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保温弯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9910发布日期:2018-09-07 22:46阅读:39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保温管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保温弯头。



背景技术:

预制直埋保温管广泛用于液体、气体的输送管网,具有降低工程造价、热损耗低、节约能源、防腐、绝缘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管道安装并非全部直线安装,安装时需要弯头使管路有一定角度转弯,需要使用保温弯头匹配预制直埋保温管安装连接。在现有设备中,保温弯头的腔体在转向处呈规则圆柱状,因此,在输送高压蒸汽时,弯头圆柱状的外侧拐点由于受到高压气流作用力最大,弯头在外侧拐点部位会受到高压紊流所带来的摩擦力和冲击力,而受到严重的磨损,甚至出现磨穿等问题并最终失效,必须进行更换。为此,弯头的耐磨性如果能被有效提高,就可以增加弯头的运行可靠性,并延长弯头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的聚氨酯保温弯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聚氨酯保温弯头,包括弯头管体和包覆于弯头管体外的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弯头管体和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之间填充有聚氨酯保温层;弯头管体包括远离弯曲中心的弯曲外侧和接近弯曲中心的弯曲内侧,弯曲外侧为直角转弯结构,直角转弯结构的内壁设有弧形的加厚层,弯曲内侧为弧形转弯结构,弯曲内侧和弯曲外侧之间设有导流板,导流板的弯曲半径中心与弯曲内侧的弯曲半径中心重合,导流板与弯头管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地,弯头管体内间隔地设有两个导流板,两个导流板均布在弯曲内侧与弯曲外侧中间,可提高对高压蒸汽的导流均匀性。

优选地,两个导流板为表面涂覆有耐高温防锈漆的金属板。

优选地,加厚层的弯曲半径中心与弯曲内侧的弯曲半径中心重合,加厚层内设有若干个与弯曲内侧的弯曲半径中心重合的导流槽。

优选地,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与聚氨酯保温层之间设有补强层,补强层绕弯曲内侧和弯曲外侧至少包覆一圈。

优选地,补强层为金属带,金属带的两端部捆扎住聚氨酯保温层后焊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弯曲外侧为直角转弯结构,直角转弯结构内壁上设有加厚层,可提高对高压气流所带来的摩擦力和冲击力的承受能力,减轻转弯处受到的磨损,由于设置了直角转弯结构处的加厚层,即使加厚层受到轻微的磨损,也不影响弯头管体的密封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弯头管体内侧的导流板,可梳理高压蒸汽的气流流向,避免转弯处出现紊流而磨损加厚层,进一步提高了弯头管体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2、导流板为表面涂覆有耐高温防锈漆的金属板,适用于高温蒸汽的环境中,使用寿命长。

3、加厚层内的导流槽可进一步起到对高压蒸汽的导流作用,降低高压蒸汽紊流对加厚层的磨损。

4、包覆弯曲内侧和弯曲外侧的补强层,可提高直角转弯结构处的聚氨酯保温层的紧密度和整体强度,避免聚氨酯保温层受到直角转弯结构的挤压而出现松散或者破损。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槽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补强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弯头管体;11.弯曲外侧;12.弯曲内侧;13.加厚层;131.导流槽;2.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3.聚氨酯保温层;4.导流板;5.补强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聚氨酯保温弯头,包括弯头管体1和包覆于弯头管体1外的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2,弯头管体1和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2之间填充有聚氨酯保温层3;弯头管体1包括远离弯曲中心的弯曲外侧11和接近弯曲中心的弯曲内侧12,弯曲外侧11为直角转弯结构,直角转弯结构的内壁设有弧形的加厚层13,弯曲内侧12为弧形转弯结构,弯曲内侧12和弯曲外侧11之间设有导流板4,导流板4的弯曲半径中心与弯曲内侧12的弯曲半径中心重合,导流板4与弯头管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地,弯头管体1内间隔地设有两个导流板4,两个导流板4均布在弯曲内侧12与弯曲外侧11中间。

优选地,两个导流板4为表面涂覆有耐高温防锈漆的金属板。

优选地,如图2所示,加厚层13的弯曲半径中心与弯曲内侧12的弯曲半径中心重合,加厚层13内设有若干个与弯曲内侧12的弯曲半径中心重合的导流槽131。

优选地,如图3所示,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2与聚氨酯保温层3之间设有补强层5,补强层5绕弯曲内侧12和弯曲外侧11至少包覆一圈。

优选地,补强层5为金属带,金属带的两端部捆扎住聚氨酯保温层3后焊接在一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