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向管内解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37480发布日期:2019-04-05 22:42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向管内解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保温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定向管内解缠方法。



背景技术:

内保温管指的是保温管的保温层在钢管的内侧,由于内保温管的寿命和保温效果远高于外保温管,所以内保温管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特别是在油管领域中,但由于内保温管设计上要求保温层的外径尺寸等于或者稍大于钢管内径的尺寸,且钢管的长度一般都很长,在加工时,在将保温层放入到钢管中时,由于材料的摩擦力和尺寸过盈问题,使得保温层很难放入到钢管中去,现有的方法都是通过慢慢挤压的方式完成的,但这种方式效率低下,而且很容易对保温层造成损坏,还有一个方法是为了便于加工,将内保温层的外径做得比钢管内径略小,但这样会影响保温效果和影响内保温管定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的内保温管加工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效率高,安全稳定的内保温管的加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定向管内解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在包含有保温层的保温内衬管组件表面且沿着保温层的轴线方向放置至少一根金属丝;

s20:用塑料缠绕在保温层表面并包裹住金属丝形成缩径缠绕层,通过塑料的张力挤压所述保温层使得所述缩径缠绕层的外径小于钢管内径;

s30:将缠绕好的保温内衬管组件放置于钢管内的预定位置;

s40:通过加热感应器与金属丝加热塑料,利用电磁感应透过钢管对金属丝进行定向加热来达到将所述缩径缠绕层解开,使保温层恢复原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金属丝的直径为0.5-1.5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金属丝的长度略小于或等于所述保温层的长度。

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步骤s20中所述缩径缠绕层的外径小于钢管内径0.5-1m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0中加热温度为150℃-30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塑料为pe/pp/pvc/pet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加工方法通过在保温层表面用塑料缠绕的方式将保温层的直径进行压缩,保温层放置到预定位置后,利用电磁感应透过钢管对金属丝进行定向加热来达到将高分子材料的缠绕层解开,保温层失去塑料的束缚后保温层得以恢复原状,达到了保温层与钢管的内表面均匀贴合;该方法利用了保温层的保温材料具有弹性以及保温材料与塑料之间的熔点相差大的特性,使得保温层能够很容易的安装到钢管内且能够紧贴在钢管的内壁上,完成管内解缠,效果好,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中内保温管的结构图。

图3是图2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3所示,一种定向管内解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在包含有保温层5的保温内衬管组件表面放置一根金属丝3,该金属丝3是沿着保温层5的轴线方向放置的;金属丝3的长度略小于或等于保温层5的长度,保温层5由保温材料制成,保温层5包裹在内衬管2的外壁上形成保温内衬管组件,内保温管特别是油管的保温材料一般都选用耐高温的保温材料,例如复合硅酸盐制成的保温材料或者气凝胶毡等,其熔点都在500℃以上,且这种保温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金属丝的直径在0.5-1.5mm,在本实施例中,采用1mm,这样既能保证金属丝能够起到加热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保证不影响整个管道的结构。

s20:用塑料缠绕在保温层5表面并包裹住金属丝3形成缩径缠绕层4,通过塑料的张力挤压保温5层使得所述缩径缠绕层4的外径小于钢管1内径;具体的是将条状或丝状的塑料(pe/pp/pvc/pet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缠绕在保温层5的表面,由于保温层5的保温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所以缠绕的过程中通过张力控制将保温材料压缩,导致整个保温内衬管组件的直径减小,缠绕可以是一圈塑料挨着一圈的塑料进行螺旋缠绕,也可以是两圈塑料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只要能够保证缠绕结束后缩径缠绕层4的外径小于钢管1内径即可,一般缩径缠绕层4的外径小于钢管1内径0.5-1mm即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0.8cm。

s30:将缠绕好的保温内衬管组件放置于钢管内的预定位置;由于缠绕好的保温内衬管组件的整体的外径小于钢管的内径,所以非常容易就能够将保温内衬管组件放置于钢管内,且很容易调整位置。

s40:保温内衬管组件放置好后,在钢管1的外面使用中/高频的加热感应器,沿着金属丝3的方向,利用电磁感应透过钢管对金属丝进行定向加热来达到将高分子材料的缠绕层解开。当金属丝3的温度大于缠绕材料的熔点后缩径缠绕层4就会纵向破裂,使得原来受压的保温材料得以恢复原状,达到了保温材料与钢管的内表面均匀贴合,至此整个内保温管的加工完成。在该步骤中,由于塑料的熔点一般在135℃~260℃之间,故加热温度控制在略高于该区间例如150℃-300℃,而保温材料的熔点远高于此,故该加热过程不会对保温材料造成任何损坏。

另外,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只采用一根金属丝来进行加热熔断,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此,多根金属丝或者其他加热方式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加工方法通过在保温层表面用塑料缠绕的方式将保温层的直径进行压缩,保温层放置到预定位置后,利用加热设置在塑料下方的金属丝来将塑料进行融化,保温层失去塑料的束缚后保温层得以恢复原状,达到了保温层与钢管的内表面均匀贴合;该方法利用了保温层的保温材料具有弹性以及保温材料与塑料之间的熔点相差大的特性,使得保温层能够很容易的安装到钢管内且能够紧贴在钢管的内壁上,完成管内解缠,效果好,成本低并解决了本领域中的难题。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向管内解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包含有保温层的保温内衬管组件表面放置至少一根金属丝;用塑料缠绕在保温层表面并包裹住金属丝形成缩径缠绕层;将缠绕好的保温内衬管组件放置于钢管内的预定位置;通过加热感应器对金属丝加热,使得紧贴金属丝的缩径缠绕层熔断;该加工方法通过在保温层表面用塑料缠绕的方式将保温层的直径进行压缩,利用加热设置在塑料下方的金属丝来将塑料进行融化,保温层失去塑料的束缚后保温材料得以恢复原状,达到了保温层与钢管的内表面均匀贴合;该方法利用了保温层的保温材料具有弹性以及保温材料与塑料之间的熔点相差大的特性,完成管内解缠,效果好,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严为群;曹征远;陈广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联冠兆星石化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0.30
技术公布日:2019.04.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