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组用风量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5580发布日期:2019-06-11 23:11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空调机组用风量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机组风量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机组用风量调节阀。



背景技术:

在生物、制药、医院、微电子及汽车喷涂等领域内,需要严格控制室内空气的温湿度及洁净程度,为此,室内空气调节机组大量被应用,以保证室内空气恒定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在此类空调机组的末端,一般是送排风口,而且还会有新回风混合等机组内部风口,这些风口都需要使用风量调节阀来进行开关控制或是开度控制,这种风量调节阀首先要能够开合顺畅并且漏风率低,其次可以保持一定的开度比例来实现风量控制的功能。

现有技术中的风量调节阀,主要包括叶片和驱动叶片转动以改变开度的驱动器,驱动器包括旋转轴和驱动轮,旋转轴有长轴和短轴两种,长轴贯穿叶片的固定在叶片上,驱动轮带动长轴转动,从而带动叶片旋转;短轴具有分别固定在叶片长度延伸方向两端的两个,其中一个短轴与驱动轮连接,另一个短轴转动连接在阀体上,驱动轮带动短轴转动,从而带动叶片旋转。现有结构设计的调节阀,旋转轴存在转动力矩过大的技术问题,严重影响调节阀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调机组用风量调节阀,通过优化调节阀的结构设计来减小旋转轴的转动力矩,使用后能够大大延长调节阀的使用寿命,降低风量调节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用风量调节阀,包括风阀叶片,所述风阀叶片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被支撑在主动旋转组件和从动旋转组件上,所述风阀叶片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主动旋转组件包括主动轮和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过盈配合的安装在主动轮上,其另一端过盈配合的插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从动旋转组件包括从动轮和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一端过盈配合的安装在从动轮上,其另一端过盈配合的插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主动轮在动力源的驱动下转动。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风阀叶片的横截面为梭形,沿所述风阀叶片的横截面方向,其两端的宽度小、中间宽度大,且其宽度自端部至中间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风阀叶片为中空金属型材结构。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均为齿轮。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多个风阀叶片,其中一组所述风阀叶片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被支撑在主动旋转组件和从动旋转组件上,其它风阀叶片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均被支撑在各自的从动旋转组件上;所述主动轮和各所述从动轮均为齿轮,相邻从动轮之间的齿结构相互啮合,所述主动轮和与之相邻的从动轮之间的齿结构相互啮合。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主动旋转组件支撑位于中间位置的所述风阀叶片。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风阀叶片宽度延伸方向的一端设有密封槽,其另一端圆弧部,所述密封槽内嵌设有密封条,所述风阀叶片转动至关闭状态时其圆弧部与相邻风阀叶片的密封条紧密贴合。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上均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主动轮和风阀叶片之间、或者所述从动轮和风阀叶片之间,使得所述主动轮、从动轮均与风阀叶片在轴向上密封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组用风量调节阀,风阀叶片的两端分别被支撑在主动旋转组件和被动旋转组件上,主动轮在动力源的驱动下转动后带动第一旋转轴转动,进而依次带动风阀叶片、第二旋转轴和从动轮随动,以此能够减小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的转动力矩,使用后能够大大延长调节阀的使用寿命,降低风量调节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带有一个风阀叶片的风量调节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带有多个风阀叶片的分量调节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风阀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2-风阀叶片,4-第一安装槽,6-主动轮,8-第一旋转轴,10-从动轮,12-第二旋转轴,14-密封槽,16-圆弧部,18-密封条,2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参照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机组用风量调节阀,包括风阀叶片2,上述风阀叶片2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被支撑在主动旋转组件和从动旋转组件上,上述风阀叶片2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槽4和第二安装槽;上述主动旋转组件包括主动轮6和第一旋转轴8,上述第一旋转轴8过盈配合的安装在主动轮6上,其另一端过盈配合的插装在上述第一安装槽4内;上述从动旋转组件包括从动轮10和第二旋转轴12,上述第二旋转轴12一端过盈配合的安装在从动轮10上,其另一端过盈配合的插装在上述第二安装槽内,上述主动轮6在动力源的驱动下转动。

本实施例技术方案中,上述风阀叶片2为中空金属型材结构,中空结构的金属型材具有质轻、便于组装,强度大的特性,支撑风阀叶片2在高风压闭合时,不会产生变形。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上述风阀叶片2的横截面为梭形,沿所述风阀叶片2的横截面方向,其两端的宽度小、中间宽度大,且其宽度自端部至中间逐渐增大。梭形结构设计的风阀叶片2,能够支撑风阀叶片2在高风速打开时能够顺利过风,不会因为不当的风阻而产生啸叫声。

具体的,本实施例技术方案中,上述第一旋转轴8和第二旋转轴12均为横截面为四边形的方轴,主动轮6和从动轮10的轮心位置聚均开设有方形通孔,第一旋转轴8和第二旋转轴12分别过盈配合的安装在主动轮6和从动轮10的方形通孔内。

另一方面,上述风阀叶片2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开设有方形结构的第一安装槽4和第二安装槽,第一旋转轴8和第二旋转轴12的另一端分别过盈配合的插装在第一安装槽4和第二安装槽内,使得主动轮6、第一旋转轴8、风阀叶片2、第二旋转轴12和从动轮10组装为一个整体。主动轮6在动力源的驱动下转动后带动第一旋转轴8转动,进而依次带动风阀叶片2、第二旋转轴12和从动轮10随动,以此能够减小第一旋转轴8和第二旋转轴12的转动力矩,使用后能够大大延长调节阀的使用寿命,降低风量调节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风量调节阀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多个风阀叶片2,其中一组上述风阀叶片2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被支撑在主动旋转组件和从动旋转组件上,其它风阀叶片2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均被支撑在各自的从动旋转组件上;上述主动轮6和各上述从动轮10均为齿轮,相邻从动轮10之间的齿结构相互啮合,上述主动轮6和与之相邻的从动轮10之间的齿结构相互啮合。

多个平行设置的风阀叶片2,所有风阀叶片2位于其中一侧的端部均被支撑在各自的从动旋转组件上,位于另一侧的端部中有一个被支撑在主动旋转组件上,其余的都被支撑在各自的从动旋转组件上,主动轮6转动带动与之啮合的从动轮10转动,从动轮10又带动与之啮合的从动轮转动,以此在一个动力源的带动下实现多个风阀叶片2的同步旋转,实现风量的调节。

本实施例设计的风量调节阀,能够减小旋转轴的转动力矩,使用后能够大大延长调节阀的使用寿命,降低风量调节成本。

进一步的,上述主动旋转组件支撑位于中间位置的上述风阀叶片2。以此能够进一步的减小旋转轴的转动力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风阀叶片2宽度延伸方向的一端设有密封槽14,其另一端圆弧部16,上述密封槽14内嵌设有密封条18,上述风阀叶片2转动至关闭状态时其圆弧部16与相邻风阀叶片2的密封条18紧密贴合。上述第一旋转轴8和第二旋转轴12上均套设有密封圈20,上述密封圈20设置在主动轮6和风阀叶片2之间、或者上述从动轮10和风阀叶片2之间,使得上述主动轮6、从动轮10均与风阀叶片2在轴向上密封贴合。通过圆弧部16和密封条18的配合、以及密封圈20的设置来确保风量调节阀安装至阀体上后的密封性,解决现有风量调节阀存在的漏风问题,以此能够确保风量调节阀的密封性能。

另,本实施例技术方案中的动力源可以是电机、丝杠等的自动动力源,也可以是外接手轮的手动动力源。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