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珠浮动压紧螺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0027发布日期:2019-06-21 23:15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滚珠浮动压紧螺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紧固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滚珠浮动压紧螺帽。



背景技术:

防松螺帽是一种防止在使用中出现松动的紧固件,现有紧固连接方式通常采用螺栓与螺母配合的方式。目前的防松方法有机械防松、铆冲防松和摩擦防松等,其中摩擦防松是应用最广的防松方法,主要是通过锁紧螺母副自身产生能够阻止螺母相对转动的摩擦力,达到防松目的,但是摩擦力是不稳定的,容易防松失效,为了克服松动,现在普遍使用的方法是加弹簧垫圈或采用法兰面螺母形式达到防止松动目的然而不足的是加弹簧垫圈或采用法兰面螺母极易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磨损不能长久防松,而且还极易磨损被固定部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珠浮动压紧螺帽,通过在压紧螺帽内设置浮动定位环,使得螺母螺牙与螺栓螺牙在拧紧过程可以利用置于浮动定位环和螺帽本体之间的钢珠形成简易轴承旋转进而带动被固定件与浮动定位环一起旋转达到防松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减少被固定件由于拧紧旋转过程的磨损,由于套设有浮动定位环可不用弹簧垫圈与平垫圈,节省材料,方便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滚珠浮动压紧螺帽,该压紧螺帽包括螺帽本体、浮动定位环、若干钢珠,所述浮动定位环转动设置于所述螺帽本体内部,所述钢珠滚动设置于所述浮动定位环和所述螺帽本体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螺帽本体设有彼此连通的第一环形孔、第二环形孔、第三环形孔和第四环形孔,第二环形孔、第三环形孔位于第一环形孔与第四环形孔之间,浮动定位环转动设置于第四环形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环形孔内径大于所述第三环形孔的内径,浮动定位环设有与第三环形孔连通的第五环形孔,第五环形孔的内径小于第三环形孔的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螺帽本体设有位于第四环形孔内的第一环形半圆槽,所述浮动定位环外侧壁设有用于连通第一环形半圆槽的第二环形半圆槽,所述第一环形半圆槽和第二环形半圆槽的槽半径相等,钢珠的两端分别容设于第一环形半圆槽内及第二环形半圆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浮动定位环转动设置于所述螺帽本体内部时,所述第一环形半圆槽所述第二环形半圆槽槽口贴近形成环形腔。

进一步的,所述钢珠滚动设置于所述环形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浮动定位环内部设有环形轨。

进一步的,所述滚珠浮动压紧螺帽还包括橡胶塞,所述螺帽本体设有与第一环形半圆槽连通的圆形通孔,钢珠经由圆形通孔进入第一环形半圆槽内,所述橡胶塞用于堵塞所述环形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钢珠的半径均为所述第一环形半圆槽或第二环形半圆槽的槽半径的1.0-1.2倍。

进一步的,所述螺帽本体的轴向截面为喇叭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浮动定位环和螺帽本体之间的钢珠形成简易轴承可以使被固定件与浮动定位环一起旋转拧紧达到防松的作用,减少螺栓和螺母在拧紧过程中产生的摩檫阻力,而且可以减少被固定部件在拧紧过程中由于螺母摩擦带来的损耗,另外由于设置了浮动定位环可以代替弹簧垫圈或平垫圈,节省材料,方便装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螺帽本体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螺帽本体、11-第一环形孔、12-第二环形孔、13-第三环形孔、14-第四环形孔、141-第一环形半圆槽、15-通孔、2-浮动定位环、21-第二环形半圆槽、22-第五环形孔、3-钢珠、4-橡胶塞、5-环形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滚珠浮动压紧螺帽,该压紧螺帽包括螺帽本体1、浮动定位环2、若干钢珠3,所述浮动定位环2转动设置于所述螺帽本体1内部,所述钢珠3滚动设置于所述浮动定位环2和所述螺帽本体1之间。

本实施例的压紧螺帽结构简单新颖,通过在螺帽本体1内转动设置浮动定位环2,然后在浮动定位环2和螺帽本体1之间滚动设置有钢珠3,使得浮动定位环2可以在螺帽本体1内旋转,当使用压紧螺帽时,螺帽尾端通过螺纹与刀体刚性连接,首端通过与筒夹配合,锥面与刀体保持同心,浮动的钢珠3可实现刀具夹持的跳动补偿,使压紧螺帽达到更高的本体精度,在加工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压紧螺帽的优点,使工件在机床加工后可获得优异表面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螺帽本体1设有彼此连通的第一环形孔11、第二环形孔12、第三环形孔13和第四环形孔14,第二环形孔12、第三环形孔13位于第一环形孔11与第四环形孔14之间,浮动定位环2转动设置于第四环形孔14内。

本实施例通过在螺帽本体内部设置彼此连通环形上升的第一环形孔11、第二环形孔12、第三环形孔13和第四环形孔14,使用时可以配合被固定工件的螺纹杆使螺帽本体1绕螺纹杆旋转拧紧,进一步有利于加工工件的压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环形孔14内径大于所述第三环形孔13的内径,浮动定位环2设有与第三环形孔13连通的第五环形孔22,第五环形孔22的内径小于第三环形孔13的内径。

本实施例通过将第四环形孔14内径设置成小于所述第三环形孔13的内径,这样设置有利于浮动定位环2转动套设在第四环形孔14内,同时保证了第三环形孔13的内径恰好与浮动定位环2内侧环壁贴合,使被加工工件的螺纹杆可以连续旋入减少摩擦阻力,在浮动定位环2设与第三环形孔13连通的第五环形孔22,保证第五环形孔22的内径小于第三环形孔13的内径有利于压紧螺帽固定压紧刀具;

本实施例中,所述螺帽本体1设有位于第四环形孔14内的第一环形半圆槽141,所述浮动定位环2外侧壁设有用于连通第一环形半圆槽141的第二环形半圆槽21,所述第一环形半圆槽141和第二环形半圆槽21的槽半径相等,钢珠3的两端分别容设于第一环形半圆槽141内及第二环形半圆槽21内,所述浮动定位环2转动装设于所述螺帽本体1内部时,所述第一环形半圆槽141所述第二环形半圆槽21槽口贴近形成环形腔5,所述钢珠3滚动设置于所述环形腔5内。

本实施例通过在螺帽本体1设置位于第四环形孔14内的第一环形半圆槽141和浮动定位环2外侧壁设有的用于连通第一环形半圆槽141的第二环形半圆槽21,由于第一环形半圆槽141和第二环形半圆槽21槽内径相等,在浮动定位环2转动套设于螺帽本体1内部时,形成的环形腔内5正好可以滚动放入钢珠3,使整个压紧螺帽形成具有轴承功能的压紧螺帽,使用压紧螺帽时,螺帽尾端通过螺纹与刀体刚性连接,前端通过与筒夹配合,锥面与刀体保持同心,浮动的钢珠3可实现刀具夹持的跳动补偿,使压紧螺帽达到更高的本体精度,在加工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压紧螺帽的优点,使工件在机床加工后可获得优异表面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浮动定位环2内部设有环形轨。

本实施例通过在浮动定位环2内部设有环形轨,被压工件旋入螺帽内,可使工件与浮动定位环2内部接触时正好抵触到环形轨,在压紧螺帽拧紧过程中螺帽本体1绕被压紧工件的螺纹杆转动,避免了传统压紧螺帽的弊端,减少了工件与浮动定位环2之间的磨损,提高了压紧效率和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滚珠浮动压紧螺帽还包括橡胶塞4,所述螺帽本体1设有与第一环形半圆槽141连通的圆形通孔15,钢珠3经由圆形通孔15进入第一环形半圆槽141内,所述橡胶塞4用于堵塞所述环形通孔15。

本实施例在螺帽本体1设置有与第一环形半圆槽141连通的圆形通孔15,有利于将在浮动定位环2转动套设于螺帽本体1后嵌入钢珠3,使压紧螺帽的结构简单,方便组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珠3的半径均为所述第一环形半圆槽141或第二环形半圆槽21的槽半径的1.1-1.2倍。

本实施例严格控制钢珠的半径为第一环形半圆槽141或第二环形半圆槽21的槽半径的1.1-1.2倍,能保证浮动定位环2转动套设于螺帽本体1内部时使浮动定位环2和螺帽本体1之间有一定的缝隙,有助于在压紧螺帽拧紧过程中螺帽本体1绕被压紧工件的螺纹杆转动,减少浮动定位环2和螺帽本体1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实现快速压紧,轻松达到压紧目的,进一步提升了压紧螺帽的压紧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螺帽本体的轴向截面为喇叭形。

本实施例通过将螺帽本体的轴向截面设置为喇叭形,有利于在压紧工件时,工件的螺纹杆升环式套入螺帽本体1内,进一步提升生了紧螺帽的压紧效率。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