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插管装置及一种修复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5722发布日期:2018-11-16 21:27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管道修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穿插管装置及一种修复管组。



背景技术:

管道输送流体具有成本低、安全等优点,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流体输送方式。但由于管道大都埋于地下,会受到输送介质、土壤、地下水以及杂散电流的腐蚀,腐蚀会导致管壁变薄,甚至穿孔泄漏,最终使管道失效,这时就需要开挖进行修复,或者重新铺设。全线开挖费时费力,据统计,中国每年因旧管线开挖工程占总体开挖工程的三分之一。

因此,如何降低管道修复的难度,降低劳动强度,节约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穿插管装置,用于地下管道的修复,以降低修复难度,降低劳动强度,节约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穿插管装置,包括:

放管机,用于释放柔性复合管,所述放管机设置于穿衬作业坑的上方;

牵引机,所述牵引机设置于牵引作业坑的上方,所述牵引机牵引所述柔性复合管的一端,使所述柔性复合管插入原管道中,替代所述原管道,所述原管道位于所述穿衬作业坑与所述牵引作业坑之间。

优选地,所述牵引机通过牵引线与所述柔性复合管的一端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设置于所述穿衬作业坑上方,所述柔性复合管压置于所述第一导向轮上,所述第二导向轮设置于所述穿衬作业坑内,所述第二导向轮压置于所述柔性复合管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轮和所述第二导向轮均为可转动的导向轮。

优选地,还包括第三导向轮和第四导向轮,所述第三导向轮设置于所述牵引作业坑的上方,所述第四导向轮设置于所述牵引作业坑内,所述牵引线压置于所述第三导向轮上,所述第四导向轮压置于所述牵引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三导向轮和所述第四导向轮均为可转动的导向轮。

一种修复管组,包括原管道,还包括插设于所述原管道内的修复管,所述修复管为柔性复合管。

优选地,所述修复管从内到外依次包括内芯管层、增强层、抗拉层、外保护层。

优选地,所述修复管的外径比所述原管道的外径小8-12mm。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在原管道出现泄漏需要修复时,在待修复的原管道的两侧挖穿衬作业坑和牵引作业坑。之后将放管机放置于穿衬作业坑的上方。将牵引机设置在牵引作业坑的上方。放管机用于释放柔性复合管,牵引机牵引柔性复合管的一端,使柔性复合管穿入原管道内,替代原管道,最后将柔性复合管的两端连接于总管道中。本实用新型将柔性复合管插入待修复的原管道中即可完成对原管道的修复,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全线开挖工程,本实用新型中的穿插管装置大大降低了修复难度,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穿插管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其中,1为放管机、2为柔性复合管、3为原管道、4为穿衬作业坑、5为牵引作业坑、6为牵引机、7为牵引线、81为第一导向轮、82为第二导向轮、83为第三导向轮、84为第四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穿插管装置,用于地下管道的修复,以降低修复难度,降低劳动强度,节约成本。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穿插管装置包括:放管机1和牵引机6。放管机1用于释放柔性复合管2。牵引机6用于牵引柔性复合管2的一端,从而使柔性复合管2插设入待修复的原管道3中。

在原管道3出现泄漏需要修复时,在待修复的原管道3的两侧挖穿衬作业坑4和牵引作业坑5。之后将放管机1放置于穿衬作业坑4的上方。将牵引机6设置在牵引作业坑5的上方。放管机1用于释放柔性复合管2,牵引机6牵引柔性复合管2的一端,使柔性复合管2穿入原管道3内,替代原管道3,最后将柔性复合管2的两端连接于总管道中。本实用新型将柔性复合管2插入待修复的原管道3中即可完成对原管道3的修复,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全线开挖工程,本实用新型中的穿插管装置大大降低了修复难度,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成本。

牵引机6具体是通过牵引线7来牵引柔性复合管2的。牵引线7的一头与柔性复合管2连接,另一头与牵引机6连接。为了确保柔性复合管2能够顺利地进入到待修复的原管道3中,可以增设第一导向轮81、第二导向轮82、第三导向轮83以及第四导向轮84。第一导向轮81设置于穿衬作业坑4的上方,位于放管机1的旁边。第二导向轮82位于穿衬作业坑4内。柔性复合管2压置于第一导向轮81上。第二导向轮82压置于柔性复合管2上。第三导向轮83设置在牵引作业坑5的上方。第四导向轮84设置于牵引作业坑5内。牵引线7压置于第三导向轮83上。第四导向轮84压置于牵引线7上。第三导向轮83和第四导向轮84对牵引线7形成的约束力间接作用在柔性复合管2上,促使柔性复合管2顺利地进入原管道3中。

为了减少摩擦力,确保插管的顺畅性,将第一导向轮81、第二导向轮82、第三导向轮83、第四导向轮84均设置为可转动的导向轮。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修复管组,包括原管道3和修复管。修复管插设于原管道3内,替代原管道3。该修复管为柔性复合管2。

具体地,柔性复合管2包括内芯管层、增强层、抗拉层、外保护层。

内芯管层:原材料为高分子聚合物经过配方,通过螺杆挤出机挤出冷却成型,控制配方和挤出工艺,使内芯管表面光滑、无裂纹、不渗漏、防腐、寿命长等特点。

增强层:原材料为工业涤纶长丝,分2层缠绕,相邻两层缠绕方向相反。

抗拉层:原材料为镀锌钢丝绳,对称轴向顺直铺设,铺设根数根据拉力需要灵活设计。

外包覆层:原材料为经调配高分子聚合物,加热挤出冷却成型,具有耐磨、抗紫外线、防腐、平整光滑等特点。

为了便于修复管的插入,同时又避免修复后管径变的过小,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限定修复管的外径比原管道3的外径小8-12mm。

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