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通径陶瓷暗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0641发布日期:2018-11-13 20:40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暗阀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通径陶瓷暗阀。



背景技术:

现有对于家装管道安装系统,对于控制管道开闭的阀门主要是一些外露的球阀结构,不仅影响美观,而且由于管道是埋入式安装的而球阀外露也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目前较好的解决方案是采用埋入式的暗阀结构也就是,阀体是随着管道安装进入墙体内的,以提高管道系统的使用安全性和美观度。但由于暗阀安装位置比较隐秘,在施工时存在浇筑面不平整的问题。

传统的装饰盖通过螺纹转动来实现上下运动,用于遮蔽浇筑面上的安装孔;但是如倾斜的浇筑面,对于螺纹转动来实现上下运动的传统设计方案来说,是无法完全遮蔽的;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传统螺纹连接的方式,将装饰盖和手轮弹簧连接,利用弹簧的弹力,使得装饰盖和浇筑面最大面积的贴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结构简单、装饰盖贴合浇筑面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全通径陶瓷暗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阀芯、阀杆、装饰盖以及手轮;所述阀芯位于阀体内,且阀杆连接阀芯和手轮;所述装饰盖套设在阀杆上,且装饰盖的上端位于手轮和阀杆之间的空腔内;所述装饰盖和手轮之间连接设置有弹簧,且弹簧位于手轮和阀杆之间的空腔内;所述弹簧相对于阀杆平行设置,或相对于阀杆由上而下向外倾斜。

作为优选:所述装饰盖相对于弹簧设置有弹簧座一,所述手轮相对于弹簧设置有弹簧座二。

作为优选:所述弹簧座一和装饰盖的上端顶面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弹簧座二和所述手轮的底面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弹簧座二内设置有缓冲垫和限位片,所述缓冲垫位于弹簧座二的内侧底部,所述限位片位于弹簧座二的侧壁上,用于卡接弹簧,保证在拆卸手轮时弹簧不会乱窜。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片的部分和所述弹簧座二连接固定,且所述限位片为一波浪状片体。

作为优选:所述手轮的底部中央设置有连接口,且连接口和阀杆螺纹连接,且所述连接口为一个由上而下尺寸逐渐减小的圆台形,所述装饰盖的内侧设置有弹性圈,且弹性圈的内径大于连接口的最小外径,小于连接口的最大外径。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传统螺纹连接的方式,将装饰盖和手轮弹簧连接,利用弹簧的弹力,使得装饰盖和浇筑面最大面积的贴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全通径陶瓷暗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弹簧座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阀体;2、阀芯;3、阀杆;4、装饰盖;41、弹簧座一;42、弹性圈;5、手轮;51、弹簧座二;511、缓冲垫;512、限位片;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到图3所示:

一种全通径陶瓷暗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阀芯2、阀杆3、装饰盖4以及手轮5;所述阀芯2位于阀体1内,且阀杆3连接阀芯2和手轮5;所述装饰盖4套设在阀杆3上,且装饰盖4的上端位于手轮5和阀杆3之间的空腔内;所述装饰盖4和手轮5之间连接设置有弹簧6,且弹簧6位于手轮5和阀杆4之间的空腔内;所述弹簧6相对于阀杆3平行设置,或相对于阀杆3由上而下向外倾斜。

所述装饰盖4相对于弹簧设置有弹簧座一41,所述手轮5相对于弹簧6设置有弹簧座二51。

所述弹簧座一41和装饰盖4的上端顶面固定连接。

所述弹簧座二51和所述手轮5的底面固定连接。

所述弹簧座二51内设置有缓冲垫511和限位片512,所述缓冲垫511位于弹簧座二51的内侧底部,所述限位片512位于弹簧座51二的侧壁上,用于卡接弹簧6,保证在拆卸手轮5时弹簧6不会乱窜。

所述限位片512的部分和所述弹簧座二51连接固定,且所述限位片512为一波浪状片体。

所述手轮5的底部中央设置有连接口,且连接口和阀杆3螺纹连接,且所述连接口为一个由上而下尺寸逐渐减小的圆台形,所述装饰盖4的内侧设置有弹性圈,且弹性圈的内径大于连接口的最小外径,小于连接口的最大外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文中所有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的描述仅仅便于理解,并非是对产品实际使用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