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涂塑管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1590发布日期:2019-01-02 21:49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涂塑管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塑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进型涂塑管连接件。



背景技术:

现阶段涂塑管普遍使用在暖通技术领域,涂塑管之间的连接方式大多都是采用法兰盘连接,或者焊接的方式,通过法兰盘连接需要安装法兰盘工艺复杂而且现场连接繁琐,而且长时间使用会产生漏水的现象,焊接的方式不仅麻烦,一旦焊点脱落就会产生漏水现象,后期维护麻烦。

另外,现阶段的具有保温效果的涂塑管使用的保温层都是在钢管的外部,由于保温层的硬度差,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从而导致保温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涂塑管连接繁琐、容易漏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方式简单,具有保温效果而且能有效防止漏水现象的涂塑管连接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型涂塑管连接件,包括涂塑管,涂塑管内设有钢管,还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外侧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内侧设有能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相互扣住的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所述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钢管内侧设有第一环氧树脂层,所述第一环氧树脂层与钢管之间设有保温层;所述钢管外侧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外设有第二环氧树脂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涂塑管本体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设有垫圈。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是由酚醛泡沫制成的,厚度为5mm至20mm。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层是玻璃纤维制成的,厚度为1mm至10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氧树脂层和第二环氧树脂层的厚度均为0.2mm至1mm。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连接件通过环形凹槽相互扣住的方式来连接涂塑管,大大简化了连接工艺,另外,由于是通过凹槽扣住的方式连接,增加了连接处的承压能力,使得内部的水压很对连接处产生冲击效果,有效的减小的漏水的风险,保证的了设备的稳定运行;另外,该涂塑管通过将保温层设置在钢管内侧,使得保温层不易被外界因素破坏,保温效果稳定,另外在保温层上设置环氧树脂层不仅能起到保护的作用,而且能够防腐蚀,更加的保证了保温的稳定性;钢管外侧设置玻璃纤维层增加了涂塑管强度,高效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接部横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涂塑管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涂塑管连接件,包括第一涂塑管本体3和第二涂塑管本体5,还包括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第一连接部外侧设有第一环形凹槽6,通过螺纹与第一涂塑管本体3连接。

第二连接部2内侧设有第二环形凹槽7。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之间设有垫圈4。

如图2所示,第二连接部2包括上固定件201和下固定件202,两侧都设有两个通孔203和204,通过螺栓连接。

使用时,现将第一连接部1连接到第一涂塑管本体上,然后将第二连接部2的上固定件201和下固定件202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涂塑管本体5上,参照图3,当连接涂塑管时,将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连接到涂塑管后,第一环形凹槽6与第二环形凹槽7相互扣住实现连接的效果,另外,由于连接处采用了凹槽的连接方式,它的承压效果比一般的法兰盘连接更好,而且由于采用了垫圈4,所以,能够有效的防止漏水现象,该连接件结构简单,连接方式也简单,能够有效的防止漏水现象。

如图4所示,涂塑管3和另外一根涂塑管5是同样材质制成的,都包括钢管101,钢管101内侧设有第一环氧树脂层102,第一环氧树脂层102与钢管101之间设有保温层103;保温层103是由厚度为5mm至20mm的酚醛泡沫制成的,本实施例中采用厚度为10mm的酚醛泡沫,将酚醛泡沫通过热熔胶粘剂复合在钢管内壁上,然后在在酚醛泡沫的外侧涂上一层0.5mm厚的环氧树脂。将保温层设在钢管内侧,使得保温层不易被外界因素破坏,保温效果稳定,另外在保温层上设置环氧树脂层不仅能起到保护的作用,而且能够防腐蚀,

另外,在钢管101外侧设有保护层104,保护层104外设有第二环氧树脂层105。其中,保护层104是玻璃纤维制成的,厚度为1mm至10mm。本实施例中采用5mm,该玻璃纤维通过热熔胶粘剂复合在钢管外壁上,能够起到增强钢管强度,保护钢管的效果;第二环氧树脂层的厚度为0.5mm,涂在玻璃纤维层的外表面,起到防腐蚀的作用。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