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油枪注油接头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9819发布日期:2019-01-08 22:01阅读:657来源:国知局
黄油枪注油接头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工具的技术领域,尤指黄油枪的注油接头,提供黄油枪注油管衔接黄油嘴的实用工具。



背景技术:

一般黄油枪的注油管前端会设有一注油接头,该注油接头得衔接机器或设备所设的一黄油嘴,然后操作该黄油枪以产生的高压的黄油或润滑油可以灌入于黄油嘴内,让机器或设备的内部活动元件可以获得润滑。

因此,就有发明人发明出一现有注油接头9,如图11所示者,为欧洲专利第EP2531766号「An improved grease coupler」,该专利系揭示以一拉柄91朝后拉动一套筒92,让呈现分离式、推拔倾斜的数个钩爪93外露后,而各钩爪93会略为张开,得以以含入于一黄油嘴96。

因该现有注油接头9的钩爪93系采用分离式,故该套筒92凭借一弹簧94顶掣该套筒92往前移动后,配合一注油通道95的推拔部951,以让各钩爪93得以收合,来达到咬合黄油嘴96的作用。

然而,该现有注油接头9所设各钩爪93的咬合力,仅由该弹簧94的回复弹力来维持,让咬合力有稍嫌不足的问题点,常导致该注油接头9与黄油嘴96两者之间的密合度不佳,容易于打油的过程中产生漏油。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鉴于现有注油接头的缺失,于是本实用新型设计人创造出一种注油接头改良结构,故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可产生强大咬合力的注油接头;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容易组装的注油接头。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运用如下技术手段:

一种黄油枪注油接头改良结构,其特征是包含有:

一本体,该本体内设有供油通道,该本体外部枢设一杠杆拉柄,该本体还包含有弹性移动的一顶掣件;

一筒夹,该筒夹套入于该顶掣件,该筒夹前端水平轴向一体成型延伸出数个爪部,而各爪部具有外扩或内缩的弹性径向位移能力,且各爪部的前端设有一弯钩;及,

一外套筒,该外套筒前端开口处设有一内环凸部,该外套筒套入于该筒夹,且该外套筒、杠杆拉柄之间连接一对连杆;

该一对连杆能够连动该外套筒与筒夹作相对移动,使该外套筒的内环凸部顶掣该筒夹的各爪部弯钩的顶部,使各爪部的弯钩朝下移动并产生一径向咬合力。

所述黄油枪注油接头改良结构,其中:该爪部所设弯钩的顶部则形成有一顶斜面,而该弯钩的内部则形成一第二内斜面,该外套筒的内环凸部形成有一第一内斜面,以利于该外套筒的内环凸部的第一内斜面顶掣该筒夹的各爪部弯钩的顶斜面,使各爪部弯钩及其第二内斜面朝下移动并产生一径向咬合力,以咬紧并衔接一黄油嘴的颈部。

所述黄油枪注油接头改良结构,其中:该筒夹由一套筒前端一体式延伸出各爪部,且各爪部由数道分割槽所切割出来,该套筒、各爪部的弯钩之间形成一外颈部,而该外颈部的外径小于该套筒的外径及爪部弯钩的外径。

所述黄油枪注油接头改良结构,其中:该外套筒所设内环凸部的内径大小则介于该筒夹的爪部的外径大小及其咬合内径大小之间。

所述黄油枪注油接头改良结构,其中:该筒夹的套筒与各爪部的接合处形成一内颈部,且该内颈部的内径大于该顶掣件的外径。

所述黄油枪注油接头改良结构,其中:该爪部长度介于2/3~5/6倍的套筒长度。

所述黄油枪注油接头改良结构,其中:该杠杆拉柄设为往后倾斜一40度~70度之间的角度,而各连杆则往后倾斜一10度~30度之间的角度,又各连杆的前端接设于该外套筒后端的二侧,而各连杆的后端则接设于该杠杆拉柄全长度下方的三分之一处。

所述黄油枪注油接头改良结构,其中:该筒夹的爪部弯钩的顶斜面向前倾斜的角度为10度~16度。

所述黄油枪注油接头改良结构,其中:该杠杆拉柄往后扳动时,该外套筒会作相对移动1mm~5mm的距离长度,以利于该外套筒的内环凸部的第一内斜面顶掣该筒夹的爪部弯钩的顶斜面。

所述黄油枪注油接头改良结构,其中:该筒夹的爪部弯钩所形成咬合内径为5mm~8mm之间。

本实用新型凭借上述技术手段,可以达成如下功效:

1.本实用新型运用倾斜状的杠杆拉柄、连杆与本体所形成的的空间配置,以运用杠杆原理,得以较小施力(P1)输入方式来操作该杠杆拉柄,让该杠杆拉柄所施予力量会经由连杆,传达至外套筒、筒夹的各爪部等,让各爪部可以产生强大咬合力的输出,可提升注油街头的咬合、密封黄油嘴的性能。

2.本实用新型连杆会连动该外套筒与筒夹作相对移动,以利于该外套筒的内环凸部的第一内斜面会顶掣该筒夹的各爪部弯钩的顶斜面,提供该外环套与筒夹之间容易扣合及脱离,具以提升该杠杆拉柄的操作手感。

3.本实用新型的筒夹及其各爪部设为一体成型,即由六道分割槽将该筒夹前端分割出六个爪部,可使本实用新型注油接头整体上容易被制造及组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注油接头的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注油接头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筒夹元件的外观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筒夹元件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注油接头常态下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注油接头已咬合衔接黄油嘴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关于本体、杠杆拉柄、连杆等的结合关系简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注油接头常态下的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注油接头已咬合衔接黄油嘴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图1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现有注油接头的组合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本实用新型]A-注油接头;1-本体;11、11a-供油通道;12-杠杆拉柄;121-枢接处;13-顶掣件;131-橡胶元件;14-逆止阀;2-筒夹;20-分割槽;21-套筒;211-内颈部;22-爪部;221-弯钩;222-顶斜面;223-第二内斜面;23-外颈部;3-外套筒;31-内环凸部;311-第一内斜面;32-连杆;θ1、θ2、θ3-角度;d、1、2-外径;D1-咬合内径;D2-内径;L1、L2、L3、L4、L5-长度;P1-施力;P2-斜力;P3-径向咬合力;[现有];9-现有注油接头;91-拉柄;92-套筒;93-钩爪;94-弹簧;95-注油通道;951-推拔部;96-黄油嘴;961-颈部;962-入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图9及图10所示者,本实用新型系涉及一种黄油枪注油接头,而该注油接头A最主要提供安装于黄油枪所设注油管前端,据以提供将该注油管顺利衔接于一黄油嘴上,以利于将黄油或润滑油灌入于该黄油嘴内,让机器内的活动元件可以获得润滑作用。其中该注油接头A包含有:

一本体1,如图1及图2及图8所示者,该本体1内设有一供油通道11,且该供油通道11内部装设有一顶掣件13及一组逆止阀14,其中该顶掣件13位于该本体1的前端,而该逆止阀14由一弹簧及一球珠所构成,且该弹簧位于该顶掣件13、球珠之间,让该弹簧的弹力提供该顶掣件13弹性位移的一距离,及提供该球珠可封闭该供油通道11。进一步,该顶掣件13内设有一橡胶元件131,且该橡胶元件131内部形成一注油通道11a,且该注油通道11a得接续该供油通道11,当注油接头A衔接于黄油嘴后准备进行灌油时,该顶掣件13被致动而使该橡胶元件13会密封该黄油嘴的入口,让该注油通道11a与黄油嘴的通道相衔接。另,该本体1外部的枢设处121枢接有向后倾斜角度θ3的一杠杆拉柄12。

一筒夹2,图2至图4、图8所示者,该筒夹2套入于该顶掣件13,该筒夹2前端水平轴向一体成型延伸出有环型排列的数个爪部22,即由数道分割槽20形成各爪部22,让各爪部22具有外扩或内缩的弹性径向位移的作用,又各爪部22的前端设有一弯钩221,且各弯钩221形成一咬合内径D1,该弯钩221的顶部则形成有一顶斜面222,该顶斜面222向前倾斜角度θ1,又各顶斜面222形成一外径d,而该顶斜面222提供容易被外套筒3内环凸部31扣合或脱离的功能。另该弯钩221内部则形成有一第二内斜面222。进一步,该筒夹2由一套筒21的前端一体式延伸出该数个爪部22,且该数个爪部22较佳设为由六道分割槽20形成六个且呈现均布环形排列,且在该套筒21、各爪部22的弯钩221之间形成一外颈部23,而该外颈部23的外径1小于该套筒21的外径2及外径d,进而形成一内颈部211。进一步,该筒夹2的套筒21与各爪部22的接合处形成该内颈部211,且该内颈部211的内径略大于该顶掣件13的外径,提供该顶掣件13套入于该内颈部211;特别一提,该筒夹2的爪部22弯钩221所形成咬合内径D1必须略小于黄油嘴96的颈部96外径,即该咬合内径D1可设为5mm~8mm之间,但咬合内径D1较佳范围则设为6mm~7.5mm,提供据以提供咬合衔接该黄油嘴96的功能。又该爪部22长度L2介于2/3~5/6倍的套筒21长度L1,提供较佳咬合的施力作用。另该筒夹2的爪部22弯钩221的顶斜面的倾斜角度θ1设为10度~16度,进而提供绝佳容易被外套筒3内环凸部31扣合或脱离的功能。及

一外套筒3,如图1、图2、图5、图10所示者,将该外套筒3前端开口处设有一内环凸部31,且该内环凸部31更设有一第一内斜面311,该外套筒3套入于该筒夹2的外部,且该外套筒3、杠杆拉柄12之间连接一对倾斜状的连杆32。进一步,该内环凸部31的内径D2大小则介于该筒夹2的爪部22的外径d大小及其咬合内径D1大小之间。进一步,该一对连杆32、杠杆拉柄12与本体1之间较佳配置方式,如图5及图7所示者,将该杠杆拉柄12的倾斜角度θ3相对于本体1水平轴线设为40度~70度,而该一对连杆32则的倾斜角度θ2相对于本体1水平轴线设为10度~30度,又各连杆31的一端接设于该外套筒3后端的二侧,而各连杆31的另一端则接设于该杠杆拉柄12全长度L3下方的三分之一处的长度L4处,进而提供较佳的省力操作,让该外套筒3与筒夹2之间产生较大的驱动力量。

凭借上述各元件构成本实用新型注油接头A,该注油接头A常态下,即未使用该注油接头A的情况下,如图5、图7及图8所示者,该杠杆拉柄13通常会位于角度θ3的位置,而该一对连杆32则会为于角度θ2的位置,此时该筒夹2的各爪部22会在该外套筒4的内部空间呈现放松的状态,因各爪部32在该内部空间具有弹性外扩伸张的作用,即可略为外扩各爪部32的咬合内径D1大小,以利于于将该黄油嘴96前端套入于各爪部32内部,让各爪部22可以含入该黄油嘴96。

若欲进行打油作业时,如图6、图7、图9及图10所示者,将本实用新型注油接头A前端内的筒夹2的爪部22衔接于该黄油嘴96时,此时朝后方施予一较小施力P1扳动旋转该杠杆拉柄12,并让该杠杆拉柄12以该枢转处121至水平位置,则该一对连杆32也会旋转水平且会驱动着该外套筒3与筒夹2作相对水平移动,而该移动距离约略为1mm~5mm的距离长度L5,使该外套筒3的内环凸部31的第一内斜面311会顶掣触动该筒夹2的各爪部22弯钩221的顶斜面222,进而产生一斜力P2及其分力P3,该分力P3即为咬合力,让各爪部22弯钩221的第二内斜面223朝下移动并强力咬紧黄油嘴96的颈部961,同时该顶掣件13内的橡胶元件会被移动而密封黄油嘴96的入油口962,如此便可提供使用者以双手操作黄油枪以进行打油作业时。特别一提,前述距离长度L5较佳长度设为1mm~2.5mm。

若完成黄油嘴的灌油作业时,再将该杠杆拉柄13往前扳动旋转,则该杠杆拉柄13会连动该一对连杆32以驱动该外环套3作相对移动,则该顶掣件13、筒夹2的爪部22则会回复起始位置,此时便可抽离注油接头A于黄油嘴96。

综上所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系关于一种黄油枪注油接头改良结构,上述角度θ1、角度θ2、角度θ3、外径d、外径1、外径2、咬合内径D1、内径D2、长度L1、长度L2、长度L3、长度L4、长度L5等的大小范围,可依据施力点来进行调整。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