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芯驱动机构及车辆升举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2464发布日期:2019-01-29 18:27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阀芯驱动机构及车辆升举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维修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阀芯驱动机构及车辆升举设备。



背景技术:

车辆升举设备包括控制机构和驱动机构,控制机构包括阀座,阀座内配合有阀芯,通过手动插入阀芯,实现油路的阻断,驱动机构停止运作,实现对车辆的悬空;手动拔出阀芯,油路贯通,驱动机构泄压,车辆下落。

由上可知,现有技术通过手动插入或者拔出阀芯,操作十分不便,通常需要两个手同时操作。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芯驱动机构,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直接手动控制阀芯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阀芯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转动件和触发件,所述转动件的中部与所述第一基座铰接;

所述转动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柄;

所述转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触发件的一端铰接,所述触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基座的一端铰接;

所述触发件与阀芯连接;

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第一基座的铰接轴、所述转动件与所述触发件的铰接轴,以及,所述触发件与所述第二基座的铰接轴两两平行;

操纵手柄带动所述转动件绕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第一基座的铰接轴的轴线转动,所述转动件带动所述触发件绕所述触发件与所述第二基座的铰接轴的轴线转动,以使触发件带动阀芯进入阀座,实现油路的关闭,或者触发件带动阀芯脱离阀座,实现油路的贯通。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

所述转动件和所述触发件之间还连接有传动件;

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转动件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铰接,所述传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触发件远离所述第二基座的一端铰接;

所述传动件与所述转动件的铰接轴、所述传动件与所述触发件的铰接轴,以及,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第一基座的铰接轴两两平行。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

所述传动件呈长条板状结构。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

所述传动件远离所述触发件的一端设置有条形滑槽,所述条形滑槽沿所述传动件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转动件上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平行于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第一基座的铰接轴,所述连接轴配合于所述条形滑槽中。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

所述触发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夹角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基座铰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件远离所述转动件的一端铰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面与所述阀芯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基座枢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

所述手柄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

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中部垂直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

所述传动件远离所述转动件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加长结构;

所述加长结构远离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触发件铰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

所述加长结构远离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触发件枢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阀芯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转动件和触发件,转动件的中部与第一基座铰接;转动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柄;转动件的另一端与触发件的一端铰接,触发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基座的一端铰接;触发件与阀芯连接;转动件与第一基座的铰接轴、转动件与触发件的铰接轴,以及,触发件与第二基座的铰接轴两两平行;操纵手柄带动转动件绕转动件与第一基座的铰接轴的轴线转动,转动件带动触发件绕触发件与第二基座的铰接轴的轴线转动,以使触发件带动阀芯进入阀座,实现油路的关闭,或者触发件带动阀芯脱离阀座,实现油路的贯通。通过拨动手柄,手柄带动转动件绕第一基座转动,转动件带动触发件绕第二基座转动,触发件带动阀芯实现油路的关闭或者贯通;与现有技术中直接手动向阀座内插入或者拔出阀芯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阀芯驱动机构,只需拨动手柄即可实现阀芯插入阀座或者从阀座中拔出,通过单手,即可操作,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升举设备,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直接手动控制阀芯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升举设备包括:泵站、液压驱动部件、托臂和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阀芯驱动机构;

所述泵站与所述液压驱动部件通过油路连接;

所述液压驱动部件与所述托臂传动连接;

所述托臂用于托举车辆;

所述阀芯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泵站的阀芯,以使所述泵站通过所述油路控制所述液压驱动部件带动所述托臂,实现对所述车辆的下落或者悬空。

所述的车辆升举设备与上述的阀芯驱动机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阀芯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标:1-泵站;2-第一基座;3-转动件;31-连接轴;4-手柄;41- 第一连接杆;42-第二连接杆;51-传动件;52-螺柱;53-加长结构; 54-条形滑槽;6-触发件;61-第一连接部;62-第二连接部;7-第二基座;8-阀芯;9-导向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阀芯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基座2、第二基座7、转动件3和触发件6,转动件3的中部与第一基座2铰接;

转动件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柄4;

转动件3的另一端与触发件6的一端铰接,触发件6的另一端与第二基座7的一端铰接;

触发件6与阀芯8连接;

转动件3与第一基座2的铰接轴、转动件3与触发件6的铰接轴,以及,触发件6与第二基座7的铰接轴两两平行;

操纵手柄4带动转动件3绕转动件3与第一基座2的铰接轴的轴线转动,转动件3带动触发件6绕触发件6与第二基座7的铰接轴的轴线转动,以使触发件6带动阀芯8进入阀座,实现油路的关闭,或者触发件6带动阀芯8脱离阀座,实现油路的贯通。

如图2所示,泵站1中设有阀座,泵站1的右侧设有导向套9,阀芯8滑动配合于导向套9中,第二基座7与导向套9的上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转动件3和触发件6之间还连接有传动件51;

传动件51的一端与转动件3远离手柄4的一端铰接,传动件51 的另一端与触发件6远离第二基座7的一端铰接;

传动件51与转动件3的铰接轴、传动件51与触发件6的铰接轴,以及,转动件3与第一基座2的铰接轴两两平行。

一方面,传动件51的设置可以增加触发件6绕第二基座7的偏移量,以增加阀芯8相对于阀座的滑动范围,从而增加泵站1中油路的开度的调节范围;另一方面,由于设置泵站1等部件,受空间所限,不便于在触发件6附近设置手柄4、转动件3和第一基座2等部件,增加传动件51后,可以在距离触发件6较远处设置手柄4、转动件3 和第一基座2等部件,然后通过传动件51连接转动件3和触发件6,从而,手柄4、转动件3和第一基座2等部件的设置不会对泵站1的设置造成障碍。

进一步地,传动件51远离触发件6的一端设置有条形滑槽54,条形滑槽54沿传动件51的长度方向延伸;

转动件3上设有连接轴31,连接轴31平行于转动件3与第一基座2的铰接轴,连接轴31配合于条形滑槽54中;

其中,条形滑槽54的设置避免转动件3在转动过程中与转动件 3卡住不动,从而,条形滑槽54可以起过渡作用,避免出现死点;

连接轴31即为转动件3与传动件51的铰接轴。

具体地,如图1所示,传动件51呈长条板状,以便于在传动件 51上开设条形滑槽54,传动件51也可以呈圆柱状或者方柱状等结构。

进一步地,触发件6包括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第一连接部6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62的一端夹角连接;

第一连接部61的另一端与第二基座7铰接,第二连接部62的另一端与传动件51远离转动件3的一端铰接;

第一连接部61背离第二连接部62的一侧面与阀芯8连接。

如图2所示,第二连接部62的左端连接于第一连接部61的下端,第一连接部61的左侧面与阀芯8的右端面连接;与触发件6呈直线型的情况相比,以上触发件6的结构有利于减小阀芯8的长度。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61远离第二连接部62的一端与第二基座 7枢接,以提高第一连接部61与第二基座7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手柄4包括第一连接杆41和第二连接杆42;

第一连接杆41的一端与转动件3连接,第一连接杆4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42的中部垂直连接;

工作人员用手握住第二连接杆42操纵整个手柄4更加舒适。

进一步地,传动件51远离转动件3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加长结构53;

加长结构53远离传动件51的一端与触发件6铰接。

具体地,如图2所示,传动件51的上端连接有螺柱52,螺柱52 的上端通过螺纹与加长结构53配合,以调节传动件51、螺柱52及传动件51的总长度。通过调节传动件51、螺柱52及传动件51的总长度,手柄4转动一定角度,触发件6可以转动不同的角度,从而,阀芯8可以滑动不同的距离。

进一步地,加长结构53远离传动件51的一端与触发件6枢接,以提高加长结构53与传动件51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阀芯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基座2、第二基座7、转动件3和触发件6,转动件3的中部与基座铰接;转动件 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柄4;转动件3的另一端与触发件6的一端铰接,传动件51的另一端与第二基座7的一端铰接;触发件6与阀芯 8连接;转动件3与第一基座2的铰接轴、转动件3与触发件6的铰接轴,以及,触发件6与第二基座7的铰接轴两两平行;操纵手柄4 带动转动件3绕转动件3与第一基座2的铰接轴的轴线转动,转动件3带动触发件6绕触发件6与第二基座7的铰接轴的轴线转动,以使触发件6带动阀芯8进入阀座,实现油路的关闭,或者触发件6带动阀芯8脱离阀座,实现油路的贯通。通过拨动手柄4,手柄4带动转动件3绕第一基座2转动,转动件3带动触发件6绕第二基座7转动,触发件6带动阀芯8实现油路的关闭或者贯通;与现有技术中直接手动向阀座内插入或者拔出阀芯8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阀芯驱动机构,只需拨动手柄4即可实现阀芯8插入阀座或者从阀座中拔出,通过单手,即可操作,方便快捷。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升举设备包括:泵站1、液压驱动部件、托臂和实施例一提供的阀芯驱动机构;

泵站1与液压驱动部件通过油路连接;

液压驱动部件与托臂传动连接;

托臂用于托举车辆;

阀芯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泵站1的阀芯8,以使泵站1通过油路控制液压驱动部件带动托臂,实现对车辆的下落或者悬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升举设备,其中的阀芯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基座2、第二基座7、转动件3和触发件6,转动件3的中部与基座铰接;转动件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柄4;转动件3的另一端与触发件6的一端铰接,传动件51的另一端与第二基座7的一端铰接;触发件6与阀芯8连接;转动件3与第一基座2的铰接轴、转动件3与触发件6的铰接轴,以及,触发件6与第二基座7的铰接轴两两平行;操纵手柄4带动转动件3绕转动件3与第一基座2的铰接轴的轴线转动,转动件3带动触发件6绕触发件6与第二基座7的铰接轴的轴线转动,以使触发件6带动阀芯8进入阀座,实现油路的关闭,或者触发件6带动阀芯8脱离阀座,实现油路的贯通。通过拨动手柄4,手柄4带动转动件3绕第一基座2转动,转动件3带动触发件6绕第二基座7转动,触发件6带动阀芯8实现油路的关闭或者贯通;与现有技术中直接手动向阀座内插入或者拔出阀芯8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阀芯驱动机构,只需拨动手柄4即可实现阀芯8插入阀座或者从阀座中拔出,通过单手,即可操作,方便快捷。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升举设备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或变更。本实用新型包括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形和变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