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监控拼接屏用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5032发布日期:2018-12-18 21:0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监控拼接屏用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监控拼接屏用支撑架。



背景技术:

拼接屏是一个完整的液晶拼接显示单元,既能单独作为显示器使用,又可以以液晶拼接成超大屏幕使用。根据不同使用需求,实现可变大也可变小的百变大屏功能:单屏分割显示、单屏单独显示、任意组合显示、全屏液晶拼接、竖屏显示,图像边框可选补偿或遮盖。

拼接屏一般包括支撑架、安装在支撑架上的控制矩阵、设置在支撑架上并与控制矩阵相对的拼接屏,支撑架包括与地面接触的支撑座、安装在支撑座上用于控制矩阵安装的骨架。

根据拼接屏的整体大小,底座往往由若干侧面抵接并连接的支撑座构成,但是底座一般设置成封闭状,只是起到了支撑骨架的作用;当需要预存一些拼接屏日常维护用设备或材料时来降低维护成本时,放置在另外的地方不便于进行储取,而放置在监控室内非常占用监控室空间,并且没有进行封装放置时容易造成损坏,会提高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监控拼接屏用支撑架,用于放置拼接屏日常维护用设备或材料、降低占用监控室空间和损坏几率以降低拼接屏日常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电子监控拼接屏用支撑架,包括若干个支撑座和骨架,所述若干支撑座内均开设有贯穿一侧面的放置空腔,所述支撑座上铰接有用于封闭放置空腔的第一封闭门,所述支撑座于第一封闭门相邻侧面上通过转动轴转动设置有用于贯通相邻支撑座的第二封闭门,并且转动轴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用于驱使其转动并限制其反向转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第一封闭门与支撑座锁紧的锁合组件。

如此设置,通过若干支撑座内开设放置空腔用于放置物件,一方面方便进行储取,提高日常维护的工作效率;另外一方面能够避免占用监控室的空间,同时配合上第一封闭门和锁合组件进行锁门,使得放置空腔内的物件与外部隔离,能够避免拼接屏日常维护用设备或材料放置在外受到损害,以此得出能够降低拼接屏日常维护成本;

同时,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与相邻支撑座相通的第二封闭门,配合时第一驱动件进行驱动并保持第二封闭门打开或关闭的状态,当第二封闭门打开时,即贯通相邻支撑座,此时就能够防止较大的维护设备或材料,提高底座整体放置物件对象的适应性,同样能够降低维护成本。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锁合组件包括开设在第一封闭门侧面上的锁槽、通过转动杆设置在支撑座上以与锁槽相卡合的锁片、以及设置有用于驱使转动杆转动并限制其反向转动的第二驱动件。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安装在转动杆上的蜗轮、转动设置在支撑座内并与蜗轮相啮合的蜗杆、以及同轴心与蜗杆相连的驱动电机,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按钮、以及与按钮耦接以输出触发信号的按钮单元,所述驱动电机耦接有接收触发信号以控制驱动电机转动一定时长的控制电路。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按钮和输出触发信号的按钮单元,并配合上控制电路进行控制,避免使用钥匙配合机械结构进行启闭的方式,因为此种方式需要相应的钥匙进行开启和关闭,在钥匙丢失或临时需要开启时,非常不方便,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通过按下按钮,按钮单元输出触发信号到控制电路内,此时控制电路会控制驱动电机通电一定时间,并且配合上蜗轮蜗杆结合产生限制反向转动的特性,在驱动转动杆转动以后,能够限制锁片一直在锁槽内,使得第一封闭门一直处于锁紧的状态,能够避免在未锁门情况下搬运物件掉落情况,能够降低物件损坏的可能性以降低维护成本。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支撑座是否振动的振动传感器,所述支撑座内于锁片两侧分别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所述振动传感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均与控制电路耦接;

当振动传感器检测到振动,红外线接收器未接收到红外线信号时,控制电路控制驱动电机转动一定时长。

如此设置,由于存在在搬运过程中、锁片未在锁槽内的情况,此时支撑座在搬运时,位于放置空腔内的拼接屏维护用相关物件会掉落,造成维护成本不必要的增加,通过设置振动传感器和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进行配合,当支撑座在搬运时,振动传感器检测到振动信号并被控制电路接收,当红外线接收器未接收到红外线信号,即锁片未位于锁槽内时,此时第一封闭门处于为锁紧的状态,控制电路会控制驱动电机得电一定时间,使得锁片位于锁槽内,避免了放置空腔内物件掉落损坏的情况。

进一步优选为:控制电路包括:

电机供电回路;

逻辑与门,其具有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红外线接收器和振动传感器的输出端耦接;

三极管Q1,三极管Q1基极耦接于逻辑与门的输出端上,按钮单元的输出端耦接于逻辑与门和三极管Q1基极的连接点上,三极管Q1发射极接地;

继电器KM1,其包括耦接于三极管Q1集电极的线圈KM1和受控于线圈KM1以打开或闭合的常开触点KM1;

延时执行电路,常开触点KM1串联于延时执行电路上以控制其通断电,延时执行电路根据第一常开触点KM1闭合以控制电机供电回路通电一定时长。

如此设置,需要锁紧第一封闭门时:按下按钮,按钮单元输出触发信号(高电平)到三极管Q1基极上,继电器KM1被触发使得线圈KM1得电,此时常开触点KM1会在延时执行电路中关闭,使得延时执行电路得电,此时延时执行电路会控制电机供电回路得电一定时间以后断电,以此实现控制驱动电机通电一定时长而驱动锁片进入到锁槽的技术目的;在需要打开第一封闭门时,只需要再次按下按钮即可。

当在搬运过程中,没有按下按钮时,支撑座的搬运振动会被振动传感器检测到并输出一个高电平到逻辑与门中,当第一封闭门未处于锁紧的状态,红外线接收器无法接收到红外线信号,此时红外线接收器会输出一个高电平到逻辑与门中,此时逻辑与门会输出一个高电平到三极管Q1基极上,继电器KM1被触发使得线圈KM1得电,此时常开触点KM1会在延时执行电路中关闭,使得延时执行电路得电,此时延时执行电路会控制电机供电回路得电一定时间以后断电,以此实现控制驱动电机通电一定时长而驱动锁片进入到锁槽的技术目的。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延时执行电路包括:

执行电路,包括与常开触点KM1串联的电阻R1和继电器KM2,所述继电器KM2包括串联于执行电路上的线圈KM2、并联于常开触点KM1两端的常开触点KM2-1、串联于电机供电回路上的常开触点KM2-2、以及常开触点KM2-3;

延时电路,包括与常开触点KM2-3耦接以控制其输出延时信号的延时器、耦接于延时器输出端以接收延时信号并控制执行电路断电的断电电路。

如此设置,当延时执行电路得电以后,执行电路得电,即继电器KM2的线圈KM2得电,会控制常开触点KM2-1闭合使得执行电路不会因为常开触点KM1的断开而断电,同时常开触点KM2-2也会闭合使得驱动电机得电、常开触点KM2-3闭合使得延时电路触发延时动作,当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过了以后,延时电路会控制执行电路断电,使得线圈KM2失电,最终造成常开触点KM2-1、常开触点KM2-2、常开触点KM2-3都断开,使得驱动电机断电,即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为驱动电话得电时长。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撑座上两对称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二封闭门,并且两个转动轴设置在支撑座的对角上。

如此设置,通过两个转动轴设置在支撑座的对角上,在转动转动轴以后,位于上部的转动轴会驱使第二封闭门与支撑座的顶端抵接、位于下部的转动轴会驱使第二封闭门与支撑座的底端抵接,两个第二封闭门互不干扰,使得支撑座能够与两侧相邻的支撑座相通,在物件长度上适应性更高。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撑座于转动轴的上方或下方设置有用于阻挡第二封闭门转出支撑座的挡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支撑座开设有用于放置拼接屏用相关物件的放置空腔,分别日常拼接屏的维护,避免占用监控室内的空间,同时能够对物件起到保护的作用,降低损坏几率以降低拼接屏日常维护成本;并且设置第二封闭门,使得相邻支撑座能够相通,使得支撑座在存放物件的长度上适应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4为实施例的延时电路。

附图标记:1、第一封闭门;2、支撑座;21、放置空腔;22、第二封闭门;3、锁合组件;31、锁槽;32、锁片;33、转动杆;34、蜗轮;35、蜗杆;36、驱动电机;37、按钮;4、按钮单元;5、控制电路;6、振动传感器;7、红外线发射器;8、红外线接收器;9、电机供电回路;10、逻辑与门;11、挡片;12、执行电路;13、延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电子监控拼接屏用支撑架,参照图1所示,包括若干个支撑座2和骨架,若干支撑座2呈方形,若干支撑座2内均开设有放置空腔21,放置空腔21贯穿其中一侧面,定义为第一侧面。

支撑座2上铰接有用于封闭放置空腔21的第一封闭门1,支撑座2于第一封闭门1相邻侧面上转动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沿水平方向设置、并与第一侧面成垂直设置,并且转动轴对称设置在支撑座2的其中一对对角上,两转动轴均转动设置有用于贯通相邻支撑座2的第二封闭门22,并且支撑座2于第二封闭门22一侧设置有用于阻挡第二封闭门22转出支撑座2的挡片11,挡片11与转动轴上下相对、并与第一侧面平行设置。

其中,参照图2所示,支撑座2上设置有用于第一封闭门1与支撑座2锁紧的锁合组件3,锁合组件3包括开设在第一封闭门1侧面上的锁槽31(见图1),锁槽31与第一封闭门1和支撑座2连接端相对,并且锁槽31呈扇形设置,并且位于第一封闭门1你的锁槽31占六分之一圆面,锁槽31相连的支撑座2内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转动设置有转动杆33,转动杆33上设置有与锁槽31相卡合的锁片32,锁片32同样呈扇形设置,并且锁片32占半个圆面。

值得说明的是,转动杆33上设置有驱使转动杆33转动并限制其反向转动的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包括同轴心安装在转动杆33上的蜗轮34,一端转动安装在安装槽内并与蜗轮34相啮合的蜗杆35,蜗杆35另一端同轴心相连有驱动电机36;转动轴上设置有用于驱使转动轴转动并限制其反向转动的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电机36同样由蜗轮34和蜗杆35组成。

值得一提的是,参照图3所示,支撑座2上设置有按钮37(见图1),按钮37位于支撑座2的表面,支撑座2内设置有与按钮37耦接的按钮37单元,驱动电机36同时耦接有接收触发信号以控制驱动电机36转动一定时长的控制电路5;

当工作人员按下按钮37,按钮37单元输出触发信号到控制电路5中,控制驱动电机36得电一定时间以后断电,即控制锁片32转动180°,使得锁片32位于锁槽31内或与锁槽31分离。

同时,支撑座2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支撑座2是否振动的振动传感器6,支撑座2内于锁片32两侧分别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7红外线接收器8,振动传感器6和红外线接收器8均与控制电路5耦接;

当振动传感器6检测到振动,红外线接收器8未接收到红外线信号时,控制电路5控制驱动电机36转动一定时长,即控制锁片32转动180°,使得锁片32位于锁槽31内或与锁槽31分离。

此时对控制电路5以及相关电路具体展开,控制电路5包括:

电机供电回路9;

逻辑与门10,逻辑与门10具有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红外线接收器8和振动传感器6的输出端耦接;

三极管Q1,三极管Q1基极耦接于逻辑与门10的输出端上,按钮37单元的输出端耦接于逻辑与门10和三极管Q1基极的连接点上,三极管Q1发射极接地;

继电器KM1,其包括线圈KM1和受控于线圈KM1以打开或闭合的常开触点KM1,线圈KM1一端耦接于三极管Q1集电极、另一端耦接有电源VCC;

延时执行电路12,常开触点KM1串联于延时执行电路12上以控制延时执行电路12通断电,同时延时执行电路12根据第一常开触点KM1闭合以控制电机供电回路9通电一定时长。

延时执行电路12包括执行电路12和延时电路13;

执行电路12,包括与常开触点KM1串联的电阻R1和继电器KM2,继电器KM2包括串联于执行电路12上的线圈KM2、并联于常开触点KM1两端的常开触点KM2-1、串联于电机供电回路9上的常开触点KM2-2、以及常开触点KM2-3。

常开触点KM1和常开触点KM2-1的一个连接点与电源VCC耦接、另外一个连接点与电阻R1耦接;继电器KM2的线圈KM2一端与电阻另一端耦接、线圈KM2另一端接地。

参照图4所示,延时电路13,包括与常开触点KM2-3耦接以控制其输出延时信号的延时器,延时器的引脚1接地,引脚2与常开触点KM2-3一端耦接,常开触点KM2-3另一端接地;

电阻R8,电阻R8一端耦接于引脚2和常开触点KM2-3的连接点上,另一端与电源VCC耦接;

引脚4和引脚8与电源VCC耦接,电源VCC与引脚5之间串联有二极管D6,二极管D6的负相端与引脚5相耦接;

电容C1,其一端与引脚6耦接,另一端耦接于常开触点KM2-3和接地的连接点上,同时引脚7耦接于引脚6和电容C1的连接点上;

电阻R7,其一端耦接于引脚6和引脚7的连接点上,另一端与电源VCC耦接。

并且延时器的输出端上耦接有用于接收延时信号并控制执行电路12断电的断电电路,断电电路包括:

三极管Q2,三极管Q2基极耦接于延时器引脚3上,三极管Q2发射极接地;

继电器KM3,其包括线圈KM3和受控于线圈KM3以打开或闭合的常闭触点KM3-1(见图3),线圈KM3一端耦接于三极管Q2集电极、另一端耦接有电源VCC,常闭触点KM3-1串联于执行电路12中;

二极管D5,其负相端耦接于线圈KM3和电源VCC的连接点上,其正相端耦接于线圈KM3和三极管Q2基极的连接点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