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式拖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0766发布日期:2019-01-13 16:58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桥式拖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拖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式拖链。



背景技术:

对于线路或者气路布局复杂的机械结构,需要通过拖链来安装线管、油管或者是气管,但是现有技术的拖链不便于对线管、油管或者是气管的维修。

此外,现有技术的拖链的盖板一般通过扣接方式进行连接,但是现有技术的盖板安装的结构稳定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桥式拖链,提高拖链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维修的桥式拖链。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桥式拖链,包括多个首尾连接的链节,所述链节包括卡扣、连接板以及对称设于连接板左右侧的两个侧板,相邻链节通过侧板首尾连接,所述连接板和两个侧板围成容纳空间,其特征在于,每个侧板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侧板的第二连接部贴设于相邻链节的第一连接部的外侧;

所述卡扣包括扣板部以及分别设于扣板部两端的旋转部和扣接部,所述旋转部旋转安装于链节的一个侧板上,所述扣接部扣设于链节的另一个侧板的外侧壁上,所述扣板部设有向容纳空间凸出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用于抵靠相邻链节的第一连接部的内侧壁。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扣接部的宽度为L1,所述扣板部的宽度为L2,所述L1=0.3-0.5L2。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扣板部靠近扣接部的一端。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两个侧板分别为左侧板和右侧板,卡扣的旋转部旋转安装于左侧板上,卡扣的扣接部包括弯折段以及设于弯折段下端的内扣块,所述右侧板的外侧壁设有与内扣块相适配的扣接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面设有固定轴,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定位孔,侧板的定位孔旋转安装于与其相邻侧板的固定轴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面设有内陷收容部,所述固定轴设于内陷收容部内,侧板的第二连接部设于相邻侧板的内陷收容部内,以使相邻的两个侧板的表面持平。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边缘设有限位缺口,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限位于限位缺口内的第一卡位凸起。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壁设有第二卡位凸起,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侧壁设有限位内陷区,所述第二卡位凸起被限制于限位内陷区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连接板和两个侧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卡扣来封闭容纳空间,需要安放线缆时,先将卡扣打开,然后将线缆放置于容纳空间内,最后再将卡扣扣在侧板上,此安装结构非常便捷。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拖链时,若需要维修线缆时,只需要将卡扣打开即可,大大提高维修的便捷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在扣板部上设有限位凸起,通过限位凸起用于抵靠相邻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的内侧壁,即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桥式拖链时,相贴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内外侧分别通过限位凸起和扣接部进行位置限制,此时,可以提高拖链结构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桥式拖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桥式拖链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单个链节去除卡扣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实用新型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定。

参见附图1至附图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桥式拖链,包括多个首尾连接的链节,所述链节包括卡扣1、连接板2以及对称设于连接板2左右侧的两个侧板,相邻链节通过侧板首尾连接,所述连接板2和两个侧板围成容纳空间6,线缆等安装于容纳空间6内。其中,所述连接板2和两个侧板为一体成型结构,即所述连接板2和两个侧板为一个整体结构,无需其他连接件,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且便于拆装。

其中,每个侧板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连接部7和第二连接部8,侧板的第二连接部8贴设于相邻链节的第一连接部7的外侧。即相邻的第一连接部7设于第二连接部8的内侧。此外,所述第一连接部7的外侧面优选设有固定轴71,所述第二连接部8上设有定位孔81,侧板的定位孔81旋转安装于与其相邻侧板的固定轴71上,即所述第一连接部7和第二连接部8通过其上设置的固定轴71和定位孔81进行旋转连接。

所述卡扣1包括扣板部11以及分别设于扣板部11两端的旋转部12和扣接部13,所述旋转部12旋转安装于链节的一个侧板上,所述扣接部13扣设于链节的另一个侧板的外侧壁上,所述扣板部11设有向容纳空间6凸出的限位凸起14,所述限位凸起14用于抵靠相邻链节的第一连接部7的内侧壁。所述限位凸起14优选位于扣板部11靠近扣接部13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通过卡扣1来封闭容纳空间6,需要安放线缆时,先将卡扣1打开,然后将线缆放置于容纳空间6内,最后再将卡扣1扣在侧板上,此安装结构非常便捷。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拖链时,若需要维修线缆时,只需要将卡扣1打开即可,大大提高维修的便捷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在扣板部11上设有限位凸起14,通过限位凸起14用于抵靠相邻连接的第一连接部7的内侧壁,即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桥式拖链时,相贴的第一连接部7和第二连接部8的内外侧分别通过限位凸起14和扣接部13进行位置限制,此时,可以提高拖链结构的牢固性。

其中,所述扣接部13的宽度为L1,所述扣板部11的宽度为L2,所述L1=0.3-0.5L2。当扣接部13的宽度处于0.3-0.5的扣板部11的宽度时,便于扣接部13的扣合,且两边凸出的扣板部11还可以提高结构的牢固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两个侧板分别为左侧板4和右侧板5,卡扣1的旋转部12旋转安装于左侧板4上,卡扣1的扣接部13包括弯折段131以及设于弯折段131下端的内扣块132,所述右侧板5的外侧壁设有与内扣块132相适配的扣接槽50。

所述第一连接部7的外侧面设有内陷收容部70,所述固定轴71设于内陷收容部70内,侧板的第二连接部8设于相邻侧板的内陷收容部70内,以使相邻的两个侧板的表面持平,即整个拖链的侧面为一个较为平整的面。通过内陷收容部70可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此外,通过内陷收容部70还可以提高拖链的整体美观性。

需要说明的是,拖链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弯折,为了保证拖链弯折运动时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拖链在所述第一连接部7的外边缘设有限位缺口72,所述第二连接部8设有限位于限位缺口72内的第一卡位凸起82。当相邻链节之间相对旋转时,可以通过第一卡位凸起82和限位缺口72进行相对运动的限制,防止链节之间过度运动,从而提高拖链运动的平稳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7的外侧壁设有第二卡位凸起73,所述第二连接部8的内侧壁设有限位内陷区83,所述第二卡位凸起73被限制于限位内陷区83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加设第二卡位凸起73和限位内陷区83对相邻链节之间的相对运动作进一步地限定,从而进一步提高拖链运动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