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校园广播终端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2890发布日期:2018-11-02 22:22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校园广播终端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广播系统是每个学校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之一,尽管近几年来视频技术和网络技术在飞速的发展,但广播系统仍以它的实用性、经济性、便捷性被各类学校所应用。我国现有的各类学校基本上都有公共广播系统,它主要用于各种公共场合,如举行全校的活动、通知、升国旗、课间操、播送课间音乐、表扬先进、召开全校大会等。

广播系统包括信号输入设备、变频调制器、发射器以及广播终端。以往,广播终端直接安装于校园的建筑墙面上,但这样容易被玩闹的学生不小心弄坏,防盗性能也较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于教室等建筑范围内的广播终端的安装,越来越多的学校选择将广播终端嵌入式安装在天花板上。但这使得广播终端拆卸不容易,造成广播终端的维修与更换变得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校园广播终端的安装结构,具有方便拆装广播终端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校园广播终端的安装结构,包括广播终端,还包括设置在天花板上的安装架,所述广播终端相对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安装架内对应固定孔处设置有插接杆,所述安装架设置有驱动插接杆滑移插接固定孔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把安装架固定安装在天花板上,然后将广播终端放入安装架中;向驱动组件施加外力,使驱动组件带动插接杆向固定孔插接固定,从而将广播终端安装在安装架上。本实用新型安装和拆卸方便,使得广播终端的维修与更换更加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杆为齿条,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对应插接杆设置的多组传动部,所述传动部包括第一齿轮以及转轴,所述转轴穿设第一齿轮中心,且转轴转动承载于安装架,所述插接杆与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驱动转轴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部驱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与之啮合的插接杆插接或脱离固定孔,以使广播终端来达到安装与拆卸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二齿轮、滑动杆、驱动杆以及滑槽;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同轴设置,所述滑动杆为齿条,所述滑动杆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滑槽设置在安装架下表面,所述驱动杆连接在滑动杆下表面,所述驱动杆穿过滑槽延伸出安装架下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驱动杆施加外力,驱动杆带动滑动杆沿滑槽移动,滑动杆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从而驱动插接杆插接或脱离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广播终端同侧设置有两个固定孔,所述安装架对应广播终端同侧设置有两个插接杆,所述传动部对应插接杆设置四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组传动部分别驱动四个插接杆插接或脱离固定孔,这样的设置,增加了广播终端的安装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部设置一组,所述驱动部与其中一组传动部相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同轴设置;四组所述传动部均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同轴设置,四个所述第三齿轮外侧套设有齿带,所述齿带与四个第三齿轮均啮合,所述第三齿轮的半径大于第一齿轮的半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部驱动与之连接的第一齿轮转动,驱动该插接杆插接于固定孔,同时,套设于四个第三齿轮之间的齿带将驱动力分别传递至四个第三齿轮,进而驱动多个插接杆插接于对应的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孔与其正对侧的固定孔位于同一直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的设置使广播终端的安装不用分别前后端,使安装更加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的长度小于滑动杆的长度,且当驱动杆滑移到滑槽两端时,滑动杆仍与第二齿轮相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的长度小于滑动杆的长度,限制了滑动杆与第二齿轮的啮合长度,这防止了由于操作失误而使滑动杆与第二齿轮脱离啮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杆的下表面嵌入设置有滚珠,所述滚珠有四分之一凸出插接杆下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珠的设置将插接杆与固定孔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化成了滚珠与固定孔之间的滚动摩擦,减小了摩擦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先把安装架固定安装在天花板上,然后将广播终端放入安装架中;向驱动组件施加外力,使驱动组件带动插接杆向固定孔插接固定,从而将广播终端安装在安装架上。本实用新型安装和拆卸方便,使得广播终端的维修与更换更加方便快捷;

其二,四组传动部分别驱动四个插接杆插接或脱离固定孔,这样的设置,增加了广播终端的安装稳定性;

其三,驱动部驱动与之连接的第一齿轮转动,驱动该插接杆插接于固定孔,同时,套设于四个第三齿轮之间的齿带将驱动力分别传递至四个第三齿轮,进而驱动多个插接杆插接于对应的固定孔。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与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驱动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驱动部与部分传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中驱动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中驱动部与部分传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广播终端;12、安装架;13、固定孔;14、插接杆;21、第一齿轮;22、转轴;31、第二齿轮;32、滑动杆;33、驱动杆;34、滑槽;41、第三齿轮;42、齿带;5、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一种校园广播终端的安装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广播终端11,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天花板上的安装架12,安装架12的下表面与天花板的下表面齐平,使整体外观更加美观。广播终端11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孔13,安装架12内对应固定孔13两侧设置有插接杆14,安装架12设置有驱动插接杆14滑移插接固定孔13的驱动组件。

如图1所示,先将安装架12固定安装在天花板上,然后将广播终端11放入安装架12中,然后向驱动组件施加外力,使驱动组件带动插接杆14向固定孔13插接固定,从而将广播终端11安装在安装架12上。本实施例安装与拆卸方便,使得广播终端11的维修与更换更加方便快捷。

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插接杆14为齿条,安装架12同侧设置有两个齿条,广播终端11同侧对应设置有两个固定孔13。结合图2,驱动组件包括传动部和驱动部,每个插接杆14对应设置一组传动部,每组传动部设置一组驱动部,本实施例设置有四个插接杆14。

如图3所示,传动部包括第一齿轮21以及转轴22,转轴22穿设于第一齿轮21中心,且转轴22转动承载与安装架12(参考图1),插接杆14与对应的第一齿轮21相啮合。驱动部包括第二齿轮31、滑动杆32、驱动杆33以及滑槽34,第二齿轮31与对应的第一齿轮21同轴设置,滑动杆32为齿条,滑动杆32与对应的第二齿轮31相啮合,滑槽34设置在安装架12(参考图1)下表面,驱动杆33连接在滑动杆32下表面,驱动杆33穿过滑槽34延伸出安装架12下表面。

如图1和图3所示,驱动杆33带动滑动杆32沿滑槽34滑移,从而带动与滑槽34对应的第二齿轮31转动,从而带动与该第二齿轮31同轴设置的第一齿轮21转动,该第一齿轮21驱动对应的插接杆14插接或脱离对应的固定孔13。安装架12与广播终端11同侧分别设置两组插接杆14与固定孔13,这增加了广播终端11安装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固定孔13与其正对侧设置的固定孔13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样的设置使广播终端11的安装不用分别前后端,使安装更加方便快捷。

如图1和图3所示,进一步的,滑槽34的长度小于滑动杆32的长度,且当驱动杆33滑移至滑槽34两端时,滑动杆32均仍与第二齿轮31相啮合。

如图1和图3所示,滑槽34的长度小于滑动杆32的长度,限制了滑动杆32与第二齿轮31的啮合长度,这防止了由于操作失误而使滑动杆32与第二齿轮31脱离啮合。

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插接杆14的下表面嵌入设置有滚珠5,滚珠5有四分之一凸出插接杆14下表面。滚珠5的设置将插接杆14与固定孔13(参考图1)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化成了滚珠5与固定孔13(参考图1)之间的滚动摩擦,减小了摩擦力,使得插接杆14的插接更加顺畅。

安装过程:先把安装架12固定安装在天花板上,然后将广播终端11放入安装架12中,分别向四个驱动杆33施加外力,驱动杆33带动滑动杆32沿滑槽34移动,滑动杆32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齿轮3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21转动,从而驱动四个插接杆14插接或脱离固定孔13,从而完成广播终端11的安装和拆卸。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4所示,驱动部设置一组,驱动部与其中一组的传动部相连接。结合图5,四组传动部均设置有第三齿轮41,第三齿轮41与第一齿轮21同轴设置,四个所述第三齿轮41外侧套设有齿带42,所述齿带42与四个第三齿轮41均啮合。

如图1和图5所示,驱动部驱动与之连接的第一齿轮21转动,驱动该插接杆14插接于固定孔13,同时,套设于四个第三齿轮41之间的齿带42将驱动力分别传递至四个第三齿轮41,进而驱动多个插接杆41插接于对应的固定孔13。

如图1和图5所示,由于一组驱动部同时驱动四个插接杆14插接固定孔13,所以插接杆14的运动趋势必须相同,所以四个插接杆14均需位于对应第一齿轮21的左侧或是右侧;一侧的两组传动部之间的距离比另一侧的两组传动部之间的距离远,所以为了固定孔13与其正对侧的固定孔13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三齿轮41的半径大于第一齿轮21的半径。这样的设置使广播终端11的安装不用分别前后端,使安装更加方便快捷。

工作过程:先把安装架12固定安装在天花板上,然后将广播终端11放入安装架12中,向驱动杆33施加外力,驱动杆33带动滑动杆32沿滑槽34移动,滑动杆32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齿轮3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21转动,第一齿轮21在带动与之啮合的插接杆14插接固定孔13。第二齿轮31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三齿轮41转动,从而带动与第三齿轮41啮合齿带42转动,从而同时驱动四个插接杆14插接固定孔13。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