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插接头的定位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0468发布日期:2018-11-20 19:23阅读:7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位圈,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管路中使用的快插接头定位圈,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汽车管路中,目前国内通常采用卡套式接头通过卡套螺母连接。为了使接头不产生气体泄漏,必须使用扳手拧紧接头,但在汽车的构造上,很多安装该接头的地方或位置,其操作空间相当小,使用扳手等工具相当困难。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无需扳手等工具就能实现安装的快插接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安装自锁锁位卡簧的定位圈,为无需扳手等工具就能实现安装的快插接头提供一种重要部件。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快插接头的定位圈,包括整体呈圆环状的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圈体上制有由于安装锁位卡簧的卡簧定位槽,所述卡簧定位槽呈近似于C字形,并由尖钩定位环、镂空环以及限位环组成,所述尖钩定位环上制有与锁位卡簧的尖钩配合的定位台阶;所述圈体上还制有用于安装辅助锁位卡簧的辅助卡簧定位槽,所述辅助卡簧定位槽与所述卡簧定位槽结构相同。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圈体的外壁制有凸环。

本实用新型的快插接头定位圈,由于尖钩定位环、镂空环和限位环等结构的存在,将锁位卡簧安装在卡簧定位槽内后,能实现对插入的快插直通接头进行自锁定,无需扳手等工具就能实现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快插接头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快插直通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锁位卡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定位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定位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的卡簧定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的螺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螺母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的固定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及其使用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9所示,一种使用本实用新型定位圈的快插接头,包括快插直通接头1和管接座7,所述管接座7上安装有螺母座2,所述管接座7和所述螺母座2之间为螺纹紧固配合。其具体结构为所述管接座7的内壁制有内螺纹,而螺母座2的外壁制有外螺纹,螺母座2和管接座7通过内、外螺纹的配合实现固定。所述快插直通接头1安装在所述螺母座2上,所述快插直通接头1连接尼龙管9的部位制有用于与尼龙管9快速连接的竹节形逆齿8。尼龙管9连接在所述快插直通接头1上后由于受到竹节形逆齿8的作用,不易脱落。所述快插直通接头1插入所述螺母座2的头部制成圆锥面,圆锥面结构方便快插直通接头1插入螺母座2中。所述快插直通接头1和所述螺母座2之间设置有自锁固定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自锁固定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螺母座2螺纹段端部的固定圈3,所述螺母座2螺纹段端部制有固定槽23,所述固定圈3的一端制有向内弯曲的固定卡环32,所述固定卡环32位于所述固定槽23内,使固定圈3固定在螺母座2螺纹段端部。所述固定圈3中设置有定位圈6,所述定位圈6的外壁制有凸环63,所述固定圈3的内壁靠近中部位置向内凸起形成扣环33,所述凸环63位于所述螺母座2螺纹段端部与扣环33之间,所述螺母座2螺纹段端部与扣环33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即安装完毕后,定位圈6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所述定位圈6上制有卡簧定位槽61,所述卡簧定位槽61内安装有锁位卡簧5,所述锁位卡簧5卡住所述快插直通接头1的一端。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锁位卡簧5整体呈近似于C字形,并由位于开口处的两个尖钩51、分别与两个尖钩51连接的两个定位卡环52以及连接两个定位卡环52的连接环53组成,所述两个定位卡环52的内侧向圆心方向形成环形凸起;

所述卡簧定位槽61整体也呈近似于C字形,并由尖钩定位环64、镂空环65以及限位环66组成,所述尖钩定位环64上制有定位台阶67,所述锁位卡簧5的尖钩51钩住所述定位台阶67,所述锁位卡簧5的定位卡环52位于所述镂空环65中,所述定位卡环52的环形凸起穿过所述镂空环65进入所述定位圈6内部,所述限位环66位于所述镂空环65的端部内侧,其结构与所述锁位卡簧5的连接环53配合;

所述快插直通接头1靠近所述螺母座2的端部制有锁位槽11,所述定位卡环52进入定位圈6内部的环形凸起卡住所述锁位槽11的槽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圈6上还制有辅助卡簧定位槽62,所述辅助卡簧定位槽62内安装有辅助锁位卡簧4,所述辅助卡簧定位槽62与所述卡簧定位槽61结构相同,所述辅助锁位卡簧4与所述锁位卡簧5形状相同,所述辅助锁位卡簧4进入定位圈6内部的环形凸起位于所述锁位槽11内。辅助锁位卡簧4的作用是限制快插直通接头1在螺母座2内的滑动范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螺母座2内壁制有六道第一V型凹槽21,所述螺母座2内端口部制有十二道第二V型凹槽22,所述第一V型凹槽21与所述第二V型凹槽22一一错开。如果快插直通接头1与螺母座2之间发生泄漏,泄漏的气体通过螺母座2内壁六道第一V形凹槽21泄出,再经过螺母座2内端口部十二道第二V型凹槽22扩音而发出响声,具有报警功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快插直通接头1插入所述螺母座2部位的外部制有O型圈槽14,所述O型圈槽14中间制有一圈凸起141,所述O型圈槽14上装有防止外界灰尘进入所述快插直通接头1的防尘圈13,所述防尘圈13上制有止转槽131,所述O型圈槽14内的凸起141位于所述止转槽131内。所述止转槽131与凸起141的配合使得防尘圈13固定在O型圈槽14内不发生转动,提高了防尘效果。所述防尘圈13为O型圈,其分型面设置在与防尘圈直径所在平面夹角45°的位置上,实际上防尘圈13也起到了密封作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固定圈3的外部设置有凹沟槽31。如果要将所述固定圈3拆卸,只要用专用夹钳夹住所述固定圈3的凹沟槽31,用力向外扳动即可将所述固定圈3卸下,拆卸简单、快速又方便。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快插直通接头1插入所述螺母座2部位的外部设置有对所述快插直通接头1和所述螺母座2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圈12,所述螺母座2螺纹段部位装有对所述快插直通接头1和所述管接座7进行密封的第二密封圈24。所述第一密封圈12、第二密封圈24均为O型圈,其分型面与上述防尘圈13相同,也设置在与密封圈直径所在平面夹角45°的位置上,大大提高了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过程如下,首先将第一密封圈12装入快插直通接头1,将防尘圈13装入快插直通接头1内的O型圈槽14中,如图2所示,使O型圈槽14的凸起141位于防尘圈13的止转槽131内,将第二密封圈24装入螺母座2。将锁位卡簧5的连接环53对准限位环66放入卡簧定位槽61中,再用卡簧钳撑开锁位卡簧5,直到锁位卡簧5的尖钩51钩住定位台阶67,松开卡簧钳,定位卡环52的环形凸起穿过镂空环65进入定位圈6内部,完成锁位卡簧5与卡簧定位槽61的安装。辅助锁位卡簧4同样用卡簧钳装入辅助卡簧定位槽62中。再将定位圈6的凸环63放入固定圈3的固定卡环32与扣环33之间,将固定圈3内的固定卡环32压入螺母座2螺纹段端部的固定槽23内使两者固定,而螺母座2螺纹段端部与扣环33之间存在的空隙使图1状态中的定位圈6有一定的活动空间。装配时,快插直通接头1头部的圆锥面往下挤压,迫使定位圈6往下移动,直到凸环63与扣环33碰触被限位,此时辅助锁位卡簧4与锁位卡簧5存在一定的展开空间。快插直通接头1头部的圆锥面继续往下挤压,先展开辅助锁位卡簧4,再展开锁位卡簧5,直到锁位卡簧5的定位卡环52进入锁位槽11内并卡住锁位槽11的槽壁,即快插直通接头1插入螺母座2后,快插直通接头1的锁位槽11由定位圈6内的锁位卡簧5锁住,实现快插直通接头1固定在螺母座2内不脱落,而辅助锁位卡簧4限制了快插直通接头1在螺母座2内的滑动空间,防止锁位卡簧5脱落。上述过程中快插直通接头1往下挤压时使得防尘圈13被压缩,当锁位卡簧5的定位卡环52卡住锁位槽11的槽壁后,被压缩的防尘圈13开始回弹,带动快插直通接头1复位到如图1所示位置,同时由于锁位卡簧5卡住锁位槽11的槽壁,使得锁位卡簧5、定位圈6以及辅助锁位卡簧4随着快插直通接头1一起回弹,直至如图1所示位置。如图5所示的凸环63斜面部分与如图8所示的固定槽23斜面部分的相互配合对定位圈6复位起到导向作用,使得定位圈6回弹过程稳定。定位圈6复位之后,辅助锁位卡簧4与锁位卡簧5失去展开空间,牢牢锁住锁位槽11的槽壁。最后将螺母座2通过内、外螺纹的配合固定在管接座7上,至此完成整个装配。

需要拆卸时,先检查管路中有无加压,然后将管接座7与螺母座2旋开,再用专用夹钳夹住所述固定圈3外部的凹沟槽31,用力向外扳动即将所述固定圈3卸下。再从定位圈6上的卡簧定位槽61中存在的空隙插入拆卸钩,并从侧面拉出锁位卡簧5,解除了锁位卡簧5与锁位槽11槽壁的锁定。然后将定位圈6向下移动,直至辅助锁位卡簧4获得展开空间。再从定位圈6上的辅助卡簧定位槽62中存在的空隙插入拆卸钩,并从侧面拉出辅助锁位卡簧4,再将定位圈6从快插直通接头1头部取出,此时快插直通接头1就可以从螺母座2中抽出,最后将其他部件取下。

再次装配前需要检查螺母座2和第一密封圈12、第二密封圈24、防尘圈13是否有损坏。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