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龙头的便携安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5749发布日期:2018-11-30 19:12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龙头安装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健康龙头的便携安装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卫浴龙头主要是安装靠近墙面的位置,同时受限于水槽下沉的形状,台面下方锁紧龙头的空间很小,大部分水龙头与台盆的固定是采用螺纹连接,依目前螺母与螺杆的锁固操作,螺母必须从螺杆下端开始旋转,不同厚度的台面决定螺杆的有效长度,即决定了锁螺母的长度,安装台面下的空间相当狭小,操作余地极为有限,因此必然会存在锁螺母费时费力的问题,安装效率低,螺纹起始端不易对准等问题,反之拆卸同样存在费时费力的困扰。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龙头台下安装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快速拆装的健康龙头的便携安装机构。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健康龙头的便携安装机构,其包括一管接及一固定组件,管接下部具有外螺纹,固定组件包括由上往下设置的一本体上壳及一本体下壳,本体上壳的中心设有供所述管接的外螺纹穿过的通孔,该本体上壳的底面对应通孔的外周设有一导柱,导柱设有由通孔一侧往外并往下渐扩的第一斜面;所述本体下壳的中心具有供所述管接的外螺纹穿过的通孔,该本体下壳的内圈设有一压紧环,该压紧环至少形成一开口,该压紧环朝向通孔的内周壁设有与所述管接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压紧环的外周壁顶端设有往上渐缩的第二斜面,本体下壳于压紧环的外周设有一供本体上壳的导柱容置的容槽。

较佳的,本体上壳的底部设有至少一限位筋条,限位筋条设于导柱的外周,所述本体下壳的容槽上设有与上壳本体的限位筋条对应配合的限位槽。

较佳的,所述本体上壳上还向下设有至少一弹性导向柱,所述本体下壳的顶端还设有供所述弹性导向柱插设配合的弹性导向孔。

较佳的,所述弹性导向柱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凸柱,两凸柱之间形成一开口,各凸柱朝向开口的内面为平面,各凸柱的外周面呈由上往下渐扩的倾斜弧面,使该弹性导向柱形成由上往下渐扩且具有弹性的结构。

较佳的,所述本体下壳的压紧环设置多个开口将压紧环分割成多个压紧块。

较佳的, 所述本体下壳设有与压紧环间隔设置的下壳体,下壳体间隔设置在压紧环的外周,下壳体的下部与压紧环的下部成型在一起,使下壳体与压紧环之间形成所述容槽。

较佳的,所述本体上壳的顶面形成一挡环,所述限位筋条及导柱的顶端设置在挡环的底面。

较佳的,限位筋条的高度高于所述导柱的高度。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本体上壳与本体下壳的配合实现固定组件与管接的快速组装固定,利用本体上壳的第一斜面与本体下壳的第二斜面相互挤压或者分离,使本体下壳的压紧环内缩或者复位,从而与管接的外螺纹咬合或者松开,实现管接与固定组件的快速拆装,进而实现龙头阀体的快速拆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本体上壳的仰视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动作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动作图二。

图5为图4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完成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完成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拆卸动作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拆卸动作另一方向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易安装结构100 管接1 外螺纹11

固定组件2 本体上壳21 通孔211

限位筋条212 挡环213 导柱214

第一斜面215 弹性导向柱216 凸柱217

开口218 本体下壳22 通孔221

压紧环222 开口223 内螺纹224

第二斜面225 下壳体226 容槽227

限位槽228 弹性导向孔229 台面200

安装孔20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9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健康龙头的便携安装机构100,其包括一管接1及一固定组件2。

管接1的上部装设在台面200上与龙头阀体(图中未示意)配合,台面200上具有一安装孔201,管接1的下部具有外螺纹11,该管接1的下部穿过台面200的安装孔201与固定组件2配合。

固定组件2包括由上往下设置的一本体上壳21及一本体下壳22。

本体上壳21的中心设有供所述管接1穿过的通孔211,本体上壳21的底部设有至少一限位筋条212,该本体上壳21的顶面形成一挡环213,该本体上壳21于挡环213的底面对应通孔211的外周上还设有一导柱214,导柱214还设有由通孔211一侧往外并往下渐扩的第一斜面215。所述限位筋条212设于导柱214的外周,该限位筋条212的顶端设置在挡环213的底面,且限位筋条212的高度高于所述导柱214的高度,使限位筋条212可凸出导柱214。在挡环213上还设有至少一弹性导向柱216,该弹性导向柱216较佳可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并呈等间距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导向柱216包括两个,各弹性导向柱216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凸柱217,两凸柱217之间形成一开口218,各凸柱217朝向开口218的内面为平面,其外周面呈由挡环213往下渐扩的倾斜弧面,使该弹性导向柱216形成由上往下渐扩且具有弹性的结构。

所述本体下壳22的中心同样具有供所述管接1的外螺纹11穿过的通孔221,该本体下壳22的内圈设有一压紧环222,该压紧环222至少形成一开口223,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该压紧环222设置多个开口223将压紧环222分割成多个压紧块,使压紧环222受力后可具有弹性形变。该压紧环222朝向通孔221的内周壁设有与所述管接1的外螺纹11配合的内螺纹224,压紧环222的外周壁顶端设有往上渐缩的第二斜面225,该本体下壳22还设有与压紧环222间隔设置的下壳体226,下壳体226间隔设置在压紧环222的外周,下壳体226的下部与压紧环222的下部成型在一起,使下壳体226与压紧环222之间形成一容槽227,容槽227上还设有与上壳本体21的限位筋条212对应配合的限位槽228,该下壳本体22的顶端还设有供所述弹性导向柱216插设配合的弹性导向孔229。

固定组件2组装时,将本体上壳21的弹性导向柱216压紧后插入本体下壳22的弹性导向孔229,本体上壳21的限位凸筋212恰可对应插入本体下壳22的限位槽228中,而本体上壳21的导柱214可对应配合在本体下壳22的容槽227中,弹性导向柱216插入弹性导向孔229后可避免本体上壳21与本体下壳22脱离,使本体上壳21与本体下壳22结合在一起形成固定组件2。

如图3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组装时,将管接1的底端穿过台面200的安装孔201,将组装在一起的固定组件2从管接1的底端网上套入至管接1中,使管接1依次穿过本体上壳21及本体下壳22的通孔,将固定组件2往上推,直至本体上壳21的顶端的挡环213抵靠在台面200的底面,当本体上壳21的顶面与台面200抵靠时,继续往上推本体下壳22,本体上壳21的第一斜面215会挤压本体下壳22的压紧环222第二斜面225,压紧环222在第二斜面225与第一斜面215的挤压状态下会内缩蓄力,并使压紧环222的内螺纹224与管接1的外螺纹11形成咬合状态,旋转一周后,可使压紧环222与管接1完全旋合,完成快装。

如图6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拆卸时,只需反向旋转固定组件2,解除压紧环222与管接1的锁紧状态,压紧环222往外复位,克服本体上壳21的第一斜面215压力,将使本体下壳22相对本体上壳21往下弹开,由于弹性导向柱216与弹性导向孔229的设置,使本体上壳21与本体下壳22不至于完全脱离,压紧环222的内螺纹224与管接1的外螺纹11脱开,即可快速取下固定组件2,完成快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本体上壳21与本体下壳22的配合实现固定组件2与管接1的快速组装固定,利用本体上壳21的第一斜面215与本体下壳22的第二斜面225相互挤压或者分离,使本体下壳22的压紧环222内缩或者复位,从而与管接1的外螺纹11咬合或者松开,实现管接1与固定组件的快速拆装,进而实现龙头阀体的快速拆装。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