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无间隙配合及可弥补磨损间隙的皮带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6321发布日期:2019-02-15 21:14阅读:7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现无间隙配合及可弥补磨损间隙的皮带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密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无间隙配合及可弥补磨损间隙的皮带轮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见的皮带轮结构,皮带轮内孔为光孔,对应的传动轴部位为光轴,其配合均为间隙配合,辅以传动键传递运动和动力,因此皮带轮和传动轴之间存在必须的间隙导致传动不稳定的问题;另外,使用一段时间后,皮带轮和传动轴之间的间隙会由于磨损而增大,会加剧传动的不稳定或引起异响,但是传动皮带轮结构无法弥补此间隙,导致只能停机更换皮带轮和传动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无间隙配合及可弥补磨损间隙的皮带轮结构,解决的现有皮带轮和转轴采用间隙配合导致传动不稳定的问题以及现有皮带轮结构无法弥补磨损间隙导致频繁停机更换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实现无间隙配合及可弥补磨损间隙的皮带轮结构,包括皮带轮、锥形配合孔、平键槽和旋紧件;所述锥形配合孔位于皮带轮轴孔上且与转轴通过1:12锥度配合;所述平键槽轴向设置在皮带轮轴孔上且与锥形配合孔所在位置轴向对称;所述旋紧件位于皮带轮和转轴之间;所述旋紧件至少为两个且轴向对称设置;采用1:12的锥度配合使得皮带轮和转轴实现无间隙配合,消除了传动的不稳定性,提高传动效率;使用一段时间后皮带轮产生磨损,可以通过旋紧件的紧固作用,让皮带轮和转轴重新实现无间隙配合,避免频繁停机更换零件,降低操作工人的工作强度,提高加工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旋紧件有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组成;所述第一锁紧件包括第一小圆螺母和防松垫圈;所述第二锁紧件包括第二小圆螺母和防松垫圈;所述第一小圆螺母紧靠锥形配合孔且通过防松垫圈与转轴连接;所述第二小圆螺母位于平键槽一侧且通过防松垫圈与转轴连接;所述第一小圆螺母与第二小圆螺母轴向对称设置;小圆螺母旋紧后,产生由皮带轮向转轴的挤压力,由于摩擦受损导致松动的转轴和皮带轮能够再无间隙配合;防松垫圈能够阻止小圆螺母和转轴之间产生松动;

进一步的,所述防松垫圈直径为36mm,使得防松垫圈和小圆螺母能够紧密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平键槽内设置有相适配的传动平键;所述转轴通过传动平键与皮带轮传动连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皮带轮上还设有散热通孔;所述散热通孔一端自皮带轮外表面垂直贯穿至轴孔;所述散热通孔另一端自轴孔垂直贯穿至皮带轮外表面;散热通孔能够将皮带轮摩擦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避免热量聚集在皮带轮轴孔上,加速磨损;所述散热通孔直径为2-3mm;所述散热通孔至少为2个且在轴向上均匀设置;散热通孔相对于皮带轮上的其他结构来说尺寸微小且垂直于轴向设置,并不会对皮带轮和转轴的轴向无间隙配合产生影响。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1、通过1:12锥度配合,使得皮带轮和转轴实现无间隙配合;

2、提高了传动稳定性;

3、旋紧件使得皮带轮和转轴产生磨损后,重新紧密配合;

4、避免停工更换皮带轮和转轴;

5、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工作强度;

6、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剖视图。

图2为皮带轮结构剖视图。

附图中:1.皮带轮;2.转轴;3.传动平键;4.皮带轮轴孔;5.散热通孔;6.第二小圆螺母;7.第一小圆螺母;8.防松垫圈;9.平键槽;10.锥形配合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如图1和2所示,一种实现无间隙配合及可弥补磨损间隙的皮带轮结构,包括皮带轮1、锥形配合孔10、平键槽9和旋紧件;所述锥形配合孔10位于皮带轮轴孔4上且与转轴2通过1:12锥度配合;平键槽9轴向设置在皮带轮轴孔4上且与锥形配合孔10所在位置轴向对称;所述旋紧件位于皮带轮1和转轴2之间;所述旋紧件至少为两个且轴向对称设置;采用1:12的锥度配合使得皮带轮1和转轴2实现无间隙配合,消除了传动的不稳定性,提高传动效率;使用一段时间后皮带轮1产生磨损,可以通过旋紧件的紧固作用,让皮带轮1和转轴2重新实现无间隙配合,避免频繁停机更换零件,降低操作工人的工作强度,提高加工效率。

实施例2:如图1所示,所述旋紧件由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组成;所述第一锁紧件包括第一小圆螺母7和防松垫圈8;所述第二锁紧件包括第二小圆螺母6和防松垫圈8;所述第一小圆螺母7紧靠锥形配合孔10且通过防松垫圈8与转轴连接;所述第二小圆螺母6位于平键槽9一侧且通过防松垫圈8与转轴2连接;所述第一小圆螺母7与第二小圆螺母6轴向对称设置;小圆螺母旋紧后,产生由皮带轮向转轴的挤压力,由于摩擦受损导致松动的转轴和皮带轮能够再无间隙配合;防松垫圈8能够阻止小圆螺母和转轴之间产生松动。

实施例3:所述防松垫圈8直径为36mm。

实施例4:如图1所示,所述平键槽9内设置有相适配的传动平键3;所述转轴2通过传动平键3与皮带轮1传动连接。

实施例5: 如图1和2所示,所述皮带轮1上还设有散热通孔5;所述散热通孔5一端自皮带轮1外表面垂直贯穿至皮带轮轴孔4;所述散热通孔5另一端自皮带轮轴孔4垂直贯穿至皮带轮1外表面;所述散热通孔5直径为2-3mm;所述散热通孔5至少为2个且在轴向上均匀设置;散热孔5能够将皮带轮1摩擦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避免热量聚集在皮带轮轴孔4上,加速磨损;所述散热通孔5直径为2-3mm;所述散热通孔5至少为2个且在轴向上均匀设置;散热通孔5相对于皮带轮1上的其他结构来说尺寸微小且垂直于轴向设置,并不会对皮带轮1和转轴2的轴向无间隙配合产生影响。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