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载非现场执法检测用的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1346发布日期:2019-02-10 23:5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载非现场执法检测用的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载非现场执法检测用的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交通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超载、超限车辆成为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如何通过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实现智能交通信息化管理,第一时间查处超载超限车辆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监控和执法的过程中需要摄像头,摄像头通常不易调节,不易对摄像头添加防护装置。

如中国专利号CN201621011335.4,申请日为2016年08月31日,公告日为2017年06月27日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路政交警超限超载联合非现场执法系统,包括称重子系统、三维激光子系统、车辆抓拍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信息发布子系统和采集控制处理设备;其中称重子系统设置于行车道上用于获取车辆轴重、总重、车轴信息;三维激光子系统设置于行车道上用于获取车辆长、宽、高信息;车辆抓拍子系统用于抓拍车辆行驶信息并形成照片;视频监控子系统设置于行车道上用于动态监控;信息发布子系统设置于称重子系统的后方用于显示信息;采集控制处理设备设置于行车道两侧用于接收子系统采集的车辆信息并发送至信息发布子系统和路政、交警非现场执法数据库。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检测车辆是否超载和超限,并将超载和/或超限车辆信息及时显示于车辆行驶前方的信息发布子系统,供违章车辆司机查询且变道停车检查;同时将监测的所有车辆信息发送至路政、交警非现场执法数据库,方便路政、交警部门分别依照各自执法依据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监测和非现场执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载非现场执法检测用的监测装置,能够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摄像头不能调节高度的问题,同时解决了摄像头缺少防护装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超载非现场执法检测用的监测装置的技术方案包括:

滑动连接的上支柱和下支柱;

所述上支柱上设有沿其上下滑动的托板,所述托板上设有摄像头;

所述上支柱上还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定滑轮,所述定滑轮上穿绕绳索,所述绳索的首尾连接在所述托板上。

优选的,所述上支柱的下端套设在所述下支柱上,所述下支柱上设有螺钮,所述上支柱上设有与所述螺钮配套的多个螺纹凹槽。

优选的,所述上支柱上设有滑槽,所述托板上设有嵌入所述滑槽并沿其滑动的卡块。

优选的,所述卡块上设有弹簧钮,所述弹簧钮通过弹簧与所述卡块连接,所述滑槽上设有与所述弹簧钮配套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托板上还设有可拆卸连接的防护箱。

优选的,所述防护箱上设有卡合柱,所述卡合柱内设有卡合杆,所述托板上设有与所述卡合杆相配套的卡合槽,所述卡合杆卡入或脱离所述卡合槽。

优选的,所述防护箱上设有按压杆,所述按压杆与所述卡合杆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卡合柱的内壁之间设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按压杆上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通过弹簧与所述防护箱的外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支柱连接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固定螺栓。

使用时,上支柱与下支柱卡合时,向下拉动绳索,绳索在定滑轮上移动,会将托板的位置向上拉动,托板会带动摄像头的位置上升。托板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在较大的外力的作用下,会将卡块拉动,是的弹簧钮与凹槽不再卡合,当托板移动至设定位置后如某一凹槽的位置时,不施加更大的外力,此时弹簧钮和滑槽上的凹槽卡合,托板的位置固定,实现了摄像头调节高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卡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箱结构示意图;

图5为支柱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上支柱;2-下支柱;3-托板;4-摄像头;5-底座;6-固定螺栓;7-防护箱;8-螺钮;9-定滑轮;10-绳索;11-滑槽;12-卡块;13-弹簧;14-弹簧钮;15-按压杆;16-卡合柱;17-卡合杆;18-螺纹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载非现场执法检测用的监测装置,能够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摄像头不能调节高度的问题,同时解决了摄像头缺少防护装置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超载非现场执法检测用的监测装置,包括上下滑动连接的上支柱1和下支柱2。

本实施例中,上支柱1和下支柱2滑动连接,上支柱1和下支柱2两者之间的高度可调。具体的,上支柱1的下端套设在下支柱2上,下支柱2上设有螺钮8,上支柱1上设有与螺钮8配套的多个螺纹凹槽18,螺钮8穿过下支柱2并与上支柱1中的任一螺纹凹槽18卡合。需要说明的是,上支柱1上与螺钮8配套的螺纹凹槽18可设置为至少三个。当向外旋动螺钮8时,螺钮8逐渐脱离螺纹凹槽18,从而上支柱1可相对于下支柱2上下移动;当两者移动至合适高度时,向内旋动螺钮8,直至其与螺纹凹槽18卡合。

上支柱1上设有托板3,摄像头4可设置在托板3上,托板3相对于上支柱1上下移动并可固定在某一位置。

具体的,为了实现托板3相对于上支柱1上下滑动,上支柱1上设有滑槽11,托板3上设有卡块12,托板3通过卡块12与上支柱1滑动连接。

为了实现托板3固定在上支柱1的某一位置,卡块12上设有弹簧钮14,弹簧钮14通过弹簧13与卡块12连接,滑槽11上设有与弹簧钮14配套的凹槽,该凹槽用于嵌入弹簧钮14。具体的,弹簧钮14可设置在卡块12的左右两侧,弹簧钮14嵌入凹槽的一侧可以为半球形,与卡块12配套的凹槽在滑槽11上可设置为至少四个。

此外,上支柱1上设有定滑轮9,定滑轮9与上支柱1转动连接,托板3上设有绳索10,绳索10穿过定滑轮9。绳索10首尾相连。

使用时,转动螺钮8使上支柱1与下支柱2卡合,向下拉动绳索10,绳索在定滑轮9上移动,会将托板3的位置向上拉动,托板3会带动摄像头4的位置上升。托板3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在较大的外力的作用下,会将卡块12拉动,是的弹簧钮14与凹槽不再卡合,当托板3移动至设定位置后如某一凹槽的位置时,不施加更大的外力,此时弹簧钮14和滑槽11上的凹槽卡合,托板3的位置固定,实现了摄像头调节高度的效果。

托板3上还可以设置防护装置。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箱7,防护箱7设置在托板3下端,防护箱7上设有卡合柱16,卡合柱16内设有卡合杆17,托板3上设有与卡合杆17相配套的卡合槽,卡合杆17可卡入或脱离卡合槽。

具体的,防护箱7上设有按压杆15,按压杆15上设有限位板,限位板通过弹簧与防护箱7外侧固定连接。按压杆15前端通过连接杆与卡合杆17连接,连接杆与卡合柱16的内壁之间设有弹簧,按压按压杆15,按压杆15通过连接杆带动卡合杆17移动,使其不再卡合托板3,防护箱7可以被取下,便于修理和清洗。安装时,可以按动按压杆15,将卡合杆17收回,将卡合柱16与卡槽卡合,松开按压杆15,使卡合杆17与托板3卡合,达到了安装固定的效果。

防护箱7上设有转动门,防护箱7内设有塑料套,可以取出用来防护摄像头4。

下支柱2连接底座5,底座5上设有固定螺栓6。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