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拆装紧凑型节流阀阀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1021发布日期:2019-01-02 21:46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拆装紧凑型节流阀阀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易拆装紧凑型节流阀阀体。



背景技术:

阀门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调节、导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或溢流泄压等功能。

阀门包括阀体、阀芯和阀杆,阀体的一端为进水端,另一端为出水端,阀芯位于阀体内,阀杆的内端与阀芯相连,阀杆的外端伸出阀体外。阀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一般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进水管和排水管,通过螺纹连接,需要使用到防水纱布等,而且螺纹连接需要使用到扳手等工具,连接不便,安装不便,拆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易拆装紧凑型节流阀阀体,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阀体拆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易拆装紧凑型节流阀阀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为进水端,所述本体的另一端为出水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端和出水端端部的外侧壁上均具有凸起设置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外端具有倾斜设置的导向面,所述连接部的内端具有倾斜设置的涨紧面,沿所述本体的径向,所述连接部在导向面和涨紧面的连接处的直径最大,所述本体的底部具有若干个向本体两侧凸起设置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中具有贯穿设置的固定孔。

安装时,通过紧固件如螺栓穿设在固定孔中使阀体固定在安装位置,螺栓固定,拆装方便;本阀体适合连接软管,软管本身具有弹性,通过将软管以硬挤压的方式套设在本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导向面起到导向的作用,使连接方便,涨紧面的设置方便软管的拆卸,沿本体的径向,连接部在导向面和涨紧面的连接处的直径最大,该种结构提高软管连接的牢固程度,使软管不易脱落。

在上述的一种易拆装紧凑型节流阀阀体中,所述固定部朝向本体的下方凸起设置。提高固定部的适配性,使阀体安装方便。

在上述的一种易拆装紧凑型节流阀阀体中,所述本体的底部具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位于相邻的两个固定孔的中间处。定位孔起到定位的作用,保证阀体安装到位,提高阀体安装的方便性。

在上述的一种易拆装紧凑型节流阀阀体中,所述阀体的侧部还具有若干个凹入设置的且呈弧形的凹槽,所述凹槽与固定孔一一对应设置。凹槽的设置使本体不会卡住紧固件,该种结构,可以使阀体制得相应的较小一些,是阀体结构紧凑。

在上述的一种易拆装紧凑型节流阀阀体中,所述阀体内的中间处具有凸柱,所述凸柱中具有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连通阀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通孔的轴向中心线与阀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的连线相垂直。通孔用于安装阀芯和阀杆,通过通孔可以使进水端和出水端相连通或者截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易拆装紧凑型节流阀阀体具有以下优点:

1、本阀体设置连接部,使阀体与软管连接方便,拆卸方便。

2、本阀体本体的外侧设置有固定部,通过紧固件如螺栓使阀体可以固定在安装位置,螺栓固定,拆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易拆装紧凑型节流阀阀体的主视图。

图2是本易拆装紧凑型节流阀阀体的仰视图。

图3是本易拆装紧凑型节流阀阀体的俯视图。

图4是本易拆装紧凑型节流阀阀体的剖视图。

图5是本易拆装紧凑型节流阀阀体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中,1、本体;2、进水端;3、出水端;4、连接部;5、导向面;6、涨紧面;7、固定部;8、固定孔;9、定位孔;10、凹槽;11、凸柱;1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易拆装紧凑型节流阀阀体包括本体1,本体1的一端为进水端2,本体1的另一端为出水端3,阀体内的中间处具有凸柱11,凸柱11中具有贯穿的通孔12,通孔12连通阀体的进水端2和出水端3,通孔12的轴向中心线与阀体的进水端2和出水端3的连线相垂直。

进水端2和出水端3端部的外侧壁上均具有凸起设置的连接部4,如图5所示,连接部4的外端具有倾斜设置的导向面5,连接部4的内端具有倾斜设置的涨紧面6,沿本体1的径向,连接部4在导向面5和涨紧面6的连接处的直径最大。

本实施例中,本体1的底部具有四个向本体1两侧凸起设置的固定部7,固定部7同时朝向本体1的下方凸起设置,在实际生产中,本体1固定部7的数量可以为六个或者八个,每个固定部7中均具有贯穿设置的固定孔8。本体1的底部具有定位孔9,定位孔9位于相邻的两个固定孔8的中间处。阀体的侧部还具有凹入设置的且呈弧形的凹槽10,凹槽10与固定孔8一一对应设置。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本体1、进水端2、出水端3、连接部4、导向面5、涨紧面6、固定部7、固定孔8、定位孔9、凹槽10、凸柱11、通孔1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