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减壳体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6989发布日期:2019-03-30 09:24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主减壳体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主减壳体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当前,越野汽车前桥系统通常采用断开式驱动桥配合独立悬架结构,前主减部分通常由主减速器、主减托架总成、半轴套管总成、吊臂等组成,主减速器与主减托架总成之间通常采用螺栓连接,主减托架、左/右侧主减壳体分为三个独立零件,左、右侧主减壳体通过主减壳体连接螺栓连接。左侧主减壳体设置主减托架安装支架用于安装主减托架,主减托架设置专用结构并加工配合螺纹孔,通过主减托架连接螺栓安装固定,这种零件结构较为分散,制造复杂,主减托架与主减壳体之间配接尺寸繁冗,加工困难,装配环节较多。且托架通常位于左侧主减壳体下方,安装于车架横梁上,周边零件间隙布置较为紧凑,不便于安装,无法满足部分车型布置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主减壳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主减壳体的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主减壳体,包括:

左壳体,所述左壳体限定有用于安装主减速器的腔室;

右壳体,所述右壳体与所述左壳体相连,所述右壳体形成有用于安装半轴套管的安装孔;

托架,所述托架设在所述右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左壳体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形成为柱状且限定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腔室;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连,所述第二壳体形成为柱状且限定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形成所述腔室,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右壳体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右壳体形成为圆盘状,所述右壳体上设有凸台且所述安装孔形成在所述凸台上,所述安装孔的轴线与所述右壳体的轴线共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壳体的轴线与所述右壳体的轴线共线。

进一步地,所述托架的上侧形成有上沉槽,所述托架的下侧形成有下沉槽,所述托架上形成有连通所述上沉槽与所述下沉槽的圆形通孔且所述通孔的轴线和所述上沉槽与所述下沉槽的轴线共线。

进一步地,所述上沉槽的轴线分别和所述第一壳体的轴线与所述右壳体的轴线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托架设在所述右壳体的底部且邻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主减壳体还包括:

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分别和所述托架与所述右壳体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所述托架与所述右壳体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主减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减壳体,将托架与右壳体集成在一起,以避让左壳体位置周边零件,加强筋能够增强托架与右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该主减壳体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能够满足多种车型布置要求,减少零件数量,节约制造及加工成本,减少装配工序,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主减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主减壳体与半轴套管配合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减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减壳体的左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减壳体的右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现有主减壳体200;左侧主减壳体210;右侧主减壳体220;

主减托架230;主减速器240;半轴套管250;

主减壳体100;

左壳体10;腔室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

右壳体20;安装孔21;第一螺孔22;第二螺孔23;凸台24;

托架30;上沉槽31;通孔32;

加强筋4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是本申请的申请人基于以下事实和发现所作出的创造。

当前,越野汽车前桥系统通常采用断开式驱动桥配合独立悬架结构,前主减部分通常由主减速器、主减托架总成、半轴套管总成、吊臂等组成,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主减壳体200主要由主减托架230、左侧主减壳体210、右侧主减壳体220以及连接螺栓构成,主减速器240与主减托架230之间通常采用螺栓连接,主减速器240可以安装在左侧主减壳体210上,半轴套管250安装在右侧主减壳体220上,主减托架230、左侧主减壳体210、右侧主减壳体220分为三个独立零件,左侧主减壳体210、右侧主减壳体220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左侧主减壳体210上设置主减托架230,主减托架230设置专用结构并加工配合螺纹孔,这种零件结构较为分散,制造复杂,主减托架230与主减壳体之间配接尺寸繁冗,加工困难,装配环节较多,且主减托架230位于左侧主减壳体210下方,安装于车架横梁上,周边零件间隙布置较为紧凑,不便于安装,无法满足部分车型布置要求。

基于此,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和发现,得出如下发明创造。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减壳体100。

如图3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减壳体100包括左壳体10、右壳体20和托架30。

具体而言,左壳体10限定有用于安装主减速器的腔室11,右壳体20与左壳体10相连,右壳体20形成有用于安装半轴套管的安装孔21,托架30设在右壳体20上。

也就是说,主减壳体100主要由左壳体10、右壳体20和托架30构成,其中,在左壳体10上可以限定有腔室11,腔室11可以用于安装主减速器,右壳体20可以与左壳体10相连,右壳体20与左壳体10可以分别一体成型,在右壳体20上可以形成有安装孔21,安装孔21可以用于安装半轴套管,托架30可以设在右壳体20上,以避让左壳体10位置周边零件,右壳体20和托架30可以一体成型,减少零部件,减少装配工序,提高效率。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减壳体100,将托架30与右壳体20集成在一起,以避让左壳体10位置周边零件,能够满足多种车型布置要求,减少零件数量,节约制造及加工成本,减少装配工序,提高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左壳体1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其中,第一壳体12可以形成为柱状,第一壳体12可以限定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腔室,第一腔室可以用于安装主减速器;第二壳体13与第一壳体相连,第二壳体13可以形成为柱状,第二壳体13可以限定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连通形成腔室11,第二壳体13与右壳体20相连,可以通过螺栓相连,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的形状也可以根据实际合理选择,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可以分别为柱状,便于与主减速器的配合,左壳体10可以一体成型。左壳体10上可以设有肋板,比如,可以在第一壳体12的外侧,肋板可以沿第一壳体12的轴向延伸,在左壳体10上可以设有螺孔以便与其他零部件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右壳体20可以形成为圆盘状,右壳体20可以限定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右腔室,第二壳体13与右壳体20相连时右腔室可以与第二腔室连通,左右壳体上的腔室可以共同装置主减速器。右壳体20上可以设有凸台24且安装孔21可以形成在凸台24上,安装孔21设在凸台24上便于半轴套管的安装配合,沿右壳体20的周向可以形成有多个第一螺孔22,比如,可以为十个,多个第一螺孔22可以间隔开设置,可以均匀间隔开,可以通过第一螺孔22利用螺栓连接左壳体10和右壳体20,安装孔21的轴线可以与右壳体20的轴线共线,在安装孔21的周向可以形成有多个第二螺孔23,比如,可以为四个,可以利用螺栓通过第二螺孔23将凸台24与右壳体20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壳体12的轴线可以与第二壳体13的轴线垂直,第二壳体13的轴线可以与右壳体20的轴线共线,保证主减速器与半轴套管安装在主减壳体上时保持合适的位置关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托架30的上侧形成有上沉槽31,上沉槽31的开口朝上,托架30的下侧形成有下沉槽,下沉槽的开口朝下,托架30上形成有连通上沉槽31与下沉槽的圆形通孔32,且通孔32的轴线和上沉槽31与下沉槽的轴线共线,以保证托架上下胶套的安装使用。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上沉槽31的轴线可以分别和第一壳体12的轴线与右壳体20的轴线垂直。

在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托架30可以设在右壳体20的底部且邻近第一壳体12的一侧,右壳体20上集成托架30,可以避让左壳体10位置周边零件,能够满足多种车型布置要求。

根据一些具体实施例,主减壳体100还可以包括加强筋40,加强筋40可以分别和托架30与右壳体20相连,以增强托架30的牢固性,使其不易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加强筋40、托架30与右壳体20可以一体成型,增强整体性,减少零部件,减少装配工艺,提高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减壳体100,将托架30与右壳体20集成在一起,以避让左壳体10位置周边零件,能够满足多种车型布置要求,减少零件数量,节约制造及加工成本,减少装配工序,提高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主减壳体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主减壳体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能够避让左壳体10位置周边零件,能够满足多种车型布置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结构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