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废弃塑料循环再利用技术的中空壁塑钢缠绕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2021发布日期:2019-04-05 20:15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基于废弃塑料循环再利用技术的中空壁塑钢缠绕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弃塑料循环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是基于废弃塑料循环再利用技术的中空壁塑钢缠绕管。



背景技术:

塑料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各个领域,由于塑料难以降解,常常会将塑料进行回收利用,在管道制造行业中,常常将废弃塑料回收加工成中空壁塑钢缠绕管,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并且更加环保,但是目前的中空壁塑钢缠绕管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中空壁塑钢缠绕管的管壁容易受到冲击而产生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废弃塑料循环再利用技术的中空壁塑钢缠绕管,以解决目前的中空壁塑钢缠绕管在使用过程中,中空壁塑钢缠绕管的管壁容易受到冲击而产生变形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废弃塑料循环再利用技术的中空壁塑钢缠绕管,包括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设置于内管外,所述外管和内管之间设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以螺旋缠绕的方式设置于在内管的外壁上,所述收纳腔内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两侧分别与内管和外管相连;

支撑件包括拱形支撑部和卡设部,所述卡设部设有两个并且分别与拱形支撑部的两个端部相连,所述收纳腔内在靠近内管的一侧设有限位槽,所述拱形支撑部的外壁与收纳腔的内壁相连,所述卡设部卡设于限位槽内。

作为优选,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支撑件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拱形支撑部的内壁相连,另一端与内管的外壁相连。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外管和内管之间还设有减重腔,所述减重腔以螺旋缠绕的方式设置于在内管的外壁上,并且减重腔与收纳腔交错分布。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减重腔内设有呈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减重腔的上下两端相连。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支撑杆设有两个以上并且在减重腔内均匀分布,所述支撑杆的侧面设有连接网,相邻两支撑杆之间通过连接网进行连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减重腔的上下两侧均设有连接孔,所述支撑杆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于两连接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管道本体设置为内管和外管,并在内管和外管之间留有收纳腔,在收纳腔内设置支撑件起到支撑作用,在外管受到冲击时,支撑件便可对外管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外管产生变形,即是避免本基于废弃塑料循环再利用技术的中空壁塑钢缠绕管的外壁产生变形,支撑件是包括拱形支撑部和卡设部的,拱形支撑部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外管产生变形,卡设部起到连接作用,以保证支撑件能固定在收纳腔内。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废弃塑料循环再利用技术的中空壁塑钢缠绕管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为基于废弃塑料循环再利用技术的中空壁塑钢缠绕管第二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3为基于废弃塑料循环再利用技术的中空壁塑钢缠绕管第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4为支撑杆和连接网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管道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道本体;2、内管;3、外管;4、减重腔;5、收纳腔;6、支撑件;7、支撑杆;8、连接网;9、连接孔;51、限位槽;61、拱形支撑部;62、卡设部;63、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5示出了基于废弃塑料循环再利用技术的中空壁塑钢缠绕管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一种基于废弃塑料循环再利用技术的中空壁塑钢缠绕管,包括管道本体1,所述管道本体1包括内管2和外管3,所述外管3设置于内管2外,所述外管3和内管2之间设有收纳腔5,所述收纳腔5以螺旋缠绕的方式设置于在内管2的外壁上,所述收纳腔5内设有支撑件6,所述支撑件6的两侧分别与内管2和外管3相连;

支撑件6包括拱形支撑部61和卡设部62,所述卡设部62设有两个并且分别与拱形支撑部61的两个端部相连,所述收纳腔5内在靠近内管2的一侧设有限位槽51,所述拱形支撑部61的外壁与收纳腔5的内壁相连,所述卡设部62卡设于限位槽51内。

将管道本体1设置为内管2和外管3,并在内管2和外管3之间留有收纳腔5,在收纳腔5内设置支撑件6起到支撑作用,在外管3受到冲击时,支撑件6便可对外管3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外管3产生变形,即是避免本基于废弃塑料循环再利用技术的中空壁塑钢缠绕管的外壁产生变形,支撑件6是包括拱形支撑部61和卡设部62的,具体的是拱形支撑部61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外管3产生变形,卡设部62起到连接作用,以保证支撑件6能固定在收纳腔5内。

拱形支撑部61与收纳腔5相适配,即是收纳腔5也呈拱形,拱形支撑部61各个位置的外壁均与收纳腔5的内壁紧挨,以保证拱形支撑部61能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卡设部62与限位槽51相适配,以保证卡设部62与限位槽51之间能稳定连接。

实施例二:

所述支撑件6还包括连接杆63,所述连接杆63的一端与拱形支撑部61的内壁相连,另一端与内管2的外壁相连。

支撑杆63对拱形支撑部61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保证拱形支撑部61能对外管3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实施例三:

所述外管3和内管2之间还设有减重腔4,所述减重腔4以螺旋缠绕的方式设置于在内管2的外壁上,并且减重腔4与收纳腔5交错分布。

设置减重腔4对管道本体1起到减重的作用,在对管道本体1进行运输时,由于设有减重腔4,管道本体1的重量便可减轻,运输人员便能更加轻松的将管道本体1进行运输,减小运输人员的劳动强度。

并且在设置了减重腔4之后,还能节约生产时的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实施例四:

所述减重腔4内设有呈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减重腔4的上下两端相连。

设置支撑杆7对减重腔4的上下两端起到支撑作用,即是对外管3起到支撑作用,当外管3的表面在减重腔4的位置受到冲击时,支撑杆7可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外管3由于受到冲击而产生变形。

实施例五:

所述支撑杆7设有两个以上并且在减重腔4内均匀分布,所述支撑杆7的侧面设有连接网8,相邻两支撑杆7之间通过连接网8进行连接。

设置两个以上的支撑杆7进一步起到支撑的作用,相邻两支撑杆7之间通过连接网8进行连接,以保证各个支撑杆7之间能起到协同作用。

实施例六:

所述减重腔4的上下两侧均设有连接孔9,所述支撑杆7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于两连接孔9内。

通过连接孔9来稳固支撑杆7的位置,保证支撑杆7能稳固的固定在减重腔4内。

实施例七:

在管道本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套设在管道本体1的外壁上,固定件上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设置有上下通透的第一螺纹孔,在将管道本体1固定在地面上时,先在地面上固定一个固定块,并在固定块的上侧面设置第二螺纹孔,然后将固定件设置在固定块上,并使连接板上的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对齐,再通过设置一个螺栓,使螺栓依次拧进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内,进而实现将连接板和固定块进行连接,即是保证固定件和固定块之间能进行连接,即是能使管道半体1能进行稳固的固定,避免管道本体1随意滑动。

固定块的下侧还设有接地杆,接地杆埋在地下,并且接地杆上还设置有倒勾,倒勾设有两个以上并在接地杆上均匀分布,即是进一步保证固定块能稳固的固定在地面上。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