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B五层阻氧聚丁烯冷热水管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0214发布日期:2018-11-20 19:21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PB五层阻氧聚丁烯冷热水管材。



背景技术:

PB五层阻氧聚丁烯管材为高分子惰性聚合物,属于有机化工材料类的高科技产品,具有很高的耐温性、持久性、化学稳定性和可塑性,寿命长,可达50-100年,并且有能长期耐老化特点,为世界上最尖端的化学材料之一。

然而PB五层阻氧聚丁烯冷热水管材在实际的使用中,容易发生由于缺乏保护容易导致管材的弯曲折断从而能影响PB五层阻氧聚丁冷热水烯管材的正常使用,并且其保温效果不好,PB五层阻氧聚丁冷热水烯管材的表面光滑,在使用的时候容易滑落,传统的PB五层阻氧聚丁冷热水烯管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正常使用需求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PB五层阻氧聚丁烯冷热水管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PB五层阻氧聚丁烯冷热水管材:包括外管、中管和内管,所述外管上连接设有通过焊接固定支撑直条,所述外管上在相隔的支撑直条之间连接设有通过展架固定的弧形保护块,所述中管在外管的内侧,所述中管和外管之间的腔体内设有起到保护的中管和保温作用的保温层,所述中管和内管之间的腔体内设有硅橡胶,所述硅橡胶具有很高的弹性并且水的最高温度和水的最低温度都不会对硅橡胶带来影响,所述外管下端还连接设有底盖,所述底盖在远离外管一端的内侧设有螺纹,方便通过法兰连接,所述外管上在支撑直条和弧形保护块所形成的区域内连接有通过粘接固定的金属箔,所述弧形保护块上在远离外管一侧设有起到增大摩擦力作用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方便耐用,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抗弯曲能力,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表面的具有较大的摩擦力,不容易滑落。

作为改进,所述外管上设有的支撑直条的数量是六个,所述支撑直条在外管上是环形阵列。

作为改进,所述弧形保护块上设有的凹槽的数量是三个。

作为改进,所述内管的材质是PB五层阻氧聚丁烯材质,外管的材质是PVC。

作为改进,所述外管的壁的厚度和内管的壁的厚度相等,所述中管的壁的厚度小于外管的壁的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PB五层阻氧聚丁烯冷热水管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PB五层阻氧聚丁烯冷热水管材使的前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PB五层阻氧聚丁烯冷热水管材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PB五层阻氧聚丁烯冷热水管材的仰视图。

如图所示:1、外管,2、中管,3、内管,4、支撑直条,5、弧形保护块,6、保温层,7、硅橡胶,8、底盖,9、金属箔,10、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PB五层阻氧聚丁烯冷热水管材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一种PB五层阻氧聚丁烯冷热水管材,包括外管1、中管2和内管3,所述外管1上连接设有通过焊接固定支撑直条4,所述外管1上在相隔的支撑直条4之间连接设有通过展架固定的弧形保护块5,所述中管2在外管1的内侧,所述中管2和外管1之间的腔体内设有起到保护的中管2和保温作用的保温层6,所述中管2和内管3之间的腔体内设有硅橡胶7,所述硅橡胶7具有很高的弹性并且水的最高温度和水的最低温度都不会对硅橡胶7带来影响,所述外管1下端还连接设有底盖8,所述底盖8在远离外管1一端的内侧设有螺纹,方便通过法兰连接,所述外管1上在支撑直条4和弧形保护块5所形成的区域内连接有通过粘接固定的金属箔9,所述弧形保护块5上在远离外管1一侧设有起到增大摩擦力作用的凹槽10。

所述外管1上设有的支撑直条4的数量是六个,所述支撑直条4在外管1上是环形阵列。所述弧形保护块5上设有的凹槽10的数量是三个。

所述内管3的材质是PB五层阻氧聚丁烯材质,外管1的材质是PVC。

所述外管1的壁的厚度和内管3的壁的厚度相等,所述中管2的壁的厚度小于外管1的壁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结构简单,方便耐用,外管的材质是PVC,价格便宜,具有耐酸碱的性能,并且起到对内部的保护的作用,在外管和中管内设有保温层,保温层首先起到保温的作用,其次保温层具有一定的弹性,具有一定的对中管的保护的作用,内管的材质是PB五层阻氧聚丁烯,具有很高的耐温性、持久性、化学稳定性和可塑性,寿命长的特点,中管和内管之间设有硅橡胶,硅橡胶具有弹性,具有耐热性和耐寒性,起到对内管的保护的作用,外管上设有的支撑直条和弧形保护块起到对外管的保护的作用,同时,弧形保护块上设有凹槽,起到增大摩擦力的作用,金属箔起到保温的作用,底盖下端的内部设有螺纹起到连接的作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