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出式龙头水路切换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0720发布日期:2018-11-13 20:42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出式龙头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拉出式龙头水路切换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水龙头都是设定为固定式,其具有龙头本体、一个或更对水流控制阀及一个或更多的控制手柄。在此种情况下,出水是被控制在一个固定点上,或者旋转龙头在其阈值的水平范围内出水。为方便水龙头的灵活使用,便出现了拉出式龙头,其是在固定式水龙头的出水管上接设一软管连接此拉出龙头,实现龙头可在较大范围内灵活使用的功能。

目前,拉出式龙头已不局限于一种出水状态,有气泡水、花洒水等多功能水的切换。现有拉出式龙头的按钮切换一般可实现两种功能的切换,若要实现更多功能的切换则需要更多的按钮来实现。也就是说,拉出式龙头具有多于两种切换功能时,需要设置多个按钮,每一按钮对应一套切换机构,占用空间大,对龙头小型化的设置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出式龙头水路切换控制机构,其可通过一个按钮实现两种以上功能水切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拉出式龙头水路切换控制机构,其包括外壳、接头、分水体、出水面板和水路切换组件,其中,接头、分水体和出水面板设置在外壳内,并且三者依次连接;外壳为一前后贯通的壳体,其侧壁上设有一配合孔;所述接头内设有一横向主水道以及一纵向设置的第一阀室,该第一阀室与主水道连通;所述分水体内设有一纵向设置的第二阀室以及三个出水腔,三个出水腔分别为第一出水腔、第二出水腔和第三出水腔,所述第一出水腔和第二出水腔通过第二阀室与主水道连通,第三出水腔直接与主水道连通;所述分水体上设有按钮支架,该按钮支架位于第一阀室和第二阀室之间;所述出水面板上设有三个出水区域,三个出水区域分别与三个出水腔对应,三个出水区域上设有相同或不同的出水孔;

所述水路切换组件包括暂停阀、主切换阀、副切换阀和翘板按钮,所述翘板按钮中部铰接在按钮支架上,并位于外壳的配合孔中;所述暂停阀设置在第一阀室内,并与翘板按钮的一端活动配合,用于导通或截断主水道;所述主切换阀设置在第二阀室内,并与翘板按钮的另一端活动配合,用于选择性地连通主水道与第一出水腔和第二出水腔;所述翘板按钮与主切换阀的一端设有一悬臂,第三出水腔内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三阀室,所述副切换阀设置在该出水腔的第三阀室内,并与翘板按钮的悬臂活动配合,用于导通或截断该出水腔与出水区域的连接。

所述第一阀室侧壁上设有连通主水道和第一阀室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暂停阀包括阀轴、阀盖和弹性件,所述阀盖盖合在第一阀室上,所述阀轴活动穿设在第一阀室中,其一端通过弹性件连接第一阀室底部,另一端穿过阀盖后与翘板按钮接触;所述阀轴上设有可密封第一阀室进水口或出水口的凸缘。

所述分水体上还设有第一分水道和第二分水道,所述第二阀室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第一分水口和第二分水口,该第二阀室通过进水口与主水道连通,通过第一分水口与第一分水道连通,通过第二分水口与第二分水道连通;第一分水道与第一出水腔连通,第二分水道与第二出水腔连通。

所述主切换阀包括阀轴、阀芯、定位座和两弹性件,所述定位座盖合在第二阀室上,所述阀芯活动穿设在第二阀室中一端连接翘板按钮,另一端则连接阀芯两弹性件中的一个弹性件连接在翘板按钮和定位座之间;另一弹性件则连接在阀芯和第二阀室底部之间;所述阀芯用来选择性地密封第二阀室的第一分水口和第二分水口,在阀芯内设有可供阀轴连接阀芯的一端上下移动的预留腔室。

所述副切换阀包括阀轴和弹性件,所述阀轴活动穿设在第三阀室中,其一端通过弹性件与第三阀室侧壁或出水面板连接,另一端延伸出第三阀室,并与翘板按钮的悬臂配合。

所述副切换阀的阀轴与翘板按钮的悬臂活动配合的一端设有倾斜面,相应地,所述翘板按钮的悬臂的端面为倾斜面。

所述第三阀室前后贯通,其设有前端口和后端口,第三阀室的后端口连接出水面板;在该第三阀室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并通过该进水口与第三出水腔连通;所述副切换阀的阀轴上设有两凸缘,其中一凸缘靠近前端口设置,用于密封前端口,另一凸缘靠近后端口设置,用于密封后端口。

所述第三阀室和出水面板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该连接管一端连接第三阀室的后端口,另一端连接出水面板的一个出水区域。

所述第三腔室内设有一阀座,该阀座上设有一固定台,其通过该固定台固定在第三腔室内,所述第三阀室形成于阀座内。

所述出水面板上的三个出水区域分别第一出水区域、第二出水区域和第三出水区域,所述第一出水区域上设有气泡出水孔,所述出水面板对应该第一出水区域的位置出设有起泡器;所述第二出水区域上设有花洒出水孔,所述第三出水区域上设有强水出水孔。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水路切换组件设置在接头和分水体上,从而实现水路的切换。具体地,水路切换组件包括暂停阀、主切换阀、副切换阀以及控制暂停阀、主切换阀、副切换阀的翘板按钮,该出水龙头初始状态下为出水面板上的第一出水区域出水,当翘板按钮配合主切换阀时,可实现出水面板上的第二出水区域出水,而翘板按钮同时配合主切换阀和副切换阀时,可实现出水面板上的第二出水区域和第三出水区域同时出水;当翘板按钮配合暂停阀时,可实现龙头的暂停出水功能以及复位功能。而且本实用新型将副切换阀采用横置的方式可以缩小龙头的体积。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单按钮实现三种出水方式的切换,同时具有暂停功能和复位功能,而且产品体积小、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分水体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副切换阀的阀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初始状态(气泡水)下的水流流向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花洒水和强水同时出水时的水流流向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花洒出水时的水流流向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暂停出水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拉出式龙头水路切换控制机构,其包括外壳1、接头2、分水体3、出水面板4和水路切换组件,其中,接头2、分水体3和出水面板4设置在外壳1内,并且三者依次连接;而水路切换组件设置在接头2和分水体3上,从而实现水路的切换。

上述外壳1为一前后贯通的壳体,其侧壁上设有一配合孔11。而接头2设置在外壳1内,其一端连接外部进水管路,另一端连接分水体3。接头2内形成一主水道21,接头2内设有纵向设置的第一阀室22,该第一阀室22设有一开口,且其侧壁上设有连通主水道21和第一阀室22的进水口22和出水口222。

上述分水体3设置在外壳1内,其一端与接头2连接,另一端则与出水面板4连接。在分水体3内设有纵向设置的第二阀室31、两分水道以及三个出水腔,分水体3上设有按钮支架37,该按钮支架37设置在第一阀室21和第二阀室31之间;而第二阀室31设置在靠近接头2的位置处,该第二阀室31设有一开口,且其侧壁上设有一进水口311和两分水口,第二阀室31通过进水口311与主水道21连通,通过两分水口分别与两分水道连通。两分水口分别为第一分水口312和第二分水口313,两分水道分别为第一分水道32和第二分水道33,其中,第一分水道32通过第一分水口312与第二阀室31相连通,第二分水道33通过第二分水口313与第二阀室31连通。三个腔室分别为第一出水腔34、第二出水出水腔35和第三出水出水腔36,其中,第一出水腔34通过进水口341与第一分水道32相连通,第二出水腔35通过进水口351与第二分水道相连通,第三出水腔36通过进水口361直接与接头2的主水道21连通。

上述出水面板4上设有三个出水区域,三个出水区域上设有相同或者不同的出水孔。三个出水区域分别与三个出水腔相对应。

上述水路切换组件包括暂停阀、主切换阀、副切换阀和翘板按钮54,其中,暂停阀设置在接头2的第一阀室22上,主切换阀设置在分水体3的第二阀室31内,副切换阀设置在分水体3的第三出水腔内,而翘板按钮54连接在按钮支架37上,并位于外壳1的配合孔11处,翘板按钮54一端与暂停阀连接,另一端与主切换阀连接以及与副切换阀活动配合。

上述暂停阀设置在接头2的第一阀室22内,其包括阀轴511、阀盖512和弹性件513。其中,阀轴511活动穿设在第一阀室22中,阀盖512盖合在第一阀室22的开口上,阀轴511一端通过弹性件513连接于第一阀室22的底部,另一端穿过阀盖512与翘板按钮54接触。在阀轴511外周设有一凸缘5111,该凸缘5111可密封在第一阀室22的进水口221或出水口222,从而阻断主水道,停止该出水龙头的出水。为了保证密封性,可以在该凸缘5111上形成一凹槽,用来放置密封圈。

上述主切换阀设置在分水体3的第二阀室31内,其包括定位座523、阀轴521、阀芯522和两弹性件,其中,阀轴521活动穿设在第二阀室31中,而定位座523设置在第二阀室31的开口处,阀轴511的一端连接在翘板按钮54上,另一端则连接阀芯522。而其中一弹性件524设置在翘板按钮54和定位座531之间,该弹性件524一端连接翘板按钮54,另一端连接定位座523。另一弹性件525则连接在阀芯522和第二阀室31底部之间,该弹性件525一端连接阀芯522,另一端连接在第二阀室31底部。阀芯522用来选择性地密封第二阀室31的第一分水口312和第二分水口313,且在阀芯522内设有预留腔室5221,阀轴521连接阀芯522的一端可在该预留腔室5221内上下移动。

副切换阀设置在第三出水腔36内,其包括阀座531、阀轴532、弹性件533和连接管534,其中,阀座531上设有一固定台5311,该固定台5311上设有一固定孔,螺钉穿过该固定孔与第三出水腔36侧壁锁紧,从而将阀座531固定在第三出水腔36内,当然,该阀座531也可以与分水体3为一体结构而直接成型于第三出水腔36内。该阀座531内形成横向设置的第三阀室5312,该第三阀室5312设有前端口5314和后端口5315,在第三阀室5312的侧壁上设有一进水口5313,第三阀室5312通过该进水口5313与第三出水腔36连通。连接管534连接于阀座531的后端口5315,使得连接管534内部与阀座531内的第三阀室5312连通,同时该连接管534连接出水面板4。当然,该连接管534也可以直接成型于出水面板4上,从而与出水面板4一体设计。阀轴532穿设在阀座531的第三阀室5312内,其一端通过弹性件533连接连接管534,另一端伸出第三阀室5312的前端口5314后与翘板按钮54活动配合。在该阀轴532外周设有两个凸缘,其中一个凸缘5321用于密封前端口,防止第三阀室5312的进水口5313与前端口5314连通,另一个凸缘5322选择性地密封第三阀室5312的后端口5315,使第三阀室5312与连接管534内部连通或断开。为了保证密封效果,凸缘上可以形成一凹槽,用来放置密封圈。

上述翘板按钮54中部铰接在分水体3的按钮支架37上,使得翘板按钮54可以以其与按钮支架37的铰接点为支点进行左右按压。该翘板按钮54一端位于在暂停阀的阀轴511上端,并与该阀轴511接触,另一端则连接主切换阀的阀轴521,该翘板按钮54的连接主切换阀的一端设有与副切换阀的阀轴532活动配合的悬臂541,该悬臂541的端面为倾斜面,相应地,副切换阀的阀轴532与翘板按钮54活动配合的一端为也设置为倾斜面。

在本实施例中,拉出式龙头具有三种出水方式,即气泡水出水、花洒水出水以及花洒水和强水同时出水。具体地,控制面板4的三个出水区域分别为第一出水区域41、第二出水区域42、第三出水区域43,其上分别设有气泡出水孔、花洒出水孔和强水出水孔,在控制面板4对应气泡出水孔的位置出设有一起泡器44。分水体3的第一出水腔34与第一出水区域41连通,第二出水腔35与第二出水区域42连通,第三出水腔36经由第三阀室和连接管与第三出水区域连通。

如图6所示,初始状态下,暂停阀的阀轴511在弹性件513的作用下被顶持到第一阀室22的上部,第一阀室22的进水口221和出水口222连通,即接头2内的主水道21处于导通状态;副切换阀的阀轴532在弹性件533的作用下,阀轴532上的凸缘5322密封在第三阀室5312的后端口;而主切换阀的阀轴521在弹性件524的作用下向定位座523方向移动,从而封住第二分水口313,而第一分水口312与第二阀室31的进水口311连通,即接头2内的主水道21经由第二阀室31与第一分水道32连通。这样,水流进接头2的主水道21内,经由第一阀室22、第二阀室31后进入第一分水道32,然后通过进水口341进入第一出水腔34,最后,水流在起泡器44的作用下从出水面板4的第一出水区域41的气泡出水孔流出;主水道21内的水流也会从进水口361进入第三出水腔,但由于副切换阀截断了第三出水腔36与第三水区域43的连接,所以水流无法从第三出水区域43流出。

如图7所示,当向主切换阀方向持续按压翘板按钮54时,暂停阀保持在初始状态,主水道21处于导通状态;主切换阀连接在翘板按钮54和定位座523之间的弹性件压缩,同时,主切换阀的阀轴521向第二阀室31底部移动,从而带动阀芯522离开第二分水口323,并密封在第一分水口312上,从而阻截了主水道21与第一分水道32的连通,打开了第二分水道33;此时,翘板按钮54的悬臂541向下顶开副切换阀的阀轴532,使得阀轴532上的凸缘5322离开第三阀室5312的后端口5315,使得第三出水腔36经由第三阀室5312和连接管534与出水面板4的第三出水区域43连通。此时,水流进入接头2的主水道21,经由第一阀室22、第二阀室31后进入第二分水道33,然后进入第二出水腔35,并经由出水面板4的第二出水区域42的花洒出水孔流出;同时,主水道21内的水流经由进水口361进入第三出水腔36,由于副切换阀打开了第三出水腔36与第三水区域43的连接,第三出水腔36中的水流经由第三阀室5312侧壁上的进水孔5313进入第三阀室5312,然后经由连接管534后从出水面板4的第三出水区域43的强水出水孔流出。也就是说,在该状态下,出水面板4上的花洒出水孔和强水出水孔同时出水。

如图8所示,当向主切换阀方向按压翘板按钮54后松开时,暂停阀保持在初始状态,接头2内的主流道21导通;翘板按钮54的悬臂542离开副切换阀的阀轴532,阀轴532失去顶持力,且在弹性件533的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阀轴533的凸缘5322封闭在第三阀室5312的后端口5315上,也就意味着第三出水腔36与出水面板4的第三出水区域43的强水出水孔被截断;而主切换阀设置在翘板按钮54与定位座523之间的弹性件524回复到初始状态,从而将阀轴521向上移动,而阀芯522在水压的作用下位置保持不变,因为阀芯522内设有预留腔室5221,阀轴521在向上移动过程中,阀轴521的下端由预留腔室5221的底部移动到上部,并不会将阀芯522向上拉起,所以此时,第二分水道33和主水道21仍保持连通。此时,水流进入接头2的主水道21内,经由第一阀室22和第二阀室31进入第二分水道33内,然后进入第二出水腔35中,最后从出水面板4的第二出水区域42的花洒出水孔流出。此时,主水道21内的水流也会从进水口361进入第三出水腔,但由于副切换阀截断了第三出水腔36与第三水区域43的连接,所以水流无法从第三出水区域43流出。

如图9所示,当向暂停阀方向持续按压翘板按钮54时,暂停阀的阀轴511受到向下的压力向下移动,此时,阀轴511上的凸缘5111密封在第一阀室22的进水口221处,从而阻断主水道21与第一阀室22的连接;副切换阀处于初始状态;翘板按钮54一端向下按压暂停阀时,另一端会向上摆动,从而带动主切换阀的阀轴521继续向上移动,从而带动阀芯522移动至第二分水口313处,从而密封在第二分水口313处,此时第一分水口312打开,第一分水道32和主水道21连通。但是此时在暂停阀的作用下,第一阀室22封闭,主水道21的水流无法流向第一分水道32,出水面板4上的出水孔均不出水。

当向暂停阀方向按压翘板按钮54并松开时,暂停阀关闭并马上再次打开,主切换阀的阀轴521先上升,带动阀芯522向上移动至第二分水口313;然后在弹性件524的作用下,阀轴521下降,但因为阀芯522内设有预留腔室5221,所以阀芯522并没有被压下。此时,第二分水道33与主水道21被截断,而第一分水道32与主水道21连通,气泡出水孔出水,整个系统恢复到初始状态。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仅通过一个按钮就可以实现三种出水功能以及暂停功能的切换。在使用时,正常情况下为气泡出水孔孔出水,若需要暂停出水,只需将翘板按钮向暂停阀方向持续按压即可;若需要有较大的出水水流,只需将翘板按钮向主切换阀方向持续按压即可;若需要花洒水,只需将翘板按钮向主切换阀放下,然后松开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