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转向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77941发布日期:2019-04-20 06:14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柔性转向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液压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柔性转向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农机行业的迅速发展,农机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其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同时随着农户对农机要求的不断提高,未来农机行业的竞争必然是向着高适应性、高可靠性和多功能性的高科技方向发展。

传统常规转向功能其转向控制方式由传统的机械连杆控制或液压辅助控制,另外配套柔性转向无级变速箱的农机在国内由于生产价格高昂,目前处于概念机状态,并未实现量产,且由于变速箱的各自设计结构与参数不同,而常规的多路换向阀虽能实现转向控制,但存在背压、无法实现有序控制、多连杆操作等缺陷,所以当前市场上并无十分理想的通用的柔性转向液压控制系统可以直接借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结构合理的柔性转向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柔性转向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转向变速箱及液压控制系统,所述柔性转向变速箱的内部包括转向一轴及转向二轴,所述转向一轴上设有第一摩擦离合器及第二摩擦离合器;所述转向二轴上设有第三摩擦离合器及第四摩擦离合器;所述转向一轴内设有内部油路c及内部油路d,所述内部油路c与第一摩擦离合器相连通,内部油路d与第二摩擦离合器相连通,所述转向二轴内设有内部油路a及内部油路b,所述内部油路a与第三摩擦离合器相连通,内部油路b与第四摩擦离合器相连通,从而通过液压控制系统能够直接控制第一摩擦离合器、第二摩擦离合器、第三摩擦离合器及第四摩擦离合器。

所述的柔性转向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阀体及设置在阀体上的油口a、油口b、油口c、油口d、进油口p、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所述油口a、油口b、油口c、油口d与进油口p之间分别设有a口进油通道、b口进油通道、c口进油通道、d口进油通道;所述油口a、油口b、油口c、油口d与第二出油口之间分别设有a口回油通道、b口回油通道、c口回油通道、d口回油通道;所述进油口p与第一出油口之间设有主回油通道。

所述的柔性转向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设有手动阀及顺序阀,所述手动阀的换向阀杆穿设在a口进油通道、b口进油通道、c口进油通道、d口进油通道、a口回油通道及b口回油通道上,用于控制换向阀杆对油口a、油口b、油口c、油口d的进油及油口a与油口b回油;所述顺序阀的换向阀杆穿设在c口进油通道、d口进油通道、c口回油通道及d口回油通道上,用于控制油口c及油口d的进回油。

所述的柔性转向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阀采用七位九通的手动阀,所述顺序阀采用三位五通的顺序阀。

所述的柔性转向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还设有差动溢流阀,且差动溢流阀设置在主回油通道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液压系统通过内部油道直接作用于变速箱内部的摩擦离合器,取消了传统的转向油缸与相关连杆,同时减少滑阀行程,降低对变速箱冲击,提高变速箱使用寿命。

2)该液压系统为七位九通的手动阀在保有传统常规转向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差动转向和正逆转向。

3)该液压系统中增加了顺序阀,实现了转向一轴和转向二轴的有序工作,有效避免了变速箱相关传动齿轮的空转以及摩檫片与摩檫片隔板的相对摩擦。减少了变速箱与摩擦片的磨损,而且降低了变速箱的发热与能耗,也有助于提高变速箱的使用寿命。

4)该液压系统的主油路回油与各工作口回油采用独立回油,有效避免了各工作口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因回油背压使相关摩檫片处于半离合状态的风险。

5)差动溢流阀直接作用与阀体密封,减少了差动溢流阀座,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增加了调压弹簧允许的安装空间,有助于降低弹簧总刚度提高安全阀的启闭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阀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阀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阀体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a-a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b-b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液压控制系统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的柔性变速箱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体,2-进油口p,3-油口a,4-油口b,5-油口c,501-c口进油通道,6-油口d,601-d口进油通道,7-第一出油口,8-第二出油口,801-9-手动阀,10-顺序阀,11-差动阀,20-柔性转向变速箱,21-转向一轴,2101-第一摩擦离合器,2102-第二摩擦离合器,2103-内部油路c,2104-内部油路d,22-转向二轴,2201-第三摩擦离合器,2202-第四摩擦离合器,2203-内部油路a,2204-内部油路b。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6所示,柔性转向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柔性转向变速箱20及液压控制系统,柔性转向变速箱20的内部包括转向一轴21及转向二轴22,转向一轴21上设有第一摩擦离合器2101及第二摩擦离合器2102;转向二轴22上设有第三摩擦离合器2201及第四摩擦离合器2202;转向一轴21内设有内部油路c2103及内部油路d2104,所述内部油路c2103与第一摩擦离合器2101相连通,内部油路d2104与第二摩擦离合器2102相连通,转向二轴22内设有内部油路a2203及内部油路b2204,内部油路a2203与第三摩擦离合器2201,内部油路b2204与第四摩擦离合器2202相连通,从而通过液压控制系统能够直接控制第一摩擦离合器2101、第二摩擦离合器2102、第三摩擦离合器2201及第四摩擦离合器2202的工作。第一摩擦离合器2101、第二摩擦离合器2102能够分别转向一轴上的齿轮进行动力衔接,第三摩擦离合器2201及第四摩擦离合器2202能够分别与转向二轴上的对应齿轮进行动力衔接。

液压控制系统包括阀体1上设有油口a3、油口b4、油口c5、油口d6、进油口p2、第一出油口7及第二出油口8;油口a3、油口b4、油口c5、油口d6与进油口p2之间分别设有a口进油通道、b口进油通道、c口进油通道501、d口进油通道601;油口a3、油口b4、油口c5、油口d6与第二出油口8之间分别设有a口回油通道、b口回油通道、c口回油通道、d口回油通道;进油口p2与第一出油口7之间设有主回油通道。阀体1上设有手动阀9及顺序阀10,手动阀9的换向阀杆穿设在a口进油通道、b口进油通道、c口进油通道501、d口进油通道601、a口回油通道及b口回油通道上,用于控制换向阀杆对油口a3、油口b4、油口c5、油口d6的进油及油口a3与油口b4回油;所述顺序阀10的换向阀杆穿设在c口进油通道501、d口进油通道601、c口回油通道及d口回油通道上,用于控制油口c5及油口d6的进回油;其中手动阀9采用七位九通的手动阀,顺序阀10采用三位五通的顺序阀。手动阀9与顺序阀10的配合能够对油口a3、油口b4、油口c5及油口d6单独控制或联合控制,从而实现对一摩擦离合器2101、第二摩擦离合器2102、第三摩擦离合器2201及第四摩擦离合器2202单独控制或联合控制。

阀体1上还设有差动溢流阀11,且差动溢流阀11设置在主回油通道上。差动溢流阀11用于设置液压控制系统的额定压力,其采用分体式结构,直接以阀体作为单向阀座,相比传统插装阀减少了单独的单向阀座,降低了生产成本。

摩擦离合器(包括第一摩擦离合器、第二摩擦离合器、第三摩擦离合器、第四摩擦离合器)工作原理:摩擦离合器由离合器座,摩擦片、隔板、压力板、回位弹簧、传动花键齿套组成,摩擦片和隔板间隔放入离合器座中,通过液压控制系统对压力板进行压紧或放松。当无压力时,摩檫片和隔板处于分离状态,不存在传动关系;当有压力时,摩檫片和隔板处于压紧状态,从而实现动力衔接。

工作原理:

如图6所示,手动阀9从左至右,分别为第一至第七工作位,当位于第一工作位时,能够接通油口b,同时向d口进油通道供油;第二工作位时,能够只接通油口b;第三工作位时,能够接通油口b,同时向c口进油通道供油;第四工作位时,进油口p与第一出油口之间的主回油通道接通;第五工作位时,能够接通油口a,同时向c口进油通道供油;第六工作位时,能够只接通油口a;第七工作位时,能够接通油口a,同时向d口进油通道供油;

顺序阀10从左至右,分别为第一至第三工作位;第一工作位时,能够接通油口c,第二工作位时,不接通;第三工作位时,能够接通油口d。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