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龙头出水接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2482发布日期:2018-12-25 20:12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龙头出水接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龙头配件,尤其是一种水龙头出水接头组件。



背景技术:

水龙头是水阀的通俗称谓,是一种用来控制水流的大小开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龙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之一就是要求水龙头的出水管能够相对于水龙头本体转动,这一功能通常依靠连接在出水管和水龙头本体之间的出水接头组件来实现。

传统的出水接头组件通常包括铜本体以及套设在铜本体上的卡环和密封圈,铜本体固定连接在水龙头本体上,卡环套设在铜本体上并通过定位销或定位柱与出水管连接,密封圈位于卡环的上方以防止漏水,即卡环的长度受限于密封圈的安装位置。出水管转动时带动卡环相对于铜本体转动。然而实际使用时,使用者推动出水管旋转所产生的扭力或者水龙头的出水管的水锤效应所产生的扭力都会使得出水管往某一个方向摆动,进而单边压缩密封圈并与铜本体相互碰触,有与铜本体和出水管都为金属件,两者相互碰触会导致旋转时产生较大的噪音,影响水龙头的产品质量。

此外,传统的铜本体的直径大小通常取决于出水管的内径大小,导致铜本体的重量相对较大,成本相对较高。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对水龙头出水接头组件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龙头的产品质量相对较高且成本相对较低的水龙头出水接头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龙头出水接头组件,包括铜接头,所述铜接头包括依次一体连接且同轴布置的上段、中段和下段,所述上段的最大外径小于所述中段的最小外径,且所述中段朝向所述上段的一端形成有台阶面,所述上段穿插有耐磨套,所述耐磨套的下端抵顶在所述台阶面上,所述上段在与所述耐磨套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内密封槽,且所述上段在位于所述耐磨套上方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卡槽,内密封槽内设置有内密封圈,所述第一卡槽内设置有限位卡环,所述耐磨套的外侧开设有外密封槽和与水龙头出水管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外密封槽内设置有外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中段上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内设置有耐磨卡环,所述耐磨卡环的上端设置有斜导面,下端设置有外凸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下段的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段,所述外螺纹段和所述中段之间形成有退刀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铜接头靠近所述外螺纹段的一端的端面开设有沉孔,所述沉孔的孔底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耐磨套和所述限位卡环都为POM材料的塑料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内密封槽和所述外密封槽分别有两个。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耐磨套穿套在上段,并在耐磨套的内外侧分别设置内密封圈和外密封圈,使得耐磨套的长度可以不受密封圈位置的限制,当出现出水管单边压缩密封圈时,出水管只可能与耐磨套接触而不会与铜接头直接接触,旋转时不易产生噪音,水龙头的产品质量相对较高;同时耐磨套的存在使得上段的外径可以尽可能往小尺寸设计,有效降低了铜接头的重量,成本相对较低。

2、通过在卡环上设置外凸缘,出水管的下端可以抵顶在外凸缘的上侧壁,避免出水管和铜接头或水龙头本体接触,进一步避免旋转出水管时产生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龙头出水接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龙头出水接头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对应如下:

10-铜接头; 11-上段;

12-中段; 13-下段;

14-台阶面; 15-内密封槽;

16-第一卡槽; 17-第二卡槽;

18-沉孔; 19-穿孔;

20-耐磨套; 21-外密封槽;

22-定位孔; 30-内密封圈;

40-限位卡环; 50-外密封圈;

60-耐磨卡环; 61-斜导面;

62-外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出水接头组件,包括铜接头10,该铜接头10包括依次一体连接且同轴布置的上段11、中段12和下段13,其中,中段12的最大外径需要根据与之配合的水龙头的出水管的内径来确定,通常略小于出水管的内径。上段11的最大外径小于中段12的最小外径,且中段12朝向上段11的一端形成有台阶面14,需要说明的是,在保证铜接头10的壁厚符合强度要求且铜接头10的内孔的最小内径符合水龙头流量要求的情况下,上段11的最大外径可以尽可能往小尺寸设计,以减轻铜接头10的重量。

上段11穿插有耐磨套20,即耐磨套20套设在上段11上,耐磨套20的下端抵顶在台阶面14上。上段11在与耐磨套20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内密封槽15,且上段11在位于耐磨套20上方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卡槽16,其中第一卡槽16位于靠近上端11远离中段12一端的端部的位置处。内密封槽15内设置有内密封圈30,第一卡槽16内设置有限位卡环40,即内密封圈30位于耐磨套30和上段11之间,优选的,内密封槽15和内密封圈30都有两个,这样可以形成双重密封。限位卡环40的外径略小于耐磨套30的外径。耐磨套20的上端抵顶在限位卡环40的下侧面上,这样可以利用限位卡环40防止耐磨套20沿着铜接头10的轴向窜动。此外,耐磨套20的外侧开设有外密封槽21和与水龙头出水管配合的定位孔22,外密封槽21内设置有外密封圈50,即外密封圈50位于水龙头出水管和耐磨套20之间,优选的,外密封槽21和外密封圈50都有两个,这样可以形成双重密封。当然,水龙头出水管在与定位孔22对应的位置处也需要开设穿孔,通过将销钉或定位柱同时穿插在该穿孔和定位孔22中实现水龙头出水管和耐磨套20之间的连接。

中段12上开设有第二卡槽17,耐磨卡套60抱紧在第二卡槽17的槽底上之后的外径和耐磨套20的外径相同,且第二卡槽17内设置有耐磨卡环60,耐磨卡环60的上端设置有斜导面61,下端设置有外凸缘62,斜导面61可以便于耐磨卡套60在未完全报警第二卡槽17的情况下穿入水龙头出水管,而水龙头出水管的下端则抵顶在外凸缘62的上侧壁,避免出水管和铜接头10或水龙头本体接触,进而避免旋转出水管时产生噪音。

下段13的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段,且该外螺纹段和中段13之间形成有退刀槽。使用时,外螺纹段螺旋连接在水龙头本体上,实现铜接头10和水龙头本体之间的连接。

此外,铜接头10上需要开设有内孔,以便水流入出水管,该内孔可以为直通式的圆孔。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铜接头10靠近外螺纹段的一端的端面开设有沉孔18,沉孔18的孔底开设有穿孔19,该穿孔19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这样穿孔19可以作为内六角扳手孔使用,便于将铜接头10拧紧在水龙头本体上。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耐磨套20和限位卡环60都为POM材料的塑料件。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形,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