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方型直埋保温工艺管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9204发布日期:2019-05-15 22:55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方型直埋保温工艺管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强度方型直埋保温工艺管节。



背景技术:

保温直埋管施工大体过程为:单体管节吊入后进行组对,传统直埋管节的结构多为同心双圆管中间发泡聚氨酯保温层,这种成品管节单体重量大,不仅吊入坑道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存在吊入后预留间隙调整困难、受压后发泡层塌陷后不均匀、长期埋置外管形变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高强度方型直埋保温工艺管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高强度方型直埋保温工艺管节包括呈圆形的内主钢管节,套设在所述内主钢管节外部、呈方形的外套钢管节,设置在所述内主钢管节和外套钢管节之间的发泡层,所述外套钢管节内壁上焊接有指向外套钢管节截面中心的定位搭接爪筋组,该定位搭接爪筋组使内主钢管节和外套钢管节之间形成夹层腔,所述发泡层填充在该夹层腔内,其中,所述定位搭接爪筋组包括设置在外套钢管节内部的定位爪筋组和延伸出所述外套钢管节外部的搭接爪筋组,所述定位爪筋组与外套钢管节端部的距离大于所述搭接爪筋组伸出外套钢管节端部的长度。如此设计,在内外管节组对过程中,外套钢管节通过定位搭接爪筋组定位内主钢管节位置,并分离内外管形成中间容腔,在发泡剂灌入后提供连贯的发泡空间,接盖土后提升管节接缝处的稳定性与强度,起到支撑和维持发泡层的作用,圆形的内主钢管节可以很好的承受周向的将压力并均匀分散,以卸去外套钢管节两侧及上方的压力,从而使整个复合管节的强度和耐压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作为优化,所述定位爪筋组包括四条定位面筋和四条定位角筋,所述搭接爪筋组包括四条搭接面筋和四条搭接角筋。如此设计,方型外管提供了坑道内吊入管节位置的稳定性,但增大了覆土后的受力面积,四条面筋设置在方管的四面中央位置,能够对主要受力面起到支撑加强作用,角筋设置在方管的转角位置,用于在长期受力的状态下,维持受力面的形态。

作为优化,所述定位面筋、定位角筋、搭接面筋、搭接角筋两侧均切有弧形引导沿,定位面筋、定位角筋、搭接面筋、搭接角筋内侧端面上均设有开有抵触凹槽。如此设计,弧形引导沿用于坑道内组装时引导内主钢管节插入到达中心位置,抵触凹槽用于爪筋与内主钢管节外表面充分接触。

作为优化,所述搭接面筋、搭接角筋外侧端面上设有预留间隙刻度尺。如此设计,在管节组对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的调整摆放出管节之间的预留间隙。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方型直埋保温工艺管节,不仅能够实现坑道内组装发泡,而且大大提升了单体管节内部和组对后接缝处的强度,并保证了发泡层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同时通过结构细节上的设计,令其在组装和对接过程中快捷而准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方型直埋保温工艺管节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高强度方型直埋保温工艺管节的主视视角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高强度方型直埋保温工艺管节的侧视视角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高强度方型直埋保温工艺管节的内主钢管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放大部位:A);

图5是本高强度方型直埋保温工艺管节的内主钢管节和外套钢管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发泡层未示出);

图6是本高强度方型直埋保温工艺管节的内主钢管节和外套钢管节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发泡层未示出);

图7是本高强度方型直埋保温工艺管节的内主钢管节和外套钢管节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发泡层未示出);

图8是本高强度方型直埋保温工艺管节的使用状态立体参考图(管节组对状态);

图9是本高强度方型直埋保温工艺管节的使用状态透视参考图(管节组对状态)。

图中:

1-内主钢管节、2-外套钢管节、3-发泡层、4-定位搭接爪筋组;

12-夹层腔、41-定位爪筋组、42-搭接爪筋组、43-弧形引导沿、44-抵触凹槽、45-预留间隙刻度尺;

411-定位面筋、412-定位角筋、421-搭接面筋、422-搭接角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9所示,本高强度方型直埋保温工艺管节包括呈圆形的内主钢管节1,套设在所述内主钢管节1外部、呈方形的外套钢管节2,设置在所述内主钢管节1和外套钢管节2之间的发泡层3,所述外套钢管节2内壁上焊接有指向外套钢管节2截面中心的定位搭接爪筋组4,该定位搭接爪筋组4使内主钢管节1和外套钢管节2之间形成夹层腔12,所述发泡层3填充在该夹层腔12内,其中,所述定位搭接爪筋组4包括设置在外套钢管节2内部的定位爪筋组41和延伸出所述外套钢管节2外部的搭接爪筋组42,所述定位爪筋组41与外套钢管节2端部的距离大于所述搭接爪筋组42伸出外套钢管节2端部的长度。在内外管节组对过程中,外套钢管节通过定位搭接爪筋组定位内主钢管节位置,并分离内外管形成中间容腔,在发泡剂灌入后提供连贯的发泡空间,接盖土后提升管节接缝处的稳定性与强度,起到支撑和维持发泡层的作用,圆形的内主钢管节可以很好的承受周向的将压力并均匀分散,以卸去外套钢管节两侧及上方的压力,从而使整个复合管节的强度和耐压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所述定位爪筋组41包括四条定位面筋411和四条定位角筋412,所述搭接爪筋组42包括四条搭接面筋421和四条搭接角筋422。方型外管提供了坑道内吊入管节位置的稳定性,但增大了覆土后的受力面积,四条面筋设置在方管的四面中央位置,能够对主要受力面起到支撑加强作用,角筋设置在方管的转角位置,用于在长期受力的状态下,维持受力面的形态。

所述定位面筋、定位角筋412、搭接面筋421、搭接角筋422两侧均切有弧形引导沿43,定位面筋、定位角筋412、搭接面筋421、搭接角筋422内侧端面上均设有开有抵触凹槽44。弧形引导沿用于坑道内组装时引导内主钢管节插入到达中心位置,抵触凹槽用于爪筋与内主钢管节外表面充分接触。

所述搭接面筋421、搭接角筋422外侧端面上设有预留间隙刻度尺45。在管节组对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的调整摆放出管节之间的预留间隙。

本高强度方型直埋保温工艺管节,不仅能够实现坑道内组装发泡,而且大大提升了单体管节内部和组对后接缝处的强度,并保证了发泡层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同时通过结构细节上的设计,令其在组装和对接过程中快捷而准确。

上述实施方式旨在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可为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实现或使用,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故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符合本权利要求书或说明书描述,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创造性特点的方法、工艺、产品,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