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天然气输送管道抢修的堵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5067发布日期:2019-05-03 19:47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天然气输送管道抢修的堵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然气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天然气输送管道抢修的堵漏装置。



背景技术:

天然气管道是指将天然气从开采地或处理厂输送到城市配气中心或工业企业用户的管道,又称输气管道。利用天然气管道输送天然气,是陆地上大量输送天然气的方式。在世界管道总长中,天然气管道约占一半。天然气管道运输具有运输成本低、占地少、建设快、油气运输量大、安全性能高、运输损耗少、无“三废”排放、发生泄露危险小、对环境污染小、受恶劣气候影响小、设备维修量小、便于管理、易于实现远程集中监控等优势。

输气管道是由单根管子逐根连接组装起来的。现代的集气管道和输气管道是由钢管经电焊连接而成。钢管有无缝管、螺旋缝管、直缝管多种,无缝管适用于管径为529毫米以下的管道,螺旋缝管和直缝管适用于大口径管道。集输管道的管子横断面结构,复杂的为内涂层-钢管-外绝缘层-保温(保冷)层;简单的则只有钢管和外绝缘层,而内壁涂层及保温(保冷)层均视输气工艺再加确定。

在申请号为CN201420245268.7,公开日为2014.10.01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石油天然气井口及输送管道的带压堵漏装置,包括低压腔本体、增压推杆、高压腔本体、堵漏剂储存腔和前端盖,所述低压腔本体通过紧固件与高压腔本体连接,所述增压推杆一端位于低压腔本体内,另一端设于高压腔本体内,所述高压腔本体与前端盖可拆卸连接,所述前端盖通过堵漏剂通道与天然气井口连接,所述高压腔本体内设有堵漏剂储存腔,所述堵漏剂储存腔与延伸至前端盖的堵漏剂通道连通,所述低压腔本体上设有液压油进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规模化生产,相对于现有技术对泄露点防堵漏效果好,且带压堵漏,在不停产情况下进行,不影响正常生产,且有效减少了石油天然气因为泄露造成的资源浪费。但是该方案在使用时,操作较为麻烦,而且,对与管道表面泄漏并不能及时堵漏,因此,需对该方案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天然气输送管道抢修的堵漏装置,主要解决现存的问题:

随着天然气管道的不断增长,事故发生几率也随之增大。天然气泄漏都是以高压气体形式泄漏的,而且泄漏出来了形成易燃易爆气团,常规方法很难堵漏且操作危险。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天然气输送管道抢修的堵漏装置,包括堵漏装置和固定装置,所述堵漏装置左端中部开设有进气口,所述堵漏装置通过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固定装置连接,所述堵漏装置上端开设有排气口,所述堵漏装置右端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堵漏装置左端设置有压力表,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阀门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下端与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左端上部设置有中间柱,所述中间柱顶端面固定连接有压块,所述压块通过弹簧与所述堵漏装置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上端右侧开设有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左端设置有堵头,所述堵头通过大压簧与所述压力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套环主体和连接片,所述连接片表面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套环主体内壁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套环主体一端套接有柔性膜,所柔性膜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连接口,所述套环外表面开设有第二连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中间柱底端面固定连接有底板,顶端面固定连接有压块,所述中间柱中心处开设有中心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套环主体左端开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将所述柔性膜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进气口直径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压力表右端通过敏感元器件与大压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片与所述套环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孔内设置有螺钉。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中的至少之一:

通过在现有的堵漏装置内设置了中间柱,有效的将堵漏装置内的分隔了多个腔体,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均对应设置了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第三腔体顶端开设了排气口,多个腔体使得漏出的气体在运动中能快速减压,阀门的设计也可以对堵漏装置内的压强进行减压,由于中心柱开有中心通道,当天然气泄漏量增大时,天然气在将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充满后,天然气将通过中心通道进入第三腔体,并推动堵头向左运动,堵头连接的压力表能将压力以数字形式表示出来,工作人员可根据压力表对堵漏装置进行后续工作,此外,与堵漏装置配合的固定装置,由于底端固定连接有开设有固定孔的连接片,使用螺钉便可快速将该堵漏装置与泄漏管道连接,该固定装置的第一连接口设置在柔性膜内,第二连接口设置在套环外表面,第一连接口适用于管道断裂的泄漏,第二连接口适用于管道表面发生的泄漏,固定装置的设计使得该堵漏装置适用范围更广泛,操作更容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天然气输送管道抢修的堵漏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堵漏装置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堵漏装置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结构图;

图5是本是用新型的固定装置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堵漏装置1;固定装置2;进气口101;排气口102;第一阀门103;第二阀门104;压力表105;中间柱106;底板107;第一腔体108;第二腔体109;压块110;弹簧111;第三腔体112;堵头113;大压簧114;中心通道115;密封圈201;连接片202;固定孔203;柔性膜204;第一连接口205;第二连接口 206;固定环207。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内”、“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天然气输送管道抢修的堵漏装置,包括堵漏装置1和固定装置2,堵漏装置1左端中部开设有进气口101,堵漏装置1通过进气口101与固定装置2连接,堵漏装置1上端开设有排气口102,堵漏装置1右端设置有第一阀门103和第二阀门104,堵漏装置1左端设置有压力表105,进气口101与第一阀门103之间形成第二腔体109,第二腔体109下端与第一腔体108连通,第一腔体108左端上部设置有中间柱106,中间柱106顶端面固定连接有压块110,压块110通过弹簧111与堵漏装置1内壁固定连接,弹簧111上端右侧开设有第三腔体112,第三腔体112左端设置有堵头113,堵头113通过大压簧114与压力表105固定连接。压力表105右端通过敏感元器件与大压簧114连接。中间柱106底端面固定连接有底板107,顶端面固定连接有压块110,中间柱106中心处开设有通孔。第一腔体108、第二腔体109均对应设置了第一阀门103和第二阀门104,第三腔体112顶端开设了排气口102,多个腔体使得漏出的气体在运动中能快速减压,阀门的设计也可以对堵漏装置1 内的压强进行减压,由于中心柱开有中心通道115,当天然气泄漏量增大时,天然气在将第一腔体108和第二腔体109内充满后,天然气将通过中心通道115 进入第三腔体112,并推动堵头113向左运动,堵头113连接的压力表105能将压力以数字形式表示出来,工作人员可根据压力表105对堵漏装置1进行后续工作。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装置2包括套环主体和连接片202,连接片202表面开设有固定孔203,套环主体内壁设置有密封圈201,套环主体一端套接有柔性膜204,所柔性膜204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连接口205,套环外表面开设有第二连接口206。第一连接口205与第二连接口206与进气口101直径相等。连接片202与套环主体固定连接,固定孔203内设置有螺栓。套环主体左端开设有固定环207,固定环207将柔性膜204固定。由于固定装置2底端固定连接有开设有固定孔203的连接片202,使用螺钉便可快速将该堵漏装置1与泄漏管道连接,该固定装置2的第一连接口205设置在柔性膜204内,第二连接口206设置在套环外表面,第一连接口205适用于管道断裂的泄漏,第二连接口206适用于管道表面发生的泄漏,固定装置2的设计使得该堵漏装置1适用范围更广泛,操作更容易。

应可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将其应用限制到本文提出的部件的详细结构和布置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具有其他实施例,并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实现并且执行。前述变形形式和修改形式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应可理解的是,本文公开和限定的本实用新型延伸到文中和/或附图中提到或明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特征的所有可替代组合。本文所述的实施例说明了已知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并且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本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