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门电动装置编码器式行程运动采集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8709发布日期:2018-12-05 19:13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阀门电动装置编码器式行程运动采集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电动装置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阀门电动装置编码器式行程运动采集机构。



背景技术:

通常,驱动阀门启闭的阀门电动装置设置有行程运动采集机构,亦称为开度指示机构,用以提供阀门启闭行程状态的信息和位置。

在已知的公知技术中,一般采用一组齿轮加电位器的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开度指示机构一般由多级齿轮组3、齿轮框架1和电位器2组成。阀门启闭行程状态是通过传动机构的中心轮传递到开度指示机构的多级齿轮组3(一般为4~5级),多级齿轮组3的末级齿轮将运动传递到与其相啮合的电位器齿轮,带动电位器轴转动,现场或远端控制室即可通过电位器2上三个引脚间电阻值的变化实时采集到阀门行程状态。电位器一般为单圈电位器,其有效旋转角度通常为270°。此种结构形式的显著缺点是:

(1)单圈电位器有死档,当出现异常的过行程现象时,极易造成电位器损坏;

(2)多级齿轮组的啮合存在齿隙误差,会影响传递行程状态信号的精度;

(3)电位器传递的是模拟电信号,这与目前阀门主控系统多采用数字控制方式造成不匹配。

(4)该结构体积大,占用空间较大,不便于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门电动装置编码器式行程运动采集机构,它采用编码器作为阀门行程运动采集部件,实现了阀门电动装置的智能化、数字化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阀门电动装置用编码器式行程运动采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码器、孔用挡圈、挡板和行程输出轴,所述编码器固定在箱体上,所述挡板通过孔用挡圈固定在箱体中,所述孔用挡圈安装在箱体的沟槽中,所述行程输出轴的一端通过挡板固定在箱体中,所述编码器中有编码器轴,所述行程输出轴的另一端与编码器轴同轴直连。

上述所述编码器通螺钉固定在箱体上。

上述所述行程输出轴的另一端伸入编码器轴的开口槽中并通过圆柱销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当阀门电动装置运行时,其内部传动机构将行程运动通过行程输出轴传递到编码器,实现了信号的输入并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出。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编码器作为阀门行程运动采集部件,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阀位信息以数字信号向外传送,精度高、稳定性好,实现了阀门电动装置的智能化、数字化控制;

(2)采用编码器后,阀位控制的设定、调整、修改可以在不开电气箱盖的状态下进行,即实现“非侵入”阀位设定、控制;

(3)编码器在动力电源断电后,手动操作时起作用,使阀位信号的变化通过视窗仍可以观察到;

(4)整体体积小,便于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公知技术中行程运动采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涉一种阀门电动装置编码器式行程运动采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齿轮框架,2为电位器,3为多级齿轮组,4为编码器,5为孔用挡圈,6为挡板,7为行程输出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阀门电动装置用编码器式行程运动采集机构(见图2),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码器4、孔用挡圈5、挡板6、行程输出轴7,所述编码器4固定在箱体上,所述挡板6通过孔用挡圈5固定在箱体中,所述孔用挡圈5安装在箱体的沟槽中,所述行程输出轴7的一端通过挡板6固定在箱体中,所述编码器4中有编码器轴,所述行程输出轴7的另一端与编码器轴同轴直连。

上述所述编码器4通螺钉固定在箱体上。

上述所述行程输出轴7的另一端伸入编码器轴的开口槽中并通过圆柱销固定。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当阀门电动装置运行时,其内部传动机构将行程运动通过行程输出轴7传递到编码器4,实现了信号的输入并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