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根据扭矩恢复连接的节能型扭矩限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9169发布日期:2018-12-14 22:46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根据扭矩恢复连接的节能型扭矩限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扭矩限制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根据扭矩恢复连接的节能型扭矩限制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扭矩限制器结构上复杂、功能单一,当输出端的负载超出扭矩限制器的临界扭矩值时,此时的扭矩限制器将会工作,从而使得输入端将不会再驱动输出端运动,从而到达保护输入端的目的,当要想再次使得扭矩限制器,此时的就需要断电调节驱动机构,这样就会消耗不必要的工作时间,为了节约工作时间此时就需要设计一种根据扭矩恢复连接的节能型扭矩限制器。

本发明设计一种根据扭矩恢复连接的节能型扭矩限制器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根据扭矩恢复连接的节能型扭矩限制器,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根据扭矩恢复连接的节能型扭矩限制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撑机构、驱动机构、调节机构、卡位机构,其中驱动机构安装在支撑机构上;调节机构安装在支撑机构上;卡位机构安装在支撑机构上,且卡位机构与驱动机构配合。

上述支撑机构包括输出轴、第一板簧、空槽、支撑板、导槽、导块、第一连接环、输入轴、固定环、第二连接环、调节槽、驱动弧槽、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通槽、方槽,其中第一连接环安装在输入轴一端外圆面上;固定环外圆面上开有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且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之间的夹角为60度;第一容纳槽侧面上开有通槽;通槽上端面上开有贯通的方槽;固定环一端端面安装在第一连接环端面上;驱动机构安装在第一容纳槽内;调节机构安装在第二容纳槽内;卡位机构安装在方槽与通槽内;输出轴一端外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开有6个驱动弧槽;6个驱动弧槽上结构及其安装结构完全相同,对于其中任意一个,驱动弧槽弧面上开有空槽;空槽两侧面上对称开有两个未贯通的导槽;两个导块对称安装在支撑板两侧面上;支撑板通过导块与导槽的配合安装在空槽内;第一板簧位于空槽内,第一板簧一端安装在空槽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支撑板端面上;输出轴通过驱动弧槽与驱动机构和调节机构的配合安装在固定环上;第二连接环端面上周向均匀的开有6个调节槽,且调节槽与相应的驱动弧槽配合;第二连接环安装在输出轴外圆面上,且第二连接环上的调节槽与卡位机构配合。

上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限位块、支撑条、第二板簧、第一缺口、移动槽、驱动条、限位槽,其中第一限位块安装在第一容纳槽内,且靠近固定环外圆面位置处;支撑条位于第一容纳槽内,支撑条一端安装在第一限位块端面上;驱动条上具有弧面,且弧面与驱动弧槽配合;驱动条远离弧面的端面上开有移动槽;驱动条侧面上开有限位槽,且限位槽与移动槽相通;驱动条上远离开限位槽的侧面上开有第一缺口;驱动条位于第一容纳槽内,驱动条一端通过其上的弧面与驱动弧槽配合,另一端通过移动槽与支撑条滑动配合;第二板簧位于第一缺口处,第二板簧一端安装在第一缺口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一限位块端面上。

上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二限位块、引导槽、调节条、第二气缸、粗出气管口、粗进气管口、引导条、第三板簧、第二缺口,其中第二限位块安装在第二容纳槽内,且第二限位块位于靠近固定环外圆面处;引导条位于第二容纳槽内,引导条一端安装在第二限位块端面上;调节条上具有弧面;调节条远离弧面上开有引导槽;调节条靠近引导槽一端的侧面上开有第二缺口;调节条位于第二容纳槽内,调节条一端通过其上弧面与驱动弧槽配合安装,另一端通过引导槽与引导条滑动配合安装;第二气缸位于第二容纳槽内,第二气缸一端安装在调节条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限位块端面上;粗出气管口穿过第二限位块安装在第二气缸上;粗进气管口穿过第二限位块安装在第二气缸上;第三板簧位于第二缺口处,第三板簧一端安装在第三缺口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限位块端面上。

上述卡位机构包括限位条、移动块、第一气缸、细出气管口、细进气管口,其中第一气缸安装在固定环外圆面上,且第一气缸与驱动机构配合;第一气缸一端端面上安装有细进气管口与细出气管口;移动块位于方槽内,移动块一端侧面安装在第一气缸上;限位条与通槽滑动配合安装,且限位条上端面固定安装在移动块端面上;限位条与调节槽一侧内壁接触配合。

上述粗出气管口与细进气管口通过软管连接;粗进气管口与细出气管口通过软管连接;第二板簧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三板簧的弹性系数;细出气管口与细进气管的管径均为1mm-3mm;限位槽与限位条配合;驱动条和调节条均与支撑板配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细出气管口的管径为2mm。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连接环通过键安装在输入轴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固定环焊接在第一连接环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二板簧的弹性系数是第三板簧的弹性系数的2倍。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限位槽的尺寸等于限位条的尺寸。

相对于传统的扭矩限制器技术,本发明驱动机构安装在支撑机构上的作用是将输入轴上的运动传递到输出轴上,并且识别输出轴所需要扭矩值的大小;调节机构安装在支撑机构上的作用是,当输出轴上所需要的扭矩较大时将会使得输出轴不会被输入轴驱动,但是输入轴仍然可以旋转,从而到达保护输入端的目的,此时的扭矩限制器将会脱开,输入轴将不会驱动输出轴运动,当输出轴上负载扭矩很小时,在调节机构的作用下将会使得扭矩限制器重新工作,从而使得输入轴可以继续驱动输出轴运动;卡位机构安装在支撑机构上,且卡位机构与驱动机构配合的作用是当输出轴上负载扭矩较大时,可以将驱动条限制住,从而使得驱动条与驱动弧槽之间不会有能量上的消耗。

本发明中支撑机构的作用是支撑驱动机构与调节机构;第一连接环安装在输入轴一端外圆面上的作用是将输入轴上的运动传递到固定环上;固定环外圆面上开有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且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之间的夹角为60度的作用是第一容纳槽的作用是容纳驱动机构,第二容纳槽的作用下容纳调节机构;第一容纳槽侧面上开有通槽的作用是便于限位条的移动;通槽上端面上开有贯通的方槽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移动块,并且便于移动块的运动;固定环一端端面安装在第一连接环端面上的作用是固定驱动机构与调节机构;驱动机构安装在第一容纳槽内的作用是带动输出轴运动,同时又可以识别输出轴上的扭矩值大小;调节机构安装在第二容纳槽内的作用是当输出轴上的扭矩值超过临界扭矩值时,此时的驱动机构将会不工作,此时的扭矩限制器将不能再传递扭矩,当输出轴上有较小的负载时将会驱动调节机构工作,从而使得驱动机构继续工作,达到重新使得扭矩限制器工作的目的;卡位机构安装在方槽与通槽内的作用是限制驱动条的运动;输出轴一端外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开有6个驱动弧槽的作用是与驱动条上的弧面配合,达到可以使得驱动条驱动输出轴运动的目的,同时当输出轴上扭矩较大时,驱动条又可以从驱动弧槽内滑出,从而达到此时的驱动条不会驱动输出轴运动的目的;输出轴通过驱动弧槽与驱动机构和调节机构的配合安装在固定环上的作用是为了驱动负载运动;第二连接环端面上周向均匀的开有6个调节槽,且调节槽与相应的驱动弧槽配合的作用是便于限位条运动,从而使得限位条可以延迟驱动的目的,使得限位条可以顺利插入限位槽内,从而到达限位条可以限制驱动条运动的目的;第二连接环安装在输出轴外圆面上,且第二连接环上的调节槽与卡位机构配合的作用是控制限位条的运动;限位条与调节槽一侧内壁接触配合的作用是使得扭矩限制器为单向传递运动的目的。

本发明中驱动机构的作用是将固定环上的运动传递到输出轴上;第一限位块安装在第一容纳槽内,且靠近固定环外圆面位置处的作用是限制支撑条的作用;支撑条位于第一容纳槽内,支撑条一端安装在第一限位块端面上的作用是引导驱动条运动;驱动条上具有弧面,且弧面与驱动弧槽配合的作用是便于驱动条从驱动弧槽内移动出来;驱动条远离弧面的端面上开有移动槽的作用是可以与支撑条形成滑动配合;驱动条侧面上开有限位槽,且限位槽与移动槽相通的作用是便于限位条限制驱动条的运动;驱动条上远离开限位槽的侧面上开有第一缺口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二板簧;第二板簧位于第一缺口处,第二板簧一端安装在第一缺口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一限位块端面上的作用是给驱动条一个恢复力作用。

本发明中调节机构的作用是重新触发扭矩限制器工作;第二限位块安装在第二容纳槽内,且第二限位块位于靠近固定环外圆面处的作用是限制引导条的运动;引导条位于第二容纳槽内,引导条一端安装在第二限位块端面上的作用是给调节条提供一个运动的导轨;调节条上具有弧面的作用是与驱动弧槽配合,便于驱动输出轴运动,并且便于调节条从驱动弧槽内移动出来;调节条远离弧面上开有引导槽的作用是与引导条配合,便于调节条沿引导条方向可以来回滑动;调节条靠近引导槽一端的侧面上开有第二缺口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三板簧;调节条位于第二容纳槽内,调节条一端通过其上弧面与驱动弧槽配合安装,另一端通过引导槽与引导条滑动配合安装作用是识别输出轴上的扭矩值的大小;第二气缸位于第二容纳槽内,第二气缸一端安装在调节条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限位块端面上的作用是其内空气中的气体送入第一气缸内;粗出气管口穿过第二限位块安装在第二气缸上的作用是将第二气缸内空气通过软管进入第一气缸内;粗进气管口穿过第二限位块安装在第二气缸上的作用是将第一气缸内的空气经过软管进入第二气缸内;第三板簧位于第二缺口处,第三板簧一端安装在第三缺口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限位块端面上的作用是给调节条一个恢复力作用。

本发明中卡位机构的作用是限制驱动条的运动;第一气缸安装在固定环外圆面上,且第一气缸与驱动机构配合的作用是推动移动块运动;第一气缸一端端面上安装有细进气管口与细出气管口的作用是便于空气的进入与流出;移动块位于方槽内,移动块一端侧面安装在第一气缸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限位条,同时将移动块上的运动传递到限位条上;限位条与通槽滑动配合安装,且限位条上端面固定安装在移动块端面上的作用是限制驱动条的运动。

本发明中粗出气管口与细进气管口通过软管连接;第二板簧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三板簧的弹性系数的作用是,使得输出轴推动驱动条的扭矩值大于推动调节条的扭矩值;细出气管口的管径为1mm-3mm的作用是使得第一气缸内的空气可以缓慢的流入第二气缸内;细出气管口的管径为2mm的作用是第一气缸流出的空气的流速均匀;第二板簧的弹性系数是第三板簧的弹性系数的2倍的作用是,可以使得输出轴推动驱动条的扭矩值是推动调节条的扭矩值的2倍;限位槽的尺寸等于限位条的尺寸的作用是可以使得限位条可以对驱动条准确限位;驱动弧槽弧面上开有空槽的作用是便于容纳支撑板;空槽两侧面上对称开有两个未贯通的导槽的作用与安装在支撑板上的导块滑动配合,便于支撑板可以沿导槽来回滑动;第一板簧位于空槽内,第一板簧一端安装在空槽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支撑板端面上的作用是给支撑板一个恢复力作用。

在使用过程中,当输出轴上负载所需要的扭矩值,在扭矩限制器临界扭矩值范围内时,输入轴旋转将会带动第一连接环运动,运动的第一连接环将会带动固定环运动,固定环将会带动驱动条与调节条运动,运动的驱动条与调节条将会通过与驱动弧槽的配合,带动输出轴运动,从而到达临界扭矩范围内输入轴驱动输出轴运动的目的;当输出轴上负载所需扭矩值突然增加并且超出临界扭矩值时,此时的输入轴将会继续带动驱动条与调节条运动,此时的驱动条与调节条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此时的限位条将会在调节槽内滑动一端距离,第二气缸将会将空气通过粗出气管口经过软管与细进气管口进入第一气缸内的,较粗的粗出气管口会流出比较多的空气,经过软管会进入细进气管口内,此过程中的调节杆会在驱动弧槽内来回运动;所以第二气缸内的气体将会逐渐进入第一气缸内;在此过程中,支撑板将会支撑调节条,从而时使得调节条可以快速的运动出驱动弧槽,同时又不会完全与驱动弧槽啮合,所以第二气缸内的空气将不会完全排除;从而使得第二气缸可以持续的为第一气缸充气;同时此时的驱动条将会沿支撑条运动;当限位槽运动与限位条上正对上时,此时的第二气缸内的空气将会进入第一气缸内,从而使得第一气缸将会推动移动块运动,运动的移动块将会带动限位条插入限位槽内,从而使得限位条将会限制驱动条的运动,此时的由于第二板簧的弹性系数是第三板簧的弹性系数的2倍,所以此时的调节条将会往复的进入出来驱动弧槽内,在此过程中第二气缸将会一直吸气第一气缸内的空气,但是由于第一气缸上的细气管口流入粗进气管口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使得第一气缸的气压变化较缓慢,达到持续限制驱动条运动的目的,使得驱动条不会往复的进入出来驱动弧槽内,达到节约能量的目的;当需要再次触发扭矩限制器工作时,只需要给输出轴一个较小的扭矩值,此时的调节条将会进入驱动弧槽内,此时的驱动条上的弧面将会正对驱动弧槽,此时的调节条将不会沿引导条上下运动,从而使得第二气缸不会再吸气放气,此时的第一气缸内的空气将会通过管径为2mm的细出气管口缓慢的放气进入第二气缸内,从而使得第一气缸将不会再顶移动块,在第一板簧的作用下移动块将会带动限位条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从而使得限位条将从限位槽内移除,限位条将不会限制驱动条的运动,在第二板簧的作用将会使得驱动条回复到原来的位置处,从而使得驱动条插入驱动弧槽内,驱动条将会继续驱动输出轴运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部件分布示意图。

图2是第一连接环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输出轴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支撑条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引导条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二限位块结构示意图。

图7是调节条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是输出轴结构(一)示意图。

图9是第二连接环结构示意图。

图10是限位条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固定环结构(一)示意图。

图12是固定环结构(二)示意图。

图13是固定环结构(三)示意图。

图14是移动块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5是驱动条结构示意图。

图16是第三板簧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7是第一板簧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8是输出轴结构(二)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输出轴;2、驱动机构;3、调节机构;4、第一连接环;5、输入轴;6、卡位机构;7、固定环;8、第二连接环;9、第一限位块;10、调节槽;11、驱动弧槽;12、限位条;13、第一容纳槽;14、第二容纳槽;15、通槽;16、方槽;17、移动块;19、第一气缸;20、细出气管口;21、细进气管口;22、第一板簧;23、支撑条;24、第二板簧;25、第一缺口;26、移动槽;27、驱动条;28、限位槽;29、调节条;30、第二气缸;31、粗出气管口;32、粗进气管口;33、引导条;34、第三板簧;35、第二缺口;36、支撑机构;37、第二限位块;38、引导槽;39、空槽;40、支撑板;41、导槽;42、导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它包括支撑机构36、驱动机构2、调节机构3、卡位机构6,如图1、2、3、4所示,其中驱动机构2安装在支撑机构36上;如图5、6所示,调节机构3安装在支撑机构36上;如图4所示,卡位机构6安装在支撑机构36上,且卡位机构6与驱动机构2配合。

如图1、2、3所示,上述支撑机构36包括输出轴1、第一板簧22、空槽39、支撑板40、导槽41、导块42、第一连接环4、输入轴5、固定环7、第二连接环8、调节槽10、驱动弧槽11、第一容纳槽13、第二容纳槽14、通槽15、方槽16,如图1、2、3所示,其中第一连接环4安装在输入轴5一端外圆面上;如图8、9、11、12所示,固定环7外圆面上开有第一容纳槽13与第二容纳槽14,如图7、12所示,且第一容纳槽13与第二容纳槽14之间的夹角为60度;如图13所示,第一容纳槽13侧面上开有通槽15;通槽15上端面上开有贯通的方槽16;如图1、2、3所示,固定环7一端端面安装在第一连接环4端面上;如图4所示,驱动机构2安装在第一容纳槽13内;如图5所示,调节机构3安装在第二容纳槽14内;卡位机构6安装在方槽16与通槽15内;如图8所示,输出轴1一端外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开有6个驱动弧槽11;如图17所示,6个驱动弧槽11上结构及其安装结构完全相同,对于其中任意一个,如图18所示,驱动弧槽11弧面上开有空槽39;如图18所示,空槽39两侧面上对称开有两个未贯通的导槽41;如图18所示,两个导块42对称安装在支撑板40两侧面上;支撑板40通过导块42与导槽41的配合安装在空槽39内;如图18所示,第一板簧22位于空槽39内,第一板簧22一端安装在空槽39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支撑板40端面上;输出轴1通过驱动弧槽11与驱动机构2和调节机构3的配合安装在固定环7上;如图9、10所示,第二连接环8端面上周向均匀的开有6个调节槽10,且调节槽10与相应的驱动弧槽11配合;第二连接环8安装在输出轴1外圆面上,且第二连接环8上的调节槽10与卡位机构6配合。

如图15所示,上述驱动机构2包括第一限位块9、支撑条23、第二板簧24、第一缺口25、移动槽26、驱动条27、限位槽28,如图4、15所示,其中第一限位块9安装在第一容纳槽13内,且靠近固定环7外圆面位置处;如图4、15所示,支撑条23位于第一容纳槽13内,支撑条23一端安装在第一限位块9端面上;如图4、15所示,驱动条27上具有弧面,且弧面与驱动弧槽11配合;如图4、15所示,驱动条27远离弧面的端面上开有移动槽26;驱动条27侧面上开有限位槽28,且限位槽28与移动槽26相通;如图4、15所示,驱动条27上远离开限位槽28的侧面上开有第一缺口25;如图4、15所示,驱动条27位于第一容纳槽13内,驱动条27一端通过其上的弧面与驱动弧槽11配合,另一端通过移动槽26与支撑条23滑动配合;如图4、15所示,第二板簧24位于第一缺口25处,第二板簧24一端安装在第一缺口25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一限位块9端面上。

如图6、16所示,上述调节机构3包括第二限位块37、引导槽4138、调节条29、第二气缸30、粗出气管口31、粗进气管口32、引导条33、第三板簧34、第二缺口35,如图6、16所示,其中第二限位块37安装在第二容纳槽14内,且第二限位块37位于靠近固定环7外圆面处;如图6、16所示,引导条33位于第二容纳槽14内,引导条33一端安装在第二限位块37端面上;如图6、16所示,调节条29上具有弧面;如图6、16所示,调节条29远离弧面上开有引导槽4138;调节条29靠近引导槽4138一端的侧面上开有第二缺口35;如图6、16所示,调节条29位于第二容纳槽14内,调节条29一端通过其上弧面与驱动弧槽11配合安装,另一端通过引导槽4138与引导条33滑动配合安装;如图6、16所示,第二气缸30位于第二容纳槽14内,如图6、16所示,第二气缸30一端安装在调节条29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限位块37端面上;如图6、16所示,粗出气管口31穿过第二限位块37安装在第二气缸30上;粗进气管口32穿过第二限位块37安装在第二气缸30上;如图6、16所示,第三板簧34位于第二缺口35处,第三板簧34一端安装在第三缺口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限位块37端面上。

如图4、14所示,上述卡位机构6包括限位条12、移动块17、第一气缸19、细出气管口20、细进气管口21,如图4、14所示,其中第一气缸19安装在固定环7外圆面上,且第一气缸19与驱动机构2配合;如图4、14所示,第一气缸19一端端面上安装有细进气管口21与细出气管口20;如图4、14所示,移动块17位于方槽16内,移动块17一端侧面安装在第一气缸19上;如图4、14所示,限位条12与通槽15滑动配合安装,且限位条12上端面固定安装在移动块17端面上;限位条12与调节槽10一侧内壁接触配合。

上述粗出气管口31与细进气管口21通过软管连接;粗进气管口32与细出气管口20通过软管连接;第二板簧24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三板簧34的弹性系数;细出气管口20与细进气管的管径均为1mm-3mm;限位槽28与限位条12配合;如图10所示,驱动条27和调节条29均与支撑板40配合。

上述细出气管口20的管径为2mm。

上述第一连接环4通过键安装在输入轴5上。

上述固定环7焊接在第一连接环4上。

上述第二板簧24的弹性系数是第三板簧34的弹性系数的2倍。

上述限位槽28的尺寸等于限位条12的尺寸。

综上所述:

本发明驱动机构2安装在支撑机构36上的作用是将输入轴5上的运动传递到输出轴1上,并且识别输出轴1所需要扭矩值的大小;调节机构3安装在支撑机构36上的作用是,当输出轴1上所需要的扭矩较大时将会使得输出轴1不会被输入轴5驱动,但是输入轴5仍然可以旋转,从而到达保护输入端的目的,此时的扭矩限制器将会脱开,输入轴5将不会驱动输出轴1运动,当输出轴1上负载扭矩很小时,在调节机构3的作用下将会使得扭矩限制器重新工作,从而使得输入轴5可以继续驱动输出轴1运动;卡位机构6安装在支撑机构36上,且卡位机构6与驱动机构2配合的作用是当输出轴1上负载扭矩较大时,可以将驱动条27限制住,从而使得驱动条27与驱动弧槽11之间不会有能量上的消耗。

本发明中支撑机构36的作用是支撑驱动机构2与调节机构3;第一连接环4安装在输入轴5一端外圆面上的作用是将输入轴5上的运动传递到固定环7上;固定环7外圆面上开有第一容纳槽13与第二容纳槽14,且第一容纳槽13与第二容纳槽14之间的夹角为60度的作用是第一容纳槽13的作用是容纳驱动机构2,第二容纳槽14的作用下容纳调节机构3;第一容纳槽13侧面上开有通槽15的作用是便于限位条12的移动;通槽15上端面上开有贯通的方槽16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移动块17,并且便于移动块17的运动;固定环7一端端面安装在第一连接环4端面上的作用是固定驱动机构2与调节机构3;驱动机构2安装在第一容纳槽13内的作用是带动输出轴1运动,同时又可以识别输出轴1上的扭矩值大小;调节机构3安装在第二容纳槽14内的作用是当输出轴1上的扭矩值超过临界扭矩值时,此时的驱动机构2将会不工作,此时的扭矩限制器将不能再传递扭矩,当输出轴1上有较小的负载时将会驱动调节机构3工作,从而使得驱动机构2继续工作,达到重新使得扭矩限制器工作的目的;卡位机构6安装在方槽16与通槽15内的作用是限制驱动条27的运动;输出轴1一端外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开有6个驱动弧槽11的作用是与驱动条27上的弧面配合,达到可以使得驱动条27驱动输出轴1运动的目的,同时当输出轴1上扭矩较大时,驱动条27又可以从驱动弧槽11内滑出,从而达到此时的驱动条27不会驱动输出轴1运动的目的;输出轴1通过驱动弧槽11与驱动机构2和调节机构3的配合安装在固定环7上的作用是为了驱动负载运动;第二连接环8端面上周向均匀的开有6个调节槽10,且调节槽10与相应的驱动弧槽11配合的作用是便于限位条12运动,从而使得限位条12可以延迟驱动的目的,使得限位条12可以顺利插入限位槽28内,从而到达限位条12可以限制驱动条27运动的目的;第二连接环8安装在输出轴1外圆面上,且第二连接环8上的调节槽10与卡位机构6配合的作用是控制限位条12的运动;限位条12与调节槽10一侧内壁接触配合的作用是使得扭矩限制器为单向传递运动的目的。

本发明中驱动机构2的作用是将固定环7上的运动传递到输出轴1上;第一限位块9安装在第一容纳槽13内,且靠近固定环7外圆面位置处的作用是限制支撑条23的作用;支撑条23位于第一容纳槽13内,支撑条23一端安装在第一限位块9端面上的作用是引导驱动条27运动;驱动条27上具有弧面,且弧面与驱动弧槽11配合的作用是便于驱动条27从驱动弧槽11内移动出来;驱动条27远离弧面的端面上开有移动槽26的作用是可以与支撑条23形成滑动配合;驱动条27侧面上开有限位槽28,且限位槽28与移动槽26相通的作用是便于限位条12限制驱动条27的运动;驱动条27上远离开限位槽28的侧面上开有第一缺口25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二板簧24;第二板簧24位于第一缺口25处,第二板簧24一端安装在第一缺口25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一限位块9端面上的作用是给驱动条27一个恢复力作用。

本发明中调节机构3的作用是重新触发扭矩限制器工作;第二限位块37安装在第二容纳槽14内,且第二限位块37位于靠近固定环7外圆面处的作用是限制引导条33的运动;引导条33位于第二容纳槽14内,引导条33一端安装在第二限位块37端面上的作用是给调节条29提供一个运动的导轨;调节条29上具有弧面的作用是与驱动弧槽11配合,便于驱动输出轴1运动,并且便于调节条29从驱动弧槽11内移动出来;调节条29远离弧面上开有引导槽4138的作用是与引导条33配合,便于调节条29沿引导条33方向可以来回滑动;调节条29靠近引导槽4138一端的侧面上开有第二缺口35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三板簧34;调节条29位于第二容纳槽14内,调节条29一端通过其上弧面与驱动弧槽11配合安装,另一端通过引导槽4138与引导条33滑动配合安装作用是识别输出轴1上的扭矩值的大小;第二气缸30位于第二容纳槽14内,第二气缸30一端安装在调节条29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限位块37端面上的作用是其内空气中的气体送入第一气缸19内;粗出气管口31穿过第二限位块37安装在第二气缸30上的作用是将第二气缸30内空气通过软管进入第一气缸19内;粗进气管口32穿过第二限位块37安装在第二气缸30上的作用是将第一气缸19内的空气经过软管进入第二气缸30内;第三板簧34位于第二缺口35处,第三板簧34一端安装在第三缺口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限位块37端面上的作用是给调节条29一个恢复力作用。

本发明中卡位机构6的作用是限制驱动条27的运动;第一气缸19安装在固定环7外圆面上,且第一气缸19与驱动机构2配合的作用是推动移动块17运动;第一气缸19一端端面上安装有细进气管口21与细出气管口20的作用是便于空气的进入与流出;移动块17位于方槽16内,移动块17一端侧面安装在第一气缸19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限位条12,同时将移动块17上的运动传递到限位条12上;限位条12与通槽15滑动配合安装,且限位条12上端面固定安装在移动块17端面上的作用是限制驱动条27的运动。

本发明中粗出气管口31与细进气管口21通过软管连接;第二板簧24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三板簧34的弹性系数的作用是,使得输出轴1推动驱动条27的扭矩值大于推动调节条29的扭矩值;细出气管口20的管径为1mm-3mm的作用是使得第一气缸19内的空气可以缓慢的流入第二气缸30内;细出气管口20的管径为2mm的作用是第一气缸19流出的空气的流速均匀;第二板簧24的弹性系数是第三板簧34的弹性系数的2倍的作用是,可以使得输出轴1推动驱动条27的扭矩值是推动调节条29的扭矩值的2倍;限位槽28的尺寸等于限位条12的尺寸的作用是可以使得限位条12可以对驱动条27准确限位;驱动弧槽11弧面上开有空槽39的作用是便于容纳支撑板40;空槽39两侧面上对称开有两个未贯通的导槽41的作用与安装在支撑板40上的导块42滑动配合,便于支撑板40可以沿导槽41来回滑动;第一板簧22位于空槽39内,第一板簧22一端安装在空槽39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支撑板40端面上的作用是给支撑板40一个恢复力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为,当输出轴1上负载所需要的扭矩值,在扭矩限制器临界扭矩值范围内时,输入轴5旋转将会带动第一连接环4运动,运动的第一连接环4将会带动固定环7运动,固定环7将会带动驱动条27与调节条29运动,运动的驱动条27与调节条29将会通过与驱动弧槽11的配合,带动输出轴1运动,从而到达临界扭矩范围内输入轴5驱动输出轴1运动的目的;当输出轴1上负载所需扭矩值突然增加并且超出临界扭矩值时,此时的输入轴5将会继续带动驱动条27与调节条29运动,此时的驱动条27与调节条29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此时的限位条12将会在调节槽10内滑动一端距离,第二气缸30将会将空气通过粗出气管口31经过软管与细进气管口21进入第一气缸19内的,较粗的粗出气管口31会流出比较多的空气,经过软管会进入细进气管口21内,此过程中的调节杆会在驱动弧槽11内来回运动;所以第二气缸30内的气体将会逐渐进入第一气缸19内;在此过程中,支撑板40将会支撑调节条29,从而时使得调节条29可以快速的运动出驱动弧槽11,同时又不会完全与驱动弧槽11啮合,所以第二气缸30内的空气将不会完全排除;从而使得第二气缸30可以持续的为第一气缸19充气;同时此时的驱动条27将会沿支撑条23运动;当限位槽28运动与限位条12上正对上时,此时的第二气缸30内的空气将会进入第一气缸19内,从而使得第一气缸19将会推动移动块17运动,运动的移动块17将会带动限位条12插入限位槽28内,从而使得限位条12将会限制驱动条27的运动,此时的由于第二板簧24的弹性系数是第三板簧34的弹性系数的2倍,所以此时的调节条29将会往复的进入出来驱动弧槽11内,在此过程中第二气缸30将会一直吸气第一气缸19内的空气,但是由于第一气缸19上的细气管口流入粗进气管口32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使得第一气缸19的气压变化较缓慢,达到持续限制驱动条27运动的目的,使得驱动条27不会往复的进入出来驱动弧槽11内,达到节约能量的目的;当需要再次触发扭矩限制器工作时,只需要给输出轴1一个较小的扭矩值,此时的调节条29将会进入驱动弧槽11内,此时的驱动条27上的弧面将会正对驱动弧槽11,此时的调节条29将不会沿引导条33上下运动,从而使得第二气缸30不会再吸气放气,此时的第一气缸19内的空气将会通过管径为2mm的细出气管口20缓慢的放气进入第二气缸30内,从而使得第一气缸19将不会再顶移动块17,在第一板簧22的作用下移动块17将会带动限位条12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从而使得限位条12将从限位槽28内移除,限位条12将不会限制驱动条27的运动,在第二板簧24的作用将会使得驱动条27回复到原来的位置处,从而使得驱动条27插入驱动弧槽11内,驱动条27将会继续驱动输出轴1运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