凹部在附接部附接到车轮的状态下面向车轮。

因此,盘式制动转子能够构造成轻质的且不会对外观造成不利的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据第九方面或第十方面的盘式制动转子构造成使得凹部包括沿轴向方向延伸穿过凹部的通孔。

因此,盘式制动转子能够更加轻质地构造。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据第九方面至第十一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盘式制动转子构造成使得凹部形成为使得凹部在轴向方向上的深度沿径向方向从外侧向内侧增加。

因此,盘式制动转子能够更加轻质地构造。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十二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盘式制动转子构造成使得附接部包括与车轮接合的锯齿。

因此,盘式制动转子能够容易地附接到车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十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盘式制动转子构造成使得外部构件设置为相对于内部构件的单独构件。

因此,增加了选择盘式制动转子的特性的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据第十四方面的盘式制动转子还包括固定内部构件和外部构件的紧固件。

因此,内部构件和外部构件能够分别地用优选的形状和优选的材料制造。所以,盘式制动转子能够容易地用优选的形状和优选的材料制造。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据第十五方面的盘式制动转子构造成使得紧固件包括铆钉。

因此,内部构件能够容易地且牢固地联接到外部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十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盘式制动转子构造成使得内部构件具有多个联接部。

因此,盘式制动转子能够构造成具有高刚度。

根据本发明的盘式制动转子构造成具有高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转子的盘式制动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盘式制动转子的侧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盘式制动转子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沿图3中的线d4-d4所截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了图3的盘式制动转子处于移位状态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了图3所示的内部构件的联接部的立体图。

图7是沿图3中的线d7-d7所截的截面图。

图8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转子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转子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沿图9中的线d10-d10所截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图1描述用于包括自行车的小型车辆的盘式制动系统1。小型车辆是指包括由人力和电力中的至少一个驱动的车轮的车辆。

用于自行车的盘式制动系统1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转子10。在本实施方式中,盘式制动系统1还包括诸如制动杆的操作装置2和制动装置4。在本实施方式中,盘式制动系统1是制动自行车的前车轮wf的前制动系统。

操作装置2设置在例如自行车的把手h上。制动装置4包括卡钳4a和制动片(未示出)。操作装置2通过用作连接构件6的液压软管和控制缆线液压连接或机械连接到卡钳4a。制动装置4设置在例如自行车的前叉f上。制动片设置在卡钳4a上,以根据对操作装置2的输入接触盘式制动转子10。

盘式制动转子10包括旋转轴线ax,并且通过诸如锁定环l的固定构件联接到例如车轮wf的花鼓壳(未示出)。盘式制动转子10的旋转轴线ax沿盘式制动转子10的轴向方向d1延伸(参照图5)。在自行车行驶的状态下,盘式制动转子10与车轮wf一起绕旋转轴线ax旋转。根据对操作装置2的输入,卡钳4a的制动片接触盘式制动转子10,以制动盘式制动转子10的旋转和制动车轮wf的旋转。卡钳4a通常包括将盘式制动转子10保持在其间的一对制动片。

如图2和图3所示,盘式制动转子10包括内部构件12和外部构件14。内部构件12构造成可附接到小型车辆(这里是自行车)的车轮wf。外部构件14沿盘式制动转子10的径向方向d2相对于内部构件12向外设置。内部构件12包括附接部16和联接部18。附接部16构造成可附接到车轮wf。联接部18沿径向方向d2朝向外部构件14延伸,以联接附接部16和外部构件14。附接部16包括与车轮wf接合的锯齿16a。锯齿16a与设置在车轮wf上的相对应的锯齿(未示出)接合,并且限制盘式制动转子10相对于车轮wf沿周向方向d3的运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附接部16通过锁定环l附接到车轮wf。多个联接部18设置在内部构件12上。联接部18在附接部16的外周表面16b上沿周向方向d3彼此相邻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联接部18的数量是五。

外部构件14设置为相对于内部构件12的单独构件。外部构件14包括联接到联接部18的被联接部20。多个被联接部20与联接部18相对应地设置在外部构件14上。被联接部20沿径向方向d2朝向内部构件12延伸。在被联接部20与联接部18联接的状态下,内部构件12从外部构件14朝向车轮wf定位。盘式制动转子10还包括紧固件22,紧固件22将被联接部20联接到联接部18。在本实施方式中,紧固件22包括铆钉22a。只要能够联接内部构件12和外部构件14,则任何构件都能够用作紧固件22。更具体地,可以使用螺栓代替铆钉22a作为紧固件22。

外部构件14包括制动表面24、沿轴向方向d1延伸穿过制动表面24的第一通孔对26以及凹部28,凹部28设置在制动表面24中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对26之间以沿轴向方向d1凹陷。制动表面24包括第一制动表面24a和第二制动表面24b(参照图4),第一制动表面24a沿轴向方向d1面向一侧(与车轮wf相反的一侧),第二制动表面24b沿轴向方向d1面向另一侧(车轮wf的一侧)。因此,在制动表面24中,第一制动表面24a和第二制动表面24b沿轴向方向d1彼此背离。多个第一通孔对26设置在外部构件14上。换句话说,外部构件14包括多对第一通孔26。

多个第一通孔对26均包括第一通孔26a和第一通孔26b。多个第一通孔对26沿周向方向d3彼此相邻设置。在多个第一通孔对26中,某些第一通孔对26(图3中以26x表示)具有沿周向方向d3设置的一个第一通孔26a和另一个第一通孔26b。进一步地,在多个第一通孔对26中,其他第一通孔对26(图3中以26y表示)具有沿径向方向d2设置的一个第一通孔26a和另一个第一通孔26b。凹部28至少设置在每一第一通孔对26中的第一通孔26a和第一通孔26b之间。凹部28沿第一通孔26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26a和第一通孔26b中的至少一个)的全部边缘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28沿每一第一通孔对26中的一个第一通孔26a和另一个第一通孔26b中的每一个的全部边缘设置。凹部28包括第一凹部28a和第二凹部28b(参照图4)。第一凹部28a设置为沿轴向方向d1从第一制动表面24a凹陷(参照图4)。第二凹部28b设置为沿轴向方向d1从第二制动表面24b凹陷(参照图4)。在每一第一通孔对26中,一个第一通孔26a和另一个第一通孔26b经由凹部28设置成非线性对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每一第一通孔对26中,一个第一通孔26a和另一个第一通孔26b的形状和尺寸彼此不同。

盘式制动转子10还包括散热片30。该散热片30沿周向方向d3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相邻的两个联接部18和/或两个被联接部20之间。散热片30沿径向方向d2从外部构件14向内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片30沿周向方向d3设置在相邻的被联接部20之间,以将一个被联接部20完全连接到另一个被联接部20。散热片30包括沿轴向方向d1延伸穿过散热片30的第二通孔3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通孔32成形为沿周向方向d3延伸的长圆形。第二通孔32设置在散热片30中,以便在径向方向d2上与第一通孔26a和第一通孔26b中的至少一个对齐。第二通孔32具有比每一第一通孔对26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26a和第一通孔26b中的至少一个)更小的开口面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通孔32的开口面积小于每一第一通孔对26x中的一个第一通孔26a的开口面积(参考图3)。

如图2所示,外部构件14还包括沿轴向方向d1延伸穿过外部构件14的多个第三通孔34。第三通孔34设置为在周向方向d3上与第一通孔26a和第一通孔26b中的至少一个对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周向方向d3上,对于每四个第一通孔对26设置一个第三通孔34。第三通孔34中的每一个具有比每一第一通孔对26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26a和第一通孔26b中的至少一个)更小的开口面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通孔34中的每一个的开口面积小于每一第一通孔对26x中的一个第一通孔26a的开口面积(参考图3)。

如图4所示,外部构件14包括第一构件36、第二构件38和中间构件40。第一构件36包括第一制动表面24a。第二构件38包括第二制动表面24b。中间构件40沿轴向方向d1设置在第一构件36和第二构件38之间。第一构件36包括第一材料。第二构件38包括第二材料。中间构件40包括第三材料。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相同。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的一个示例是不锈钢。第三材料与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不同。第三材料的一个示例是铝合金。

凹部28至少部分地由中间构件40构成。中间构件40包括第一暴露表面40a和第二暴露表面40b。每一第一通孔对26(参考图3)形成为延伸穿过对应的第一暴露表面40a和第二暴露表面40b。第一构件36包括内壁表面36a。第二构件38包括内壁表面38a。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凹部28a由中间构件40的第一暴露表面40a和第一构件36的内壁表面36a构成。更具体地,第一凹部28a的底部由中间构件40的第一暴露表面40a构成,以及第一凹部28a的内壁表面由第一构件36的内壁表面36a构成。第二凹部28b由中间构件40的第二暴露表面40b和第二构件38的内壁表面38a构成。更具体地,第二凹部28b的底部由中间构件40的第二暴露表面40b构成,第二凹部28b的内壁表面由第二构件38的内壁表面38a构成。散热片30至少部分地由中间构件40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片30整个由中间构件40形成。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28的一部分和散热片30由中间构件40构成。

图5示出了盘式制动转子10通过外部构件14产生的热量而移位的状态。如图5所示,内部构件12联接到外部构件14,使得来自外部构件14的热传导将内部构件12沿轴向方向d1朝向一侧(这里是朝向车轮wf)移位。与制动片的接触将外部构件14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内部构件12。更具体地,内部构件12联接到外部构件14,使得来自外部构件14的热传导将联接部18沿轴向方向d1朝向一侧移位。

第一构件36沿轴向方向d1具有第一厚度te1(参照图4)。第二构件38沿轴向方向d1具有第二厚度te2(参照图4)。中间构件40沿轴向方向d1具有第三厚度te3(参照图4)。第一厚度te1和第二厚度te2设置成使得当外部构件14产生热量时,外部构件14沿轴向方向d1朝向另一侧(这里是朝向与车轮wf相反的一侧)移位。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厚度te1大于第二厚度te2。因此,当外部构件14产生热量时,外部构件14沿轴向方向d1朝向与车轮wf相反的一侧移位。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厚度te3大于第一厚度te1和第二厚度te2。以这种方式设置由不锈钢形成的第一构件36的第一厚度te1,由不锈钢形成的第二构件38的第二厚度te2,以及由铝合金形成的中间构件40的第三厚度te3,以提高盘式制动转子10的冷却效率,并且减小盘式制动转子10的重量。由外部构件14产生的热量的消散使盘式制动转子10恢复到其原始形状。

由外部构件14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整个盘式制动转子10,并通过与空气的接触而消散。在外部构件14中,中间构件40从制动表面24凹陷,该中间构件40形成凹部28中的每一个(第一凹部28a和第二凹部28b)的底部,并且不接触制动片。这增加了外部构件14的表面积。因此,盘式制动转子10的冷却效率得到了提高。此外,凹部28在外部构件14中的形成减小了外部构件14的重量。

图6是示出在车轮wf的一侧的内部构件12的一部分的立体图。联接部18均包括从附接部16延伸的近端部42和位于近端部42沿径向方向d2的相反侧的远端部44。在本实施方式中,联接部18均成形为从近端部42朝向远端部44渐缩。

联接部18均包括沿轴向方向d1面向一侧(与车轮wf相反的一侧,参照图3)的第一主表面46a和沿轴向方向d1面向另一侧(车轮wf的一侧,参照图7)的第二主表面46b。联接部18包括沿轴向方向d1凹陷的凹部48(臂凹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48设置在第二主表面46b中。凹部48形成为在附接部16附接到车轮wf的状态(附接状态)下面向车轮wf。凹部48包括沿轴向方向d1延伸穿过凹部48的通孔50。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孔50沿轴向方向d1延伸穿过凹部48的底表面48a。

如图7所示,凹部48形成为使得在轴向方向d1上的深度沿径向方向d2从外侧朝向内侧增大。凹部48在轴向方向d1上的深度是第二主表面46b与底表面48a之间在轴向方向d1上的距离。凹部48能够形成为使得在轴向方向d1上的深度沿径向方向d2从外侧朝向内侧减小。此外,联接部18均能够形成为不具有凹部48。

附接部16沿轴向方向d1具有轴向厚度ad。每个联接部18形成为使得在轴向方向d1上的厚度沿径向方向d2从外侧朝向内侧增大。联接部18在轴向方向d1上的厚度是第一主表面46a与第二主表面46b之间沿轴向方向d1的距离。联接部18沿轴向方向d1具有最大厚度ma。最大厚度ma限定在近端部42处。更具体地,最大厚度ma是近端部42位于最靠近附接部16的部分处的沿轴向方向d1的厚度。联接部18还包括沿轴向方向d1的最小厚度mi。最小厚度mi限定在远端部44处。更具体地,最小厚度mi是远端部44联接到外部构件14的部分处的沿轴向方向d1的厚度。联接部18能够形成为使得沿轴向方向d1的厚度沿径向方向d2从外侧朝向内侧减小。在这种情况下,最大厚度ma限定在远端部44处,并且最小厚度mi限定在近端部42处。

最大厚度ma与轴向厚度ad的比值设定为大于或等于0.7。在优选示例中,最大厚度ma与轴向厚度ad的比值设定为大于或等于0.75。最大厚度ma与轴向厚度ad的比值设定为小于或等于0.95。在优选示例中,最大厚度ma与轴向厚度ad的比值设定为小于或等于0.92。最小厚度mi与轴向厚度ad的比值设定为大于或等于0.3。在优选示例中,最小厚度mi与轴向厚度ad的比值设定为大于或等于0.36。最小厚度mi与轴向厚度ad的比值设定为小于或等于0.4。在优选示例中,最小厚度mi与轴向厚度ad的比值设定为小于或等于0.38。

第二实施方式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转子10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转子10的主要不同在于第一通孔对26和凹部28之间的关系。如图8所示,凹部28没有沿第一通孔对26中的一个第一通孔26a和另一个第一通孔26b中的每一个的全部边缘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28设置为将第一通孔对26中的一个第一通孔26a与另一个第一通孔26b分隔开。也就是说,中间构件40将第一通孔对26中的一个第一通孔26a与另一个第一通孔26b分隔开。

第三实施方式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转子10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转子10的不同在于外部构件14的构造。如图9所示,在外部构件14中,多个第一通孔对26设置为沿周向方向d3排列。每一第一通孔对26设置为使得一个第一通孔26a和另一个第一通孔26b沿周向方向d3设置。在第一通孔对26中,一个第一通孔26a和另一个第一通孔26b设置为经由凹部28呈线性对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通孔对26中,一个第一通孔26a和另一个第一通孔26b形成为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第三通孔34设置在外部构件14中,以沿周向方向d3与第一通孔26对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通孔34设置为沿周向方向d3交替地与多个第一通孔对26对齐。第三通孔34具有比多个第一通孔对26小的开口面积。

外部构件14还包括凹陷部52。该凹陷部52沿轴向方向d1从制动表面24凹陷,并且在每个紧固件22与第一通孔26之间设置在外部构件14中。外部构件14中设置多个凹陷部52。如图10所示,凹陷部52包括第一凹陷部52a和第二凹陷部52b。第一凹陷部52a沿轴向方向d1从第一制动表面24a凹陷。第二凹陷部52b沿轴向方向d1从第二制动表面24b凹陷。

每个凹陷部52至少部分地由中间构件40构成。中间构件40还包括第三暴露表面40c和第四暴露表面40d。第一构件36还包括内壁表面36b。第二构件38还包括内壁表面38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凹陷部52a由中间构件40的第三暴露表面40c和第一构件36的内壁表面36b构成。也就是说,第一凹陷部52a的底部由中间构件40的第三暴露表面40c构成,以及第一凹陷部52a的内壁表面由第一构件36的内壁表面36b构成。第二凹陷部52b由中间构件40的第四暴露表面40d和第二构件38的内壁表面38b构成。也就是说,第二凹陷部52b的底部由中间构件40的第四暴露表面40d构成,以及第二凹陷部52b的内壁表面由第二构件38的内壁表面38b构成。除了凹部28之外,凹陷部52在外部构件14中的形成进一步提高了盘式制动转子10的冷却效率,并且进一步减小了外部构件14的重量。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转子10中,凹部28能够沿每对第一通孔26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26a和第一通孔26b中的至少一个)的全部边缘设置。

变形示例

关于每个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盘式制动转子的适用方式,而并不意图限制该方式。除上述实施方式之外,根据本发明的盘式制动转子适用于例如以下描述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示例和彼此不矛盾的变形示例中的至少两个的组合。

凹部28的构造可以以任何方式改变。在第一示例中,凹部28的底部与中间构件40分开地构造。底部与中间构件40接合。接合方式例如是焊接。第一示例增加了选择凹部28的底部形状的自由度。在第二示例中,凹部28的底部由第一构件36构成。在第三示例中,凹部28的底部由第二构件38构成。在第四示例中,第一凹部28a和第二凹部28b中的一个从凹部28省略。在第五示例中,凹部28包括多个底部。在相邻的底部之间设置开放空间。第五示例在凹部28的底部处形成空气流,该空气流从第一制动表面24a和第二制动表面24b中的一个朝向第一制动表面24a和第二制动表面24b中的另一个。在第六示例中,凹部28的底部包括一个或多个通孔,该一个或多个通孔与第一通孔对26分开,并且沿轴向方向d1延伸穿过底部。第六示例减小了中间构件40的重量。在第七示例中,凹部28的底部包括一个或多个凹部。凹部从底部的表面凹陷,使得不延伸穿过底部。第七示例减小了中间构件40的重量。在第八示例中,凹部28的底部包括一个或多个突起。第八示例增加了凹部28的散热。在第九示例中,凹部28的底部的表面至少部分地设置有曲面。曲面包括沿轴向方向d1向外突出的曲面和沿轴向方向d1向内凹陷的曲面中的至少一个。第九示例增加了凹部28的散热。第十示例包括第一示例至第九示例中的能够被组合的至少两个。

与联接部18相关的构造可以以任何方式改变。在第一示例中,联接部18与内部构件12和外部构件14分开地构造。内部构件12包括联接到联接部18的被联接部。外部构件14包括联接到联接部18的被联接部。联接部18联接到被联接部,以联接外部构件14和内部构件12。第一示例增加了联接部18的形状的自由度。在第二示例中,联接部18被包括在外部构件14中。内部构件12包括联接到联接部18的被联接部。外部构件14的联接部18联接到内部构件12的被联接部,以将外部构件14联接到内部构件12。在第三示例中,联接部18的数量是一个到四个中的任一个,或者六个或更多个中的任一个。在第四示例中,在沿周向方向d3彼此相邻的多组的两个联接部18中,一组中的两个联接部18之间的间隔不同于其他组中的两个联接部18之间的间隔。

与散热片30相关的构造可以以任何方式改变。在第一示例中,散热片30包括多个第二通孔32。第一示例减小了中间构件40的重量。在第二示例中,第一示例的第二通孔32沿周向方向d3排列。在第三示例中,第一示例的第二通孔32沿径向方向d2排列。在第四示例中,第一示例的第二通孔32以不规则的方式排列。在第五示例中,沿周向方向d3在散热片30和被联接部20之间设置开放的空间。第五示例减小了中间构件40的重量。在第六示例中,散热片30不包括第二通孔32。在第七示例中,代替中间构件40或除了中间构件40之外,散热片30由第一构件36和第二构件38中的至少一个构成。在第八示例中,散热片30构造成与外部构件14分离的构件。

第三厚度te3、第一厚度te1和第二厚度te2的关系可以以任何方式改变。在第一示例中,第三厚度te3与第一厚度te1和第二厚度te2相同。在第二示例中,第三厚度te3小于第一厚度te1和第二厚度te2。在第三示例中,第三厚度te3小于第一厚度te1,并且大于第二厚度te2。在第四示例中,第三厚度te3大于第一厚度te1,并且小于第二厚度te2。

与第三通孔34相关的构造可以以任何方式改变。在一个示例中,外部构件14不包括第三通孔34。该示例增加了外部构件14的散热。

外部构件14的构造可以以任何方式改变。在第一示例中,外部构件14包括第一构件36和第二构件38,但不包括中间构件40。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构件36和第二构件38彼此直接接合。接合方式例如是焊接。第一示例减小了盘式制动转子10的重量。在第二示例中,第一示例的第一构件36和第二构件38彼此一体地构造。这种一体构造与第一示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构件36和第二构件38之间不存在接合表面,以及在于外部构件14被构造成包括第一构件36和第二构件38的单个构件。第二示例用更少的步骤制造了盘式制动转子10。在第三示例中,第一构件36的第一材料不同于第二构件38的第二材料。第三示例增加了选择盘式制动转子10的特性的自由度。在第四示例中,中间构件40的第三材料与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中的至少一个相同。

内部构件12和外部构件14的关系可以以任何方式改变。在第一示例中,内部构件12和外部构件14彼此直接接合。接合方式例如是焊接。第一示例用更少的部件构造了盘式制动转子10。在第二示例中,内部构件12和外部构件14彼此一体地构造。这种一体构造与第一示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内部构件12和外部构件14之间不存在接合表面,以及在于内部构件12和外部构件14被构造成单个部件。第二示例用更少的步骤制造了盘式制动转子10。

附图说明

10)盘式制动转子、12)内部构件、14)外部构件、16)附接部、16a)锯齿、18)联接部、22)紧固件、22a)铆钉、48)凹部、50)通孔、ad)轴向厚度、d1)轴向方向、d2)径向方向、ma)最大厚度、mi)最小厚度、wf)车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