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温度按压阀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6462发布日期:2019-03-19 20:54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温度按压阀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阀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温度按压阀芯。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申请号为201510339057.9的按压式控制可调阀结构复杂,生产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可调节温度按压阀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节温度按压阀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按压件、转动件、传动件、弹簧、上阀体、下阀体、外壳体、密封圈、动瓷片、静瓷片、温度调节片、底片、底座、密封垫;所述按压件上有导向凸、尖齿;所述转动件上有转动凸,所述转动凸的上端有尖角部,下端有推动部;所述传动件的上部有传动部,中部有密封槽,下部有传动轴,所述传动部上有斜面;所述上阀体上有内腔、导向槽、第一斜台、第二斜台;所述下阀体上有传动腔、密封腔、阀芯腔、内出水口;所述外壳体上有下阀体腔、外出水口;所述动瓷片上有上通水孔,所述静瓷片上有下通水孔,所述温度调节片上有第一进水孔、第二进水孔,所述底片上有第一进水孔、第二进水孔;所述底座上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其中,所述内出水口与所述阀芯腔相通;

所述按压件在所述内腔中且上端伸出所述内腔,所述导向凸在所述导向槽中,所述转动件在所述按压件下面,所述传动件在所述下阀体中,且所述传动部在所述传动腔中,所述密封槽在所述密封腔中,所述传动轴在所述阀芯腔中,所述动瓷片在所述阀芯腔中且与所述传动轴联动,所述静瓷片在所述动瓷片下面且与所述下阀体固定,所述温度调节片在所述静瓷片下面且与所述下阀体固定,所述下阀体在所述下阀体腔中,所述底片在所述下阀体下面且与所述外壳体固定,所述底座在所述底片下面且与所述外壳体固定,所述密封垫在所述底座下面,所述密封圈在所述密封槽中,所述弹簧在所述转动件与所述传动件之间,所述上阀体与所述下阀体固定;其中,所述下阀体可相对于所述外壳体转动,所述内出水口与所述外出水口相通;其中,当所述温度调节片上的所述第一进水孔与所述底片上的所述第一进水孔相对时,所述温度调节片上的所述第二进水孔与所述底片上的所述第二进水孔错位不相通;其中,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孔相通,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孔相通;

下按所述按压件使所述转动件向下移动,所述弹簧压缩,所述推动部顶住所述传动部的所述斜面的上端部使所述传动件转动,从而使所述传动轴带动所述动瓷片转动,所述推动部下移到所述斜面的下端部时,所述上通水孔与所述下通水孔相对,所述下通水孔开启,所述转动凸滑出所述导向槽,由于所述尖齿、所述弹簧、所述尖角部的作用所述转动件沿着所述第一斜台发生转动且同时上移到所述第一斜台底部,所述弹簧伸展,所述推动部转到所述传动部的所述斜面的上端部的上方;

再次下按所述按压件使所述转动件再次向下移动,所述弹簧压缩,所述推动部顶住所述传动部的所述斜面的上端部使所述传动件再次转动,从而使所述传动轴带动所述动瓷片再次转动,所述推动部下移到所述斜面的下端部时,所述上通水孔与所述下通水孔错位,所述下通水孔关闭,由于所述尖齿、所述弹簧、所述尖角部的作用所述转动件再次发生转动,所述尖角部沿着所述第二斜台转动到所述导向槽,所述转动凸滑回所述导向槽中,所述弹簧伸展,所述推动部转到所述传动部的所述斜面的上端部的上方;可以进行下一次的按压;

转动所述按压件使所述上阀体与所述下阀体一起转动,也使所述温度调节片相对于所述底片转动,从而可调节所述温度调节片上的所述第一进水孔与所述底片上的所述第一进水孔的相对开度,也即可调节所述温度调节片上的所述第二进水孔与所述底片上的所述第二进水孔的相对开度,也即调节温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温度按压阀芯的改进,其进一步的特征是:所述动瓷片上有4个上通水孔,所述静瓷片上有4个下通水孔;所述导向槽有4条,所述第一斜台有4个,所述第二斜台有4个,所述推动部有4个,所述传动部有4个,所述按压件每一次的按压使所述传动件转动45度,也即使所述传动轴带动所述动瓷片转动45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按压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动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传动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上阀体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动瓷片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静瓷片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温度调节片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底片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壳体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下阀体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下阀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按压件1上有导向凸2、尖齿3;

参阅图2,转动件4上有转动凸5,转动凸5的上端有尖角部6,下端有推动部7;

参阅图3,传动件8的上部有传动部9,中部有密封槽10,下部有传动轴11,传动部9上有斜面12;

参阅图4,上阀体13上有内腔14、导向槽15、第一斜台16、第二斜台17;

参阅图5,动瓷片18上有上通水孔19;

参阅图6,静瓷片20上有下通水孔21;

参阅图7,温度调节片22上有第一进水孔23、第二进水孔24;

参阅图8,底片25上有第一进水孔23、第二进水孔24;

参阅图9,外壳体26上有下阀体腔27、外出水口28;

参阅图10,底座29上有第一进水口30、第二进水口31;

参阅图11、图12,下阀体32上有传动腔33、密封腔34、阀芯腔35、内出水口36;其中,内出水口36与阀芯腔35相通;

其中,动瓷片18上有4个上通水孔19,静瓷片20上有4个下通水孔21;上阀体13上有4条导向槽15,4个第一斜台16,4个第二斜台17;转动件4上有4个推动部7,传动件8上有4个传动部9;

参阅图1至图13,按压件1在内腔14中且上端伸出内腔14,导向凸2在导向槽15中,转动件4在按压件1下面,传动件8在下阀体32中,且传动部9在传动腔33中,密封槽10在密封腔34中,传动轴11在阀芯腔35中,动瓷片18在阀芯腔35中且与传动轴11联动,静瓷片20在动瓷片18下面且与下阀体32固定,温度调节片22在静瓷片20下面且与下阀体32固定,下阀体32在下阀体腔27中,底片25在下阀体32下面且与外壳体26固定,底座29在底片25下面且与外壳体26固定,密封垫39在底座29下面,密封圈38在密封槽10中,弹簧37在转动件4与传动件8之间,上阀体13与下阀体32固定;其中,下阀体32可相对于外壳体26转动,内出水口36与外出水口28相通;其中,当温度调节片22上的第一进水孔23与底片25上的第一进水孔23相对时,温度调节片22上的第二进水孔24与底片25上的第二进水孔24错位不相通;其中,第一进水口30与第一进水孔23相通,第二进水口31与第二进水孔24相通;

下按按压件1使转动件4向下移动,弹簧37压缩,推动部7顶住传动部9的斜面12的上端部使传动件8转动,从而使传动轴11带动动瓷片18转动,推动部7下移到斜面12的下端部时,上通水孔19与下通水孔21相对,下通水孔21开启,转动凸5滑出导向槽15,由于尖齿3、弹簧37、尖角部6的作用转动件4沿着第一斜台16发生转动且同时上移到第一斜台16底部,弹簧37伸展,推动部7转到传动部9的斜面12的上端部的上方;

再次下按按压件1使转动件4再次向下移动,弹簧37压缩,推动部7顶住传动部9的斜面12的上端部使传动件8再次转动,从而使传动轴11带动动瓷片18再次转动,推动部7下移到斜面12的下端部时,上通水孔19与下通水孔21错位,下通水孔21关闭,由于尖齿3、弹簧37、尖角部6的作用转动件4再次发生转动,尖角部6沿着第二斜台17转动到导向槽15,转动凸5滑回导向槽15中,弹簧37伸展,推动部7转到传动部9的斜面12的上端部的上方;可以进行下一次的按压;

转动按压件1使上阀体13与下阀体32一起转动,也使温度调节片22相对于底片25转动,从而可调节温度调节片22上的第一进水孔23与底片25上的第一进水孔23的相对开度,也即可调节温度调节片22上的第二进水孔24与底片25上的第二进水孔24的相对开度,也即调节温度。

其中,按压件1每一次的按压使传动件8转动45度,也即使传动轴11带动动瓷片18转动45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