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消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1025发布日期:2018-11-13 20:47阅读:12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消能装置,属于水利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叉管主要分为钢筋混泥土叉管和钢叉管,随着国内外水利行业的大力发展,管道作为输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巨型化和超巨型化,其设计理论,计算方法,施工技术均得到很大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管道的设计就面临更大的挑战,而叉管是管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分流或者合流,叉管部分因其水流流态复杂,能量损失巨大,且叉管部位受力条件较差,所处位置又比较靠近厂房,其安全性十分重要。所以为了保护整个输水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必须对叉管部位采取保护措施,不能因叉管损坏而影响整个系统运作。本专利由国家基金项目(6492-20150072)资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管道中叉管部位消能的一种管道消能装置,解决了在流量较大的叉管中合流时,流态变化,能量释放引起的管道以及管道周围建筑物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道消能装置,包括滚筒、支管;所述支管穿过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滚筒的上下两端,得到支管与滚筒的结合体,将3个以上的支管与滚筒的结合体按等距离的方式竖直固定在叉管与主管的交汇处,形成防冲墙,且固定在交汇处的结合体的滚筒的中心呈弧形排列。

所述滚筒由聚氨酯复合材料制成。

所述支管与滚筒的上下两端的连接处设有防滑卡环。

所述主管上设有固定支管的卡槽。

所述支管的材料为不锈钢。

所述3个以上的支管与滚筒的结合体按等距离的方式竖直固定在叉管与主管的交汇处,形成防冲墙,防冲墙规模,包括支管数量,以及每根支管安装的滚筒的数量、大小可根据具体主管和叉管内部尺寸和流量大小确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管道中的水流经过由聚氨酯复合材料滚筒和不锈钢支管组成的防冲墙时,水流的冲击推力使聚氨酯复合材料滚筒滚动,水流的动能和势能很大一部分转化为滚筒旋转的动能和摩擦产生的热能,使湍急的水流趋于平稳,此外滚筒与支管组成的防冲墙呈流线型的布置,将水流平稳导入下游管道,大大减小了水流交汇对叉管及其周围建筑物处产生的损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经济实用,适用于流量较大,流态复杂,能量交换大的管道合流处。

(2)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在叉管部位水流汇合时,流态发生变化,释放巨大能量,导致叉管及其周围建筑物受损甚至破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滚筒采用聚氨酯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耐生物老化、耐磨性能好、机械强度大、耐候性好、耐油性好等一系列优点,且价格适中,更加耐用,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管道消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管道消能装置的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管道消能装置的侧面图;

图中各标号:1-滚筒、2-支管、3-叉管、4-主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管道消能装置,包括滚筒1和支管2;所述支管2穿过所述一个滚筒1的上下两端,得到支管2与滚筒1的结合体,且支管2与滚筒1的上下两端的连接处设有防滑卡环,共设置6个结合体,滚筒1由聚氨酯复合材料制成,支管2为不锈钢材料,滚筒1的直径范围从50cm到25cm按比例变小,依次为50cm、45cm、40cm、35cm、30cm、25cm,叉管3中水流的入射角度为45°,叉管3的外壁与第一个滚筒中心的连线与主管4成45°,第一个滚筒中心与第二个滚筒中心的连线与主管4成36°,依次到最后两个滚筒中心的连线与主管4平行,使得固定在交汇处的结合体的滚筒1的中心呈弧形排列,将6个结合体按等距离的方式竖直固定在叉管3与主管4的交汇处,所述主管4上设有固定支管2的卡槽,两个滚筒间距为100cm。

所述6个支管2与滚筒1的结合体在叉管3与主管4的交汇处,形成防冲墙,当叉管3中的水流汇合时正好经过防冲墙,水流的能量转化为滚筒的旋转动能还有摩擦热能消散,将大部分的能量减少。

实施例2:本实施例结构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每根支管2依次穿过两个滚筒1,得到结合体。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