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用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9098发布日期:2019-01-08 21:55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综合管廊用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综合管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综合管廊用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是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综合管廊运营需要有相关人员进入管廊现场工作。

现有综合管廊在制作过程中,为了保证对管路的稳定支撑,需要保证各个托臂的支撑面共面,以共同对管路进行支撑,从而在当托臂焊接于立柱上后,无法再对托臂进行调节,进而难以保证对管路的稳定支撑,以及增加了制作调试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能够保证对管路的稳定支撑,以及能够提高综合管廊制作效率的综合管廊用固定支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综合管廊用固定支架,包括立柱及托臂,所述托臂呈L型,所述托臂与所述立柱一体化固定连接,所述托臂上方设置有可与管路接触的支撑板,所述托臂上设置有可带动所述支撑板升降的高度调节组件,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凸轮单元,以及可驱动所述凸轮单元的驱动单元,所述凸轮单元包括凸轮及第一同步轴,所述凸轮为两个,两个所述凸轮分别位于所述托臂的两侧,所述第一同步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凸轮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轮及手柄,所述驱动轮与所述第一同步轴连接以与所述第一同步轴同步转动,所述手柄偏心设置于所述驱动轮上,所述手柄与所述驱动轮固定连接,以带动所述驱动轮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凸轮单元为多组,多组所述凸轮单元间隔设置,所述托臂的顶部开设有条形凹槽,所述凸轮单元还包括第一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的转轴与所述第一同步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二同步轴及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二同步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轮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同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同步轮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同步轮及所述第二同步轮均位于所述条形凹槽的内部,所述第一同步轮与所述第二同步轮之间连接有同步带,所述同步带套接于所述第一同步轮及所述第二同步轮的外部,以使所述第一同步轮及所述第二同步轮同步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凸轮单元为两组。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单元位于两组所述凸轮单元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综合管廊用固定支架通过设置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及所述支撑板,在当所述托臂与所述立柱一体化连接好后,能够实现通过所述高度调节组件调节所述支撑板,以补偿所述托臂定位时的误差,从而保证每个所述托臂均能够对管路进行支撑,同时降低了对托臂定位的要求,进而能够保证对管路的稳定支撑,以及提高了加工制造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综合管廊用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度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综合管廊用固定支架调节后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立柱;2、托臂;3、支撑板;4、高度调节组件;5、凸轮单元;6、驱动单元;7、凸轮;8、第一同步轴;9、驱动轮;10、手柄;11、第一同步轮;12、第二同步轴;13、第二同步轮;14、同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见图1至图3,一种综合管廊用固定支架,包括立柱1及托臂2,所述托臂2呈L型,所述托臂2与所述立柱1一体化固定连接,所述托臂2上方设置有可与管路接触的支撑板3,所述托臂2上设置有可带动所述支撑板3升降的高度调节组件4,所述高度调节组件4包括凸轮单元5,以及可驱动所述凸轮单元5的驱动单元6,所述凸轮单元5包括凸轮7及第一同步轴8,所述凸轮7为两个,两个所述凸轮7分别位于所述托臂2的两侧,所述第一同步轴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凸轮7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单元6包括驱动轮9及手柄10,所述驱动轮9与所述第一同步轴8连接以与所述第一同步轴8同步转动,所述手柄10偏心设置于所述驱动轮9上,所述手柄10与所述驱动轮9固定连接,以带动所述驱动轮9转动。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综合管廊用固定支架通过设置所述高度调节组件4及所述支撑板3,在当所述托臂2与所述立柱1一体化连接好后,能够实现通过所述高度调节组件4调节所述支撑板3,以补偿所述托臂2定位时的误差,从而保证每个所述托臂2均能够对管路进行支撑,同时降低了对托臂2定位的要求,进而能够保证对管路的稳定支撑,以及提高了加工制造的效率。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凸轮单元5为多组,多组所述凸轮单元5间隔设置,所述托臂2的顶部开设有条形凹槽,所述凸轮单元5还包括第一同步轮11,所述第一同步轮11的转轴与所述第一同步轴8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单元6还包括第二同步轴12及第二同步轮13,所述第二同步轴12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轮9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同步轴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同步轮13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同步轮11及所述第二同步轮13均位于所述条形凹槽的内部,所述第一同步轮11与所述第二同步轮13之间连接有同步带14,所述同步带14套接于所述第一同步轮11及所述第二同步轮13的外部,以使所述第一同步轮11及所述第二同步轮13同步转动。

作为优选的,所述凸轮单元5为两组,所述驱动单元6位于两组所述凸轮单元5之间。

针对所述第一同步轮11、所述第二同步轮13及所述同步带14的结构,其可以为:所述同步带14为链条,所述第一同步轮11及所述第二同步轮13均为链轮,以此避免因支撑板3自身的重力而使所述第一同步轮11及所述第二同步轮13反转的现象发生,进而保证了运动传动的稳定性。

另外,所述同步带14还可以为齿形带,此时,所述第一同步轮11及所述第二同步轮13均为齿轮。

本实用新型综合管廊用固定支架的工作过程如下:

在当所述托臂2与所述立柱1固定连接(如焊接)后,通过所述手柄10带动所述驱动轮9转动,继而带动所述凸轮7转动,以升高所述支撑板3的高度,直至使各个所述托臂2的支撑板顶面共面,继而测量所述支撑板3的底面与所述托臂2的顶面之间间隙的距离,继而向所述支撑板3的底面与所述托臂2的顶面之间间隙加塞厚度与间隙距离相等的金属板,以固定所述支撑板3的高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