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0274发布日期:2019-01-18 19:19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驱动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离合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驱动盘。



背景技术:

电磁离合器靠线圈的通断电来控制离合器的接合与分离。电磁离合器可分为:干式单片电磁离合器,干式多片电磁离合器,湿式多片电磁离合器,磁粉离合器,转差式电磁离合器等。电磁离合器工作方式又可分为:通电结合和断电结合。电磁离合器的作用其实和普通离合器基本相同,只不过离合器动作的控制原理不同,它是利用电磁原理来控制离合器的分离、结合动作。

电磁离合器性能稳定,应用广泛,电磁离合器的驱动盘在电磁离合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产品的安全性能,现有技术中电磁离合器的驱动盘减震效果差,噪音大,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的驱动盘,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驱动盘,包括有依次连接的圆环形的吸盘、铆钉孔、若干簧片和轮毂,所述吸盘的一侧设有若干圆柱形的永磁铁,所述吸盘的另一侧与铆钉孔连接,所述铆钉孔的内圈沿轴向向两侧分别凸出形成一定厚度的凸台,所述凸台穿过吸盘的内圈,所述簧片的一端与吸盘连接,所述簧片的另一端与轮毂连接,所述铆钉孔在凸台的周向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簧片朝向铆钉孔的一侧还设有消音塞,所述消音塞穿过所述连接孔与吸盘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簧片的形状为L型结构,所述消音塞设置于簧片的L型转角处。

进一步地,所述消音塞的长度大于簧片的厚度,且消音塞与簧片垂直连接,所述消音塞包括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第一柱体的一端与簧片固定连接,第一柱体的另一端与第二柱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消音塞的材质为橡胶或软性塑料。

进一步地,所述吸盘开设有吸盘连接孔,所述簧片的一端对应开设有吸盘连接部,所述吸盘连接孔与吸盘连接部连接,所述簧片的另一端开设有轮毂连接部,所述轮毂还对应开设有通孔,所述轮毂连接部与通孔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轮毂的通孔有三个,且均匀分布于轮毂上,所述簧片有三个,且轮毂连接部对应轮毂的通孔设置,吸盘连接部对应吸盘连接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吸盘、铆钉孔、若干簧片和轮毂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铆钉孔朝向簧片的一侧还设有缓冲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驱动盘,包括有依次连接的圆环形的吸盘、铆钉孔、若干簧片和轮毂,所述吸盘的一侧设有若干圆柱形的永磁铁,所述吸盘的另一侧与铆钉孔连接,所述铆钉孔的内圈沿轴向向两侧分别凸出形成一定厚度的凸台,所述凸台穿过吸盘的内圈,所述簧片的一端与吸盘连接,所述簧片的另一端与轮毂连接,所述铆钉孔在凸台的周向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簧片朝向铆钉孔的一侧还设有消音塞,所述消音塞穿过所述连接孔与吸盘抵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新颖,可以减少整个驱动盘的复杂度,进而简化了结构,且缓冲能力强,有效地降低了驱动盘运转时产生的噪音,起到了减震消音的作用。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驱动盘的各组件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驱动盘的圆环形吸盘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驱动盘的铆钉孔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驱动盘的若干簧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驱动盘的轮毂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至4,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驱动盘,包括有依次连接的圆环形的吸盘10、铆钉孔11、若干簧片12和轮毂13,所述吸盘10的一侧设有若干圆柱形的永磁铁111,所述吸盘10的另一侧与铆钉孔11连接,所述铆钉孔11的内圈沿轴向向两侧分别凸出形成一定厚度的凸台112,所述凸台112穿过吸盘10的内圈,所述簧片12的一端与吸盘10连接,所述簧片12的另一端与轮毂13连接,所述铆钉孔11在凸台112的周向开设有连接孔113,所述簧片12朝向铆钉孔11的一侧还设有消音塞120,所述消音塞120穿过所述连接孔113与吸盘10抵接。

所述簧片12的形状为L型结构,所述消音塞120设置于簧片12的L型转角处。

所述消音塞120的长度大于簧片12的厚度,且消音塞120与簧片12垂直连接,所述消音塞120包括第一柱体121和第二柱体122,第一柱体121的一端与簧片12固定连接,第一柱体121的另一端与第二柱体122连接。

所述消音塞120的材质为橡胶或软性塑料。优选地,所述消音塞120为一体成型结构。

请参考图3和4,所述吸盘10开设有吸盘连接孔114,所述簧片12的一端对应开设有吸盘连接部125,所述吸盘连接孔114与吸盘连接部125连接,所述簧片12的另一端开设有轮毂连接部126,所述轮毂13还对应开设有通孔130,所述轮毂连接部126与通孔130固定连接。

请参考图4和5,所述轮毂13的通孔130有三个,且均匀分布于轮毂13上,所述簧片12有三个,且轮毂连接部126对应轮毂13的通孔130设置,吸盘连接部125对应吸盘连接孔114设置。

请参考图3和图4,所述铆钉孔11朝向簧片12的一侧还设有缓冲片(图未示)。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簧片12的结构为″L″型一体成型结构,节省了材料。消音塞120和缓冲片配合能够避免撞击产生的巨大噪音,同时,还具有缓冲能力强的优点,无形中延长了使用寿命,其次,簧片12的结构能够减少组装加工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的投入,无形中还提高了组装效率,实用性强。

所述吸盘10、铆钉孔、若干簧片12和轮毂13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增强了驱动盘的稳定性,使结构更加稳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驱动盘,包括有依次连接的圆环形的吸盘10、铆钉孔11、若干簧片12和轮毂13,所述吸盘10的一侧设有若干圆柱形的永磁铁111,所述吸盘10的另一侧与铆钉孔11连接,所述铆钉孔11的内圈沿轴向向两侧分别凸出形成一定厚度的凸台112,所述凸台112穿过吸盘10的内圈,所述簧片12的一端与吸盘10连接,所述簧片12的另一端与轮毂13连接,所述铆钉孔11在凸台112的周向还开设有连接孔113,所述簧片12朝向铆钉孔11的一侧还设有消音塞120,所述消音塞120穿过所述连接孔113与吸盘10抵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新颖,可以减少整个驱动盘的复杂度,进而简化了结构,且缓冲能力强,有效地降低了驱动盘运转时产生的噪音,起到了减震消音的作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