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龙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5557发布日期:2018-11-30 19:11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龙头组件。



背景技术:

水龙头也称为水阀,其通常是用来控制水路末端流体流量的开关。水龙头的种类繁多,其广泛用于面盆、浴缸、厨房等区域,主要包括单联式、双联式和三联式结构以及单手柄和双手柄等。其中,双手柄需要分别调节冷水管和热水管的流量来调节水温。

现有的双柄水龙头,其组件结构大多复杂且零部件繁多,安装不便,而且制造成本高,无法在满足流路变化时实现合理布置,因此,现有的双柄水龙头实际上在结构效果上和制造成本上仍有待改进。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新颖且使用效果良好、节约成本的水龙头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水龙头组件,借此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

为了完成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龙头组件,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均具有流体出口;阀芯,所述阀芯分别容纳在所述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内;中间本体,所述中间本体呈T 形构造,所述中间本体具有第一端口和同轴对向设置的两个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布置在两个所述第二端口之间且在垂直于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端口的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中间本体位于所述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之间,所述第二端口分别与所述流体出口接合并且所述中间本体与所述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流体连通;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第一端口并与所述第一端口流体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一体成型有水嘴。

优选地,所述水龙头组件还包括壳件,所述壳件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底板,所述上壳体、下壳体和底板共同限定出腔体以容纳所述中间本体。

优选地,所述上壳体内布置有肋板,所述肋板对应设置在所述连接管具有水嘴的一侧并被构造成将所述连接管限位在其中以避免所述连接管在所述上壳体中的轴向移动和/或径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肋板被构造成具有供所述连接管穿过且与所述连接管过盈配合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肋板被构造成允许所述连接管卡接在所述肋板上以限定所述肋板的轴向移动和/或径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对应所述肋板沿轴向设有槽道,所述连接管通过将所述肋板插接至所述槽道中被限位。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在其径向延伸出片状凸出部,所述上壳体对应所述片状凸出部设有具有内腔的柱状连接部,所述片状凸出部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可与用于连接所述连接部的销或螺钉配合而将所述连接管固定至所述上壳体内。

优选地,所述上壳体包括对应所述第一阀体的位置设置的供所述第一阀体部分穿过的第一孔,以及对应所述第二阀体的位置设置的供所述第二阀体部分穿过的第二孔,所述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均在各自的阀体靠近中部的位置沿径向设有接合部,所述接合部构造成齿状,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的周缘沿轴向延伸出配合部,所述配合部构造成与所述接合部形状和尺寸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接合部对称地设置有可将螺钉限位在其中的两个卡槽,所述卡槽是沿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阀体或所述第二阀体的径向在所述接合部上凹入而形成的,所述配合部对应所述卡槽设有柱形腔,所述柱形腔设有内螺纹以与所述螺钉配合将对应的所述第一阀体或第二阀体与所述上壳体进行相对固定。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一端口通过卡扣和卡孔配合连接或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的一部分将会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申请后显见的,另一部分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描述。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龙头组件的分解图;

图2为中间本体与上壳体的立体图;

图3为图2局部分解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图5为图3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龙头组件的示例性方案。提供附图是为了呈现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但附图不必按具体实施方案的尺寸绘制,并且某些特征可被放大、移除或局剖以更好地示出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附图中的部分构件可在不影响技术效果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位置调整。在说明书中出现的短语“在附图中”或类似用语不必参考所有的附图或示例。

在下文中被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例如“内”、“外”、“上”、“下”和其它方向性术语将被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且指正常观看附图时所涉及的那些方向。除非另有指明,否则本说明书所述方向性术语基本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常规方向。

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一个”、“第二”、“第二个”及其类似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性,而是用于将一个零部件与其它零部件区分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龙头组件,如图1至5所示,该水龙头组件包括:第一阀体10、第二阀体11、阀芯12、中间本体13以及连接管14。其中,第一阀体10和第二阀体11分别具有流体出口100,阀芯12分别容纳在第一阀体10和第二阀体11内,第一阀体10或第二阀体11通过与阀芯12的配合实现对流体的方向控制、压力控制或流量控制,第一阀体10 和第二阀体11可分别用于控制冷流体和热流体,对应第一阀体10和第二阀体11还分别设有控制把手,通过调节控制把手实现对流体的相对控制。其中,中间本体13被构造为T形,中间本体13具有第一端口130和两个共轴且相对设置的第二端口132,两个第二端口132即是沿“T”的横线方向布置的,第一端口130布置在两个第二端口132之间且在垂直于连接两个第二端口132的轴线方向延伸,即第一端口130是沿“T”的竖线方向布置的,中间本体13布置在第一阀体10和第二阀体11之间用以连接第一阀体10和第二阀体11。其中,中间本体13的各个第二端口132分别与所对应的阀体的流体出口100接合(在此,具体接合方式可采用密封性较好的螺纹连接,当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也可使用其它接合方式,另外,为了实现更好的密封,也可安装密封件,如垫片或垫圈等),并且中间本体13与第一阀体10和第二阀体11流体连通,连接管14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至第一端口130并与第一端口130流体连通,比如,使连接管14和第一端口130通过卡扣和卡孔进行连接或者使二者通过螺纹进行连接等,这样的连接方式便于连接管14的安装、维修和更换,该连接管14优选构造成非挠性连接管,具体选择为硬质管,如此下文构造在连接管上的槽道142和凸出部144才可在制造时实现一体加工成型在连接管上,而不需要制造额外的具有上述结构的接头,而且还可进一步加强连接管与下文中的上壳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连接管14的另一端一体成型有水嘴140用于将流体导出供用户使用,具体地,该水嘴140可配合安装有起泡器,该起泡器可采用易于拆卸的方式安装在结合至水嘴140处,通过采用起泡器,可以提高流体的冲刷力,同时提高水流冲洗的舒适度,改善水流飞溅的问题,提供良好的用户体检,而且可以减少用水量,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参见图2,其中,水龙头组件1还包括壳件15,壳件15包括上壳体 150、下壳体157和底板158,上壳体150、下壳体157和底板158共同限定出腔体以容纳中间本体13。上壳体150和下壳体157配合用于将连接管 14和第一端口130容纳在二者形成的空腔中,底板158和上壳体150的其余部分配合用于将中间本体13的其余部分容纳在二者形成的空腔中,底板158对应各个阀体设有容置孔供各个阀体部分穿过所述容置孔进行安装,壳件15对水龙头组件1起到保护作用并对其进行限位、保证其安装的稳定性、使用的良好体验感。

为了使中间本体13有效且稳定与上壳体150保持配合,替代或另外地,其中一个实施例在上壳体150内布置有肋板151,肋板151在平行于阀体的轴线上延伸布置,该肋板151的设置用于对连接管14进行限位,具体的,该肋板151对应设置在连接管14具有水嘴140的一侧,而且该肋板 151被构造成可对连接管14进行限位而避免连接管14在上壳体150中发生轴向移动和/或径向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肋板151可具体被构造成在其上贯通有通孔,该通孔的形状和尺寸配合于连接管14,具体地,该通孔在连接管14穿过其中时可与连接管14实现过盈配合,这样连接管14无法在该通孔的轴向上前后移动,同时在径向上也被限位。

可选地或替换地,肋板151也可以被构造成使连接管14卡在其上来限位连接管14,其中一种设置方式如下:肋板151上设有容纳连接管14 的开孔,而连接管14对应肋板151在平行于阀体轴向的方向上设置槽道 142,肋板151的开孔边缘与槽道142插接配合,连接管14通过将肋板151 插接至槽道142中被限位而使连接管14可稳定地保持在上壳体150内。

为了进一步增强连接管14与上壳体150的相对固定程度,连接管14 还在其径向方向(大致平行于中间本体13的“T”的横线方向)延伸形成了片状凸出部144,上壳体150对应该片状凸出部144在肋板151靠近阀体的一侧设置了柱状连接部152,该柱状连接部152具有内腔,片状凸出部144具有开口1440,开口1440大致沿平行于阀体的轴线的方向布置,开口1440可与用于连接连接部152的连接件(比如销或螺钉)配合而将连接管14固定至上壳体150内。

继续参见图2,上壳体150还包括第一孔153和第二孔154,其中,第一孔153对应第一阀体10的位置设置,其用于供第一阀体10部分穿过上壳体150,第二孔154对应第二阀体11的位置设置,其用于供第二阀体 11部分穿过上壳体150,第一阀体10和第二阀体11均在各自的阀体靠近中部的位置上沿径向设有接合部102,该接合部102构造成齿状(比如,凸起和凹槽交替相接),第一孔153和第二孔154的周缘沿轴向延伸出配合部155,配合部155构造成与接合部102形状和/或尺寸相匹配,比如配合部155是沿轴向构造而成的与接合部102配合的另一齿状结构(比如,凹槽和凸起交替相接,并且其凹槽可用来容纳接合部102的在径向上延伸的凸起,而其凸起可卡入接合部102的凹槽内,从而实现第一阀体10或第二阀体11与上壳体150的配合以限制上壳体150的转动)。

结合图2和图3,为了进一步限制各个阀体相对于上壳体150的轴向移动,接合部102上还对称地设置了可将螺钉限位在其中的两个卡槽1020,卡槽1020是沿相对应的第一阀体10或第二阀体11的径向在接合部102 上凹入而形成的,上壳体150上的配合部155在对应卡槽1020的位置处设有柱形腔1550,柱形腔1550设有内螺纹以与螺钉配合将对应的第一阀体10或第二阀体11与上壳体150进行相对固定。除此之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可能够认识到,也可采用其它能够实现阀体相对于上壳体150 轴向固定的连接方式,比如以定位销替代螺钉,柱形腔1550的内孔设定为销孔或采用卡接等方式。

虽然仅用有限量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容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公开的这样的实施例。相反,可通过合并任何数量的此前未描述的变化、改变、替代或等同装置来修改本实用新型,但是这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相当。此外,虽然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个不同实施例,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面可仅包括实施例中的一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被视为受前述说明的限制,但仅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制。

附图标记列表

1水龙头组件

10第一阀体 144凸出部

100流体出口 1440开口

102接合部 15壳件

1020卡槽 150上壳体

11第二阀体 151肋板

12阀芯 152连接部

13中间本体 153第一孔

130第一端口 154第二孔

132第二端口 155配合部

14连接管 1550柱形腔

140水嘴 157下壳体

142槽道 158底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