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热能交换流速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2389发布日期:2019-01-29 18:26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热能交换流速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控制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热能交换流速控制阀。



背景技术:

控制阀由两个主要的组合件构成:阀体组合件和执行机构组合件,分为四大系列:单座系列控制阀、双座系列控制阀、套筒系列控制阀和自力式系列控制阀,四种类型阀门的变种可导致许许多多不同的可应用的结构,每种结构有其特殊的应用、特点、优点和缺点。

现有的控制阀在使用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有的控制阀在与外部管道进行连接中,较为常见的,一般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固定,当使用时间较长时,单个的密封圈容易受到较大的磨损,导致连接的密封性较差,容易出现渗水的现象,增加了更换的频率,同时现有的控制阀在过滤方面均采用平面式的滤网,只能对杂质进行阻挡,无法收集,在后期清洗时较为不便,使用起来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热能交换流速控制阀,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控制阀在与外部管道进行连接中,较为常见的,一般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固定,当使用时间较长时,单个的密封圈容易受到较大的磨损,导致连接的密封性较差,容易出现渗水的现象,增加了更换的频率,同时现有的控制阀在过滤方面均采用平面式的滤网,只能对杂质进行阻挡,无法收集,在后期清洗时较为不便,使用起来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热能交换流速控制阀,包括控制阀主体,所述控制阀主体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连接进口,所述控制阀主体的另一侧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连接出口,所述连接出口的端部内侧均匀分布有连接螺纹,所述第二密封垫圈的内部相对于连接螺纹的底端中点处设置有连接凹槽,所述柱形过滤网的底端呈凹陷状设置有内置滤网,所述柱形过滤网的两侧设置有与连接凹槽相适配的连接凸槽,所述柱形过滤网通过连接凸槽与连接凹槽卡槽卡合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出口的内部相对于连接螺纹的底端通过卡槽卡合固定设置有第二密封垫圈,所述连接出口的端部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密封垫圈,所述连接出口的外部设置有外置管道,所述外置管道的底端设置有固定管道,所述固定管道的外壁设置有与连接螺纹相适配的螺纹,所述外置管道通过固定管道与连接螺纹螺纹连接,所述外置管道的底端表面与连接出口端部表面设置的第一密封垫圈贴合连接,所述连接出口与外置管道通过螺栓贯穿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阀主体的顶端设置有一体式的底盖,所述底盖的顶端通过螺栓贯穿连接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的一侧与连接出口的连接处设置有工作管道。

优选的,所述连接进口与连接出口的大小、形状、材质均一致。

优选的,所述第二密封垫圈的厚度为外置管道底端固定管道旋转至连接螺纹最底端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二密封垫圈与第一密封垫圈均为弹性材质构件。

优选的,所述内置滤网为多孔状结构,所述内置滤网的孔径为两毫米。

优选的,所述外置管道底端固定管道的厚度与第二密封垫圈的厚度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阀在与外置管道进行连接时,在原有通过外置螺纹连接的基础上再次通过设计的连接螺纹进行固定连接,同时增加了密封垫圈的数量,将两个连接处进行密封,大大延迟了受磨损导致的渗水现象,保证了连接的稳固性,同时设计的柱形过滤网可以将内外的杂质进行双重的回收,便于后期的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阀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柱形过滤网的剖面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柱形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柱形过滤网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连接进口;2、控制阀主体;3、连接出口;4、底盖;5、工作管道;6、顶盖;7、第一密封垫圈;8、第二密封垫圈;9、连接螺纹;10、外置管道;11、柱形过滤网;12、连接凹槽;13、连接凸槽;14、内置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热能交换流速控制阀,包括控制阀主体2,控制阀主体2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连接进口1,控制阀主体2的另一侧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连接出口3,连接出口3的端部内侧均匀分布有连接螺纹9,第二密封垫圈8的内部相对于连接螺纹9的底端中点处设置有连接凹槽12,柱形过滤网11的底端呈凹陷状设置有内置滤网14,柱形过滤网11的两侧设置有与连接凹槽12相适配的连接凸槽13,柱形过滤网11通过连接凸槽13与连接凹槽12卡槽卡合固定连接,连接出口3的内部相对于连接螺纹9的底端通过卡槽卡合固定设置有第二密封垫圈8,连接出口3的端部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密封垫圈7,连接出口3的外部设置有外置管道10,外置管道10的底端设置有固定管道,固定管道的外壁设置有与连接螺纹9相适配的螺纹,外置管道10通过固定管道与连接螺纹9螺纹连接,外置管道10的底端表面与连接出口3端部表面设置的第一密封垫圈7贴合连接,连接出口3与外置管道10通过螺栓贯穿固定连接,控制阀主体2的顶端设置有一体式的底盖4,底盖4的顶端通过螺栓贯穿连接设置有顶盖6,顶盖6的一侧与连接出口3的连接处设置有工作管道5。

为了便于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连接进口1与连接出口3的大小、形状、材质均一致。

为了便于连接的紧密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密封垫圈8的厚度为外置管道10底端固定管道旋转至连接螺纹9最底端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第二密封垫圈8与第一密封垫圈7均为弹性材质构件。

为了便于防止杂质的同时保证流速不受影响,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内置滤网14为多孔状结构,内置滤网14的孔径为两毫米。

为了便于密封,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外置管道10底端固定管道的厚度与第二密封垫圈8的厚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柱形过滤网11通过连接凸槽13在连接凹槽12内侧进行滑动固定,将连接出口3与外置管道10进行固定连接,在连接时,通过旋转外置管道10与连接螺纹9进行连接固定,在连接后通过第二密封垫圈8将两者进行密封,随后再将外置管道10的端部与连接出口3的端部进行贴合,再通过螺栓贯穿外置管道10与连接出口3的顶端,在使用中,通过内置滤网14在柱形过滤网11内形成的凹槽与柱形过滤网11内侧被内置滤网14阻隔成的凹槽进行来回双重的防护。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