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扣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2052发布日期:2019-03-02 01:51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卡扣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扣组件,特别是一种通过磁力推动卡勾的卡扣组件。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服务器包括一机柜以及装设于机柜内的机箱,而机箱通常分别通过螺丝锁附于机柜,然而,螺丝锁附除了有需要通过外部工具才能进行拆装作业的问题之外,还有需要耗费大量的锁附时间的问题。也就是说,组装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拆装机箱。此外,在拆装机箱的过程中,还有遗失螺丝的可能。因此,为解决上述的问题,市面上可见使用卡勾配合卡槽的活动式固定结构来将机箱固定于机柜,以兼顾方便拆装和避免螺丝遗失的功效。

现有的活动式卡勾通常在卡勾上连接有弹性件,借以利用弹性件的弹力来将卡勾推出壳体且固定于一卡合位置,并通过弹性件可受力变形的特性,使卡勾可受外力作用而暂时缩入壳体至一释放位置。然而,弹性件在长期或频繁的使用后,会有弹性疲乏甚至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卡扣组件,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以提供活动式卡勾推力的弹性件在长期或频繁的使用后会有弹性疲乏甚至变形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公开的卡扣组件,用以扣合于一固定架的一卡槽。卡扣组件包括一壳体、一卡勾件、一第一磁性件以及一第二磁性件。卡勾件设置于壳体中且卡勾件于一卡扣位置以及一释放位置之间滑移。当卡勾件位于卡扣位置时,卡勾件用以扣合于卡槽。当卡勾件位于释放位置时,卡勾件脱离卡槽。第一磁性件固定于壳体,且第二磁性件固定于卡勾件。第一磁性件及第二磁性件令卡勾件位于卡扣位置。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卡扣组件,通过将第一磁性件固定于壳体,且第二磁性件固定于卡勾件的设置,使卡勾件因为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的间的磁性力而位于卡扣位置,用以扣合于固定架的卡槽。此外,由于卡扣组件利用磁性力来将卡勾件推抵至卡扣位置,可避免现有技术中用以提供活动式卡勾推力的弹性件在长期或频繁的使用后会有弹性疲乏甚至变形的问题。

以上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卡扣组件和固定架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局部分解图。

图3为图1的侧剖图。

图4为图3的卡勾件位于释放位置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述的卡扣组件和固定架的侧剖图。

图6为图5的卡勾件位于释放位置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1b卡扣组件

10壳体

110、110b第一侧板

111、111b穿孔

120、120b第二侧板

121导引孔

130第三侧板

131滑槽

132立墙

140第四侧板

141通孔

20、20b卡勾件

210受推部

211受推斜面

220勾扣部

230、230b导引柱

233、233b止挡板

30、30b第一磁性件

40、40b第二磁性件

50导引件

51导引槽

60推抵件

610推抵斜面

620按压部

9固定架

90卡槽

d1第一滑动方向

d2第二滑动方向

w1止挡板的宽度

w2导引孔的宽度

w3按压部的宽度

w4通孔的宽度

n1受推斜面的法线方向

n2推抵斜面的法线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书及附图,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的范畴。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卡扣组件和固定架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局部分解图,且图3为图1的侧剖图。

本实施例的卡扣组件1用以扣合于一固定架9的一卡槽90。其中,卡扣组件1例如连接于容置有服务器(未绘示)的机箱(未绘示),且固定架9例如为机柜的机架。如此,所述机箱可通过本实施例的卡扣组件1固定于机柜上。应可理解的是,机箱上可具有多个本实施例的卡扣组件1,且固定架9上可具有多个对应的卡槽90,借以通过卡扣组件1扣合于卡槽90,将机箱固定于机柜上。

卡扣组件1包括一壳体10、一卡勾件20、一第一磁性件30、一第二磁性件40、一导引件50以及一推抵件60。

壳体10包括相连的一第一侧板110、一第二侧板120、一第三侧板130以及一第四侧板140。其中,第一侧板110及第二侧板120彼此相对,第三侧板130及第四侧板140彼此相对,且第三侧板130及第四侧板140位于第一侧板110及第二侧板120之间。此外,第一侧板110包括一穿孔111,第二侧板120包括一导引孔121,第三侧板130包括一滑槽131,且第四侧板140包括一通孔141。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还包括凸设于第三侧板130的两个立墙132,以在两个立墙132之间形成所述滑槽131。其中,立墙132例如以钣金弯折的方式从第三侧板130折弯形成,或者,立墙132可以焊接的方式凸设于第三侧板130,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卡勾件20包括一受推部210、一勾扣部220以及一导引柱230,且勾扣部220与导引柱230分别连接于受推部210的相对两侧。受推部210滑移地设置于第三侧板130上的滑槽131中,且受推部210沿一第一滑动方向d1滑移,以令卡勾件20于一卡扣位置以及一释放位置之间滑移。当卡勾件20位于卡扣位置时,勾扣部220穿设于第一侧板110的穿孔111且用以扣合于卡槽90;当卡勾件20位于释放位置时,勾扣部220脱离穿孔111及卡槽90。导引柱230滑移地穿设于第二侧板120的导引孔121。导引柱230远离受推部210的一端包括一止挡板233,且止挡板233的宽度w1大于导引孔121的宽度w2。在本实施例中,受推部210具有一受推斜面211,且受推斜面211的法线方向n1与第一滑动方向d1例如夹角为45度,但本发明不以前述法线方向n1与第一滑动方向d1所夹的角度为限。

第一磁性件30和第二磁性件40皆套设于导引柱230且位于第二侧板120与受推部210之间。其中,第一磁性件30固定于第二侧板120,且第二磁性件40固定于受推部210,而使第二磁性件40位于第一磁性件30与穿孔11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30和第二磁性件40彼此同极相向而互斥,以令卡勾件20位于卡扣位置。具体来说,卡勾件20因为第一磁性件30和第二磁性件40之间的互斥力而持续受到朝向穿孔111方向的推力,从而被推向穿孔111且位于卡扣位置。

导引件50固定于第四侧板140且对应第四侧板140的通孔141。导引件50包括一导引槽51,且导引槽51连通第四侧板140的通孔141。

推抵件60滑移地穿设于导引件50,且推抵件60沿一第二滑动方向d2滑移。推抵件60的第二滑动方向d2垂直于受推部210的第一滑动方向d1。推抵件60靠近受推部210的一端具有一推抵斜面610,且推抵斜面610的法线方向n2与受推斜面211的法线方向n1平行。推抵件60远离受推部210的一端包括一按压部620,且按压部620的宽度w3大于通孔141的宽度w4。在本实施例中,推抵件60的第二滑动方向d2垂直于受推部210的第一滑动方向d1,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推抵件的第二滑动方向与受推部的第一滑动方向可例如夹一锐角。

请一并参照图3及图4,其中图4为图3的卡勾件位于释放位置的示意图。当用户欲使勾扣部220脱离穿孔111时,则对推抵件60的按压部620施加朝向第三侧板130方向的推力,使推抵件60的推抵斜面610推抵受推斜面211,进而带动受推部210抵抗第一磁性件30和第二磁性件40之间的互斥力而沿第一滑动方向d1朝远离穿孔111的方向滑移,以令卡勾件20从卡扣位置(如图3所示)移动至释放位置(如图4所示)。而当用户对按压部620的施力解除时,卡勾件20便会因为第一磁性件30和第二磁性件40之间的互斥力而从释放位置被推往穿孔111且位于卡扣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侧板120的导引孔121对导引柱230的限位,以及第三侧板130的两个立墙132对受推部210的限位,借以一并辅助限制并导引受推部210受力后滑动的方向,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卡勾件可不具有导引柱,而仅通过第三侧板130的两个立墙132作为受推部210滑动时的导引和限位手段。或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侧板上可不设有立墙,而仅通过第二侧板120的导引孔121以及卡勾件20的导引柱230作为受推部210滑动时的导引和限位手段。

另外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导引件50可为选用,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扣组件可不包括导引件,在此情况下,可仅通过第四侧板的通孔限制并导引推抵件的移动方向。此外,本实施例的卡扣组件1通过设置于第四侧板140上的推抵件60来将卡勾件20从卡扣位置推抵至释放位置,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扣组件的壳体上可不设置有推抵件,而是另外通过一外部工具来推抵卡勾件。

再者,本发明并非以前述第一磁性件30及第二磁性件40所设置的位置特征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只要满足第一磁性件固定于壳体,第二磁性件固定于卡勾件,且第二磁性件位于第一磁性件与穿孔之间,以及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彼此同极相向的设置,同样可达到通过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之间的互斥力,以令卡勾件位于卡扣位置的功效。

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磁性件30和第二磁性件40皆套设于导引柱230且位于第二侧板120与受推部210之间,故第一磁性件30和第二磁性件40通过彼此的互斥力即可分别抵顶于第二侧板120及受推部210,如此第一磁性件30和第二磁性件40不需通过额外的固定方式才能分别固定在第二侧板120与受推部210,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可例如通过粘着剂分别固定于第二侧板与受推部。

在本实施例中,卡勾件20受到第一磁性件30和第二磁性件40之间的互斥力而位于卡扣位置,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请参照图5及图6,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述的卡扣组件和固定架的侧剖图,且图6为图5的卡勾件位于释放位置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卡扣组件1b与第一实施例的卡扣组件1结构类似,其差异在于二者的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设置的位置不同,且本实施例的第一磁性件30b和第二磁性件40b为彼此异极相向而相吸。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第一磁性件30b固定于第二侧板120b远离第一侧板110b的一侧,第二磁性件40b固定于导引柱230b的止挡板233b,第一磁性件30b位于第二磁性件40b与穿孔111b之间,且第一磁性件30b和第二磁性件40b彼此异极相向而相吸。如此,卡勾件20b因为第一磁性件30b和第二磁性件40b之间的吸引力而持续受到朝向穿孔111b方向的推力,从而被推向穿孔111b且位于卡扣位置。

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并非以前述第一磁性件30b及第二磁性件40b所设置的位置特征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只要满足第一磁性件固定于壳体,第二磁性件固定于卡勾件,且第一磁性件位于第二磁性件与穿孔之间,以及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彼此异极相向的设置,同样可达到通过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之间的吸引力,以令卡勾件位于卡扣位置的功效。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卡扣组件,通过将第一磁性件固定于壳体,且第二磁性件固定于卡勾件的设置,使卡勾件因为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性力,持续受到朝向穿孔方向的推力而位于卡扣位置,以令勾扣部穿设第一侧板的穿孔并用以扣合于固定架的卡槽,借以用来将机箱固定于机柜上。此外,由于卡扣组件利用磁性力来将卡勾件推抵至卡扣位置,可避免现有技术中用以提供活动式卡勾推力的弹性件在长期或频繁的使用后会有弹性疲乏甚至变形的问题。

另外,在部分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的上设置推抵件,可利于用户方便将卡勾件向内推入至释放位置,达到解锁的需求。此外,搭配受推部上受推斜面的设计,可改变施加于推抵件上力量的传导方向,借以可将推抵件的设置在便于用户按压的位置,进而有利于机箱的拆卸。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