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的管道连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4221发布日期:2019-04-29 11:33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的管道连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的管道连接头。

技术背景

管道连接头是管道与管道之间的连接工具,是元件和管道之间可以拆装的连接点,管道连接头在管件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然而由于连接头通常暴露于外部环境工作,如露天,很容易受到外界意外干扰,如外物碰撞,由于受到这类外界干扰或扰动或施力,连接头可能会发生松动,导致连接管道之间的脱离,影响连接管的使用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的管道连接头,防止外界意外干扰造成管道连接头的连接紧固性,使得管道连接头的连接更加稳定,并且具备更好的抗撞击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安全的管道连接头,包括连接头本体,其中,所述连接头本体上有容错转动部,所述容错转动部包括晃动腔、摇摆杆、顶转杆和转动操控部,所述晃动腔为自所述连接头本体的表面向内凹陷并向两侧延伸的弧形空腔,所述摇摆杆为位于所述晃动腔内的弧形条板,所述摇摆杆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晃动腔的两侧端面,所述顶转杆为垂直所述摇摆杆的中部向所述晃动腔外侧延展的直杆,所述转动操控部用于控制所述摇摆杆和所述顶转杆的转动,所述转动操控部包括横展板和端侧受力板,所述横展板为自所述顶转杆的上端反向延展的平面板,所述端侧受力板为自所述横展板的两侧端边向所述晃动腔的外壳壁面延展的倾斜平面。

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提升所述端侧受力板在所述晃动腔的外壳壁面上的滑动稳定性的贴合底。

作为优选,所述贴合底为自所述端侧受力板的末端向两侧延展的弧形条板,所述贴合底的弧度与所述晃动腔的外壳壁面弧度一致。

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增强所述端侧受力板防滑性的正反转动部。

作为优选,所述正反转动部包括旋紧槽和回松板,所述旋紧槽和所述回松板分别位于不同侧的所述端侧受力板上,所述旋紧槽为自所述端侧受力板的外表面下半部分向内凹陷的间隔排列的直条凹槽,所述回松板为自所述端侧受力板的外表面上半部分向上延展的直面板。

作为优选,还包括防侧滑部,所述防侧滑部为自所述旋紧槽的下边缘沿着所述端侧受力板的表面向下反向延伸的凹槽。

作为优选,还包括防打滑部,所述防打滑部为自所述回松板远离所述横展板一侧的壁面向外凸出的、并沿所述回松板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的凸起横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防止外界意外干扰造成管道连接头的连接紧固性,容错转动部能吸收外界撞击的行程,使得管道连接头的连接更加稳定,转动操控部不单能够操作连接头本体转动,还使得连接头本体具备更好的抗撞击能力;正反转动部实现了不同位置施力对于不同方向转动需求和效果不同的匹配。

附图说明

图1为管道连接头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管道连接头剖视图。

图3为管道连接头剖视正面图。

图4为旋紧槽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回松板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1、晃动腔,12、摇摆杆,13、顶转杆,21、横展板,22、端侧受力板,3、贴合底,41、旋紧槽,42、回松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至图5所示。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连接头本体连接管道时,可以有效避免外来撞击引起的连接头本体松动的情况出现。首先将连接头本体套于螺纹口上,手指放置于转动操控部上,向旋紧方向施力,此时,横展板21移动,带动端侧受力板22沿着晃动腔11外表面滑动,通过顶转杆13的传力让摇摆杆12在晃动腔11内转动,直至顶转杆13触碰到晃动腔11,这样以后可以将连接头本体进行转动,当连接头本体拧紧于螺纹口上后,松开手指,使得容错转动部回到起始状态,这时,若连接头本体遇到外来撞击时,外物会首先触碰转动操控部,横展板21和端侧受力板22会发生晃动,但不会与碰到晃动腔11,故不会对连接头本体产生旋松的力,避免了连接头本体在拧紧之后收到意外外力而逐渐松动的现象发生。

在端侧受力板22的末端设置贴合底3之后,可以使得晃动腔11和端侧受力板22之间的挤压压强变小,其次可以使得转动操控部在晃动腔11表面的移动更加顺滑稳定。

与此同时,在端侧受力板22的外侧表面上有正反转动部,可以通过触感来判断向哪个方向转动是旋紧连接头本体,向哪个方向转动是旋松连接头本体,例如,在手指触摸到旋紧槽41时,使用工人可以知道向旋紧槽41方向施力可以旋紧,当触碰到回松板42后得知,施力回松板42方向可以卸下连接头本体,其中,旋紧槽41位于端侧受力板22更靠近晃动腔11一侧的表面,回松板42位于另一侧的端侧受力板22远离晃动腔11因此而的表面,在施力造成端侧受力板22转动的时候,作用于旋紧槽41上的扭矩小于作用于回松板42上的扭矩,这样可以实现旋松比旋紧更易的效果,避免在旋紧的时候用力过度损坏螺纹,而在需要拆卸时,能更省力地旋松连接头本体。其中,防侧滑部和防打滑部都有利于更好地对旋紧槽41和回松板42施力,避免接触面打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