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塑性变形的拉簧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57071发布日期:2018-12-12 00:36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塑性变形的拉簧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拉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塑性变形的拉簧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公开了名称为防锈保护拉簧的专利,该专利申请号为201720286435.6,申请日为2017.03.23,授权公告号为cn206668835u,授权公告日为2017.11.24,该装置包括有拉簧主体,所述拉簧主体包括拉簧主身以及设于在拉簧主身端部的连接耳环,拉簧主身采用拉簧线通过螺旋绕制方式形成,所述拉簧主体的表面依次设有第一防锈保护层、中间过渡层和第二防锈保护层。其不足之处在于:该弹簧没有限位部件,拉伸超过弹簧行程后,容易产生塑性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即拉簧容易塑性变形,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塑性变形的拉簧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防塑性变形的拉簧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塑性变形的拉簧,包括有拉簧本体,沿拉簧本体长度方向设有多根柔性限位丝,各柔性限位丝以拉簧本体的中心轴为中心而中心对称设置,各所述的柔性限位丝均与拉簧本体各弹簧圈固接,相邻弹簧圈之间的柔性限位丝设有拉伸余量l,相邻弹簧圈的轴向距离为h,拉簧本体的外径为d,拉伸余量l、轴向距离h以及拉簧本体外径d的关系为:(0.25d+h)≤l≤(0.5d+h)。

本发明工作时,拉簧本体两端伸长,拉伸余量跟随拉簧本体伸长,当相邻弹簧圈之间的拉伸长度超过拉伸余量后,对应的拉伸余量紧绷,使相邻弹簧圈之间刚性连接,避免相邻弹簧圈之间再拉伸,从而避免使拉簧本体直接塑性变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由于相邻弹簧圈之间设有拉伸余量的柔性限位丝,当相邻弹簧圈之间的拉伸长度超过拉伸余量后,对应的拉伸余量紧绷,使相邻弹簧圈之间刚性连接,避免相邻弹簧圈之间再拉伸,从而避免使拉簧本体直接塑性变形。

所述拉簧本体两端头弹簧圈上均设有凸销,位于同一轴线上的两凸销上铰接有长度限位机构,长度限位机构包括两长条杆,两长条杆经销轴铰接呈伸缩杆,伸缩杆一端与一凸销铰接,另一端与另一凸销铰接,各长条杆上均开设有长度方向的贯穿槽,所述销轴位于两贯穿槽内,沿两贯穿槽滑动,所述拉簧本体的弹簧圈圈数为a,伸缩杆长度为h,拉伸余量l、伸缩杆长度h以及弹簧圈圈数a的关系为:(a-1)l≤h≤al。长度限位机构确保拉簧本体的延伸量,当柔性限位丝断裂后,可限制拉簧本体的拉伸长度,避免拉簧本体塑性变形。

所述柔性限位丝位于拉簧本体内侧,所述长度限位机构位于拉簧本体外侧。柔性限位丝与长度限位机构错位设置,避免柔性限位丝与长度限位机构缠绕,影响拉簧本体正常工作。

所述柔性限位丝为涤纶丝,涤纶丝直径为0.5mm至3mm,涤纶丝与拉簧本体各弹簧圈捆绑固接。

所述柔性限位丝为304不锈钢材质的细软钢丝线,细软钢丝线直径d1与拉簧弹簧丝直径d2的关系为0.1d2≤d1≤0.3d2,0.5mm≤d1≤2mm,细软钢丝线与拉簧本体各弹簧圈焊接。

与一种防塑性变形的拉簧相对应,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塑性变形的拉簧制造方法,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塑性变形的拉簧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一:拉簧本体制造,将金属弹簧丝螺旋绕制呈螺旋状的拉簧主身,拉簧主身两端的金属弹簧丝自由端折弯形成连接耳环;

步骤二:柔性限位丝固接,根据拉簧本体的相邻弹簧圈的轴向距离h、拉簧本体的外径d以及(0.25d+h)≤l≤(0.5d+h),确定相邻弹簧圈之间的柔性限位丝的拉伸余量l,将一根柔性限位丝折弯成叉齿型,叉齿型柔性限位丝同侧折弯处一一与对应的弹簧圈焊接;

步骤三:初检,依次查看各弹簧圈是否均与对应的折弯处焊接,确保相邻弹簧圈之间有且仅有一个拉伸余量l,如果弹簧圈未与对应的折弯处焊接或焊接有缝隙,则报废,反之进行步骤四;

步骤四:焊接凸销,将多个凸销依次焊接在拉簧本体两端头弹簧圈上,确保一弹簧圈上的凸销与另一弹簧圈上的凸销成对位于一轴线上,且焊接牢固;

步骤五:长度限位机构制造,将两长条杆一端均开设与凸销相配合的圆孔,各长条杆另一端开设有沿长条杆长度方向的贯穿槽,将销轴滑动插接在两重合的贯穿槽内;

步骤六:长度限位机构的安装,将步骤五中的一圆孔与一弹簧圈上的凸销铰接,将另一圆孔与另一弹簧圈上的凸销铰接,确保长度限位机构的长度方向与拉簧本体的轴线相同,形成成品;

步骤七:终检,将步骤六中的成品检验,查看拉簧本体、拉伸余量以及长度限位机构均是否正常工作,如果不能正常工作,则报废,反之,合格,然后将合格品上涂抹防锈油,密封包装入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该方法科学严谨,生产的拉簧,可有效持久可靠地工作,避免拉簧过度张开,而塑性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长度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拉簧本体,101弹簧圈,102凸销,2柔性限位丝,3长度限位机构,301长条杆,302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述,为一种防塑性变形的拉簧,包括有拉簧本体1,沿拉簧本体1长度方向设有多根柔性限位丝2,各柔性限位丝2以拉簧本体1的中心轴为中心而中心对称设置,各柔性限位丝2均与拉簧本体1各弹簧圈101固接,相邻弹簧圈101之间的柔性限位丝2设有拉伸余量l,相邻弹簧圈101的轴向距离为h,拉簧本体1的外径为d,拉伸余量l、轴向距离h以及拉簧本体1外径d的关系为:(0.25d+h)≤l≤(0.5d+h),拉簧本体1两端头弹簧圈101上均设有凸销102,位于同一轴线上的两凸销102上铰接有长度限位机构3,长度限位机构3包括两长条杆301,两长条杆301经销轴302铰接呈伸缩杆,伸缩杆一端与一凸销102铰接,另一端与另一凸销102铰接,各长条杆301上均开设有长度方向的贯穿槽,销轴302位于两贯穿槽内,沿两贯穿槽滑动,拉簧本体1的弹簧圈101圈数为a,伸缩杆长度为h,拉伸余量l、伸缩杆长度h以及弹簧圈101圈数a的关系为:(a-1)l≤h≤al。长度限位机构3确保拉簧本体1的延伸量,当柔性限位丝2断裂后,可限制拉簧本体1的拉伸长度,避免拉簧本体1塑性变形,柔性限位丝2位于拉簧本体1内侧,长度限位机构3位于拉簧本体1外侧。柔性限位丝2与长度限位机构3错位设置,避免柔性限位丝2与长度限位机构3缠绕,影响拉簧本体1正常工作,柔性限位丝2为涤纶丝,涤纶丝直径为0.5mm至3mm,涤纶丝与拉簧本体1各弹簧圈101捆绑固接。

工作时,拉簧本体1两端伸长,拉伸余量跟随拉簧本体1伸长,当相邻弹簧圈101之间的拉伸长度超过拉伸余量后,对应的拉伸余量紧绷,使相邻弹簧圈101之间刚性连接,避免相邻弹簧圈101之间再拉伸,从而避免使拉簧本体1直接塑性变形,当柔性限位丝2断裂,长度限位机构3限制拉簧本体1的长度,避免拉簧本体1塑性变形。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柔性限位丝2为304不锈钢材质的细软钢丝线,细软钢丝线直径d1与拉簧弹簧丝直径d2的关系为0.1d2≤d1≤0.3d2,0.5mm≤d1≤2mm,细软钢丝线与拉簧本体1各弹簧圈101焊接。

工作时,拉簧本体1两端伸长,拉伸余量跟随拉簧本体1伸长,当相邻弹簧圈101之间的拉伸长度超过拉伸余量后,对应的拉伸余量紧绷,使相邻弹簧圈101之间刚性连接,避免相邻弹簧圈101之间再拉伸,从而避免使拉簧本体1直接塑性变形,当柔性限位丝2断裂,长度限位机构3限制拉簧本体1的长度,避免拉簧本体1塑性变形。

与一种防塑性变形的拉簧相对应,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塑性变形的拉簧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一:拉簧本体1制造,将金属弹簧丝螺旋绕制呈螺旋状的拉簧主身,拉簧主身两端的金属弹簧丝自由端折弯形成连接耳环;

步骤二:柔性限位丝2固接,根据拉簧本体1的相邻弹簧圈101的轴向距离h、拉簧本体1的外径d以及(0.25d+h)≤l≤(0.5d+h),确定相邻弹簧圈101之间的柔性限位丝2的拉伸余量l,将一根柔性限位丝2折弯成叉齿型,叉齿型柔性限位丝2同侧折弯处一一与对应的弹簧圈101焊接;

步骤三:初检,依次查看各弹簧圈101是否均与对应的折弯处焊接,确保相邻弹簧圈101之间有且仅有一个拉伸余量l,如果弹簧圈101未与对应的折弯处焊接或焊接有缝隙,则报废,反之进行步骤四;

步骤四:焊接凸销102,将多个凸销102依次焊接在拉簧本体1两端头弹簧圈101上,确保一弹簧圈101上的凸销102与另一弹簧圈101上的凸销102成对位于一轴线上,且焊接牢固;

步骤五:长度限位机构3制造,将两长条杆301一端均开设与凸销102相配合的圆孔,各长条杆301另一端开设有沿长条杆301长度方向的贯穿槽,将销轴302滑动插接在两重合的贯穿槽内;

步骤六:长度限位机构3的安装,将步骤五中的一圆孔与一弹簧圈101上的凸销102铰接,将另一圆孔与另一弹簧圈101上的凸销102铰接,确保长度限位机构3的长度方向与拉簧本体1的轴线相同,形成成品;

步骤七:终检,将步骤六中的成品检验,查看拉簧本体1、拉伸余量以及长度限位机构3均是否正常工作,如果不能正常工作,则报废,反之,合格,然后将合格品上涂抹防锈油,密封包装入库。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