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冻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5704发布日期:2019-06-13 12:47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冻管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冻管道。



背景技术:

无缝钢管是具有中空截面且大量用作输送流体的管道,如输送石油、天然气、煤气、水及某些固体物料。钢管与圆钢等实心钢材相比,在抗弯抗扭强度相同时,重量较轻,广泛用于制造结构件和机械零件。

但是,冬天管道冻裂时有发生,冬天昼夜温差较大,管道的材质在温差较大时容易变形,变形后就容易损坏管道,管道冻裂不仅使资源浪费,也给用户带来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冻管道,减少管道被冻坏的概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冻管道,包括第一管道,第一管道外侧套设有第二管道,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之间存在间隙,第二管道内设置有若干用于支撑第一管道的支撑架,支撑架沿第二管道的长度方向分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管道外设置第二管道,从而使第一管道外壁和第二管道内壁之间形成一空腔,在天气寒冷时,使第一管道与外界隔离,从而对第一管道起到一保护作用,且还能通过蒸汽产生设备向空腔内灌注蒸汽,从而减少第一管道结冰或冻坏的概率。

进一步的,支撑架包括第一圆环、第二圆环以及多根抵接杆,第一圆环固定套设于第一管道外壁上,第二圆环连接于第二管道内壁,抵接杆沿第一圆环的径向设置且两端分别与第一圆环以及第二圆环固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圆环、第二圆环以支撑抵接杆,且第一圆环与第一管道连接,第二圆环与第二管道连接,从而提高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第二圆环外壁固定有若干凸块,第二管道内壁固定有若干限位块,限位块开设有与对应凸块配合的凹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第一圆环固定于第一管道上,且抵接杆与第一圆环以及第二圆环固定,然后将第二管道套设于第一管道上,同时凸块与凹槽不在第一管道的同一长度方向上,当凸块正对凹槽时,转动第二管道使凸块卡入凹槽,从而实现了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的可拆卸安装。

进一步的,第一管道外壁设置有沿第一管道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提示条,第二管道外壁设置有与第一提示条配合以提示凹槽与凸块位置的第二提示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显示条以及第二显示条,从而便于工作人员了解凸块与凹槽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的,抵接杆的长度为10-30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杆的长度设置为10-30mm,即第二管道的内壁和第一管道的外壁之间的距离为10-30mm,不仅具有空腔,还节省了该防冻管道的占据空间。

进一步的,第二管道的内壁设置有隔热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隔热层,从而减少外界温度对第二管道内部温度的影响。

进一步的,第二管道的外壁设置有防锈层以及防紫外线层,防锈层设置于防紫外线层和第一管道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锈层,减少第二管道外壁生锈的概率,通过设置防紫外线层,从而减少紫外线对管道以及防锈层的辐射伤害。

进一步的,第二管道的长度设置为2-10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管道的长度设置为2-10m,从而便于对第二管道的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通过在第一管道外设置第二管道,从而使第一管道外壁和第二管道内壁之间形成一空腔,在天气寒冷时,使第一管道与外界隔离,对第一管道起到一保护作用,还能通过蒸汽产生设备向空腔内灌注蒸汽,减少第一管道结冰或冻坏的概率;

(2)通过设置第一圆环、第二圆环以支撑抵接杆,提高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示出防冻管道的整体结构;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第一管道;2、第二管道;3、支撑架;31、第一圆环;32、第二圆环;33、抵接杆;4、凸块;5、限位块;6、凹槽;7、第一提示条;8、第二提示条;9、隔热层;10、防锈层;11、防紫外线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防冻管道,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2以及支撑架3,第二管道2套设于第一管道1上,第一管道1与第二管道2同轴设置,第二管道2的长度可以为2-10m,最好为6m,其中支撑架3设置有若干,支撑架3沿第一管道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相邻支撑架3之间的距离为2m。

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架3包括第一圆环31、第二圆环32以及抵接杆33,第一圆环31、第二圆环32以及抵接杆33可以呈一体化设置,第一圆环31固定套设于第一管道1上,第一圆环31与第一管道1同轴设置;第二圆环32与第二管道2同轴设置,第二圆环32通过凸块4与凹槽6与第二管道2可拆卸连接;抵接杆33可以设置有三个,抵接杆33的长度可以为10-30mm,优选为15mm,抵接杆33沿第一圆环31周向分布,抵接杆33沿第一管道1的径向设置,抵接杆3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圆环31以及第二圆环32固定。

如图2和图3所示,各第二圆环32上分别可以设置有三个凸块4,凸块4固定于第二圆环32的外壁上,凸块4远离第二圆环32的一端呈弧形设置,凸块4与抵接杆33在第一管道1的同一径向上;限位块5可以设置有三个,限位块5固定于第二管道2内壁且位置与凹槽6配合的,限位块5开设有凹槽6,凹槽6的轴线与第二管道2的轴线重合。通过将凸块4卡入凹槽6内,从而实现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的快速连接。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管道1外壁设置有第一提示条7,第一提示条7沿第一管道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管道2外壁设置有第二提示条8,第二提示条8沿第二管道2的长度方向设置,当第一提示条7与第二提示条8重合时,凸块4卡入凹槽6内。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管道2的内壁设置有隔热层9,从而减少外界温度对第一管道1的影响。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管道2的外壁设置有防锈层10以及防紫外线层11,防锈层10设置于防紫外线层11和第一管道1之间,从而减少第二管道2生锈的概率。

综上所述,将第一圆环31固定于第一管道1上,且抵接杆33与第一圆环31和第二圆环32固定,然后将第二管道2套设于第一管道1上,至第一管道1与第二管道2的端部平齐时,转动第二管道2使各凸块4卡入凹槽6内,且第一提示条7与第二提示条8重合。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