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增压型慢启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0075发布日期:2018-09-14 21:29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控增压型慢启阀,主要针对气压缸在逐渐增加流量与压力的过程中,通过第一滑轴来配合关闭溢流口达成节能外,更以增压通孔辅助控制第二滑轴,在第二滑轴产生向上缓速位移时,能将该导向孔流通的压缩气体经该增压通孔输入,使第二滑轴快速位移,而二次侧压力得以安全且快速建立。



背景技术:

气压系统主要是利用压缩气体来传递压力和控制能量的一种系统,而为了控制系统的运作状态,通常会将阀类组件设于气压缸与气压源之间;

如图5所示,此控制阀90具有供输入压缩气体97的输入端92、输出气体的输出端93、以及供排气用的排气端94之外,该控制阀90的内部还设有A滑轴95与B滑轴96,用以配合电磁阀91驱动产生作动,借此达成控制输出端93的压力;

当该电磁阀91驱动打开A滑轴95,该输入端93的压缩气体97将流入A滑轴95内,让A滑轴95产生位移向下至排气端94的作动,借以关闭该排气端94,此时的气体会沿着内部通路至B滑轴96,而当压缩气体97压力达到默认目标时,则会使B滑轴96位移向下呈开启状态,让压缩气体97通过输出端93,达成输出的目的;

然而,再请参阅如图6所示,其为前述控制阀90的实际结构,可见其过程中,当A滑轴95位移向下至排气端94时,因A滑轴95无法有顺序的先关闭排气端94,再打开输入端92,使输入端92的气体同时流通至B滑轴96与排气端94,将导致压缩气体97产生溢流情况,且附带着高分贝的尖锐噪音;

再者,如日本特许第6076880号说明书所揭露的一种控制阀,其记载通过在该控制阀内设置有供输入气压源的一次侧埠、输出至供给构件的二次侧埠、以及连通该一次侧埠与二次侧埠的连通孔,且该阀室内设有汽缸孔,能供活塞在其中进行滑动,另将一具有锥形部与嵌合部的阀轴配合该活塞设置,当压缩空气由一次侧埠进入后,则能驱动该阀轴进行位移,通过锥形部及嵌合部,进一步配合该连通孔,使该控制阀能达到缓慢启动控制该被供给构件,且简化熟用结构过于复杂的问题;

前述控制阀位于阀座内部所设置的阀轴与活塞、或是在外部的节流结构,并未看见有能将压缩空气快速引导排出的相关流路、或是另有其它特殊结构能辅助排气,故若是针对控制阀在多次重复进行使用时,将会造成阀座内部的空气压力无法排出,导致内部压力充饱到最大压力,将使该气压缸产生无法作动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控增压型慢启阀,其主要技术性目的,是利用第一滑轴作动的顺序先关闭溢流口达成节能外,再打开一次侧压力进入主通道,更以增压通孔辅助控制第二滑轴,在第二滑轴产生向上缓速位移时,能将该导向孔流通的压缩气体经该增压通孔输入,使第二滑轴快速位移,而二次侧压力得以安全且快速建立。

本实用新型的电控增压型慢启阀,能将气压源供给的压缩气体供给至气压缸,其由:一阀室,其设置有连接该气压源的一次侧压力与连接气压缸的二次侧压力,以及与一次侧压力和二次侧压力相连通的主通道,该阀室更设置有第一滑轴室与第二滑轴室,且第一滑轴室内设有第一滑轴,该第一滑轴室的侧壁设有连通至第一滑轴的顶端的导向孔,而第一滑轴室的底端则设有溢流口,且此溢流口连通该主通道,而该第二滑轴室内设有第二滑轴,并于该第二滑轴在垂直轴向设有贯通孔,该第二滑轴的顶、底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并于此两活塞之间设有第三活塞,而该第一活塞配合第二滑轴室的顶端,分别在第一活塞的上端面及下端面,各自形成有一气室和一增压室,该增压室内更设有一增压通孔且相连通该导向孔,当压缩气体由主通道流入第二滑轴产生向上缓速位移时,能将导向孔流通的压缩气体经由该增压通孔输入,推动第一活塞,使第二滑轴得以再次向上加速位移。

前述的电控增压型慢启阀,优选地,该第三活塞的面积大于该第一活塞的面积,且该第一活塞的面积大于该第二活塞的面积,当该第三活塞受该压缩气体驱动,得以使该第二滑轴受其驱动产生向上位移的作动。

前述的电控增压型慢启阀,优选地,该第一滑轴受驱动向上位移时,则同步开启该溢流口;而当该第一滑轴受驱动向下位移时,则同步关闭该溢流口,通过第一滑轴先后顺序来控制该溢流口的开关,来阻隔该压缩气体同时流通及排出。

前述的电控增压型慢启阀,优选地,该针阀与该第二滑轴呈同轴设置,能以旋转调整该针阀控制针阀与第二活塞的间隙大小,使通过该间隙的压缩气体达到一定流量与压力后,该第三活塞才有足够的作用力,让该第二滑轴进行位移,而开启与关闭第二侧压力,使针阀可进行控制该压缩气体通过该第二滑轴室的流量与压力。

前述的电控增压型慢启阀,优选地,该增压室,更包含有:一密封垫片,其设于该增压室的底端,能密封该第一活塞与增压通孔,当电磁阀排气后,该第一活塞可顺利密封该增压通孔,使该第二滑轴回到原来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控增压型慢启阀,主要针对气压缸在逐渐增加流量与压力的过程中,通过第一滑轴来配合关闭溢流口达成节能外,更以增压通孔辅助控制第二滑轴,在第二滑轴产生向上缓速位移时,通过电磁阀将导向孔流通的压缩气体配合增压通孔输入至第二滑轴室内的增压室,能加速驱动第二滑轴在向上位移的速度,而二次侧压力得以安全且快速建立,使进行切换所耗的时间得以更为快速的缩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A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滑轴连续作动于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滑轴连续作动于开启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滑轴连续作动于开启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开始作动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滑轴连续作动于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滑轴连续作动于开启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控制回路于准备状态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控制回路于慢启状态的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控制回路于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熟知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熟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

图1-4B中:

10...电控增压型慢启阀

101...电磁阀

102...输入口

103...输出口

11...阀室

12...主通道

13...第一滑轴室

131...第一滑轴

132...侧壁

133...导向孔

134...溢流口

14...第二滑轴室

141...第二滑轴

142...贯通孔

1421...间隙

143...第一活塞

1431...上端面

1432...下端面

144...气室

145...增压室

1451...增压通孔

1452...密封垫片

146...第二活塞

147...第三活塞

15...针阀

P1...一次侧压力

P2...二次侧压力

T...气压源

TC...压缩气体

K...气压缸

图5-6中:

90...控制阀

91...电磁阀

92...输入端

93...输出端

94...排气端

95...A滑轴

96...B滑轴

97...压缩气体

具体实施方式

通常根据本实用新型,该最佳的可行的实施例,并配合图式第图详细说明后,俾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了解;

请参阅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控增压型慢启阀10,能将气压源T供给的压缩气体TC供给至气压缸K,该电控增压型慢启阀10的结构包含有:一阀室11,其两侧具有连接该气压源T的一次侧压力P1和连接该气压缸K的二次侧压力P2、以及与该一次侧压力P1与该二次侧压力P2相连通的主通道12,此阀室11的上方还设有一电磁阀101;

一第一滑轴131,设于前述第一滑轴室13内,而位于第一滑轴室13的侧壁132设有一导向孔133,此导向孔133连通至第一滑轴室13的顶端,而第一滑轴室13的底端另设置有一溢流口134,该溢流口134与主通道12相连通,当第一滑轴131以垂直轴向位移时,能使该溢流口134进行开启或关闭的作动,让主通道12内的压缩气体TC得以由该溢流口134进行排放控制;

一第二滑轴141,设于前述的第二滑轴室14内,此第二滑轴141在垂直轴向设置有一贯通孔142,并分别在该第二滑轴141的顶、底两端设有一第一活塞143与一第二活塞146,且第一活塞143与第二活塞146之间更设有一第三活塞147,而该第二滑轴室14的底端更设有一针阀15,该针阀15与该第二滑轴141呈同轴设置,较先前熟用的慢启阀结构,如此更能简化加工步骤与成本,更有助于结构内的空间优化应用,且以顺、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调整针阀15时,通过针阀15与第二活塞146的孔径存有部分间隙1421,也能同步控制该第二滑轴141的位移开启与关闭,使压缩气体TC通过该第二滑轴室14的流量与压力得以进行控制;

该第一活塞143配合第二滑轴室14的顶端,分别在第一活塞143的上端面1431及下端面1432,各自形成有一气室144和一增压室145,此增压室145内更设置有一增压通孔1451且相连通该导向孔133,当压缩气体TC由主通道12流入第二滑轴室14,使第二滑轴141产生向上缓速位移时,通过导向孔133流通的压缩气体TC经该增压通孔1451输入,推动第一活塞143,使该第二滑轴141受其驱动再次产生向上加速位移。

其中,前述气压源T输入压缩气体TC由第一次侧压力P1进入至主通道12时,会有部分压缩气体TC利用导向孔133流向至第一滑轴室13的顶端,更详细而言:该导向孔133从侧壁132连通直至该阀室11上方衔接电磁阀101的输入口102、以及由该电磁阀101的输出口103衔接至该第一滑轴室13的顶端,通过驱动该电磁阀101来控制输入至第一滑轴室13内的压缩气体TC流量,而该输入口102与该输出口103采用不同平面设置,且位于该输出口103至第一滑轴室13顶端这一段的导向孔133还设有一增压通孔1451,该增压通孔1451相连通至该增压室145内;而该增压室145内的底端更设有一密封垫片1452,能密封该第一活塞143与增压通孔1451,在电磁阀101排气后,第一活塞143可顺利密封增压通孔1451,使第二滑轴141回到原来的位置。

当第一滑轴131受压缩气体TC推动向下时,使该溢流口134呈关闭状态,此压缩气体TC则顺沿着主通道12往第二滑轴室14流通,其前述针阀15与第二活塞141的孔径存有部分间隙1421,当压缩气体TC由贯通孔142进入气室144后,须待针阀15通过间隙1421的压缩气体TC达到一定流量与压力时,将会推动第三活塞147,使第二滑轴141缓慢向上位移;

而第二滑轴141的位移作动,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前述记载特征能被详细理解,故假设第二滑轴141整段位移行程为5单位,当初始0单位至2单位时,当为最缓慢速度行进;而当超过2单位后,则是开始加速至5单位来完程行程;然而,熟用结构容易因输出的气体流量与压力不足,而导致0单位至2单位进行更为缓慢、或是已经超过2单位,而仍无法顺利驱动第二滑轴141进行后续的位移行程。

再请参阅所示,当电磁阀101从输出口103输出得以推动该第一滑轴131的压缩气体TC流量时,也将同时通过该增压通孔1451输送部分压缩气体TC至该增压室145内,且以面积而言,第三活塞147>第一活塞143>第二活塞146,故而,该压缩气体TC通过前述间隙1421至二次侧压力P2累积至一定流量与压力时,将使第三活塞147被推动向上,进而带动第二滑轴141在第二滑轴室14内缓慢向上位移,此时,增压通孔1451也将由第一活塞143的下端面1432供给前述压缩气体TC来推动第一活塞143,使第二滑轴141向上位移速率得以加快,借此让缓慢位移的行程能更为快速完成,借此解决熟用结构因流量与压力不足,而造成第二滑轴141位移缓慢与无法顺利驱动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控增压型慢启阀10,针对气压缸K在逐渐增加输入压缩气体TC的过程中,能通过第一滑轴131开关该溢流口134的结构,进而解决熟用结构的溢流和噪音问题,且利用前述导向孔133相连通的增压通孔1451,让输入的压缩气体TC得以加速辅助第二滑轴141的位移速率,使整体结构能更加顺畅的进行运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