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快速就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9905发布日期:2018-09-25 19:11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顶管法施工过程中管道就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管道快速就位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道路被频繁开挖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一项非开挖施工技术——顶管施工技术,不需开挖地面,并且能够穿越公路、铁路、河道、湖泊、建筑物、以及各种地下管线等,解决了市政施工难题,而且,顶管施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已越来越普及,已运用到给排水、煤气、电力、通信等管道的施工。

顶管法施工就是在工作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一节管子完成顶入土层之后,再下第二节管子继续顶进。其原理是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坑内穿过土层一直推进到接收坑内吊起。管道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埋设在两坑之间。

为了保证管道下井过程中不被外力破损,常规作业方法为汽车吊吊运管道,缓慢下井,搁放至顶管轨道上,由于机械操作过程慢,且就位调整相对困难,整个管道下井环节费时费力,同时无法有效保证管道的完整性。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管道快速就位装置,能够弥补传统顶管施工过程中管道下井慢、调整难、结构安全保障不完善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装置的施工方法。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管道快速就位装置,包括用于放置管道的接收装置,定位并限制所述接收装置高度的限位装置以及位于所述接收装置底部的缓冲装置;

所述接收装置为顶部开口的槽状结构,槽底的截面为与管道形状匹配的弧形,管道置于所述接收装置的槽内;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钩和限位钩咬合钢板,所述限位钩安装在所述接收装置上靠近顶管进口侧的端部,所述限位钩咬合钢板安装在顶管入口底部的围护体上,所述限位钩和限位钩咬合钢板相咬合确定所述接收装置与顶管入口之间的相对高度、并限制所述接收装置向上位移;所述缓冲装置固定在顶管工作坑的坑底,弹性支撑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施加向上位移的驱动力。

进一步地,为了使所述限位钩更好的实现上述功能,所述限位钩通过扭转弹簧穿放在限位钩固定装置上,所述限位钩在所述扭转弹簧带动下维持向顶管入口方向运动的趋势,所述限位钩固定装置固定在限位钩钢垫板上,所述限位钩钢垫板焊接在所述接收装置的端部。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所述限位钩咬合钢板的稳定性,所述限位钩咬合钢板通过咬合钢垫板固定在顶管入口底部的围护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装置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顶管工作坑的坑底。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装置与所述固定装置之间还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为放置在调节平台上的液压调节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装置为固定在缓冲平台上的弹簧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为铺设在顶管工作坑坑底的若干组工字钢;所述调节平台固定在所述工字钢上。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装置的槽内均匀喷洒膨润土润滑物。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管道快速就位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其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下管准备工作,在接收装置的槽内均匀喷洒膨润土润滑物;

(2)下管前期,采用汽车吊吊运管道至接收装置的上方,管道底部至接收装置距离在设计允许数据范围内,且管道水平向位置在接收装置设计数值允许范围内;

(3)在下管过程中,管道脱钩下落,缓冲装置缓冲管道下落时的冲击力;在首次下管时,限位钩与限位钩咬合钢板紧贴但不咬合,调节接收装置的标高,使接收装置的槽状结构的位置与顶管入口的位置相对应;

(4)后续下管时,在管道下落时冲击力的作用下,限位钩与限位钩咬合钢板咬合;缓冲装置驱动接收装置向上回弹,限位钩与限位钩咬合钢板配合将接收装置限制在首次下管时设定的位置上,管道的位置与顶管入口位置对应,直接进行顶管作业。

进一步,步骤(3)中,通过液压调节装置来调节接收装置的标高。

进一步,步骤(4)中,在接收装置被限位后,根据缓冲装置的变形量,通过液压调节装置调节接收装置的标高,释放所述缓冲装置的形变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实用新型在下管过程中,在接收装置的槽内放置管道,通过限位钩和限位钩咬合钢板相咬合来限制接收装置的位移,使接收装置的槽状结构的位置与顶管入口的位置相对应,并且通过缓冲装置缓冲管道下落过程中的冲击力,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使接收装置始终固定在设计的位置上,从而起到限位作用;在限位钩和限位钩咬合钢板相咬合之后,调节接收装置的标高之后的后续下管过程中,不需要再次调节接收装置的相对位置,进而提高下管的效率,而缓冲装置能够减少管道下落过程中的冲击力,能够缓冲冲击力所造成的管道的裂缝,保证管道的完整性以及减少了相应人工及机械使用费用。

(2)本实用新型在后续下管过程中,充分考虑缓冲装置中弹簧组的承载能力,根据弹簧组的压缩量,对接收装置的标高进行调节,使弹簧组在正常的伸缩范围内,增加弹簧组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保证在长时间顶管作业的安全。

(3)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放置管道的接收装置,结合缓冲装置和调节装置,可有效提高管道下井就位的自动化程度,在保障管道不被破损以及接收装置标高调节精确度的情况下,大大减少管道下井时间,避免因下管过程中使管道出现细微裂缝造成后期使用过程中的渗水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接收装置;2-缓冲平台;3-液压调节装置;4-调节平台;5-工字钢;6-弹簧组;7-膨润土润滑物;8-钢筋混凝土基础;9-扭转弹簧;10-限位钩固定装置;11-限位钩;12-限位钩钢垫板;13-限位钩咬合钢板;14-咬合钢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一种管道快速就位装置,根据附图1和图2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放置管道的接收装置1,定位并限制接收装置1高度的限位装置以及位于接收装置1底部的缓冲装置。

接收装置1为顶部开口的槽状结构,槽底的截面为与管道形状匹配的弧形,管道置于接收装置1的槽内。

限位装置包括限位钩11和限位钩咬合钢板13,限位钩11安装在接收装置1上靠近顶管进口侧的端部,限位钩11通过扭转弹簧9穿放在限位钩固定装置10上,限位钩11在扭转弹簧9带动下维持向顶管入口方向运动的趋势,限位钩固定装置10固定在限位钩钢垫板12上,限位钩钢垫板12焊接在接收装置1的端部;限位钩咬合钢板13安装在顶管入口底部的围护体上,限位钩咬合钢板13通过咬合钢垫板14固定在顶管入口底部的围护体上;限位钩11和限位钩咬合钢板13相咬合确定接收装置1与顶管入口之间的相对高度、并限制接收装置1向上位移。

缓冲装置为固定在缓冲平台上的弹簧组6,弹簧组6的底部设置液压调节装置3,液压调节装置3放置在调节平台4上,调节平台4通过工字钢5固定在顶管工作坑的坑底。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道快速就位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固定装置的安装:调节顶管工作坑的坑底钢筋混凝土基础的硬化高度,在钢筋混凝土基础上铺设轨道支撑工字钢5,在工字钢5的上方焊接调节平台4;

(2)缓冲装置的安装:在调节平台4上放置液压调节装置3,在液压调节平台3上放置缓冲平台2,缓冲弹簧组6固定在缓冲平台2上。

(3)接收装置的安装:接收装置1固定在缓冲弹簧组6上。

(4)限位装置的安装:限位钩钢垫板12焊接在接收装置1的端部,限位钩固定装置10焊接在限位钩钢垫板12上,限位钩11和扭转弹簧9穿放在限位钩固定装置10上;咬合钢垫板14焊接在在顶管入口底部的围护体上,限位钩咬合钢板13焊接在咬合钢垫板14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道快速就位装置的施工方法,其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下管准备工作,在接收装置的槽内均匀喷洒膨润土润滑物;

(2)下管前期,采用汽车吊吊运管道至接收装置的上方,管道底部至接收装置距离在设计允许数据范围内,且管道水平向位置在接收装置设计数值允许范围内;

(3)在下管过程中,管道脱钩下落,缓冲装置缓冲管道下落时的冲击力;在首次下管时,限位钩与限位钩咬合钢板紧贴但不咬合,通过液压调节装置来调节接收装置的标高,使接收装置的槽状结构的位置与顶管入口的位置相对应;

(4)后续下管时,在管道下落时冲击力的作用下,限位钩与限位钩咬合钢板咬合,缓冲装置驱动接收装置向上回弹,限位钩与限位钩咬合钢板配合将接收装置限制在首次下管时设定的位置上,管道的位置与顶管入口位置对应,直接进行顶管作业。

综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