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燃气管穿越已建箱涵的燃气管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9132发布日期:2019-01-08 21:55阅读:1415来源:国知局
用于燃气管穿越已建箱涵的燃气管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管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管穿越已建箱涵的燃气管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政上的道路修建和燃气管道敷设很少做到同步进行,一般都是在道路修建时为后面燃气管道的敷设预留箱涵,这样在后期燃气管道敷设时燃气管道直接从箱涵中穿过,而不必挖开路面,以减少对交通的影响和降低成本。 在燃气管道(PE管)的敷设施工过程中,PE管穿越箱涵时大多是没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因此,在施工中PE管 的防护层被划破、损坏的现象极为严重,而防护层的质量决定了燃气管道的安全性能和实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燃气管穿越已建箱涵的燃气管保护装置,以解决燃气管道穿越箱涵时缺少保护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设计一种用于燃气管穿越已建箱涵的燃气管保护装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用以夹紧燃气管的左圆弧卡箍、右圆弧卡箍以及上下对称设置、卡接于所述圆弧卡箍外壁上的上耐磨体、下耐磨体;

所述左圆弧卡箍具有一开口朝向右侧的第一圆弧部,所述第一圆弧部的右端具有沿纵向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上搭边和第一下搭边,所述第一上搭边上沿纵向设有第一上卡槽,所述第一下搭边上沿纵向设有第一下卡槽;

所述右圆弧卡箍具有一开口朝向左侧的第二圆弧部,所述第二圆弧部的左端具有沿纵向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上搭边和第二下搭边,所述第二上搭边上沿纵向设有第二上卡槽,所述第二下搭边上沿中心第二下卡槽;

所述上耐磨体的中部卡接于所述第一上卡槽、第二上卡槽内,所述下耐磨体的中部卡接于所述第一下卡槽、第二下卡槽内;所述圆弧卡箍的内壁上设有弹性缓冲层,所述第一上搭边与第二上搭边之间、第一下搭边与第二下搭边之间通过螺栓螺母连接为一体。

优选的,所述上耐磨体和下耐磨体为橡胶材质的C型件,以使上耐磨体和下耐磨体的两端部可以夹紧于所述左圆弧卡箍和右圆弧卡箍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圆弧部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上卡槽和第一下卡槽相连的第三卡槽,所述第二圆弧部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上卡槽和第二下卡槽相连的第四卡槽,且所述第三卡槽、第四卡槽的槽宽等于所述上耐磨体和下耐磨体的厚度,以使所述上耐磨体和下耐磨体的厚度的两端部可以卡接于所述第三卡槽、第四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弹性缓冲层包括对称连接于所述左圆弧卡箍、右圆弧卡箍内壁上的四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弹簧、支撑板和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一端与圆弧卡箍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指向圆弧卡箍的圆心,所述支撑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杆上,其一端与圆弧卡箍内壁固定相连、另一端与支撑板固定相连,且支撑弹簧长度为导向杆长度的1.5-2倍。

优选的,所述弹性缓冲层由耐高温橡胶材质制造而成,且弹性缓冲层通过高温粘合剂粘结在左圆弧卡箍、右圆弧卡箍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弹性缓冲层的内壁上设有网格状凸起,用于增大弹性缓冲层与燃气管之间的摩擦力。

优选的,所述左圆弧卡箍和右圆弧卡箍的圆心角为150°-165°。

优选的,所述螺栓螺母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上耐磨体和下耐磨体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成本低廉,耐磨体的设置可有效的将PE管和箱涵隔开,防止PE管和箱涵之间的摩擦力损坏PE管的外保护层,同时弹性缓冲层可有效的将圆弧卡箍传递来的对PE 管的刚性冲击变成柔性冲击,进一步降低了摩擦力对PE管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左圆弧卡箍和右圆弧卡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的另一种形式;

1为燃气管,2为左圆弧卡箍,3为右圆弧卡箍,4为上耐磨体,5为下耐磨体,6为弹性缓冲层,21为第一圆弧部,22为第一上搭边,23为第一下搭边,24为第一上卡槽,25为第一下卡槽,26为第三卡槽,31为第二圆弧部,32为第二上搭边,33为第二下搭边,34为第二上卡槽,35为第二下卡槽,36为第四卡槽,61为支撑弹簧,62为支撑板,63为 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单元模块零部件、结构、机构等器件,如无特别说明,则均为常规市售产品。

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燃气管穿越已建箱涵的燃气管保护装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用以夹紧燃气管1的左圆弧卡箍2和右圆弧卡箍3以及上下对称设置、卡接于圆弧卡箍外壁上的上耐磨体4和下耐磨体5。

左圆弧卡箍2具有一开口朝向右侧的第一圆弧部21,第一圆弧部21的圆心角为150°-165°,第一圆弧部21的右端具有沿纵向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上搭边22和第一下搭边23,第一上搭边22上沿纵向设有第一上卡槽24,第一下搭边23上沿纵向设有第一下卡槽25,第一圆弧部21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一上卡槽24和第一下卡槽25相连的第三卡槽26。

右圆弧卡箍3具有一开口朝向左侧的第二圆弧部31,第二圆弧部31的圆心角与第一圆弧部21相同,第二圆弧部31的左端具有沿纵向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上搭边32和第二下搭边33,第二上搭边32上沿纵向设有第二上卡槽34,第二下搭边33上沿纵向设有第二下卡槽35,第二圆弧部31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二上卡槽34和第二下卡槽35相连的第四卡槽36。

上耐磨体4和下耐磨体5均为橡胶材质的C型件,且厚度等于第三卡槽26、第四卡槽36的槽宽,以使上耐磨体4的中部卡接于第一上卡槽24、第二上卡槽34内,且其两端部夹紧于第三卡槽26、第四卡槽36的槽底上;下耐磨体5的中部卡接于第一下卡槽25、第二下卡槽35内,且其两端部夹紧于第三卡槽26、第四卡槽36的槽底上。

第一上搭边22与第二上搭边32之间通过两组螺栓螺母连接为一体,第一下搭边23与第二下搭边33之间个通过两组螺栓螺母连接为一体,且螺栓螺母设置于上耐磨体4或下耐磨体5的两侧。

左圆弧卡箍2和右圆弧卡箍3的内壁上设有弹性缓冲层6,该弹性缓冲层由耐高温橡胶材质制造而成,并通过高温粘合剂粘结在左圆弧卡箍2、右圆弧卡箍3的内壁上,弹性缓冲层6的内壁上设有网格状凸起。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弹性缓冲层6包括对称固定连接于左圆弧卡箍2、右圆弧卡箍3内壁上的四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弹簧61、支撑板62和导向杆63,导向杆63一端与圆弧卡箍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指向圆弧卡箍的圆心,支撑弹簧61套设于导向杆63上,其一端与圆弧卡箍内壁固定相连、另一端与支撑板62固定相连,且支撑弹簧61长度为导向杆63长度的1.5-2倍。

上述燃气管保护装置的操作使用方法如下:

燃气管1穿越箱涵前,将左圆弧卡箍2和右圆弧卡箍3分别贴紧于燃气管1的上、下表面,然后用螺栓螺母先后将第一上搭边22和第二上搭边32固定相连、第一下搭边23和第二下搭边33固定相连,然后将上耐磨体4中部卡接于第一上卡槽24、第二上卡槽34内,且一个端部卡紧于第三卡槽26内,另一个端部卡接于第四卡槽36内,因为上耐磨体4呈C型,所以上耐磨体4的两个端部也紧紧夹紧第三卡槽26和第四卡槽36 的槽底,下耐磨体5重复上述操作即可,燃气管1上每隔2米安装一个该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安装完毕后,利用卷扬机在箱涵的另一出口处拖拽燃气管1即可。

因为燃气管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本保护装置,所以在拖拽过程中,燃气管1不与箱涵接触,也就不存在与箱涵摩擦、损坏保护层的问题,又因为上耐磨体4和下耐磨体5均为橡胶材质,在拖拽过程中既具有较好的耐磨性,由具有一定缓冲作用,可削弱部分的冲击,相比于刚性冲击,能将对燃气管1的伤害降到最小,而且支撑弹簧61还能进一步缓冲摩擦力对燃气管1的冲击。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