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管道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3782发布日期:2019-04-20 04:33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管道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建设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地下管道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通常都需要在地下铺设水泥管道,然后水泥管道内可用于安放各种线路以及自来水管等多种管线,现有的水泥管道由于长时间的使用或其他外界因素导致破裂后通常采取的做法为,开挖地面然后取出更换新的水泥管道,若直径较大的水泥管道可首先使用探测仪进行对破裂部位进行定位,然后再派遣专业工作人员进入其内部进行修复,从而会导致人力的浪费,同时工作人员进入管道也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管道修复装置,解决了现有地下水泥管道需要人工修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管道修复装置,包括设备主体以及修复装置,修复装置包括探头和第一驱动机构,设备主体包括复位轮盘、气推机构和控制复位轮盘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复位轮盘与探头之间设置有拉绳,气推机构与探头之间设置有柔性的传送管;探头包括存储腔、与传送管连通的放置腔和位于放置腔内的推力组件,存储腔内部设置有泥浆,存储腔侧壁还设置有等间距的出料口,推力组件包括位于存储腔与放置腔之间活动的圆盘,圆盘周缘朝向存储腔处设置有翻边,翻边上设置有若干与出料口配合的错位口,存储腔与放置腔外壁均设置有环装的充气膜,充气膜与传送管之间设置有连接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对管道进行修复时,首先将探头放入管道内部,此时启动第一驱动机构,在第一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探头缓慢深入管道内,启动气推机构,气推机构通过传送管像放置腔内输气,由于放置腔与存储腔之间仅依靠圆盘分隔,当放置腔内的气压增大后会推动圆盘向存储腔方向移动,在圆盘移动后翻边跟随移动,最终翻边上的错位口与存储腔上的出料口重合,此时存储腔内的泥浆在圆盘的挤压下通过出料口进行出料操作,在传送管向放置腔进行注气操作的同时,传送管还通过连接管向充气膜进行注气操作,由于充气膜位于出料口的两侧,此时管道与充气膜构成一个独立空间,泥浆位于独立空间内对产生裂纹的管道进行修复,当泥浆定型后关闭气推机构,充气膜收缩;此时启动第二驱动机构,复位轮盘在第二驱动机构的转动使得拉绳不断缠绕于复位轮盘上,完成对探头的回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位于探头底部的盒体以及位于盒体内的空腔,盒体两侧设置有滚轮,滚轮之间设置有穿过盒体的第一转轴,空腔内设置有电机以及位于电机上的第二转轴,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设置有传送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使得探头进行前进移动时,只需启动电机即可,电机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通过传送带带动第一转轴转动,最终使得滚轮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位于设备主体上的电动机,电动机与复位轮盘之间设置有转动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气推机构包括位于设备主体上且与传送管连通的充气机,充气机与传送管之间设置有开关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充气机启动后向传送管内送气,最终使得放置腔和充气膜内气压增大,再次使得开关组件关闭,保持高压状态,避免了充气机一直启动导致能源浪费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开关组件包括位于传送管的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充气膜的材质为ETFE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ETFE膜又称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具有高强度抗污易清洗与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探头上还对称设置有与第一驱动机构配合的辅助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轮的作用可以减少探头与管道内部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需要对管道进行修复时,首先将探头放入管道内部,此时启动第一驱动机构,在第一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探头缓慢深入管道内,启动气推机构,气推机构通过传送管像放置腔内输气,由于放置腔与存储腔之间仅依靠圆盘分隔,当放置腔内的气压增大后会推动圆盘向存储腔方向移动,在圆盘移动后翻边跟随移动,最终翻边上的错位口与存储腔上的出料口重合,此时存储腔内的泥浆在圆盘的挤压下通过出料口进行出料操作,在传送管向放置腔进行注气操作的同时,传送管还通过连接管向充气膜进行注气操作,由于充气膜位于出料口的两侧,此时管道与充气膜构成一个独立空间,泥浆位于独立空间内对产生裂纹的管道进行修复,当泥浆定型后关闭气推机构,充气膜收缩;此时启动第二驱动机构,复位轮盘在第二驱动机构的转动使得拉绳不断缠绕于复位轮盘上,完成对探头的回收。

需要使得探头进行前进移动时,只需启动电机即可,电机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通过传送带带动第一转轴转动,最终使得滚轮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10、设备主体;111、充气机;112、传送管;113、阀门;114、电动机;115、复位轮盘;116、拉绳;117、连接管;118、辅助轮;119、出料口;210、错位口;211、盒体;212、电机;213、传送带;214、滚轮;215、放置腔;216、圆盘;217、充气膜;218、翻边;219、存储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所指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地下管道修复装置,参照图1和图2,在对设备主体110进行使用时,首先将探头放入管道内部,此时启动第一驱动机构,在第一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探头缓慢深入管道内,启动气推机构,气推机构通过传送管112像放置腔215内输气,同时传送管上的阀门可控制传送管112的启闭,由于放置腔215与存储腔219之间仅依靠圆盘216分隔,当放置腔215内的气压增大后会推动圆盘216向存储腔219方向移动,在圆盘216移动后翻边218跟随移动,最终翻边218上的错位口210与存储腔219上的出料口119重合,此时存储腔219内的泥浆在圆盘216的挤压下通过出料口119进行出料操作,在传送管112向放置腔215进行注气操作的同时,传送管112还通过连接管117向充气膜217进行注气操作,由于充气膜217位于出料口119的两侧,此时管道与充气膜217构成一个独立空间,泥浆位于独立空间内对产生裂纹的管道进行修复,当泥浆定型后关闭气推机构,充气膜217收缩;此时启动第二驱动机构,复位轮盘115在电动机114的转动使得拉绳116不断缠绕于复位轮盘115上,完成对探头的回收。

充气机111启动后向传送管112内送气,最终使得放置腔215和充气膜217内气压增大,再次使得开关组件关闭,保持高压状态,避免了充气机111一直启动导致能源浪费的问题。辅助轮118的作用可以减少探头与管道内部的摩擦力;需要使得探头进行前进移动时,只需启动电机212即可,电机212带动盒体211内的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通过传送带213带动第一转轴转动,最终使得滚轮214转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